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章 羅馬神話故事(5)

正在觀戰的波塞冬看見他們勢均力敵,一時很難分出勝負,有可能互相傷害,認為必須立即出面干預。波塞冬更加可憐埃涅阿斯,因為埃涅阿斯是在阿波羅鼓勵下才投入戰斗的,他想應該救他一命。他同時還認為,埃涅阿斯一向虔敬神明,奉獻令神明快慰的祭品,不能讓他就這樣無辜地死去。此外,波塞冬暗想,如果阿基琉斯殺死埃涅阿斯,這會使宙斯非常惱怒,因為宙斯對埃涅阿斯寵愛有加,命運注定埃涅阿斯在那一天能免于一死的。使達爾達諾斯氏族不至于斷絕后嗣,普里阿摩斯族已經得不到宙斯的恩寵,埃涅阿斯從此以后就是特洛伊人的統治者,然后由他的子子孫孫繼承。赫拉覺得波塞冬的說法很有道理,支持他采取行動,救援埃涅阿斯。

波塞冬立即穿過陣線和飛馳的槍矢,直奔埃涅阿斯和阿基琉斯交戰的地方。他在阿基琉斯眼前布起一團迷霧,把那支穿過埃涅阿斯的盾牌邊沿后砸進泥土里的投槍拔出來,放到阿基琉斯的腳跟前,然后把埃涅阿斯舉起拋出去,一直拋到戰場的最邊緣,并立即來到埃涅阿斯跟前,勸阻他不要再浪費精力同阿基琉斯頑抗了,免得自己遭到命運的懲罰,勸他提前前往哈得斯的地府。波塞冬還告訴埃涅阿斯,等到阿基琉斯死后,那時,他就可以大膽地與希臘人廝殺,因為除了阿基琉斯再也沒有哪個阿開奧斯人能和他對抗了。波塞冬說完這些話之后,就離開了埃涅阿斯,又急忙回到戰場,撤去了布在阿基琉斯眼前的迷霧,讓他繼續戰斗。阿基琉斯四處尋找,再也沒有見到埃涅阿斯,于是便召喚軍隊與其他特洛伊人繼續廝殺。史詩隨后主要繼續描寫阿基琉斯搏斗的場面,再也未提及埃涅阿斯在那場戰斗中的表現。

上面所述就是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中對埃涅阿斯的幾處描寫。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只寫到特洛伊主將赫克托爾被阿基琉斯殺死以及特洛伊國王普里阿摩斯贖取兒子的遺體并舉行隆重的葬禮。其實在那之后,戰爭仍在繼續。在這期間,埃涅阿斯一直是主要將領,參加了特洛伊防守戰,勇敢殺敵。

阿斯卡尼烏斯

阿斯卡尼烏斯是埃涅阿斯的兒子,又名尤盧斯。特洛伊陷落之后,埃涅阿斯帶他一起出海漂泊,那個時候他還是一個天真的兒童,后來在漂泊過程中逐漸長大成了少年。

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對阿斯卡尼烏斯作過這樣的敘述:

特洛伊被希臘人攻陷以后,埃涅阿斯苦苦哀求父親安基塞斯同他一起逃出城去,但是安基塞斯并不愿意離開家,執意留守城池。這時奇跡出現了——只見雙手攙扶著父母的尤盧斯的頭頂上突然冒出一條火舌,閃爍著熊熊的亮火,舔著尤盧斯的頭發,在尤盧斯的前額盤旋著。起初大家都很害怕,但是最后并沒有灼傷尤盧斯。安基塞斯被這一奇跡驚呆了。他把這一奇跡視為神意的征兆,預示尤盧斯將會有光輝的前程,于是他欣然同意了兒子外出逃亡的建議。

但是逃亡也困難重重。在海上埃涅阿斯遭遇了特大風暴,落難迦太基后,母親維納斯十分為兒子的命運擔憂。于是心急如焚的她來到尤皮特那里,抱怨尤皮特對埃涅阿斯毫不關心,甚至可能已經改變了埃涅阿斯命定的偉大使命。尤皮特向女兒承諾,一切照舊,還進一步說,埃涅阿斯到達意大利后還將會有一場戰爭,在打敗圖爾努斯之后,然后將為王統治三年,他的兒子阿斯卡尼烏斯將繼續統治三十年,然后遷居新建阿爾巴·隆伽城。

埃涅阿斯參加狄多的宴會時,愛子心切,派忠心的阿卡特斯去船上把阿斯卡尼烏斯接來。維納斯為了能使狄多陷入對埃涅阿斯的愛情,從而不至于加害埃涅阿斯,便趁此機會讓她的另一個兒子、小愛神庫皮得變成阿斯卡尼烏斯去到宴會上,而把真阿斯卡尼烏斯送到另一處地方,未讓阿斯卡尼烏斯直接出面。

