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多交朋友少樹敵(2)
- 學會生活與學會工作(北大清華學得到叢書)
- 凡禹
- 3848字
- 2014-01-14 09:56:56
如果您是一位嘴巴不肯饒人的人,那么您在與同事交談時,一定要學會克制自己,不能總想在嘴巴上占盡同事的便宜,否則時間長了,同事就會逐漸疏遠您的。例如,有些人喜歡說別人的笑話,討人家的便宜,雖是玩笑,也絕不肯以自己吃虧而告終;有些人喜歡爭辯,有理要爭理,沒理也要爭三分;有些人不論國家大事,還是日常生活小事,一見對方有破綻,就死死抓住不放,非要讓對方敗下陣來不可;有些人對本來就爭不清的問題,也想要爭個水落石出;有些人常常主動出擊,人家不說他,他總是先說人家。
有什么大事及時報告給大家
與別人相處最忌諱的就是私心太重,一個人如果時時刻刻只關心自己,對他人的事情不聞不問,那么這個人肯定是不會受大家歡迎的。例如,單位里發物品、領獎金等,你先知道了,或者已經領了,一聲不響的坐在那里,像沒事似的,從不向大家通報一下,有些東西可以代領的,也從不幫人領一下。這樣幾次下來,別人自然會有想法,覺得你太不合群,缺乏共同意識和協作精神。以后他們有事先知道了,或有東西先領了,也就有可能不告訴你。如此下去,彼此的關系就不會和諧了。因此,您一定記住,把自己融入到集體中,把集體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
不能搞小團體
同辦公室有好幾個人,你對每一個人要盡量保持平衡,盡量始終處于不即不離的狀態,也就是說,不要對其中某一個特別親近或特別疏遠。在平時,不要老是和同一個人說悄悄話,進進出出也不要總是和一個人。否則,你們兩個也許親近了,但疏遠的可能更多。有些人還以為你們在搞小團體。如果你經常在和同一個人咬耳朵,別人進來又不說了,那么別人不免會產生你們在說人家壞話的想法。
外出要與同事打招呼
你有事要外出一會兒,或者請假不上班,雖然批準請假的是領導,但你最好要同辦公室里的同事說一聲。即使你臨時出去半個小時,也要與同事打個招呼。這樣,倘若領導或熟人來找,也可以讓同事有個交待。如果你什么也不愿說,進進出出神秘兮兮的,有時正好有要緊的事,人家就沒法說了,有時也會懶得說,受到影響的恐怕還是自己。互相告知,既是共同工作的需要,也是聯絡感情的需要,它表明雙方互有的尊重與信任。
不能明知而推說不知
同事出差去了,或者臨時出去一會兒,這時正好有人來找他,或者正好來電話找他,如果同事走時沒告訴你,但你知道,你不妨告訴他們;如果你確實不知,那不妨問問別人,然后再告訴對方,以顯示自己的熱情。明明知道,而你卻直通通地說不知道,一旦被人知曉,那彼此的關系就勢必會受到影響。外人找同事,不管情況怎樣,你都要真誠和熱情,這樣,即使沒有起實際作用,外人也會覺得你們的同事關系很好。
可以和同事交流生活中的一些私事
有些私事不能說,但有些私事說說也沒有什么壞處。比如你的男朋友或女朋友的工作單位、學歷、年齡及性格脾氣等;如果你結了婚,有了孩子,就有關于愛人和孩子方面的話題。在工作之余,都可以順便聊聊,它可以增進了解,加深感情。倘若這些內容都保密,從來不肯與別人說,這怎么能算同事呢?無話不說,通常表明感情之深;有話不說,自然表明人際距離的疏遠。你主動跟別人說些私事,別人也會向你說,有時還可以互相幫幫忙。你什么也不說,什么也不讓人知道,人家怎么信任你。信任是建立在相互了解的基礎之上的。
不能冷淡同事的熱情
同事帶點水果、瓜子、糖之類的零食到辦公室,休息時分吃,你就不要推,不要以為難為情而一概拒絕。有時,同事中有人獲了獎可評上了職稱什么的,大家高興,要他買點東西請客,這也是很正常的,對此,你可能積極參與。你不要冷冷坐在旁邊一聲不吭,更不要人家給你,你卻一口回絕,表現出一副不屑為伍或不稀罕的神態。人家熱情分送,你卻每每冷拒,時間一長,人家有理由說你清高和傲慢,覺得你難以相處。
不要刨根究底
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人,對什么都感到新鮮,因而樂于刨根究底,這固然是一種好的品質,問題是不分場合、對象和環境,毫無選擇、毫無顧忌地東扯西拉、疑問連篇就讓人討厭了。因此,您在與同事交談時,不要去詢問他的私生活,能說的人家自己會說,不能說的就別去挖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有時,人家不留意把心中的秘密說漏了嘴,對此,你不要去探聽,不要想問個究竟。有些人熱衷于探聽,事事都想了解的明明白白,根根梢梢都想弄清楚,這種人是要被別人看輕的。你喜歡探聽,即使什么目的也沒有,人家也會忌你三分。從某種意義上說,愛探聽人家私事,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
千萬不能出口傷害同事
與同事整天在一起工作,難免不會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如果因此而與同事爭吵時,千萬不能隨意出口傷害同事。因為如果您激昂慷慨,說出許多令人心寒的話,同事會發出辛辣的反應,從而會對您產生一種仇恨的心理。
●以不同方式交不同朋友
朋友是分為許多種的。對不同層次的朋友,交往的方式就應該各有側重,投入程度也應該有輕重之分。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需要朋友,而朋友是分為許多種的。朋友的來源、友情產生的基礎不同,有的是自然天成,有的是主動結交而成。在長期的交往中,與朋友情誼的深淺也不同,有的是知心朋友,有的是泛泛之交,有的只是一個特定時期的朋友。對不同層次的朋友,交往的方式就應該各有側重,投入程度也應該有輕重之分。
那么朋友分為哪些種呢?
