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壞習慣:我們的絆腳石(6)
- 高質量生活的好習慣
- 牧之 李翰洋
- 4101字
- 2014-01-23 10:20:20
盲目自大,自以為是,是導致20世紀主要災難的源頭之一,它使一些小人物獲得了過度的信心,這種信心不僅迷惑了外部世界,甚至也迷惑了自己。
有一個人生來就是“飛毛腿”,跑得特別快,而且經常以此在人前夸耀。有一次,他家被盜,他連忙跑去追賊。看到賊人背影時,他高喊道:“別跑了,你說什么也跑不過我!”沒多久,他果然趕過了賊人,但還一個勁兒地跑下去。半路上有人問他跑得這樣急干什么,他說追賊。又問他,賊往哪里跑了,他得意地說:“我早就趕過他了,看,現在連他的影子也看不見了!”
這是一個比較夸張的笑話,但是這個漫畫似的人物,卻栩栩如生地刻畫出了人的自負心理。盲目自大導致盲目的自負。
研究發現,在決定個人前程的關鍵時期,例如大學畢業尋找工作,或者是“三十而立”之際,人最容易染上“致命的自負”。
他們認為自己是“天之驕子”,什么都懂,什么都會,應得到優待,于是在擇業過程中,總是抱有洋洋自得、自負自傲的心理。面試時,夸夸其談,海闊天空,給對方留下浮躁、不踏實的印象,使人難以接受。在自負心理的支配下,不少“驕子”的擇業觀念不正確,心理定位偏高,結果高不成低不就,反而遲遲不能落實單位。看到別人都簽了約,他們常常會牢騷滿腹、怨天尤人,對社會、學校和他人都可能懷有不滿情緒,但有時也會向相反方向發展,出現比較嚴重的自卑心理,從而不敢應聘求職。
有自負心理的人往往過高地估計個人的能力,失去自知之明。心高氣傲的人,有的自視過高,總愛抬高自己貶低別人,把別人看得一無是處,總認為自己比別人強很多;有的固執己見,唯我獨尊,總是將自己的觀點強加于人,在明知別人正確時,也不愿意改變自己的態度或接受別人的觀點。自負的人一般很少關心別人,與他人關系疏遠。他們經常從自己的利益出發,不太顧及別人。不求于人時,對人缺少熱情,似乎人人都應為他服務,結果落得門庭冷落。還有的自負者過度防衛,有明顯的嫉妒心。這種人有很強的自尊心,當別人取得一些成績時,其妒嫉之心油然而生,極力去打擊別人,排斥別人。當別人失敗時,幸災樂禍,不向別人提供任何有益的信息。同時,在別人成功時,這種人常用“酸葡萄心理”來維持自己的心理平衡。
大凡成就偉業的大人物都是謙遜的,盲目自滿的習慣,正是我們與這些巨人之間的差別之一。
疑心病,可怕的信任殺手
不知道你是否曾有這樣的體會:當幾個同事聚在一塊兒悄悄說話時,你會懷疑他們正在講你的壞話;你告訴朋友一個秘密后,你會不停地想他是否會講給別人聽;老師在課堂上說了班上發生的不好現象,你會懷疑是不是針對自己說的;一位朋友近來對你的態度冷淡一些,你會覺得他可能對你有了看法……如果你有這些情況,那么可以說你的猜疑心較重。
生活中我們常會碰到一些猜疑心很重的人,他們總覺得別人在背后說自己壞話,或給自己使壞。有時我們自己也喜歡猜疑,看到別人說笑,便以為他們在議論自己,心里就不痛快起來,越想越認為是真的,陷入猜疑怪圈而無力自拔。喜歡猜疑的人,特別注意留心外界和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別人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很可能琢磨半天,努力發現其中的“潛臺詞”,這樣便不能輕松自然地與人交往,久而久之不僅自己心情不好,也影響到人際關系。
小鎮商人有一對雙胞胎兄弟。當這對兄弟長大后,就留在父親經營的店里幫忙,直到父親過世,兄弟倆接手共同經營這家商店。
生活一切都很平順,直到有天一美元丟失后,關系才開始發生變化;哥哥將一美元放進收銀機,并與顧客外出辦事,當他回到店里時,突然發現收銀機里面的錢已經不見了!