埃涅阿斯和狄多等一起去狩獵時,尤盧斯要求一同前往,埃涅阿斯同意了,于是他興高采烈地一起去了。

尤皮特得知埃涅阿斯沉迷于狄多的愛情,而把正事都拋到九霄云外,這讓他非常氣憤,責怪埃涅阿斯腐化墮落,不肯建功立業,不求贏得贊美,但是他作為一位父親,也應該對兒子的光輝未來負起責任,不讓阿斯卡尼烏斯統治羅馬城堡。

埃涅阿斯離開迦太基后,狄多懷恨在心。她心中充滿了怨恨并詛咒埃涅阿斯,祈求神明讓埃涅阿斯陷入苦難深淵,遭受放逐,與尤盧斯分離,永遠不得再相見。

埃涅阿斯在為父親去世一周年舉行祭祀賽會時,尤盧斯帶領少年隊伍表演馬術,表演非常精彩,博得長輩們的稱贊和喝彩。

當隨同埃涅阿斯漂泊的特洛伊婦女畏懼艱苦,對前途感到渺茫,在尤諾派遣的伊里斯的鼓動下放火燒毀船只時,阿斯卡尼烏斯立即帶領正在興致勃勃地表演的少年隊伍奔赴船隊救火,責備婦女們的行為瘋狂,燒掉的是他們的希望,并威嚴地說:“看,我就是你們的阿斯卡尼烏斯。埃涅阿斯隨即也帶領其他人趕到。

埃涅阿斯抵達意大利后,尤諾為了挑起特洛伊人與拉丁人之間的戰爭,便派復仇女神阿勒克托前去挑起事端。阿勒克托在激起圖爾努斯的不滿情緒后,又讓正在狩獵的尤盧斯射中拉丁人方面的一只鹿,從而促使拉丁人與特洛伊人不和,甚至動武,稱當時尤盧斯“熱望獲得巨大的榮譽”。

埃涅阿斯面臨與拉丁人戰爭,憂心忡忡,這時臺伯河神前來勸慰他,稱三十年后阿斯卡尼烏斯將建造一座“赫赫有名的阿爾巴城”。

埃涅阿斯外出求援,留下的特洛伊人被困營寨。特洛伊首領們在營中空地開會,商量對策,阿斯卡尼烏斯也參加了這次會議。首領尼蘇斯和少年歐律阿盧斯見特洛伊人處在危險的境地,主動前去請戰,愿意冒險殺出包圍,去向埃涅阿斯報告消息。阿斯卡尼烏斯聽到這樣的話非常高興,答應了他們的要求,稱他自己和歐律阿盧斯“年紀相差不遠”。

魯圖利人進攻特洛伊營寨,阿斯卡尼烏斯見敵方首領努馬努斯肆無忌憚地嘲辱特洛伊人,實在忍無可忍,他使出全身的力氣,一箭把對方射死,幫特洛伊人出了一口氣。

埃涅阿斯與圖爾努斯決斗前進行宣誓的時候,阿斯卡尼烏斯就站在埃涅阿斯身邊,他的勇氣可嘉,埃涅阿斯稱他是“偉大的羅馬的第二代希望”。

但是敵人很快破壞決斗誓言,暗箭把埃涅阿斯射傷,危境之中,阿斯卡尼烏斯同其他首領們一起,扶埃涅阿斯回營。

以上敘述和描寫表明,阿斯卡尼烏斯是埃涅阿斯與其特洛伊妻子克瑞烏薩之子,英勇無畏,前途光輝,在這次漂泊過程中表現出是一個能夠擔當大任的勇武少年。對阿斯卡尼烏斯作為埃涅阿斯的繼承人,還存在另一種說法。古羅馬歷史學家李維稱,阿斯卡尼烏斯是埃涅阿斯和拉維尼婭之子,他的名字是父母取的。不過李維也承認,對阿斯卡尼烏斯的出生說法不一,并且說對這個問題他不想過多討論,因為不可能有人能對如此古遠的事情持完全肯定的說法,斷定埃涅阿斯去世時尚未成年的那個阿斯卡尼烏斯就是埃涅阿斯與拉維尼婭生的兒子,或者是那個比這個年歲大一些的阿斯卡尼烏斯,即由埃涅阿斯與克瑞烏薩在特洛伊尚未遭毀滅前所生的那個又名尤盧斯的被尤利烏斯家族視為始祖的那個阿斯卡尼烏斯。李維折中地說,不管阿斯卡尼烏斯由誰所生,反正他是埃涅阿斯的兒子。

