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老狐貍處世智愚經(3)

我們常常會看到那些生活在死亡陰影中的人,他們對所做的事情往往都會賦予一種特別的愛和留念。人類有這么個弱點,當它存在的時候,人們往往不去珍惜它,只有當它將要消失的時候,人們才會知道它的可貴之處。這也就是那些生活在痛苦中的人更加明白生命意義的原因了。

人千萬不要把時間看得太輕。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患了鼻癌,于是這個人放棄了他的一切,去實現他一直都做的旅行夢想。當他旅行歸來時,發現自己早就將患有鼻癌的事實拋之腦后,成為一個對生活十分積極的人。而那幾年,毫無疑問,他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猶豫是時間的盜賊。”

“等時間的人,就是浪費時間的人。”

“今天的事情不要等到明天去做,明天做的事,今天要去想。”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十年老不了一個人,一天誤掉了一個春。”

“年少力強,急需努力;錯過少年,老來著急。”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路從腳下起,事從今日做。”

在日常的生活中,逐漸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這樣這一生積累下來,不知道能做多大的事情。時間永遠是自己的,生命也是用時間來度量的。浪費時間就是在浪費生命。

在這個地球上活過了800億人,有些人很成功,有些人卻很失敗;有些人功勛卓著,有些人卻平平庸庸。很多人在臨終的時候后悔自己當初沒有抓緊時間去做事情,但是后悔已經于事無補了。其實即使他們能夠再來一次的話,他們也會那樣平平庸庸、碌碌無為地過一生,因為他們覺得時間很多。

人生是經不起拖延的,每天都必須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早晨時間是必須抓緊的,畢竟一日之計在于晨。在每天早上的時候都應把自己今天要做的事情列出來,甚至在前一天晚上就應該有一個詳盡的規劃。這樣在新的一天里就能夠有條不紊地按照規劃來做事情,相信如果這樣堅持下去,在晚上的時候一定會覺得這一天過得很充實,而且很有規律。一旦這個習慣養成,將受益終生,以后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不會分心,會一心一意地將一件事情做好,然后再去做別的事情。有些人做事很慢,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或者覺得時間有的是,到最后再來趕也可以完成。這個習慣非常不好,雖然最后往往也能完成任務,但是在事情的整個階段都得不到輕松,因為他們心中有事,有壓力。最好的辦法是將事情抓緊做完,然后再輕輕松松地一旁開心去。

愛迪生雖然一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學,甚至被認為是低能兒,但是最后成長為舉世聞名的發明家。其中原因很多,珍惜時間是一個重要原因。

愛迪生經常對助手說:“世界上最大的浪費莫過于浪費時間了,人生太短暫了,要想辦法在極少的時間內做更多的事情。

有一天,愛迪生遞給助手一個沒上燈口的空玻璃燈泡,讓助手去算算燈泡的容量。然后他又低頭工作了。

過了好半天,他問助手容量是多少,但是助手沒有回答。他轉頭一看,發現助手正在小心翼翼地測量燈泡的周長、斜度,然后通過測得的數字來計算。愛迪生有些生氣,說道:“時間,時間,怎么要費那么多時間。”說完,他拿起空燈泡,往里面倒滿了水,然后交給助手:“把里面的水倒到量杯里,然后馬上告訴我容量。”助手很快就把容量告訴了愛迪生。

