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動作表露真實自我
我國有句成語,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每個人的一言一行都在別人的觀察之中,你做得如何,別人自然會給你一個恰當的評價……
生活中,你常??吹揭粋€膽怯的人總是不能把身體挺直,一個懶散、懈怠的人老是垂著頭、彎著腰。人們往往一個不留意的小動作,就將你的真實自我暴露無遺。
對自己的姿勢加以注意,如果你要別人相信你,你在外表上就必須做到你很信得過你自己。所以,時刻挺起你的胸脯來。
明朝大將洪承疇在崇禎七年在松山戰敗被俘。皇太極欲招其于麾下,承諾洪高官厚祿等等,開出種種誘降條件,但洪承疇不為所動,反而罵不絕口,表示誓死不降,弄得皇太極沒有辦法,只得請謀略家范文程出馬。
范文程見到洪承疇,絕口不提勸降之事,只是天南海北、說古道今地閑談,從中察言觀色。說話的當中,屋梁上的積塵落在洪承疇的衣襟上,洪承疇這個決意要死的人,卻幾次輕輕將落塵拂去。這個下意識的動作,沒有逃脫范文程敏銳的目光。他由此斷定洪承疇可以降服。于是他極有把握地報告皇太極說:“我看洪承疇是不會死的。他連自己的衣服都那么愛惜,更何況自己的生命呢!”
之后事情果然不出范文程所料,一向自視為明朝最后一位忠臣的洪承疇,最終還是俯首就范了。
洪承疇一個拭去灰塵的動作,把自己深藏內心的求生心態暴露了出來。
好的言談舉止讓你脫穎而出
言語動作是一個人內在氣質、修養的表現。在一堆陌生人群中,一個言談舉止優雅的人令人賞心悅目,倍受關注。一家公司的人事部經理說,他曾面試過一個求職者,從技能方面來說,這位求職者十分出色,但是他的求職態度卻令他非常惱怒。當時這位經理正端正地坐著,那位求職者卻把椅子一斜,半躺著,腳一蹺,還晃啊晃啊,這一下子經理沒了面試的興趣。他想這樣的人,將來加入到團隊里面不好管理,所以最后把他給淘汰了,即使他是名校畢業或者是研究生也沒用。
男子的舉止講究瀟灑、剛強,女子的舉止要注意優美、含蓄。要講究自己的站立和坐的姿勢、走路方式以及一些習慣性動作。身體接觸也是溝通的重要手段,見面時有分寸地握手,既得體,又表現了熱情、開朗的性格,對于建立第一印象是非常有利的。初次相識,斜坐在椅子上顯得缺乏修養,行為隨便;遠離他人講話表示與人有心理距離,不接納他人;目光游離則表明不把他人放在心上。所以,在交往中,一個善于修飾自己的言談舉止的人,會贏得很多人的好感。
西方著名社會心理學家艾根(G·Egan)經過大量研究發現,在與人交往時,按照SOLER模式表現自己,可以明顯的增加別人對我們的接受性,給別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SOLER是五個英文單詞的詞頭組合,它們的含義是:S表示坐或站立要面對著別人;O表示姿勢要自然開放;L表示身體要微微前傾;E表示目光接觸;R表示放松。這個自我表現模式所表現出來的意思就是:我很尊重你;我對你很感興趣;我內心是接納你的;請隨便。如果你在與人交往時,有意識的應用SOLER模式,那么你就可以在你和他之間營造出一種輕松、隨意的氣氛,使你們的交往愉快的進行下去。
※注意言談舉止美
