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重新認識你自己(2)

笛卡爾(Rene Descartes)是法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我很喜歡他那句回蕩了幾個世紀的名言:“我思故我在”。這句被笛卡爾當作自己的哲學體系的出發點的名言,在過去的東歐和現在的中國哲學界都被認為是極端主觀唯心主義的總代表。很多人甚至以“存在必先于意識”、“沒有肉體便不能有思想”等為論據,認為笛卡爾是“本末倒置”、“荒唐可笑”。其實這句名言的真正含義并不是:由于我思考,所以我存在。而是:通過思考而意識到了(我的)存在。

且不論這句名言哲學上的唯物還是唯心。我們的確應該思考我們究竟是誰,從而意識到我們的存在以及存在的意義。我們這里探討的是你的存在和別人的存在是不同的存在,要意識到自己的存在,認清自己的存在價值,從而更有意義的存在。

東西方都曾存在手相、面相、星相、易經、星座等各種“算命”、“占卜”等方法和技術,這從某種角度來講體現了人們迫切地想認識自己,但又很難真正認識自己的困境,因為認識自己是人生最大的一道難題。據說,在希臘帕爾納索斯山南坡的神殿門上,寫著這樣一句引人注目的話:“認識你自己。”這是一句家喻戶曉的民間格言。

生活中很多人都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經受一些挫折、一點打擊,就悲觀失望、垂頭喪氣、怨天尤人、驚惶失措。甚至因為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在極度悲觀中絕望輕生,這樣的例子,古今中外,不勝枚舉。

讓我們看一看梵·高吧!

文森特·梵·高是荷蘭梵·高家族的一分子,他的家族是幾乎壟斷了荷蘭美術市場的畫商,他的父親是一個小鎮的受人敬重的牧師,而他最初的愿望就是能夠做一個很好的布道者,能夠為人們傳播福音。

他在叔叔的一個畫店里工作,這樣他可以掙錢養活自己,他甚至很可能成為他叔叔的繼承人來繼承一大筆財產,而他卻放棄了這里,選擇了離開。

1869年, 梵·高跟隨歐洲一個有名的藝術品商人哥比爾開始經商,而那時的梵·高,由于年齡小,脾氣暴躁,在推銷藝術品時,經常和雇主爭吵,于是被哥比爾解雇了。

梵·高來到英國,在倫敦一家規模很小的寄宿學校教法文。由于他沒有及時收繳貧窮學生的學費,受到牧師的責罵,離開了寄宿學校。

1881年,28歲時的梵·高成了一個世界上最孤獨的人。也就是這時,他開始畫畫了,他畫了一張又一張比利時礦工的素描。他基本上不懂繪畫的技法,當然也沒有人來買他畫的畫。

1886年2月, 梵·高前往巴黎與弟弟提奧同住。提奧在當時已是小有名氣的畫商了,他十分推崇印象派和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畫家。在弟弟的介紹下,梵·高結識了高更、貝爾納、勞特累克、畢沙羅、修拉等畫家。這一時期的梵·高深受印象派繪畫的影響,畫面變得明亮清新,并運用了如點彩法等的一些印象派技法。同時,他也開始了著名的自畫像的創作。

1888年初,35歲的梵·高厭倦了巴黎的城市生活,來到法國南部小城阿爾尋找他向往的燦爛的陽光和無垠的農田,他租下了“黃房子”,準備建立“畫家之家”。他的創作也進入了巔峰。《向日葵》、《夜間咖啡座——室外》、《夜間咖啡座——室內》都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但他依然只能靠弟弟提奧的資助生活。

在繪畫這一職業追求中,如果得不到別人的贊許和認同是很難支撐下去的,但是他得到更多的是打擊,在梵·高最艱苦的階段,他每個月的最后幾天都躺在床上,用此來化解饑餓的威脅,我們可以想像這種生命的歷程是多么讓人心酸。

當時,上流社會的紳士們需要的是一些精致的小肖像畫,或者是完美的風景畫。他們喜歡憂傷的油畫。

一次,一位上流社會的少婦看到梵·高的油畫,很輕蔑地說:“我很高興把這種東西稱作藝術。”面對莫名其妙的嘲諷, 梵·高從沒有消沉過,他不會放棄自己的藝術追求。

37歲時, 梵·高畫出了圣萊米痛苦的瘋子。

然而,梵·高的畫在當時卻無法得到上流社會和收藏家的青睞,他的畫作在那些人眼中就像廢紙一樣一文不值。一次一次的失敗和打擊, 梵·高浙漸變得孤獨起來。他覺得自己是一個真正的失敗者,他開始頹廢、失望甚至絕望了。

他疲憊了、厭倦了,再也沒有勇氣面對生活給他的所有折磨和苦難,他決定離開這個嘲弄他的可悲的世界。于是, 梵·高用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和打擊,使梵·高無法正確地認識自己,他在失敗面前退縮了,以致沒有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氣。

梵·高自殺后,在他身上發現的一封信,信中寫到:“說到我的事業,我為它豁出了我的生命,因為它,我的理智已近乎崩潰”。

1914年, 梵·高書信集出版, 梵·高的一生漸漸被全世界的人所知.

