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二十幾歲必須正視的事
- 二十幾歲決定男人的一生
- 砍柴人
- 8649字
- 2014-01-13 14:34:40
我們是不是寶貝不要緊,關鍵是別放錯了地方。
坦然接受一段最艱苦的生活,會讓我們學會珍惜和感恩。
要知道,最貧窮的人是最有權利可能富有的。
有人需要你,你才有價值可言。
我是什么
■
認識你自己!
——刻在希臘古城特爾斐的阿波羅神殿上的箴言
在二十幾歲的時候,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就知道自己還缺什么,也就能在這段時間內去鋪好自己奔向目標的路。這時候,清醒地認識自己是什么人才,無疑是至關重要的。只有清楚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才能知道自己做什么樣的選擇更合適。
美國著名的職業(yè)作家和演說家馬克?吐溫,因在文學和演講領域的斐然成績,而成為世界大師級人物。可是,在從事創(chuàng)作和演講之前,他覺得做商人發(fā)財更容易一些,于是先投資于開發(fā)打印機,做了3年,結果賠光了借來的5萬美元。之后,他又看到出版自己作品的出版商都發(fā)了財,于是又投資開了一家出版公司,結果出版公司也破產了,他自己也陷入到更大的債務危機當中。最后,馬克?吐溫終于認識到自己不是經商的材料,于是回來繼續(xù)做他的演講和寫作。很快,文筆風趣幽默的馬克?吐溫名聲大噪,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知名的演說家和作家,當然也賺到了錢。
富蘭克林說過,寶貝放錯了地方就是廢物。我們是不是寶貝不要緊,關鍵是別放錯了地方。在二十幾歲的時候,認清自己是什么樣的人才,該從事什么職業(yè),適合做什么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否則會像毛驢拉磨一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周而復始,卻沒有改變,一輩子也別想做出成績來。
要想知道自己是什么樣的人才,就得知道人才怎么分。似乎從事工作的人都是人才,區(qū)別只有所從事職業(yè)的不同。要是分的話,估計能分上千種吧,或者有多少行業(yè),就有多少種人才。
我們?yōu)榱俗屓烁菀桌斫猓唵蔚匕讶瞬欧譃樗姆N:一種是帝才,一種是相才,一種是將才,一種是奴才。每一個人可以進入多種行業(yè)從事多種職業(yè),但他只屬于一種人才。
帝才,是人才里最少的一種,這種人不一定有多高的才能,但卻能審時度勢,判斷精準,宏觀調控能力強,具有非常大的人格魅力,知人善任,能掌控、整合相才、將才和奴才。歷史上最典型的人物就是劉邦,現(xiàn)代最典型的是松下幸之助。
相才,這樣的人才不少,但出色的不多。這種人有膽有識,可直可曲,寬宏大量,大局觀強,他們最大的能力就是協(xié)調人與人之間關系,善于解決矛盾和沖突。歷史上最典型的人物就是蕭何。
將才,這種人才往大了說,是某一方面的高級人才或專家,往小了說,是具有一定業(yè)務水平,能絕對執(zhí)行上級的命令的人。這種人能解決局部的大小問題,能指揮打贏一場戰(zhàn)爭或者是一次戰(zhàn)斗,但絕對指揮不了戰(zhàn)役。這種人只能指揮比自己能力低、水平差的人,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業(yè)務能力強,協(xié)調能力差。歷史上最典型的就是項羽,現(xiàn)代最典型的就是那些職業(yè)經理人。
奴才,就是絕對服從和執(zhí)行的人,沒有野心,沒有能力,但是具有研究主子喜好的本事,能非常了解主子的心理,主子想到的他已經做到,主子沒有想到的他也能做到。
對照這四種人才,看看自己屬于什么樣的人才類型,然后據此尋找自己的社會位置。不同的人才,只有在合適自己的位置上才能發(fā)揮最大的優(yōu)勢。把自己放錯了地方,可能就一無是處,百無一用。
了解自己,比了解一家公司、一個行業(yè)還重要。只有正確地認識自己是什么樣的人才,才能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取舍。
我有什么
■
大多數人想要改造這個世界,但卻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不要以為我們大學一畢業(yè),就應該找到工作環(huán)境、薪金待遇都讓人羨慕的工作。要想一想,剛畢業(yè)的我們,除了一紙能證明自己受過4年高等教育的大學文憑以外,還有什么。我們有能力嗎?有實力嗎?退一步說,我們詮釋社會和解讀社會的能力又怎么樣呢?
