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執讓你不近人情
固執,生活中并不少見,常有因它而造成朋友分手、戀人告吹、夫妻失和、父子反目。
固執的人往往自以為是,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只想讓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同時,他們會有一種盲目的自我崇拜心理,以為自己處處都比別人高明,自覺不自覺地把自己凌駕于他人之上。
麥克阿瑟曾任西點軍校校長、陸軍參謀長、西南太平洋盟軍總司令,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任美國單獨占領日本時最高長官、侵朝“聯合國軍”總司令等職;時任總統杜魯門曾經擔任過他的副官。這樣的資歷,加之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戰功等,使他在美國乃至世界上都有極高的聲望,也使他漸漸養成驕狂的個性。
把不服從命令作為“個人標志”的麥克阿瑟從不把上級的指示放在眼里。他常常把作戰部的命令文件棄置一旁而擅自做出行動,總是未經授權就發動攻擊。有一次,他竟然未和杜魯門打招呼,就到臺灣訪問。杜魯門非常氣憤,他認為麥克阿瑟拋棄了他在臺灣中立化的政策,是在公開和他唱反調。沒想到自負的麥克阿瑟比他的火氣更大,他不僅把杜魯門罵了個夠,而且還起草了一份演說稿,向全世界公開了他與美國政府之間的分歧(當時,杜魯門就想撤麥克阿瑟的職)。朝鮮戰爭中,由于軍事上的失利,杜魯門已經考慮停戰問題,但自負的麥克阿瑟卻認為杜魯門做的工作是“綏靖主義”,是“投降”。他索性把自己的怨氣宣泄到底,發表了一份措辭嚴厲、極富挑戰性的聲明:“我隨時準備與敵人的總司令在戰場上會談?!?
針對麥氏的做法,杜魯門曾氣憤地說:“我怎么也不能使自己相信像麥克阿瑟那樣一位沙場老戰士會不理解把‘中國國民黨軍引導到中國南部去’就是一種戰爭行動;我也不相信,像他那樣35年來在世界大事上居于重要地位的人,不會認識到中國人民對轟炸他們城市的反應,會跟美國人民在珍珠港被轟炸時的反應一模一樣;我也不相信以他對東方的了解,會不看看這樣的事實:他炸了中國的城市以后,蘇聯的物資仍將源源而來,如果他要貫徹到底的話,他第二招就得轟炸海參崴和橫貫西伯利亞的鐵路!”
麥克阿瑟的聲明把杜魯門逼到了懸崖邊上,他再也無法容忍麥克阿瑟,只好把他解職。
心理學家認為,固執與那種“不正常的”叫做頑固的倔強相近似。它是一種偏執型人格障礙,其主要特點是敏感多疑、好嫉妒、自我評價過高、不接受批評、易沖動和詭辯、缺乏幽默感?,F代醫學研究表明,固執的人不但妨礙了健全的精神面貌,而且還會導致神經系統與內分泌系統的功能紊亂,進而影響到人的正常生理代謝過程,使人體的免疫能力降低,易患多種疾病,如神經官能癥、消化道潰瘍、高血壓、冠心病等,并使人早衰,縮減壽命。
擁有自信心固然可貴,但切不可因過于相信自己而變得固執。如果說自信是促進人際交往的一大優勢,那么固執則是妨礙正常人際交往的一個阻力。
固執之所以會成為人際交往的一個障礙,是由于不能用理智來評價自身,也就不能客觀公正地去評價別人,從而贏得別人的理解和信任;也由于總是把自己的觀點強加于人,勢必會造成別人的心理反感,從而使交往在無形中產生一種“心理對抗”;還由于固執己見就難免不與人發生爭執,從而影響與人的思想交流和融洽相處。過于固執就無法與人溝通,會使你處于孤立無援、舉目無友的境地,最終導致你懷疑自己的能力,動搖甚至喪失自信。
可見,在人際交往中不可失去自信,也不可過于固執。其實,自信與固執雖然很接近,但畢竟有著本質區別。有自信心的人不僅敢于表明自己的觀點,而且勇于接受別人的批評、忠告和建議。