正是這種對珍惜時間的態度和行動,愛迪生一生才有那么多偉大的發明。對于愛迪生來說,時間就是最為寶貴的財富。

歷數古今中外有大建樹的人,沒有一個不惜時如金的。晉朝陶淵明曾經慨嘆:“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法國作家巴爾扎克把時間就當作資本。魯迅先生對時間的認識更加深刻,在他看來時間就是生命,無端地耗費別人的時間,無異于謀財害命。而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愛因斯坦更是對時間尤其珍惜,當他76歲時,他病倒了,有個老朋友問他想要什么東西,愛因斯坦說希望還能有幾個小時,讓他好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珍惜時間就應該學會有所取舍。人一生能做的事情實在太多,精力和時間根本就不夠。那些什么都想做的人,到最后往往是一事無成。而有所成就的人往往是一開始就選擇了一個方向,然后堅持不懈地去做。有些人擔心選擇了一個方向,萬一到時候發現什么都得不到,豈不會后悔一生?其實正是因為有這種想法才導致最后一事無成。人生是需要冒險的,如果一個人沒有冒險精神,那么他的人生很可能就十分平淡,就沒有太多精彩的地方。因此在做選擇的時候,一定要謹慎取舍。在選擇之后,就不要再過多地去考慮其他的東西,而是應該埋頭向前沖,這也是節省時間的好辦法。如果一開始進行取舍的時候不夠謹慎,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倒不如一開始就不做這件事情,這樣就不會浪費很多時間。認定了一件事情,就應該堅持地做下去,絕對不能因為一時的困難或者障礙而畏縮不前,或者中途放棄。每一個人都可以仔細想一下,我們這些年浪費了多少時間,細細盤算一下我們還有多少時間?雖然這樣做并不能讓失去的時間回來,但是至少可以知道時間浪費在什么地方?以后不要再重復這樣的浪費。

老狐貍認為,珍惜時間做事情,每天一小步,終究會形成一大步。

理想為成功奠基

老狐貍認為遠大的理想是成功的前提。即使遠大抱負不能被人所理解,甚至會被絕大多數人誤解,但那又有什么關系呢?

曾經有一群長工在耕田,他們十分辛勞。突然有一個長工走到了田邊,所有的長工都抬頭看著他,這個長工仰望著藍天,然后回頭對伙伴說:“如果我富貴了,一定不會忘記你們的。”所有的長工聽后,先是一愣,過了一會兒全都笑了起來。“你是長工啊,你還能富貴,更別提不忘記我們了。”所有的人都笑這個長工癡心妄想。這個長工嘆了一口氣,自言自語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后來這個長工被拉去戍邊。不久后,他就在大澤鄉起義,最后稱王,青史留名,這個長工叫陳勝。

其實,擁有遠大抱負的人常常都是不為他人所理解的,因為在眾人眼中,日子只要過得四平八穩就可以了,還要那么多抱負干什么呢?有一個事實是任何人都不會忽視的,那就是我們在小的時候總愛說自己要成為科學家、藝術家等等,但到長大以后卻發現自己走上了另一條路。是不是我們的天資不夠成為科學家、藝術家呢?絕對不是。我們的天資比愛因斯坦差嗎?比牛頓差嗎?這兩位科學家在小的時候被公認為笨小孩,但他們卻成功了,成功的理由很充分,因為他們有遠大抱負,而且懂得堅持,懂得思考。

當然,真正有遠大理想和明確目標的人往往有一種謙虛的精神。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當別人向他請教為什么他能如此聰明時,他回答說自己其實一無所知。正是這種所謂的一無所知的智慧才是世界上最高深的智慧,這種智慧就是謙虛,謙虛以后自然會好學,而好學者才會明白知識是無窮的,才會明白自己確實是一無所知的。人應該有一無所知的高明,有了這種高明,自己可以名正言順地向專家請教問題,可以名正言順地聽取別人的意見,也可以名正言順地得到別人的幫助。

其實相對于人類智慧而言,我們每一個人所知道的知識確實是少得可憐。僅從這個角度來講,人就不應該驕傲,就應該埋頭扎實地前進,而不要虛浮。

能夠樹立遠大理想和明確目標的人還必須有切實的行動。沒有任何行動,理想和目標就成了自己的負擔。理想和目標絕對不是口號,也絕對不是可有可無的東西,理想和目標是一個人前行的路,是人生的指引和方向。理想和目標就在前方,但是如果我們僅遠遠地望著,而不朝那個方向走,我們永遠都不可能獲得成功。相反,我們會在原地踏步中失去了自己的信心,失去自己的耐心。我們會感嘆懷才不遇,我們會抱怨社會不公。殊不知其實一切原因在于自己沒有好好地朝著理想和目標前進。