如果認為具備了大學文憑就應該受到社會的寵愛,那是嚴重錯誤的。這個社會需要的是有能力、有實力的人,而不是僅僅有文憑的人。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什么是能力,什么是實力。
知識+見識+膽識+經驗=能力;能力+社會關系網=實力。
知識,就是我們從課本上、課堂上和老師那里學到的東西;
見識,就是我們的工作閱歷和社會閱歷的結合體;
膽識,就是我們的魄力和判斷力的綜合;
經驗,就是我們對做人和處世的感悟。
作為剛畢業(yè)的學生,只有一點干巴巴的知識,其余的幾乎都是空白,所以說,我們沒什么能力,更談不上實力。
在二十幾歲,我們要利用一切機會培養(yǎng)自己的能力,積累自己的實力。一個人在二十幾歲時,具備了什么樣的能力和實力,決定著我們一生有多大的作為。
我們在想做什么的時候,一定要知道自己現(xiàn)在最缺什么。
我們習慣認為自己缺的是機會,缺的是能體現(xiàn)個人能力的工作平臺。或者說缺一個有權有勢的爸爸,缺一張百萬英鎊的存折,缺一個財富過億的背景。
我們沒有當權的爸爸,沒有百萬英鎊的存折,更沒有財富過億的背景,這些想法最好想都不要想。我們現(xiàn)在最缺的是對自己的認識,對自己未來的認識,以及對成功要素的了解。這些我們一定要想。
成功要素有六點:
1. 堅如磐石的意志。
2. 海闊天空的胸懷。
3. 赴湯蹈火的氣魄。
4. 滴水穿石的精神。
5. 一絲不茍的作風。
6. 寵辱不驚的心態(tài)。
其實這些都是很容易擁有的,卻也是最難擁有的。沒有這些,就沒有機會,沒有平臺。即使有,也很難把握住。
這六點中,我們具備哪些呢?如果真的缺少這些,又該怎么辦呢?
利用各種機會和環(huán)境,對自己進行刻意培養(yǎng),使自己能上得天堂下得地獄,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為了自己想要的,敢舍敢得。
二十幾歲,不要以為工作在城市的最底層、做又苦又累收入又少的工作就沒出息。去那里生活一段時間,能鍛煉我們的很多方面,感悟我們從未感受到的東西,這對我們解決現(xiàn)在的生活問題和走好以后的路,都是最好的洗禮。
苦難不是財富,我們也無法躲避苦難的降臨。坦然接受一段最艱苦的生活,會讓我們學會珍惜和感恩。
不要以為大學本科生,去干又臟又累收入又少的體力活,就是真的自甘墮落。那些最苦最累的活,世界上好多大人物都干過。我們無法決定我們的起點,卻有辦法確定自己的終點。
要知道,最貧窮的人是最有權利和可能富有的。
成就的大小在于服務范圍的大小
■
成功不是將來才有的,而是從決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續(xù)累積而成。
假如有一天我們當上了主管,就要弄清楚一個問題:這個領導是監(jiān)督大家的還是給大家服務的?
不要習慣性認為,主管既然是官,當然就是用來監(jiān)督工作和管理下屬的。官從來就是發(fā)號施令的,是接受別人服務的。
假如我們把自己這個主管,定位于公司部門的管理者或者說統(tǒng)治者,同時我們也扮演了管理者和統(tǒng)治者,結果只能把部門搞得一團糟,原因就在于我們給主管的定位是錯誤的。
事實上,任何一個出色的管理者,都是一個出色的服務者。
不要總想著下屬給我們做了什么,而是要想一想我們給下屬做了什么!