自尊心過強是導致固執形成的基礎。自尊作為人的一種精神需要,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些人自尊卻沒有睿智的思想、熟練的技能、幽默和風趣的談吐、精辟的論證、高尚的品格以及謙虛的態度,因而只能用執拗、頂撞、攻擊、無理申辨等方式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使固執在這種滿足中得到發展。這樣,必然會影響與他人的正常交往,使自己在交往中顯得不近人情。
浮夸、傲慢、懶惰、墨守陳規是構成固執性格的要素。這種人常表現為情緒不穩定,社會適應性較差,對周圍環境或人漠不關心,易與人發生摩擦,處不好人際關系。他們自己的內心苦悶,卻又不能耐心地聽別人講話,因而使自己的心理積聚無處排解,最后陷入心理變態的泥潭之中。
個人修養、平時所交往的對象是固執形成和發展程度的重要因素。常與個人修養好、善于應酬周旋、靈活性強或虛心隨和的人交往,往往會改變或減弱本人的固執程度;而固執的人與固執的人交往,會促使雙方更加固執。
想一想你自己的人際關系狀況吧,你是不是因為你的固執而變得不近人情呢?
急躁,總將事情搞砸
稍加留意就不難發現,在生活中,“急躁情緒”成了出現頻率很高的一個詞:“工作中有時犯急躁情緒”、“希望今后注意克服急躁情緒”等等。有的人甚至幾年、十幾年都犯“急躁情緒”。
急躁性格又稱“急性子”。具有這種習慣的人,對某件事情,一陣興頭上來,馬上動手去干。既無認真準備,又無周密計劃。有時某項工作才開了個頭,就急于見成效,特別是當工作遇到困難時,更是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恨不得來個“快刀斬亂麻”,一下子把問題解決。
急躁習慣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它會使人心神不寧,經常在惴惴不安中生活;它會打亂人生活、學習、工作的正常秩序,并常常會造成“忙中生亂、殃及他人”、“虎頭蛇尾、不了了之”和“欲速不達”等不良結果。急躁的人容易發怒,因而既影響了人際關系,又影響了自己的身心健康。據研究,具有此類習慣的人最易導致冠心病、高血壓等癥。
遇事急躁,缺乏耐心,沉不住氣,這是一種不良的情緒。這種習慣在血氣方剛的青少年朋友中較為常見。
詩人薩迪說過:“事業常成于隱忍,毀于急躁。”的確如此,急躁常使我們不能冷靜地審視客觀條件而任意行事,其結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事與愿違,欲速則不達。
急躁與一個人的氣質和性格類型有關,一般來說,膽汁質和多血質的人往往比黏液質和抑郁質的人更易急躁。如A型性格的人有較強的緊迫感與競爭心,他們整日忙忙碌碌、慌慌張張,卻常是蜻蜓點水,一掠而過,鉆不進去,沉不下去,因而效率并不見高,效果也不一定好。當然,除氣質與性格對人有一定的影響外,一個人后天所處的環境與教育、自身的修養、認識也有較大的關系。
1943年7月,在巴頓晉升為少將之際,有士兵檢舉了轟動輿論界的巴頓打人事件。
“當巴頓走到另一病號前,他問道:‘你有什么?。俊√栭_始抽泣:‘我的神經不好?!皖D又問:‘你說什么?’答曰:‘我的神經不好,我聽不得炮聲?!?
“將軍大吼:‘去你的神經,你是個膽小鬼,你是狗娘養的。’然后他給了他一個耳光,并說:‘不許這龜兒子哭泣,我不允許一個王八蛋在我們這些勇敢戰士面前抽泣。’他又一次揍了那病號,把病號的軍帽丟至門外。同時又大聲對醫務人員說:‘你們以后不能接受這些龜兒子,他們一點兒事也沒有,我不允許這種沒有半點漢子氣的王八蛋在醫院內占位置?!?
