- 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制動系統
- 堯輝明
- 750字
- 2020-06-29 14:56:29
1.1.3 早期電磁空氣制動系統時代(20世紀30年代—20世紀中期)
20世紀30年代,在歐美和日本出現了采用電信號來傳遞制動和緩解指令的制動控制系統,它是在空氣制動機的基礎上加裝電磁閥等電氣控制部件而形成。它的特點是制動作用的操縱控制用電,但制動作用的原動力還是壓力空氣,這種系統被稱作電磁空氣制動機,簡稱為電空制動機。因為電信號的傳輸速度比空氣波動速度快得多,相對于空氣制動機來說,電磁空氣制動系統的主要優點是:全列車制動和緩解的一致性好,制動和緩解時的縱向沖動小,制動距離短,車鉤受力小,乘客乘坐舒適性好。
早在20世紀初,法國就曾經試驗過AChard和Chapsal電空制動機。但由于當時的電氣技術條件所限,如電源(當時都為蒸汽機車)、車與車之間的連接器、繼電器等性能不可靠,嚴重地影響了電空制動機的作用,所以競爭不過空氣制動機。美國也早在1906年出現了電空制動機,約在1934年就裝設在太平洋鐵路的長途快車上,1935年—1945年間芝加哥鐵路和西北鐵路廣泛地使用電空制動機,后來由于26型制動機的出現而中斷使用。但電空制動機還是受到了司機的普遍歡迎,因為其操縱方便,列車停車平穩,缺點是故障較多。日本在20世紀20年代中期,在大規模的空氣制動技術進入實用階段的同時,在數輛編組的電動車組上采用電磁閥式的自動空氣制動機,通過操縱制動電磁閥和緩解電磁閥,加快對列車管減壓、增壓的控制。1947年,蘇聯在市郊電動車組上開始采用電空制動機,因為市郊列車需要正確的??空九_和短的制動時間。
我國科研人員早在20世紀50年代末就開展對電空制動技術的研究,當時研制的ET-6型機車電空制動機曾于1959年12月牽引10輛裝設電空制動機的客車在京津間進行了運行試驗,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早期電磁空氣制動系統的缺點是:電磁閥控制制動和緩解功能單一,制動力調節幅度受限,無動力制動配合,不能實現制動力精確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