1934年,《渴望生活——梵·高傳》出版, 梵·高的故事感動著全世界的人。

今天, 梵·高已成為舉世聞名的藝術大師。

可惜他自己已經無法得知了。

其實,生命的逝去并不足以讓人變得崇高,只能給活著的人以痛苦或者惋惜。無論生活是幸運還是不幸,我們都應該樂于看到它,這是生活的真實體現,是生的證明,是自己存在的一種體驗。生命是不堪追問的,我們也無法預言每一個下一刻會得到什么,因為每個人都知道,我們只不過在探索生命的意義,釋放我們自己的能量。

梵·高經歷了那么多磨礪,他的作品就是他的肉體和靈魂,為了它,他甘愿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險。然而他還是沒有真正的認識自己的存在價值,對自己缺乏信心,認為自己始終就是一個失敗者,經歷了太久的跋涉,無法繼續承受失敗的打擊,決然離去。如果他能對自己有個正確的認識和判斷,能夠肯定自己的存在意義,再堅韌一些,那么他自己的世界就會更精彩,也會給整個世界帶來更多的驚喜。

只要我們能夠真正認識自己,并且有改變自己的勇氣,就像一艘即將抵達彼岸的船舶,挫折是船舶的壓艙之物,在狂風暴雨中加大前進的馬力,厄運也會助成功一臂之力的,那樣就會乘風破浪,最終成功地抵達彼岸。

②缺陷是一種美

司芬克斯的鼻子勝過嘴,維納斯的斷臂勝過腿。

你是否一直都在追求完美無缺,追求完美的生活,完美的人格,完美的生命。其實缺陷也是一種美,但往往被人們忽視了。在人們心中無缺口的富士山是完美的,假如你繞“富士山”一圈,認識它的全貌以后,你就會發現有缺口的富士山更美麗些。

著名的維納斯雕像,就是因為“斷臂”才魅力無窮的。曾有好心人將她的手臂根據自己的想像作了修補,可看見的人卻都說這不是維納斯了,因為失去了她那種“殘缺的美”。

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在完成巴爾扎克雕像后,一群學生看到那極富魅力的雙手稱贊道:“這雙手太美了!”羅丹聽罷,沉思許久,最后拿起斧子,砍掉了那雙“太美的手”。他解釋說,有了這雙完美但又顯得“過于突出”的手,有損于人物全貌,從而失去了“本質的人”。可見,殘缺而真實的神韻,往往勝過完整無缺的外表華美;為求全而補上殘缺,有時反弄巧成拙,破壞了真實的美感。

很多人也都看過謝爾·希爾弗斯坦畫的一幅名為《缺失的一角》(The Missing Piece)的寓言。

由于缺了一角,它總是不快樂,于是動身去尋找那失落的一角。它唱著歌向前滾動,其間有苦有樂。它因為缺了一角,不能滾得太快,它和小蟲說話,聞花香,蝴蝶還站在它頭上跳舞。它經歷了很多,也碰到很多失落的一角,可是有的太小,有的太大,有的太尖,有的太鈍……終于它找到了恰到好處的一角,太合適了!它高興極了,因為再也不缺一角了,它滾得很快,快得都不能停下來了,它不能和小蟲說話,也不能聞花香,蝴蝶也站不到它頭上了……它累了,于是把那一角輕輕放下了,從容地向前滾動著……

我們每個人都是缺少了一角的,那缺失的一角,也許不夠可愛,但那也是生命的一部分,我們要正視它的存在。正因為我們缺失了那一角,我們必須去認識、去找尋、去完善,那樣才會豐富多彩。如果我們生下來就很完美,沒有缺失一角,那我們還真的不知道自己怎么發展,怎么完善,那一生都不會有什么太大改變,也就沒有多彩的人生了。

在生活中,很多人對一些缺憾不能正確的理解和認識,反而給以輕視甚至嘲諷,認為殘疾是一種缺憾。2005年央視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21個聾啞演員將舞蹈《千手觀音》演繹得天衣無縫、美侖美奐,震撼了所有觀眾,在中央電視臺的元宵晚會上,《千手觀音》被評為“我最喜愛的春節晚會節目歌舞類一等獎”。由無聲世界里的人們帶來的舞蹈《千手觀音》,引發了長久的贊譽和驚嘆。這又說明了什么,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證明,殘疾并不意味著生活不完美,而殘缺也是一種美。

曾長期擔任菲律賓外長的羅慕洛身高只有163cm,他也像其他人一樣,常常為自己個子低矮而自慚形穢。他甚至穿過高跟鞋,但這種方式只能令他心里不舒服。他感到那是在掩耳盜鈴,于是便把高跟鞋徹底扔掉。然而,也正是身材矮小促使他走向了成功。因而他說:“我愿下輩子還做矮人。”

1935年,羅慕洛應邀到圣母大學接受榮譽學位,并且發表演講。同一天,高大的羅斯福也是演講人之一。事后,羅斯福含笑對羅慕洛說:“你搶了美國總統的風頭”。

1945年, 聯合國創立會議在舊金山舉行。羅慕洛以無足輕重的菲律賓代表團團長身份,應邀發表演說。講臺幾乎和他同樣高。等大家都安靜下來,羅慕洛莊嚴地說:“我們就把這個會場當作最后的戰場吧。”這時,全場陷入了靜默,接著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最后,他以“維護尊嚴、言辭和思想比槍炮更有力量……惟一牢不可破的防線是互助互諒的防線”結束了這次演講。全場掌聲久久不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荔县| 闵行区| 河南省| 屏东市| 正安县| 平原县| 麻阳| 宾阳县| 高碑店市| 武功县| 云林县| 集贤县| 尉氏县| 云浮市| 梅州市| 永寿县| 吐鲁番市| 朝阳县| 寻甸| 航空| 金昌市| 湘乡市| 祥云县| 康定县| 济南市| 寿光市| 化德县| 彩票| 靖州| 梧州市| 沧州市| 隆化县| 丁青县| 长治县| 班玛县| 古丈县| 武陟县| 张家口市| 灌阳县| 广平县| 冷水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