“他再次回頭對病號吼道:‘你必須到前線去,你可能被打死,但你必須上前線。如果你不去,我就命令行刑隊把你斃了。說實在的,我本該現在就親手把你斃了。’”
這個消息很快被揭發,于是引起了美國國內的極大反應。好些母親要求撤巴頓的職,有一個人權團體還要求對巴頓進行軍法審判。盡管后來馬歇爾從大局出發,決定化大事為小事,化小事為無事,但打罵士兵使巴頓聲名狼藉。這種輕率、浮躁的作風以及政治上的偏見為他埋下了戰后被撤職的禍根。
在實際生活中,急躁的人易帶來以下不良后果:一是浮光掠影,掛一漏萬。如看書,有的同學走馬觀花,一目十行,事后一回憶,卻不知所云,做作業或考試時也是錯誤百出;二是騎虎難下,使自己處于尷尬境地。有些人喜歡說起風就是雨,美其名曰“雷厲風行”,一旦有個或聽到個新奇的想法,就不顧自身的主客觀條件,魯莽上陣,不做冷靜的全面的利弊與可行性分析論證,其結果往往是半途而廢,不了了之,甚至讓自己下不了臺;三是常感情用事,易發脾氣,出言不遜,不計后果,不顧人家的自尊心與個性特點,一味強求別人與自己保持統一,從而使人際關系難以和諧,有時好心也得不到好結果;四是給自己造成不愉快、煩躁的心理,影響身心健康。
世界是復雜的,不可能都按我們個人的意愿行事,任何一件事都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約。有時光靠“急”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反而易將事情弄糟。因此,要冷靜地思考,慎重地決策,全面地分析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耐心地處理,盡量避免一些偏差,提高辦事的效率。如果條件暫時不成熟,一是盡可能創造條件,二是耐心等待時機,三是對不具備可能性的事改換目標或途徑,以免費力不討好。
懶惰者自誤誤人
《致加西亞的信》是有史以來世界最暢銷圖書之一。在書中,一個看似簡單的送信的故事,卻傳遞出了忠誠、敬業、服從、誠信等多種最可貴的精神品質。這些品質對置身日新月異的21世紀的每一個人來說,無疑也是不可或缺、至關重要的。
在書中,“送信”這一過程已經不僅僅是要完成上級交付的任務,而成為了一種具有強烈象征意義的東西,變成了忠于職守、信守承諾、勤奮敬業、服從奉獻等優秀品德的錘煉和展現。羅文在接到“致加西亞的信”時并沒有像我們身邊的很多人那樣問東問西,推三阻四,而是立即投入到了“送信”的過程當中去,并發揮自己最大的能量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羅文在送信過程中經歷了怎樣的辛酸,付出了何等的努力,我們無從得知,因為更多的時候,過程在上司和主管的眼中往往是無關緊要的,最重要的是結果,結果才最具說服力。而對每一個承擔“送信”任務的人而言,要想達到一個讓眾人滿意的結果,卻不能不注重過程以及過程中的態度和細節,要知道主動、積極、認真、堅定的投入和付出與被動、消極、懶散、脆弱的敷衍與應付,二者實現的結果將是大相徑庭的。
“誰能把信送給加西亞?”這是一種充滿了青春和激情的召喚??勺罱K只有羅文不辱使命。與羅文相比,我們很多人骨子里有著一種根深蒂固的惰性。在惰性的作祟和蠱惑下,我們變得越來越缺乏進取心;在惰性的侵蝕和消磨中,我們開始變得習慣于投機取巧和敷衍了事。習慣就這樣輕而易舉地征服了我們,就這樣讓我們變得逐漸麻木。
有一位熱心于慈善事業的企業家,總是盡自己所能幫助那些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有一次他聽說某山區的一個村子很窮,窮得連最基本的溫飽都解決不了。于是他便決定向那個窮山村捐一筆錢,用來幫助他們脫貧致富。