他問弟弟:“你有沒有看到收銀機里面的錢?”
弟弟回答:“我沒有看到。”
但是哥哥對此事一直耿耿于懷,咄咄逼人地追問,不愿罷休此事。
哥哥說:“錢不會長了腿跑掉的,我認為你一定看到了這筆錢。”語氣中隱約地帶有強烈的質疑意味,怨恨油然而生,不久手足之情就出現了嚴重的隔閡。開始雙方不愿交談,后來決定不再一起生活,在商店中間砌起了一道磚墻,從此分居而立。
二十年過去了,敵意與痛苦與日俱增,這樣的氣氛也感染了雙方的家庭與整個社區。
之后的一天,有位開著外地車牌汽車的男子,在哥哥的店門口停下。
他走進店里問道:“您在這個店里工作多久了?”哥哥回答說他這輩子都在這店里服務。
這位客人說:“我必須要告訴您一件往事。二十年前我還是個不務正業的流浪漢,一天流浪到你們這個鎮上,肚子已經好幾天沒有進食了。我偷偷地從您這家店的后門溜進來,并且將收銀機里面的一美元取走。雖然時過境遷,但我對這件事情一直無法忘懷。一美元雖然是個小數目,但是深受良心的譴責,我必須回到這里來請求您的原諒。”
當說完原委后,這位訪客很驚訝地發現店主已經熱淚盈眶,他用語帶哽咽的音調請求客人:“你是否也能到隔壁商店將故事再說一次呢?”當這位客人到隔壁說完故事以后,他驚愕地看到兩位面貌相像的中年男子在商店門口痛哭失聲、相擁而泣。
二十年的時間,怨恨終于被化解,兄弟之間存在的對立也因而消失。可是誰又不曾惋惜,二十年前猜疑的萌生,竟是源于區區一美元的消失。
猜疑的人通常過于敏感。敏感并不一定是缺點,對事物敏感的人往往有靈氣,有創造力,但如果過于敏感,特別是與人交往時過于敏感,就需要想辦法加以控制了。
還有些人以往比較輕信別人,并視之為知己,告訴過他們許多個人的秘密。但偶爾遭到他們中某些人的嘲弄和欺騙,從而導致一種防御心理,不愿再信任他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懷疑再三。這些都可能導致猜疑不斷。
猜疑似一條無形的繩索,會捆綁我們的思路,使我們遠離朋友。如果猜疑心過重的話,就會因一些可能根本沒有或不會發生的事而憂愁煩惱、郁郁寡歡;猜疑者常常嫉妒心重,比較狹隘,因而不能更好地與周圍的人交流,其結果可能是無法結交到朋友,變得孤獨寂寞,對身心健康都有危害。
疑心重重,戴著有色眼鏡看人,甚至毫無根據地猜疑他人的人,在猜疑心的作用下,被猜疑的人的一言一行往往都被罩上可疑的色彩,即所謂“疑心生暗鬼”。有些人疑心病較重,乃至形成慣性思維,導致心理變態。一個人如果心胸過于狹窄,對同事、朋友乃至家人無端猜疑,不但會影響工作、影響人際關系、影響家庭和睦,還會影響自己的心理健康。
猜疑是建立在猜測基礎之上的,這種猜測往往缺乏事實根據,只是根據自己的主觀臆斷毫無邏輯地去推測、懷疑別人的言行。猜疑的人往往對別人的一言一行很敏感,喜歡分析深藏的動機和目的,看到別的人悄悄議論就疑心在說自己的壞話,見別人學習過于用功就疑心他有不良企圖。好猜疑的人最終會陷入作繭自縛、自尋煩惱的困境中,結果還導致自己的人際關系緊張,失去他人的信任,挫傷他人和自己的感情,對心理健康是極大的危害。為此英國思想家培根曾說過:“猜疑之心如蝙蝠,它總是在黃昏中起飛。這種心情是不能自拔的,又是亂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敵友,從而破壞人的事業。”
在美國的一個公立小學里,學生比較頑皮,經常要把圖書館的門踢破,校方即使換上了鐵門也無濟于事,為此校方很頭疼。后來,學校來了個新校長,他知道了這件事以后,下令將破鐵門改成了嶄新的玻璃門,別人都認為這個校長腦子糊涂了,奇怪的是,玻璃門再也沒有被踢破,甚至學生們進出圖書館時,都小心翼翼的,仔細地呵護著這道門。有人去問該位校長,校長笑笑說:“裝鐵門,就意味著看你還能不能踢破,充滿了挑戰的味道,而裝玻璃門就意味著我相信你們會愛護這道門的,將你的信任放在了孩子的面前。如果你是那些孩子,你還會不會踢?”