有遠大理想的人要學會分解目標。一個高不可攀、遙不可及的目標往往會讓人喪失前進的信心。有一位馬拉松賽跑的冠軍是這樣向別人解釋自己成功的秘訣的:馬拉松的路程絕對不算短,但是我將整個路程進行分解,我首先的目標是超越前面的第一棵樹,然后再超越前方的一幢建筑物……正是在一個個小目標的實現過程中,我跑完了整個馬拉松。將目標分解的好處在于人可以從一個個小目標的實現中得到信心和動力。有很多人訂立了十分宏大的目標,雖然自己也很努力,但是到最后還是十分遺憾地什么都沒有實現,很大的原因在于他們只看到了目標,而沒有學會將目標分解,使他們在前進中喪失了動力和信心。其實,人生雖然是個連續不斷的整體,但是人生是可以分階段的。每一個階段都應該有自己的目標。還可以進一步細化,每一年都有自己的目標,每一個月都有自己的目標,每一天都有,每一個小時都有……如果人能將目標細化到這種程度,然后去努力,一定會成功的。相信在小目標不斷完成的過程中,自信心會得到極大的增強,在不知不覺中也會將大目標實現,讓所有的人佩服不已。對于在臺上表演的藝術家來說,成功并不是因為他們在舞臺上的超常發揮,而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努力。

老狐貍認為,人要前行,就不要忘記帶著理想上路。有了理想,我們才能有方向,從而制定目標,向著成功前進。此外,我們永遠都不能嘲笑別人的理想。一個有理想的人永遠都不會卑微,沒有任何嘲笑的理由。我們要對別人的理想給予尊重,即使他的理想是我們已經實現的事情。給予別人理想的尊重,實際上也是為自己贏得自我尊重。

處世心經

就像世間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社會上也沒有完全一樣的人。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差異。處世,心態是最重要的。人在社會中生存一定要有好的心態。如果心態不好的話,在困境的時候看不到希望,在成就的時候,看不到隱藏的危機。一驕傲就飄飄然,一低落就感覺前景暗淡……這樣的心態顯然不能適應當今飛速變化的社會。

用舌頭,勝于用拳頭

老狐貍說

征服一個人,以至于征服一群人,用的不是刀劍,而是舌頭。“有話好好說”,是我們窮一生來學習的藝術。一個真正懂得處世的人,不見得說話字字珠璣,但是他總能說出對方想聽到的話。

語言是人的力量的統帥

馬雅可夫斯基曾說:“語言是人的力量的統帥。”意即精湛的口語表達藝術在社會生活和人際交往中具有不可估量的魅力和偉力。公元前14世紀,商朝明君盤庚用生動質樸、雄辯有力的語言,說服了難離故土的民眾,實現了遷都的主張;周恩來、陳毅在風云變幻的國際政治生活中善于辭令,口才橫溢,大大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和聲望,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國際金融家薩克斯說服美國總統羅斯福盡快研制生產原子彈,從而為盡快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在當今經濟建設的過程中,商務談判時中肯有力的言辭會迫使對方作出讓步,或取得共識,以利于達成協議;慷慨陳辭,促成外引內聯,就會振興一方經濟。所有這些,都說明通過充分發揮口語表達技巧的口才藝術,能夠創造巨大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在社會生活和人際交往中,不重視或不懂得口語表達規律,總是會帶來或輕或重的不良影響甚至造成失敗。赫魯曉夫曾在聯合國大會上作過一次感情充沛、內容豐富的演講,但因為演講最后他激動得幾乎忘乎所以,用脫下的一只皮鞋代替手掌在講臺上使勁拍打而使整個演講宣告失敗——粗魯無禮的體態語,引起全場一片嘩然,不但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反而留下了笑柄。