談吐能直接反映出一個人是博學多識還是孤陋寡聞,是接受過良好教育還是淺薄無知。一個不善言談、沉默寡言的人很難引起他人注意。作家丁伶回憶與魯迅先生談話時說:魯迅先生談吐深刻、嚴密、有力而又生動活潑,句句吸住我們。漸漸談下去,愈來愈強烈地發射出真摯的熱情,又有一種嚴峻的強大的威力,從他瘦削的臉上透射出來。使人聽得人迷,產生“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之感。
不說臟話,不吹噓自己,不議論他人,不盤問別人,不亂打斷別人的談話……都是言談美的體現。坐有坐姿,站有站相,大方自然,男子瀟灑剛強,女子優美含蓄……都體現了舉止美。相反,吐字模糊、夸夸其談、內容平庸、缺乏幽默等都對人產生不了吸引力。初次相識就斜坐在你身邊,與異性追追打打,當眾挖鼻摳耳都是十分不美的、令人討厭的行為舉止。
言語和動作也是組成別人對你的印象的重要因素。頭一次與人見面,尤其是在比較正式的場合,不要隨便說諸如“哎喲、”“老天爺、”“噢”之類的感嘆詞。這些詞如果用多了往往使說話變成拿腔拿調。站和坐的姿態一定要自然。不要時時用手搔頭、用舌頭舐齒。也不要隨便吸煙,又把煙灰彈落在地上。
樸素大方,溫文爾雅的行為習慣,坐、立、行的姿態正確雅觀,都能正確地表現出一個人的良好的教養,給人留下成熟信賴之感。粗俗不雅的舉動則令人生厭。分寸得當的交往距離使彼此心理上都感到舒適坦然,過度親熱和冷談則容易引起對方誤會。一個人的行為舉止能夠做到自然、灑脫、不拘不束,除了與其社交經驗的多少有關之外,主要以其自信心為基礎。只有對自己充滿信心,相信自己和自己能力的人,才能在社交中做到自然大方,揮灑自如。
※注意言談舉止禮儀
在與人初次見面時,你的一言一行往往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試想,一個衣著無可挑剔的人,開口卻是出言不遜,顯得粗魯無禮,怎么還能指望別人對他有良好的第一印象呢?
言談禮儀最基本的是要有禮貌,禮貌所代表的是個人的修養,展現良好的風度也是獲取良好的第一印象的要素。
我們也許都有這樣的經驗:同樣是向一位老人問路,如果你說:“喂,老頭!帽子胡同怎么走?"對方即使知道,也不愿告訴你,因為你的問話已經給了他不好的第一印象。但如果你說:“請問老人家,帽子胡同怎么走?"情況就會大不一樣了。
講究溝通技巧
與剛認識的人談話,需要運用一些溝通技巧,這樣使得談話氣氛融洽,留下好的印象。
※先從溝通動機談起
我們來看看日本心理學家曾做過的一次實驗:
一家珠寶店適逢20周年店慶,讓一位聲音甜美迷人、語氣彬彬有禮的店員小姐給幾十位老顧客打電話。心理學家要求把這些老顧客分為兩組。
對第一組顧客,店員小姐的電話這樣開頭:
“某某先生/女士:您好,我是某某珠寶店的光子。明天,我們珠寶店將隆重慶祝開業20周年。此時此刻,我們都十分想念您這位老顧客。在此,我謹代表我們商店的老板和全體員工,對您過去經常光顧我店表示最衷心的感謝,并祝您全家幸??鞓?!"
對第二組顧客,店員小姐的電話也是以同樣的內容開頭,但最后一定還添上一句話:“順便說一下,因為明天是商店的大慶,所以有一部分商品會以非常優惠的價格出售,如果有空,請您不妨來看一下。"
對兩組顧客的反應用兩個指標來衡量:
1.聽完小姐的開場白后,顧客是否還有興趣和小姐繼續交談?
第一組的顧客絕大多數都和小姐繼續交談了一段時間,最長的談話持續了20分鐘左右。談話中,不少顧客還情不自禁地說了商店及小姐的一些好話。
而第二組顧客和小姐繼續交談的人數明顯減少,只有極少數人問了幾句有關打折商品價格的話。
2.在第二天的店慶活動中,哪一組的老顧客到場較多?
