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菜技法
粵菜能在眾多地方菜中獨樹一幟,為社會所公認,被美食家所稱頌,令專業研究者折服,并在餐飲行業中享有盛譽,與其精湛的烹調技法和清鮮的嶺南風味分不開。而粵菜的烹調技法以本地工藝為主,并博采中外其他技法,結合自己的物產、氣候特點和習俗等,形成自己完整的烹調技藝體系和獨特的烹調特色,獨樹一幟,為世人所矚目。炒、蒸、炸、燉、油泡、燜、燴、煎為粵菜常用烹調法,而、浸、焯為粵菜的特有技法。
白灼

粵菜烹調技法極為講究,特別是通過技法達到粵菜鮮、爽、嫩、滑之要求。而白灼就是突出粵菜清淡手法之一。白灼是以煮滾的水或湯,將生的食物燙熟,因湯水中不加任何有色調味品,故叫白灼。白灼后的原料,經調味即成為白灼菜肴。白灼萊肴的特點是色澤素雅、脆嫩爽口、口味多樣。
白灼的方法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原質灼法,另一類是變質灼法。原質灼法是把食材直接放湯鍋內灼熟,使原料能保持原有鮮味,粵菜常用此法烹制蝦和蔬菜。變質灼法在灼前要對原料經過初步加工處理,如腌制、上漿等,使其變爽,然后才灼。鵝腸、豬腰等常用此法烹制。另外根據原料質地的不同,白灼還有熱水下鍋和沸水下鍋兩種。熱水下鍋即將鍋中的清水燒至70℃~80℃時,投入原料灼至斷生后撈出,適宜熱水下鍋的原料主要有豬肚尖、豬腰,家禽的心、肝、腸、腰等。沸水下鍋即將鍋中的清水燒沸,投入原料灼至斷生。適宜沸水下鍋的原料多為上漿的畜肉、禽肉、螺類、蛇類及各種蔬菜等。
燒
燒是廣州人最喜愛的食品之一,這里所謂的“燒”與北方“燒”的概念完全不同,粵菜中的燒實際上為北方的“烤”,因此粵菜的燒又被稱為“燒烤”,其方法就是把各種經過腌漬的原料,直接置于明火上烤制成熟。
粵菜的燒烤在調味方面主要有三種,其中烤制后進行調味是指在烤前不加任何口味,只加一些確保色澤美觀的飴糖水,原料本身就有鮮嫩、肥香的特點,著名菜品有“烤乳豬”。烤制中進行調味是指在烤制過程中進行調味,主要調味品有鹽、辣椒醬、海鮮醬、辣椒粉、花椒粉、五香粉、味精、芝麻油等,烤制后即可食用,不需要再加任何調料,著名菜品如“燒肉”“燒桂花腸”等。最后一種為烤制前進行調味,這種燒烤需要將食材進行調味腌制,其基本的調味品有紹酒、鹽、醬油、味精、蔥、姜、辣椒粉、孜然、芝麻油等,經過腌制入味后再進行烤制,其中最常見的菜品有“燒肉”“燒雞”“燒鵝”等等。
生炸

生炸是將處理好的原料下入足量油鍋內,浸在油內,經加熱使之成熟,稱為炸。而凡以生料經調味上色后,直接油炸成菜的,則稱為生炸。生炸這種烹制方法在粵菜中較為常用。生炸的方法大體是這樣的:把加工處理好的生料,經過腌漬、上色后放入油鍋中,先慢火后旺火,炸至表面呈大紅色,且內部熟透而成菜。生炸菜的特點是操作簡便,烹制時間較短,菜品色澤鮮艷,口味清新,口感香脆、嫩滑。生炸菜肴即可直接上桌,又可調味后食用。其調味主要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把調好的味汁與炸好的原料在鍋中翻拌均勻;另一種是把味汁制成味碟蘸食。前者適宜于炸前改刀的肉排和部分體小的禾花雀等原料,后者適用于要求造型的整雞等原料。
軟炒
軟炒又稱滑炒,是先將主料出骨,加工成小塊,經調味品拌脆,再用雞蛋清、淀粉上漿,放入五六成熱的溫油鍋中,邊炒邊使油溫增加,炒至油約九成熱時出鍋,再炒配料,待配料快熟時,投入主料同炒幾下,加些鹵汁后勾薄芡出鍋。另外粵菜中的軟炒菜肴,有時候為了保持軟炒菜的造型,要把原料剁成細蓉,放入二三成熱的低油溫中養熟成片,再用中溫火力炒制成熟。
軟炒是所有炒法中最難掌握的一種技法,其制作關鍵首先需要選用結締組織少、質地鮮嫩、色白凈的原料,如牛奶、雞蛋、雞胸肉、蝦仁等。隨后為保證細嫩的質感和潔白的色澤,要將原料浸泡去血水,并要過篩。最后炒制速度要快、輕,不宜多攪動,否則會造成稀花現象。軟炒菜肴的特點為質嫩軟滑,味道鮮美,清淡爽口,著名的菜肴有“大良炒鮮奶”“炒雞粥”等。
浸

浸法為粵菜所常用的烹調方法之一,分為油浸法、水浸法和湯浸法三種。油浸法是先將生油燒滾端離火位,將生料放入油鍋內,加蓋后待其熱度降低再將油鍋端回爐上,燒至六成熱時再端離火位,至原料浸至僅熟為止(一般小料浸一次,大料浸2~3次),時間每次約6分鐘。水浸法與油浸法基本相同,區別是油浸用油,多在火上浸,水浸用水,多在盆里浸。湯浸法是將主料入微沸的水中浸沒,一次浸熟,如白切雞,約浸15分鐘即好。湯浸并非是真正用湯浸,不可混淆。浸菜具有爽滑細嫩、鮮香味足的特色,名菜有“油浸石斑魚”“油浸鱸魚脯”“白切雞”“金華玉樹雞”“廣州文昌雞”等。
煀
煀是粵菜常用技法之一,是將經過炸、煎、煸、炒或焯水的原料,放入鍋或其他器皿內,加入大量姜、蔥等香料料頭,蓋上蓋,利用大量的香料料頭至香及達到成熟的烹調方法。粵菜的又分為鑊上和瓦兩種,鑊上是把經過初加工的原料直接放入大鍋內制作成菜,而瓦則是需要把原料放入瓦內加工成熟,成菜具有質地軟爛、原汁稍稠、原味香馥、營養豐富的特色。
粵菜中的與北方菜肴技法的煨菜和燜菜比較形似,區別在于菜的加熱時間比燜和煨菜要短一些,而湯汁一般也較少,成菜不需要勾芡等。著名的菜品有“瓦山瑞”“原汁雞”“瓦乳鴿等”。
焗
焗為粵菜獨有的烹調技法之一,是以湯汁與蒸氣或者用鹽或熱的氣體為導熱媒介,將經腌制的物料或半成品加熱至熟而成菜的烹調方法,制菜肴具有原汁原味、濃香厚味等特點。有沙鍋、鼎上、烤爐及鹽等四種。法多數使用動物性原料,尤以禽類為主。為除異味,增香味,原料在制之前,都必須用調味料腌制,腌制時間根據原料特點及菜肴的質量要求而定。用沙鍋的原料,以生料為主。但也有部分菜肴為了造型,其原料先經初步熟處理之后才制的。用沙鍋制的菜肴,需加入一些湯汁,要掌握好加入的湯水分量及注意控制好制的火候。一般是先用猛火把湯水燒滾,然后轉用慢火加熱。原料切件裝盤之后,把原湯汁(有些還需加一些調味料)淋在菜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