我們當上一個部門的主管,要想自己為大家做什么,而不是想著讓員工為自己做什么。如果一直想著如何監(jiān)督和懲罰員工,一直想著如何讓員工對自己畢恭畢敬絕對服從,一直想著如何體現(xiàn)自己在部門的權威,一直想著如何讓他們的行為體現(xiàn)自己的意志,我們的主管也當不長久,部門也很難做出成績。
我們作為主管,和我們的下屬同樣都是打工者。員工不是給老板工作,更不是給主管工作,而是給他們的薪水工作。
如果不給他們薪水,他們自然不會工作。他們只給他們的薪水服務。
但是每一個人都有人格和尊嚴,每一個人都希望別人把自己當作一個完整的人而不是奴隸。當他們感覺自己的自尊受到傷害或者感覺不是很好,在自己生存有保障的情況下,他們極有可能放棄這個工作,特別是對能力很強的人來說更是這樣,因為他們在什么地方都能找到薪水,隨時都可以找到給自己薪水服務的平臺。如果他離開一個地方就找不到這樣的平臺,那么這個人本身就一文不值!
員工不在乎薪水,他們可以到別的地方找到工作。
假如我們簡單地認為,只要公司拿出同樣的薪水,也可以找到別人為這份薪水服務的話,那就更是錯誤了。
如果我們這樣做,那么我們的公司和部門永遠都是同行業(yè)的人才培訓基地。這個世界上只有奴才才會完全沒有自尊地聽主子的調遣,但人才絕對做不到。沒有一個人才愿意在一個驕橫跋扈剛愎自用的領導手下工作,我們問問自己愿意嗎?
好的領導者不只是考慮自己的感受,而是時時考慮員工的感受。有特點的員工,才會做出有特點的工作。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只有我們的服務有特點,能做到與眾不同,才能在同行中勝出。
作為主管,要想自己的員工工作有特點,那么我們就應該讓他們自己存在個性,而不是讓他們對我們絕對服從。
不論作為員工還是領導,我們能悟透“服務”兩個字,在以后的工作上,都不會犯同樣的錯誤。
其實,世界上任何人都在服務,也都在給別人的服務中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和理想,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為家庭、家人和自己謀求幸福。誰服務的人多,誰服務得好,誰服務得出色,誰就是最偉大的人,最富有的人,最幸福的人。很多人都認為財富和地位是爭奪和索取來的,其實則不然,是用自己的服務換來的。你給別人服務多少,你就能得到多少。
比如我們開店賣東西,目的當然是想賺錢,但是就看我們怎樣給我們這個店定義了,是給所有的顧客服務,還是不擇手段地賺錢。
如果我們定位于給所有的顧客服務,并想盡一切辦法讓來到店里的顧客滿意,對我們的服務充滿感激,那么他們會心甘情愿地把口袋里的錢放在我們的手里,而且還會把他們親朋好友的錢送給我們。我們的店就會越做越大,錢越賺越多。
如果我們是不擇手段地想賺錢,那么顧客和他們認識的人只能上你一次當,受我們一次騙。也許他們拿你沒辦法,但是他們能做到再也不來你的店,也會阻止他們認識的人來買我們的東西。可以讓他們承認我們很聰明,斗不過我們,拿我們沒辦法,但是他們可以在我們面前捂緊自己的錢袋。這樣我們慢慢地什么也賣不出去,最后還要把本錢賠進去。
所以,無論我們作為公司部門的主管,還是普通員工,都要明白服務的重要性。
如果是公司主管,應該怎樣為員工服務呢?