第一組的老顧客到場較多,其中還有人提出想見見那位昨天打電話的、“非常客氣、很善解人意的"小姐。但第二組顧客幾乎無人到場。
心理學的這個實驗證明:在人際交往剛剛開始時,人們首先是揣摩、考慮對方的交往動機,尤其是考慮這種動機主要是“利己"還是“利他",然后才會決定自己應該作出怎樣的行為反應。
這給我們的啟示是,在你試圖與人進行交談時,要
1.反省自己的溝通動機。
2.盡量準確地表達你的良好動機。
再如有的人碰到外國朋友時,主動上前搭話的目的是想練練口語,可是他們非常明顯的動機很容易被人識別,從而產生反感,留下不好的第一印象。
※再談溝通話題的選擇
與生人開口交談,要找合適的話題使談話順利進行下去。處理好這一步可以使人結識很多有趣的朋友。處理不好會引起尷尬,失去很多機會。
1.尋找共同點。
從一個人的服飾,舉止,談吐可以看出他的心情,精神狀態和生活習慣。開始談話前首先看對方有何與自己相同之處。例如,他和你一樣都穿了一雙耐克氣墊運動鞋,你可以以耐克鞋為話題開始你們的談話。
2.以話試探。
兩個陌生人相對無言,為了打破沉默的局面,首先要開口講話,可以采用自言自語,例如,“天太熱了”,對方聽到這句話便可能會主動回答將談話進行下去。還可以以動作開場,隨手幫對方做點事,如推下行李箱等;也可以發現對方口音特點,打開開口交際的局面,例如:聽出對方的上??谝簦f:“上海人吧?”以此話題便可展開。
以話試探時,要避免涉及到個人隱私的問題。
初次見面,交際雙方都希望盡快消除生疏感,縮短相互間的感情距離,建立融洽的關系,同時給對方一個良好的印象。那么,怎樣通過交談才能較好地做到這一點呢?
1.營造“自己人效應"。
任何人都有這樣一種心理特性,同一故鄉或同一母校的人,往往不知不覺地因同伴意識、同族意識而親密地連結在一起,這有利于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由于親戚老鄉這類較為親密的關系會給人一種溫馨的感覺,使交際雙方易于建立信任感。特別是突然得知面前的陌生人與自己有某種關系,更有一種驚喜的感覺。這樣很容易拉近兩人的距離,使人一見如故。從人的心理上來講,每個人的潛意識中都有一種“排他性”,對自己的或跟自己有關的事物往往不自覺表現出更多的興趣和熱情;跟自己無關的則有一定的排斥性。因而在交談中這類關系的點出就使對方意識到兩人其實很“近”。這樣,無論對方位在你上或你下,都能較好地形成坦誠相談的氣氛,打通初次見面由于生疏造成的心理上的“設防”。毛澤東主席就常用這種“拉關系”的技巧。建國后接見民主人士時,凡是與他有點親戚關系的,以及通過師生、故友的關系有些瓜葛的,往往是剛一見著面,沒出兩三句話,他就爽直地和盤托出其間絲絲縷縷的關系,在“我們是一家子”的爽朗笑聲中,氣氛親熱了許多,使被接見者倍感親切。
2.以感謝方式來加強感情。
一個同學在跟一個高年級學生接觸時的頭一句話就是:“開學時就是你幫我安置床鋪的?!薄笆菃??”那個同學驚喜地說。接著兩人的話題就打開了,氣氛頓時也熱乎了許多。那個高年級同學的確幫過許多人,不過開學初人多事雜,他也記不得了。而這個同學則恰到好處地點出了這些,給對方很大的驚喜,也使兩人的關系拉近了一層。一般說來,每個人都對自己無意識中給別人很大的幫助感到高興。見面時若能不失時機地點出,無疑能引起對方的極大興趣。因此,初次見到曾幫過自己的人時,不妨當面講出,一方面向對方表示了謝意,另外無形中也加深了兩人的感情。
3.從對方的外貌談起。