李維在談到埃涅阿斯去世后,關于由埃涅阿斯建造的拉維尼烏姆的統治權力繼承時說,當時阿斯卡尼烏斯還沒有成年,以至沒有足夠的能力掌握統治權力,因此只是暫時為他保持著權力,這時國家權力由一個女人保護著。這個“女人”顯然指的是拉維尼婭,或者說當時是由她攝政。阿斯卡尼烏斯又名尤盧斯,維吉爾在《埃涅阿斯紀》中混用。一般認為,“尤盧斯”一名是羅馬人名,是后來羅馬人對他的稱呼。

拉維尼烏姆的人口越來越多,阿斯卡尼烏斯便把該城留給他的母親(或繼母)治理,他自己到阿爾巴山腳下另辟新城。由于該城沿阿爾巴山脊建造,因而被稱為“阿爾巴·隆伽”,意為“長長的阿爾巴”。

羅馬的起源

傳說羅馬的奠基者是一對孿生兄弟,羅慕盧斯和瑞穆斯。

事情是這樣的:埃涅阿斯的后代在阿爾巴·隆伽為王,王位傳至努彌托爾和阿穆利烏斯兄弟時,阿穆利烏斯提議將王國遺產分成兩份,一份是王權,另一份是從特洛伊帶來的財寶。努彌托爾選擇了王權,而阿穆利烏斯占有了財富。阿穆利烏斯利用財富很快使自己的權勢超過了努彌托爾,對努彌爾的王權虎視眈眈,不久便輕而易舉地從努彌托爾手里奪得了王權,并殺死了努彌托爾的兒子。努彌托爾有個女兒,名叫伊利婭,又名瑞婭·西爾維婭,她很幸運地逃過了這場災難。這成了阿穆利烏斯的一塊心病,他擔心伊利婭將來生的兒子會報復他,奪回王權,因此便讓伊利婭去給維斯塔女神當終身不得出嫁的祭司。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事情的發展出乎人的意料,使阿穆利烏斯枉費心機。西爾維婭仍然懷了孕,生下了一對孿生子。這對孿生子就是傳說中的羅馬的奠基者羅慕盧斯和瑞穆斯。

一天清晨,西爾維婭走出住屋來,去洗刷祭神的器皿。她來到河邊,從頭上取下陶罐,坐到地上休息,深深呼吸了一下清新的空氣,理了理自己的頭發。她安靜地坐在那里,周圍是郁郁蔥蔥的柳樹,不時傳來小鳥的輕歌,在不遠處還傳來水流規律的流淌聲。她很快感到有些發困,甜蜜的寧靜使她輕輕合上了她疲憊的雙眼,手臂無力地低垂了下來。戰神馬爾斯看見了她,被她安靜優雅的神情迷住了,心中充滿了欣喜,就走過來擁抱了她。

睡夢飛走了,她感到疲乏,未來羅馬的締造者已在她的腹中孕育,不過她自己并不知道。她依稀記得剛才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看見了特洛伊火焰,她的羊毛發帶從頭上飄下來,突然間,由那條發帶令人驚異地生長出兩棵棕櫚樹,這兩棵樹外形相似,只是其中一棵比另一棵長得高大一些,并且立即用樹枝抱住了整個世界,樹冠直達天宇。這時她的叔父阿穆利烏斯出現了,他用鐵權杖推那棕櫚樹,她害怕得渾身發抖。馬爾斯的啄木鳥和一只母狼走過來保護棕櫚樹,使棕櫚樹得救。

西爾維婭努力地回憶著剛才的夢幻,她站起身來,扶住樹干,心中祈求道:“但愿剛才的夢幻預示幸運。”她一面這樣說,一面給水罐裝滿水,吃力地把水罐舉起來,往回走去。

阿穆利烏斯得知西爾維婭懷孕的消息以后,便命令人把西爾維婭拘禁起來。由于阿穆利烏斯的女兒為西爾維婭求情,西爾維婭免于一死,最后生下一對雙胞胎。

西爾維婭生下一對孿生子后,這讓阿穆利烏斯寢食難安。他既著急,又生氣,害怕厄運真的會降臨到他的頭上。于是命令把新生兒丟進臺伯河淹死。奴仆不得不執行命令。那個奴仆看著這兩個剛出生的孩子,充滿了同情,臉上淌著眼淚,帶著孩子來到臺伯河邊。當時正是寒冬季節,河流因暴雨而泛濫,后來成為羅馬中心的廣場和建造大劇場的谷地都積滿了泛濫的河水,甚至可以在那里劃船。執行命令的奴仆到了那里,河水阻擋,他沒法繼續往前走,便看著孩子說:“孩子們啊,你們倆多么相像,又多么漂亮,不過你們兩個長大后總會有一個更強大。如果從面容真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出身,那么你們中的一個顯然隱蔽著神明。如果你們真的出生于神明,那么那位神明在這危急的最后絕望時刻必然會出來相救的。你們可憐的母親本來應該保護你們,但是她現在也在孤獨無助地哭泣。她是位可憐的母親,失去了孩子。你們倆一同出生,現在又將一同走向死亡,被河水淹死?!?

