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不要顯示比別人聰明
- 學會生活與學會工作(北大清華學得到叢書)
- 凡禹
- 3882字
- 2014-01-14 09:56:56
年輕人從大學畢業,也許以為自己是最優秀的。因為自己有某方面的能力,就以為很少有人超過自己。這是年輕人常有的心態。實際上,當你有這種心態時,你正是處于危險狀況。因為強中自有強中手,山外青山樓外樓,世上總有比你強的人。即使你在某方面很優秀,你也不可能在各方面都優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項,如果驕傲自大,將會給自己帶來意料不到的損失。
●永遠不可以斷定:“我就是最了不起的”
當你進入社會,逐漸會發現外面的世界很大,外面的天空更加高遠,周圍的人群中有無數奇人高手。你永遠不可以斷定:“我就是最了不起的”。
我們無論面對比自己強的人還是比自己差的人,都要謙虛地和他相處。因為三人行必有我師。
謙虛自然地與人相處,別人舒服,自己也舒服。謙虛不是抬高別人,也不是踩低自己。謙虛恰恰是一種有容忍他人的能力,是一種成功者的胸懷。古人—例,頗令后人感觸很深。
陽子居有一日西去徐州,恰巧碰到老子西去秦國。郊外相逢,陽子居自以為有學問,態度傲慢,老子便為陽子居深感惋惜,當面批評陽子居:“以前我還認為你是個可以成大器的人,現在看來不可教誨啦。”
陽子居聽了老子的話,心里很不舒服,后悔自己為什么當時那樣。老子也很失望。
回到旅店后,陽于居覺得自己應當做得自然—些,起碼要敬重長者,敬重有道德學問的老子,便主動給老子拿梳洗的工具,脫下鞋子放在門外,然后膝行到老子面前,謙虛地說:
“學生剛才想請教老師,老師要行路沒有空閑,因此不便說話。現在老師有空了,請您指教我的過失。”
老子說:“想想看,你態度那么傲慢,表情那樣莊嚴,一舉一動又如此矜持造作,眼睛里什么都沒有,這樣,將來誰和你相處呢?人,沒有他人圍繞著你,行嗎?應該懂得:最潔白的東西好像總有些污穢的感覺,德行最高尚的人總認為自己遠不十全十美,學問雖了解了,在多方面他是不行的。知道自己不行,你才知道自己真正行的地方;眼睛里只看到自己不行,實際上,你哪個地方都不明白。”
陽子居先是吃驚,漸漸地臉上浮現慚愧的神色,謙虛地說:“老師的教導使我明白了做人的真正道理。”
開始陽子居去徐州的路上,旅舍客人恭敬地迎送他。他住店時,男老板為他擺座位,女老板為他送手巾,大家也給他讓座。雖然恭敬,被此都不舒服。接受老子教誨后,陽于居態度隨和,為人謙遜。歸途住店,客人都隨意地和他交談,他也感到和大家相處得很親切。
●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現得比你的朋友優越吧
一位哲學家說過:“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現得比你的朋友優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讓你的朋友表現得比你優越。”這句話可以說是至真哲理。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人都有一種心理,當別人表現的比他優越時,他心理會不自覺地產生嫉妒和自卑的情緒,從而感到不快。而如果你表現的不如他,他和你在一起比較容易感到舒服。
學識豐富的人,由于對知識過于自信,多半不容易接受別人的意見。不僅如此,他們往往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判斷,或擅自做決定。一旦這么做,將會導致什么后果呢?被壓制的人,會覺得受到侮辱、傷害,而不會心甘情愿地聽從。他們可能會憤怒、反抗。更嚴重的,也許會訴諸法律。這樣的年輕人應懂得,知識要豐富,態度要謙虛。
為避免上述情況,隨著知識量的增加,你必須要更加謙虛。即使談到自己有把握的事,也要裝出不太有把握的樣子。陳述自己的意見時,切勿太過武斷。若想說服別人,就先仔細傾聽對方的意見。這種程度的謙虛,是不可或缺的。要是你討厭被批評為假道學或俗不可耐,也不喜歡被認為沒有學問,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故意賣弄學問,用和周圍的人同樣的方式說話。不要刻意修飾措辭,只要純粹地表達內容即可。絕對不可讓自己顯得比周圍的人更偉大,或更有學問。
知識恰似懷表,只要悄悄地放在口袋里就好。沒有沒要為了炫耀而從口袋中取出來,也不必主動告訴別人時間。若有人問你時間,只要回答那個時間即可,因為你并不是時間的守護者,所以假如別人不問,也不必主動告知。
學問,好似不可缺少的有用裝飾品。如果我身上少了這樣東西,想必會覺得丟臉。不過,為了避免犯下前述的過錯而招致誹謗,則必須十分謹慎。
很多步入社會的年輕人,最容易忽視這個問題,由于年輕,所以氣盛,互不相讓,從而使自己和他人陷入尷尬的境地。
當你指出別人的錯誤時,無論你采取什么方式,即使一個蔑視的眼神,一種不滿的腔調,一個不耐煩的手勢,都會使對方產生極大的不滿。你以為他會同意你所說的嗎——即使你說的是對的?一般不會。因為你否定了他的智慧和判斷力,打擊了他的榮耀和自尊心,同時還傷害了他的感情。他不但不會改變自己的看法,可能還會進行反擊,這時,你就是搬出所有柏拉圖或康德的邏輯也無法說服他。