每個人都對自己的相貌或多或少地感興趣,恰當地從外貌談起就是一種很不錯的交際方式。有個善于交際的朋友在認識一個不喜言談的新朋友時,很巧妙地把話題引向這個新朋友的相貌上。“你太像我的一個表兄了,剛才差點把你當作他,你們倆都高個頭,白凈臉,有一種沉穩之氣……穿的衣服也太像了,深藍色的西服……我真有點分不出你們倆了。”“真的?”這個新朋友眼里閃著驚喜的光芒。當然,他們的話匣子都打開了。我們不得不佩服這個朋友談話的靈活性。他把對方和自己表兄并提,無形中就縮短了兩人之間的距離,接著在敘說兩人相貌時,又巧妙地給對方以很大的贊揚,因而使這個不喜言談的新朋友也動了心,愿意與其傾心交談。
4.剖析對方的名字來引起對方的興趣。
名字不僅是一種代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人的象征。初次見面時能說出對方的名字已經不錯了,若再對對方的名字進行恰當的剖析,就更上一層樓。譬如一個叫“建領”的朋友,你可以諧音地稱道:“高屋建瓴,順江而下,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可謂意味深遠呀!”對一位叫“細生”的朋友,可隨口吟出“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蛘哂靡环N算命者的口吻剖析其姓名,引出大富大貴、前途無量之類的話,這也未嘗不可。總之,適當地圍繞對方的姓名來稱道對方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5.談自己的失敗。
聊天最容易在短暫的時間里產生親密關系。尤其是談論自己的失敗經驗,容易引起共鳴,效果更大。注意,不要一味地談自己成功的經驗,這會招來他人反感,表現出你是一個自高自大又愛吹噓的人。
切入主題后的談話應注意以下幾點:
1.對話的內容有專門的知識。當你和對方談到某件事時,你必須對此確實有所認識,否則說起來就會缺乏吸引力,無法讓對方感興趣。
2.能夠用語氣明確表達你的愿望,不要使人捉摸不定。有些人以為態度模棱兩可是一種技巧,其實是相當拙劣的,真正懂交談藝術的人,都會將自己的立場迅速公開。
3.常常保持態度中立、客觀。按照經驗,一個態度中立的人,常??梢誀幦「嗯笥眩踔潦悄愕摹八傈h",你也不必口口聲聲對他表明贊同。
4.不要說得太多,要會想辦法讓別人多說,當你的態度表明以后,應該讓對方也表明他的觀點。這樣不僅可以讓你的談話能夠“對癥下藥",更可以讓對方獲得被尊重感,拉近你們之間的心理距離。
5.對人親切、關心,竭力去了解別人的背景和動機。
※談話時的態度表情問題
1.要不卑不亢。
向對方卑躬屈膝,便得不到對方對你應有的尊重,就更談不上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但如果倨傲不恭,同樣對方不會對你產生好感。
2.要誠實,不說大話、假話。
初次見面時,說大話、假話可能會贏得對方一時的尊敬和歡心,但是從長遠觀點看,遲早是會“露餡"的,那時所失去的將會更多。一件小事勝過千言萬語。
3.交談時的眼神。
再也沒有比當你對他講話而他卻環顧四周更令人難堪的了。有些人邊講話邊環顧四周;而有些人是在聽話時東張西望。這兩種人都缺乏基本的責任感,即做一個好的、注意力集中的聽眾。在你對任何人講話時,都要注視他或她,不是緊緊地盯著,而是一直看著,這樣你的對話者會明白你沒有分散注意力。
在別人對你講話時,千萬不要環顧整個房間,即使你在聽,也不要表現出對周圍發生的事很厭煩和很感興趣。如果你的聽眾這樣做,你可以停下來并與他一起注視,似乎你對他發現的事很好奇。如果他問你在干什么,你可以說:“哦,我很感興趣你在看什么?!比缓罄^續談話,他會明白暗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