作為公司的主管,最忌諱的就是把自己當回事,找不準自己的位置。把自己當作制度的制定者,而不是執(zhí)行者;把自己當作統(tǒng)治者、監(jiān)督者,而不是服務者;把自己當成聰明人,而把員工當作傻瓜。
其實作為領導,主要工作是為員工創(chuàng)造寬松的工作環(huán)境,激發(fā)員工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員工始終對企業(yè)忠誠,對企業(yè)有著無上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為自己能成為你的下屬感到光榮、驕傲和幸運,讓員工把你當作知己,讓員工賺到更多的錢……
如果是普通員工,就更要明白自己的起點、地位和職責,提供高質量的服務給他人和集體。記住,有人需要你,你才有價值可言。
一切皆有可能失去
■
藍柏格定理:為員工制造必要的危機感。
——影響世界的一百個管理定律之一
在我們心目中如果只有一座山,當我們爬上了這座山的山頂,就會四顧茫然,而且會在孤獨寂寞中感到陣陣寒意。因為山下云霧縹緲,我們看不到遠方;因為是山頂,自然再無處可攀……
每一個人的思想里都有一個臨界點,也就是心里那座高山的背后。能突破自己思想臨界點的人,能不斷找到自己要攀登的高山的人,都是那些非常成功的、受世人矚目的、建有豐功偉業(yè)并改變很多人命運和生活的人。但是,能突破自己的思想臨界點的人太少了,能做到不怕困難一次接一次選擇更高的山峰攀登的人少之又少。
大部分人的思想和我們一樣,人生目標就是要找一個穩(wěn)定的好工作,一旦這份好工作找到了,他們會守著這份工作一直到老。這份工作和工作帶來的工資和福利,就是他們的人生思想臨界點,沒有200%的把握,或者迫不得已,他們很難離開原來的環(huán)境和熟悉的人群,同時他們身邊的親戚朋友又在無形中影響著他們的選擇。
可以說,這是一種錯誤的生活方式,但是我們好多人卻樂此不疲地沿用這種生活方式。即使對這種生活狀態(tài)不滿意,也不會懷疑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是去懷疑自己身邊的人,覺得自己的一切不如意都是他們帶來的。即使自己過得不算好,只要比自己熟悉的人強,就很難做出改變。我們生活中的動力,往往不是來自自己的內心深處,不是自己自動自發(fā)的,而是別人對自己的刺激、影響或者引導。
剛步入社會時,我們希望有一個穩(wěn)定、體面、收入和環(huán)境都不錯的工作,可是一旦擁有了這樣的工作,它很可能成為埋葬我們的激情、熱血、理想和青春的墳墓。
之前,我們靠自己的不斷學習、努力和付出,實現(xiàn)了當初的理想。但是,隨著生活壓力的消失,周遭人文環(huán)境的荒漠化,我們也在逐漸失去前進的動力而使自己停滯不前。
我們是否想過,在市場競爭逐漸白熱化的今天,自己的公司,自己的工作,有一天會不會失去?假如這些都失去了,我們還能靠什么?
看看我們現(xiàn)在的狀態(tài),想的是什么,做的是什么?看報,喝茶,上網聊天,玩游戲,看電視,周末與朋友聚會,喝酒,閑逛,哪一件事情與工作有關系?最重要的是,我們整天都和什么人在一起?都是一些不求上進,生活糜爛,容易滿足,無所事事,骨子里都是認命思想的人,他們在慢慢地同化我們,我們也在逐漸成為和他們一樣的人。
我們感覺自己的生活還不錯,那是因為我們整天都和那些不追求進步的人在一起。捫心而問,我們還是原來的自己嗎?玩物喪志,不思進取,能力退化,滿足現(xiàn)狀,近似行尸走肉,這樣的人,早晚會被社會淘汰出局的!
從前有一個農民,因為活不下去了,就帶領著一群窮人起義,十幾年后終于推翻了統(tǒng)治他們的皇帝。這個農民登上了九五之尊,成為一個擁有遼闊疆土、強大富有的國家的君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以前的窮光蛋一下子成了天下最富有、權力最大的人。以前是要什么沒什么,干什么都干不成,而現(xiàn)在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想干什么就能干成什么。
可是當他成為一國的帝王,在享盡了人世間所有的幸福,諸如至高的權力、華車美服、山珍海味、絕色美女等之后,他卻感到了人生的空虛。
對別人來說連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他只要吩咐一句就能辦到,實在是太簡單,實在是太沒勁了。他感覺生活無聊極了,活著是一件很沒意思的事情。于是他整天慵懶郁悶,煩躁不安。
有一天皇帝夢見有一個仙人,把他帶到了一座云霧繚繞的深山。在山前只見仙人揮手一指,山中便有了一道門,他們跨門而入,發(fā)現(xiàn)里面是另一個奇異的世界。
那個世界里到處都是金碧輝煌的宮殿,各式各樣的奇珍異寶隨處可見,俯身可得。仙人從眾多寶貝中挑出一個戒指,對他說,這是一個神奇的戒指,你感到無聊無助的時候看看它,馬上就會好的。
他認為自己最缺這樣的寶貝,于是戴上戒指,抬手一看,戒指上有一行字。看到那一行字,以前所有的困惑都不見了,做什么都有勁了。
皇帝正為此高興呢,突然醒了,才知道是一個夢。他想,能讓自己感覺動力十足、激情洋溢的不是那戒指,而是戒指上的那行字。于是他就命令群臣去尋找那個戒指和戒指上的那行字。
皇帝對他的臣子說,現(xiàn)在我命令你們給我找到這個戒指和這句話。你們聽著,我在失意的時候看到這句話,就會變得堅強和快樂,從而精神百倍;我在得意的時候看到這句話,可以警戒自己,不至于過分地驕奢淫逸,從而保持清醒的頭腦。我現(xiàn)在非常需要這戒指,這句話,希望你們在3天之內給我找到這句話,否則就在我眼前消失!