◇“命中注定”的:這是你生活、工作經歷中自然產生的,不以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如親友、鄉友、學友等,是因為血緣、地緣、機緣的相同而自然出現的。這種朋友間促成友誼的有利條件比較多。
◇“戰友式”的:這是在共同的工作中互相支持、鼓勵、攜手共進中出現的,如工作上配合默契的搭檔。這也是在一定的條件下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形成的,友誼的基礎比較牢固。
◇“患難之交”:這是在共患難中結下的友情,如在一方處于極為低落的時候另一方在精神和物質上給過無私幫助,或是因為淪落之時互勉互助,齊心協力度過難關。這是經得起世事滄桑變化考驗的友情。
◇“臨時性”的:出于某一種利益上的需要共同攜手、精誠合作,但雙方在人格、性情上差別較大,利益一結束,雙方的友情也就隨之消散。比如在單位里為對付共同的“敵人”而臨時結成的聯盟,一旦“敵人”不存在了,雙方交往的基礎也失去了。
◇“特定式”的:只是某一方面有特定的吸引力而走到一起,加棋友、牌友、玩友等等,除此之外,不會在其他方面有過深過多的交往,甚至毫無交往。這只是滿足某一方面需要的朋友,“目的”性明確,不會有利益上的損害,相互交往比較輕松,而且帶有很強的臨時性的特點。
◇普普通通的:來往較為密切,但不深入,談不上彼此互相幫助、互相支持,也不會互相拆臺、互相攻擊。有需要時可請求支援,被請求時也會盡力而為,但不會無所不談,也不會為對方舍己。
對待不同的朋友應該采取不同的態度,才是合乎分寸的。下面是對待不同的朋友分別應該采取的適宜的態度。
◎對待親友:禮數周到。這是一種人情昧比較濃的人際關系,只有建立在親切、親近的常聯系的基礎上,才能加深彼此的友誼。聯系的方式可以比較親切、自然,注意周到細致的禮數。如果多日不見,又忙得沒有時間見面,最簡單的方法是通過電話互相問候,詢問有無需要幫忙的事情。記住親友的生日,并及時祝賀,更能體現親戚間的親近和關切,還可以搞家族式的聚會。這種聚會既可以使大家感到親切愉悅、其樂融融,又可交流思想、交換信息。對于長輩親友(如叔叔、伯伯、舅舅、姨等),最適宜于在千日和他們的生日去探望、問候和祝賀,在禮節上要做到無可挑剔。
◎對待鄉友;能幫則幫。每個人都有或輕或重的鄉土觀念,特別是現在人員流動性強的情況下,同在外地工作或打工的老鄉面容易因地域特點而結成朋友。鄉友之間的特點是:容易接近,共同的話題較多,特別是在外地,在人生地不熟,其他圈子的朋友還比較少時,同鄉便成了最有力的靠山。因此,對鄉友請求幫忙的要求,一般不要拒絕,能幫則幫,盡力而為,你幫助了他,他也會尋機報答的。
◎對待學友:時時相聚。作為學友,友情締結在純真、無利害沖突的階段,基礎比較牢固,用不著特別地表現加深友誼的行動。學友之間的友情的突出特點是:彼此都認為雙方是純潔的友誼,需要幫助時,直言相告即可,不要因有事相求而先以討好作為鋪墊,這樣會被對方認為是褻瀆了同學之情。但對待學友,也不能只是有事相求時才想起他,沒事時就忘得一干二凈。因此,對待學友,特別是要注意平時時常相聚,并不一定是有事相商,只是在一起輕松地坐—坐,聊聊天,彼此通報一下近況。對外地的學友,相聚機會餃少,但也要不時通通電話問候一聲。
◎對待摯友:視若親人。摯友可能產生于親友、學友、鄉友戰友等不同層次之中,不管來自于哪個層次,但他已經成為你朋友群中的“核心”人物,說明你們之間友情的程度是最深的,因而也是最值得投入的。對這類朋友的態度是:無所不談。你的喜怒哀樂部可以得到他的反應,你的困難可以及時得到他的鼎力相助,他是你的第一傾訴對象,也是最值得信賴、最可依靠的人。因此,對這類朋友,你不能斤斤計較,在對方需要支持時,即使犧牲一些自己的利益也要舍得,所謂兩肋插刀、赴湯蹈火,在所不惜。對方做得有些不如意的地方,也要寬宏大量一些。世上能成為摯友的沒有幾人,因而要倍加珍惜,視如親人,不可輕易離去。
◎對待泛泛之交:若即若離。這只是普通朋友,不用特別投入,只要能維持雙方的既有關系即可。可偶爾邀約聚會,以免中斷來往,有需要幫忙時也可婉言相求,但別作過高期望。被邀請時盡量赴約,被請求支持時盡量幫助,但不要勉強。如果發現值得深交之人,就“提升”他的“等次”,以相應的投入來加深友情。如發現非善良之輩,則可將所有的關系斬斷,不再與之來往,不可顧及太多的情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