永遠不要對別人說:“看著吧!你總有一天會知道我是對的!”這等于說:我會讓你改變看法,我比你更聰明。——這難道不是一種挑戰么?在你還沒有開始證明對方的錯誤之前,他已經準備迎戰了。這樣只會增加說服的困難。
人類的嫉妒心理是相當普遍的。因此,我們對于自己的成就要輕描淡寫,永遠不要得意忘形。我們要謙虛,只有這樣,才會受到歡迎。做人要做到:比別人聰明,但不要告訴人家你比他更聰明。這樣才是明智的。比別人聰明,而卻顯得愚鈍,這才是大智慧,正所謂:大智若愚。
●要保全別人的面子
在日常生活中,保全面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為了顧面子,有的人小則翻臉,大則會鬧出人命。如果你是個對面子冷漠的人,那么你必定是個不受歡迎的人。如果你是個只顧自己面子,卻不顧別人面子的人,那么你必定會整天吃暗虧。
中國人愛面子,可以說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民族特性。你說它是劣根性也罷,你說它是民族特色也罷,反正它是不可忽視的客觀存在。初涉社會的年輕人血氣方剛,對人性的了解不深入,在工作和社會交往中往往容易忽視這個客觀規律的存在。所以年輕人步入社會一定要明白的一個道理就是,和人交往一定要注意給別人留面子;傷了別人的面子,幾乎肯定會失去這個朋友,甚至會樹敵,給自己帶來損害。
小楊為人直率,工作努力,也很樂于助人,但是同事對他卻有點敬而遠之。這是什么原因呢?原來這是因為小楊有個毛病,就是個性過分耿直,啥事都愛發表個人見解,而且不分場合,愛鉆“牛角尖”,動不動就和人據理力爭,非要爭個水落石出不可。而且他得理不饒人,常常讓同事很下不來臺。這樣令同事都不太喜歡他。有的人就找機會故意讓他難堪。于是他感到委屈,以為別人故意和他作對。
實際上他首先應該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若不想別人讓你難堪,你首先不應該讓別人難堪。他的問題在于總是站在自己的位置和立場上考慮問題,只是想讓別人接受他的意見,卻不考慮別人的情緒。隨著年紀的增長,他逐漸認識到自己的毛病,悟出了要與人愉快共處,首先應該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和人相處要給別人留足面子,傷了別人的面子就是傷了別人的自尊心,比讓他損失什么利益都更讓人不滿,很難得到別人的諒解。這時他才對自己年輕時血氣方剛、爭強好勝的做法感到后悔,那讓自己得罪了多少人,失去了多少朋友啊。
從此他改變了自己的行為方式,即使確信別人有錯,必須指出來時,他也注意場合和時間,而且表達時盡量委婉,給別人留足面子,使大家樂于接受他的意見,也不再把他排除在交往圈子之外。
再看一個相反的例子。
有一位推銷員向一家金屬器具廠推銷一筆大業務,但該業務幾乎沒有利潤。這家器具廠經營十分不景氣,當時有一半工人不能上班,只領50元的生活費。
這位推銷員談到此業務后,廠長說:“你的想法很好,但沒有什么利潤。而我們有很多業務要,要做這筆業務就得加班,還得付給加班工費,這樣我們不僅不贏利,可能還會虧損。”
顯然,這個廠長在說謊。面對撒謊的廠長,推銷員工轉移了話題,開始談論目前國內企業的經營狀況。待時機成熟時,推銷員說道:“接受這筆業務你們的確沒有贏利,不過正如剛才所言,目前的企業有多少能贏利呢,能正常滾動就很不錯了,至少因為接受這筆業務.你們廠上不了班的100多員工可以上班了,可以有工資和一部分獎金,您看呢?如無異議是否可以定下來了?”
廠長一聽,發現推銷員了解底細,他為自己剛撒的謊很是不自然,也來不及爭辯就把手仰在額前,說;“好,好,我們就認了,為了這個朋友,虧就虧吧!”
如果推銷員當時一語戳穿廠長的謊言,又會是怎樣的結局呢?廠長一定會很尷尬、并因此而惱惹成怒,從而拒絕這筆業務。可這樣的業務在那個城市中只有這一個廠能完成,況且還無利可圖。推銷員沒有直接指責對方說謊,而是很有涵養地間接地暗示對方,保全了對方的面子,使對方心存感激,這種感激就成了推銷的突破口,而使推銷成功。
有一位文化界的知名人士,每年都會應邀參加單位組織的雜志評鑒工作。該工作雖然報酬不多,但卻是一項榮譽。因為參與評鑒的都是一些文化界的名人。即便這些人,也只是參加一二次,就再也沒有機會了。令人疑惑的是,這位仁兄卻能年年有此殊榮。在他快要退休時,他公開了自己多次被邀請去參加評鑒的秘訣。
他說,他的專業眼光并不是最關鍵的,他的職位也不是最重要的,他之所以能年年被邀請,是因為他很會給人面子。在公開的評審會議上,他一定把握—個原則:多稱贊、鼓勵而少批評,但會議結束之后,他會找來雜志的編輯人員,私下告訴他們編輯上的缺點。因此雖然雜志有先后名次,但每個人都保住了面子。正因為他能顧及到別人的面子,因此承辦該項業務的人員和各雜志的編輯人員都很尊敬他、喜歡他,當然也就每年找他當評審了。
在日常生活中,保全面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為了顧面子,有的人小則翻臉,大則會鬧出人命。如果你是個對面子冷漠的人,那么你必定是個不受歡迎的人。如果你是個只顧自己面子,卻不顧別人面子的人,那么你必定會整天吃暗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