皇上這個命令,把所有的大臣都難住了,他們不知道皇帝夢見的是什么樣的戒指,更不知道戒指上的那一行字是什么,怎么去找,到哪里去找。
戒指倒好辦,找一個高級金銀匠打造一個便可,但是那句話是什么呢?什么話會有那么大的效力呢?會讓一個皇帝看一眼就能做出改變?
謀士們想了三天三夜,最后想出了一句話,大家都認為除了這句話,恐怕就再沒有什么話能有那樣的功效了。于是他們讓金銀匠把那句話刻在戒指上,呈現(xiàn)給皇帝。皇帝一看,果然是夢中看見的那行字。
這行字就是:這一切,都有可能失去。
一個人,在他的生存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后,是很容易失去危機感的。沒有危機感,就會放縱自己,不再去學習,不再追求進步,隨波逐流,把自己的生活與命運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別人掌握。
這樣的人,會把生活的天堂變成地獄。試想那些現(xiàn)在下崗失去工作的人,也有一部分曾經是很志得意滿的。
記住一句話:不認識生活的皮鞭是危機,不會使用生活皮鞭的也是危機,擁有生活皮鞭而把生活皮鞭交給別人的更是危機。
在陷入生活困境的時候,我們都會說這是命中注定。事實上,不是什么命中注定,而是自己的行為注定。不是我們選擇了危機,而是強迫危機選擇我們!在與人生的這場對壘中,我們做奴隸的潛意識比做奴隸主的潛意識強烈百倍千倍!
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人生的終極目標,沒有人生的終極目標,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就容易失去激情和方向,容易被錯誤的觀念引導到死胡同里,陷入人為的沼澤里無法自拔!
二十幾歲的人,一旦被錯誤的觀念引入到人生的死胡同里,陷入自己為自己制造的沼澤里,就會更消極,更容易被社會淘汰。等到真的有一天,被社會宣布淘汰出局的時候到來了,才會明白原因,可惜悔之晚矣,一切都來不及了,不會有人再給我們調整的時間和機會。
30歲之前要知道的問題
■
不論你在什么時候開始,重要的是開始之后就不要停止。不論你在什么時候結束,重要的是結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什么是成功
“成功的法則極為簡單,但簡單不代表容易。”
對于成功,每一個人的理解與詮釋各不相同。
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做到了,有的叫成功,有的就不能叫成功。比如一天書沒讀過的孩子,通過自學考上研究生,對他來說絕對是成功,但對大學本科畢業(yè)生來說就未必是成功。高中畢業(yè)生到一個單位當部門經理,一個月能賺兩萬元,對他來說是成功,但是對留學歸國的博士來說就不是成功!
人與人不一樣,成長環(huán)境成長經歷不一樣,所在時代所處平臺所面臨的機遇也不一樣,所以客觀地講,成功并沒有什么方法和秘籍,成功本身沒有可克隆性。
但如果允許用簡單的標準比如錢來衡量成功的話,其實傳說中的成功很簡單,說到底只有一句話,就是讓錢來主動找人,而非人被動地去找錢;錢主動來找誰,誰就成功了。
自己是千里馬嗎
二十幾歲,我們最擔心的問題就是失去工作,或者擔心沒有人聘用我們,擔心英雄無用武之地,遇不到伯樂。
但是我們要反問一句,自己是真正的英雄嗎?是一匹真正的千里馬嗎?