捐錢之前,企業家決定親自到那個村子看看。他去了一戶村民家里,在那個黑洞洞的屋子里,他看到那家人正在吃飯。他們沒有桌子,沒有凳子,甚至連雙筷子也沒有。一家人就這樣捧著飯碗蹲在地上,用手抓著飯吃??吹竭@一幕,企業家有了一種揪心的感覺,恨不得立刻就能改變這個村的現狀,他決定回去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馬上把錢撥過來。
可是當他走出那戶村民家后,卻突然改變了主意?;厝ブ?,他撤銷了捐助的決定。對此人們百思不得其解。后來企業家道出了原委:原來就在他走出那戶人家時,突然注意到門前有一大片竹林。“守著竹林,他們連桌凳和一雙筷子都懶得做,給他們錢又有什么用呢?”企業家非常痛惜地說。
生活節奏的明顯加快讓我們深切感覺到了無處不在的巨大壓力和生存危機,但其實我們最大的敵人不是來自外界的日趨激烈的競爭,而是來自我們內心深處的惰性??啥栊允且蛉硕?,因此也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我們不能意識到我們竟然與這樣的惰性如影相隨,更可怕的是我們也許對這樣的惰性早就有了清楚的認識卻不能攻克這一“頑疾”,只能任由這種“慢性病”慢慢擴散和蔓延,直到我們在惰性面前無可奈何地束手就擒。
人都有惰性。睡在陽光下,暖洋洋地不想起來;坐在樹陰下聊天;不愿工作或沉迷于娛樂廳中流連忘返,致使好多應該做的事情沒有做,也使好多本應成功的人平平淡淡,其罪惡之首,就是懶惰。
有的人在工作中,稍有壓力就放下不干了或等待明天再干,這樣一拖再拖,就有很多事情給拖拉下來,而時間卻悄無聲息地流失了。如果你有這樣的習慣,那就是在浪費自己的生命。
佛經上說“何其自性本自清凈,何其自性本自具足”。有些人本來自身存在著潛能,卻不知道開發利用,而是一味地向別人求乞或甘于沉淪。其實,對于每個人來說,惰性是最大的敵人。
有了惰性后,人做事就會變得拖拖拉拉,可以馬上做完的事不立即完成,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F今許多大學生奉行“今天不為待明朝,車到山前必有路”。結果,事情沒做多少,青春年華卻在這無休止的拖拉中流逝殆盡了。當今信息社會,瞬息萬變,日新月異,崇尚競爭和效率,贏得時間就是贏得了更多的機會,獲得了更多的主動權,從而為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所謂“時間就是生命,就是效率”便是最好的寫照。浪費時間,實在是一件“罪莫大焉”的事。
浪費時間,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主動浪費,一種是被動浪費。所謂主動浪費,是指由于自身的原因而造成時間的浪費。譬如說,你明明知道睡一覺時間會白白地逝去,可你偏偏要睡一覺。所謂被動浪費,是指由于他人的原因或突發事件而造成的時間浪費。比如說在你工作時,同事與你白白閑聊了兩小時,這兩個小時就是被動浪費了。
許多人的拖拉,是因為形成了習慣。對于這樣的人,無論用什么理由,都不能使他自覺放棄拖拉的習慣。因此,需要重新訓練,培養良好的積極工作的習慣。
一個人再拖拉,到了非干不可的時候就不得不干了,正如房子著火了,他就不得不迅速逃生一樣。明白了工作的重要性,他就不會再拖拉下去,以免造成危害和其他人的不滿。
一天的時間如果排得滿滿的,讓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來,你就會在忘我的工作中改掉懶惰的毛病。
“在家有父母,出外有朋友”,這是很多人養成依賴心理,導致懶惰的根源。如果把你放在一個遙遠的地方,在陌生的環境中生活,你就會自食其力,改掉懶惰的壞習慣。
愛面子——你的心理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