那奴仆這樣說完,于心不忍,但還是把孩子丟下了。孩子發出了一聲嘆息,似乎聽懂了她的意思。奴仆流著眼淚離開,河水浮起裝著孩子的木盆,沒有讓它下沉。木盆漂浮到岸邊,岸邊是一片叢林。這時走過來一只母狼,它并沒有襲擊這兩個孩子,而是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他們。

歷史學家李維對拋棄嬰兒的過程也作過簡單的敘述:國王下令將嬰兒扔進臺伯河。當時臺伯河漲水,形成片片水灘,使人無法靠近平日的水流。于是執行國王命令的女仆便把嬰兒扔在淺水處,即使是淺水,她也認為嬰兒同樣會被溺死。那地方毫無人煙,根本不可能被人發現。裝著嬰兒的木盆被淺水推送到一處干地,一只母狼聽見嬰兒的哭聲,便尋聲找了過來,并給嬰兒喂奶。國王的牧人法烏斯圖盧斯發現母狼在喂養嬰兒,便把嬰兒抱回家,同妻子拉倫提婭一起撫養他們。李維說,還有的人認為,因為牧人的妻子外號叫母狼,故有母狼喂奶這么一說。

以上是關于羅慕盧斯身世的流行說法,其實古代傳說在這個問題上存在巨大的分歧。

有些人認為,羅慕盧斯是埃涅阿斯與特洛伊人福爾巴斯之女得克西特婭的兒子,在他出生不久,便同兄弟羅穆斯一起被帶到了意大利。當時河水泛濫,河流湍急,其他船只都沉沒了,唯有載著兄弟倆的那條船平安停靠到了平緩的河岸邊,這兩個孩子得救,從此這處地方便被稱為“羅馬”。還有一種說法,羅慕盧斯是由上面提到的那位特洛伊女子的女兒羅馬所生,該女子與拉提努斯成了夫妻,而拉提努斯則是特勒馬科斯的兒子。還有人說,羅慕盧斯是埃涅阿斯和拉維尼亞的女兒艾彌利婭所生,由戰神馬爾斯而受孕。還有一個名叫普盧馬提奧的人寫了一部《意大利史》,在史中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稱阿爾巴國王塔爾克提烏斯家里出現一個奇特的現象,一女仆與其媾合生了一對雙胞胎。國王派人去把這兩個嬰兒淹死,但那人卻把嬰兒帶到臺伯河邊,丟在那里。被一只母狼發現,并給嬰兒喂奶,各種鳥兒也給嬰兒送來食物。后來有個牧人發現了嬰兒,把嬰兒抱回家,兄弟倆就這樣得救了。

在發現兄弟倆的地方有一棵無花果樹,人們給它取名為“魯彌納利斯”。對這一名稱的來源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反芻之意,因為牧人放牧時,常把牲畜趕到無花果樹的樹蔭下,那些牲畜悠閑地臥在那里,反芻胃中的食料。羅馬人認為,這一名稱源自撫育孿生兄弟的羅彌娜女神。古代羅馬人對羅彌娜女神很崇拜,在那里為該女神建了一座廟宇,稱羅彌娜廟,廟的四周長著那棵無花果樹,這個名字就由此而來。羅馬人一直崇拜魯彌利婭女神,顯然與此有關。該女神掌管對嬰幼兒的撫養,向她獻祭時不用奉上酒漿,只需把奶汁倒在犧牲上就可以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原县| 威信县| 灵川县| 台前县| 南宁市| 久治县| 新绛县| 克东县| 章丘市| 惠东县| 安阳县| 平陆县| 忻州市| 道真| 安平县| 黎城县| 喀喇沁旗| 晋城| 宜宾市| 永吉县| 灵武市| 定安县| 南漳县| 建宁县| 凤翔县| 兖州市| 和龙市| 太白县| 土默特右旗| 阜宁县| 名山县| 宁陕县| 顺昌县| 沅江市| 连城县| 东明县| 江孜县| 上饶县| 砚山县| 西和县| 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