不是英雄,不是千里馬,那么就沒有權利去想什么用武之地,什么伯樂,想也白想。作為普通打工者,我們希望先找到用武之地,先找到伯樂,然后再想辦法讓自己成為英雄,再鍛煉奔跑能力。其實這樣想也沒有錯,最起碼現(xiàn)實。
遺憾的是,這個用武之地和伯樂總是穿著便衣來,而且稍縱即逝,不是真正的英雄不是真正的千里馬根本就感覺不出他們已經來到了自己的身邊。
有一個目標嗎
二十幾歲,就得給自己樹立一個目標,并且要好好準備一下。
如果已經有了目標,我們就應該也必須試著走一下。不要覺得這不現(xiàn)實。只要我們朝著這樣的方向努力,即使沒有成功,也不會有什么遺憾。
樹立一個理想的目標,并不影響我們現(xiàn)在的工作。我們當然首先要做好現(xiàn)在的工作,但不要把目光僅僅限于眼前。
我們?yōu)槭裁匆ミm應
很多人,從出生那一刻起,就沒有自己滿意的生活平臺,無論出身、學歷還是家庭背景都是一個弱者,別人具備的東西我們不具備,別人用3天就能輕松做成的事情,我們30年也未必能實現(xiàn)。不公平吧?
事實上,公平于我們而言,是相對而非絕對的。所以我們想活著,或者想活得好,那么唯一的辦法就是主動去適應社會,適應我們身邊的人,適應很多不公平的事情。
犧牲什么能達到目的
二十幾歲,我們一定要知道自己處于什么位置,想要到什么位置上去。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需明白,自己最缺什么,需要通過什么樣的犧牲才達到什么目的,想清楚,才不會走彎路。
對待失敗的態(tài)度
不要懷疑自己做事的能力,一旦懷疑自己,可能導致什么事情都不去做,或者什么事情都做不成。要相信自己,只要在適合的位置上,就一定能做成事。我們可能會犯錯誤,遇到挫折和失敗,但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面對失敗的態(tài)度,以及從失敗中獲得什么。
二十幾歲,是允許失敗的年齡,也是允許出錯的年齡。但是,我們面對失敗的態(tài)度不能錯。勇于承擔的人才能成大事。
感激老板的原因
不論與老板之間發(fā)生了什么,對他仍要存必要的感恩。因為:
(1)從白手起家的青年到一個合格的員工,是老板讓我們熟悉了自己從未接觸過的工作;
(2)是老板為你提供了正反兩方面的借鑒,是他的經歷直接告訴了你,怎樣才能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喜歡的事情。
離開老板的原因
再好的老板,到了一定程度,我們還是要離開他。因為:
(1)在老板身上,該學的東西都已經學到了。再做下去也學不到什么了,只能成為老板的一個純粹的賺錢工具。
(2)在老板這里,已經做到了飽和,無法再讓自己得到提高和完善,無法再繼續(xù)使自己增值。對于簡單提供重復性勞動去換鈔票的地方,就沒有必要再待下去。我們應該到更有發(fā)展空間、更能提高自己能力和開發(fā)自己潛力的地方去。
堅持
學會在有機會的地方堅持與等待。在適合自己發(fā)展的地方、行業(yè),不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不要輕易言退,退回自己原來的地方和行業(yè)。要知道,就是因為那里不存在發(fā)展的機會和平臺,我們才走出來的。
取得別人的信任
被別人信任不是誰都能擁有的幸福。怎么樣才能贏得一個人的信任?想取得一個人的信任,不是看你說了什么,而是看你做了什么,特別是在對方最關鍵的時候你做了什么。
如何看待“不”與“是”
世界上的每一個“不”都會有一個與其對應的“是”。當我們遇到一個意想不到的“不”時,不要把這個無法接受的“不”當作一次災難,也不要把注意力全放在這個“不”所帶來的糟糕狀況上。
樂觀一些,用積極的心態(tài)去發(fā)現(xiàn)這個“不”背后的東西。任何一個“不”,表面上是一場災難,但是只要你主動把它翻過來,就會得到一個“是”,或者你會發(fā)現(xiàn),那個“是”就在這個“不”的不遠處。
少留一點遺憾
成長的過程總是要付出一些代價,但不能因為年輕,就給自己多留遺憾。如果能在30歲以前的職業(yè)生涯中,給自己少留下一些遺憾,那么到了30歲時,錢主動來找我們的幾率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