富蘭克林的自傳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在約束我自己的時候,曾有一張美德檢查表。當初那表上只列著12種美德。后來,有一個朋友告訴我,說我講話時有傲氣,這使人覺得盛氣凌人。于是我立刻注意這位友人給我的忠告,我覺得它足以影響我的前途。然后我在表上特別列上虛心一項,我決定竭力避免說出一切直接觸犯別人感情的話,甚至禁止自己使用一切確定的詞句,像‘當然’‘一定’‘不消說’……而以‘也許’‘我想’‘我認為’‘就是這樣’‘大概’‘或許’……來代替。”富蘭克林又說,“說話和事業的進展有很大的關系,是一個人力量的主要體現。你如出言不慎,跟別人爭辯,那么,你將不可能獲得別人的同情、別人的合作、別人的助力。”

一個人想獲得成功,必須具有能夠應付一切的口才。美國人類行為科學研究者湯姆士指出:“說話的能力是成名的捷徑。它能使人顯赫,鶴立雞群。能言善辯的人,往往使人尊敬,受人愛戴,得人擁護。它使一個人的才學充分拓展,熠熠生輝,事半功倍,業績卓著。”他甚至斷言:“發生在成功人物身上的奇跡,一半是由口才創造的。”

無數成功者的事實也證明,善于說話是成功事業的催化劑。

1983年元旦,英國女王為多年給首相撒切爾夫人擔任顧問的戈登·里斯授以爵位。其主要功績是:有效地提高了撒切爾夫人的演說能力和應答記者提問的能力;為撒切爾夫人撰寫了深得人心的演講稿……一句話,為英國塑造了一位嶄新的“風姿綽約、雍容而不過度華貴、談吐優雅和待人親切自然的女首相形象”。由此可見,英國王室和政界對政治家是如何的重視。在西方資本主義發達國家里,當前無不把會說話作為衡量優秀人才的重要尺度,每個公司、企業招聘各類人才,都要進行口試。在日本,一些大公司在招聘人才進行面試時,專門就說話能力規定了若干不予錄用的條文。其中有:

應聘者聲若蚊子者,不予錄用;

說話沒有抑揚頓挫者,不予錄用;

交談時,不得要領者,不予錄用;

交談時,不能干脆利落地回答問題者,不予錄用;

說話無生氣者,不予錄用;

說話顛三倒四、不知所云者,不予錄用……

日本大公司的這些規定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說話與事業的關系至為密切,它是勝任本職工作最重要的條件之一。知識就是財富,口才就是資本。能說會道,才能正確地領悟上級的意圖并恰當地表達出來,一個唯唯諾諾、語無倫次的人定不能勝任自己的工作。通過講話讓領導、同事、群眾更深層次地了解你,才能讓大家信任你,才有機會被提拔到更高的職位,勝任更重要的任務,才有施展才華、事業成功的機會。用好這種催化劑,事業成功也便指日可待了。

人就該能言善語

語言是隨著人類的出現為滿足表達和交際的需要而產生的,具有社會性、工具性和符號性,其初始形成就是說話。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舞阳县| 杭锦旗| 临沧市| 得荣县| 四平市| 年辖:市辖区| 邵阳市| 且末县| 繁昌县| 札达县| 富裕县| 如东县| 莒南县| 大竹县| 出国| 常州市| 惠东县| 南江县| 巨野县| 松阳县| 嫩江县| 兴宁市| 无锡市| 富裕县| 高陵县| 黔南| 乌什县| 稻城县| 桃源县| 泸定县| 泰宁县| 体育| 黄大仙区| 呼玛县| 蓬安县| 柏乡县| 济南市| 甘孜县| 江永县| 乐安县| 新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