這個故事向我們展示了信任的力量。
一個心胸開闊的人必然是一個懂得信任的人,一個敞開心扉的人,一個善于自我克制的人。讓我們來提高自己的修養吧,這樣就可以把猜疑拋在腦后了!
搬弄是非,你在離間誰
無論是動物或是人的五官四肢當中,大約要算是舌頭調皮、尖巧、頑滑了。寓言詩《鳥的評說》很能說明這一點:
“麻雀說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說黃鸝/徒有一身美麗的裝束/黃鸝說百靈/聲音悅耳動機不純/百靈說最無原則的/要算那鸚鵡/鸚鵡說喜鵲/生就一副奴顏媚骨/喜鵲說蒼鷹好高騖遠/蒼鷹說麻雀鼠目寸光……”
這些小鳥都是油嘴滑舌,喜歡對別的鳥說三道四,評頭論足。在它們的話中,別的鳥盡是短處。這種片面的評說,其原因是沒有管好自己的舌頭,說話不負責任。
由小鳥聯想到人,人畢竟是高級動物,各方面進化得比小鳥要優良得多。人的舌功能比起小鳥來,恐怕不止是高一個檔次吧!如今且不說那些油嘴滑舌的人在吃吃喝喝中變得更刁起來,會感到老鱉不美,龍蝦不鮮,山雞鱸魚湖蟹之輩也常常是一些人口舌之間的“皆下品”。它在語言表達上,往往更是能黑白顛倒,是非混淆。能將金條說成稻草,白銀說成蠟餅;能說“白鲞會游,蝦皮會跳”。你合他的意,他說你是小神仙;你不合他意,他說你是狗屎一堆。《三國演義》中的楊修將“一合酥”說成“一人一口酥”;現實生活中小道消息的傳播者往往是只評“黑子”,不說“太陽”……說到底,這些人沒有管好自己的舌頭。
阿強出差時,老婆把單位的同事(女的)帶回家作伴,可是,他們家的鄰居,一天非常神秘地跟阿強的老婆說,你最近出門了么?我們是鄰居,告訴你小心你老公哦!阿強的老婆很納悶。這小子不會呀?不過前幾天自己回娘家了一趟,心里打起了小鼓,追問道:說啊!怎么說半截話啊?他家的鄰居左顧右看后說:我看到你們家陽臺上那天有個長發女人在梳頭。阿強的老婆一聽急了。回到家,不冷靜的妻子立馬開庭審判,阿強滿身是嘴地解釋也無濟于事,眼看就要爆發戰爭了。幸好這時阿強老婆的同事打來電話,夫妻二人同時清醒,她就是那個長發女人,也回憶起,他老婆回娘家時,這位朋友還在外地。
現實生活中傳閑話的比比皆是,更有那么一撥子人,沒事閑得慌,別說看到同事晉職加薪的大事,就是看到別人比自己強,他不去努力,卻在那里找別人的毛病,搬弄是非。
一個人從小到大,可能會遇到很多這樣的事情。從小學的時候就會感覺有的同學,會向老師打小報告,使得一些不愿意給老師知道的事情,老師都知道,造成同學間的矛盾,甚至發生打架斗毆的事件。有的時候,誰幫誰寫作業了,某某抄誰的作業了,某個同學被老師批評了,罰站了等等,和班上同學說,和其他班的同學說,當時覺得好煩人。長大了鄰里之間,老有些人沒事做,東家長西家短的胡說,引起矛盾和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