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培養了不起的男孩之生活篇(8)
- 培養了不起的男孩(大全集)
- 凡禹 燕君
- 5568字
- 2014-01-17 11:55:13
要持之以恒。每天都堅持讓孩子早睡早起。不能一到周末就玩至深夜,周日早上全家人都賴在床上不起來,這樣很難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父母以身作則。如果父母生活不講究規律,睡覺起床,隨心所欲,孩子自然會學大人的樣。
做到以下幾點,相信您的孩子會養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睡眠習慣。
★鼓勵兒子進行體育鍛煉
當下,家長朋友都喜歡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輔導班,希望提高孩子各方面的素質,以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競爭。高素質不僅包括文化素質、道德素養,還應包括良好的身體素質。現在的學生為什么膽小、身體差,特別是很多男孩子缺少陽剛之氣?我想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現在的學校、家長乃至社會普遍重文輕體。
很多家長對男孩過分疼愛,只要求男孩學習好。因此,男孩在家里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連簡單的家務也懶得做,一切都由家長侍候,缺乏最基本的體力勞動鍛煉。另外是學校的問題。有的學校片面地追求“分數”“升學率”,加上體育場地和設施匱乏,因而忽視了體育課的教學和課外活動,造成了學生的體能鍛煉不足,體質下降。
更重要的原因是,許多中學生缺乏刻苦鍛煉的意志?,F在獨生子女越來越多,他們在參加鍛煉、選擇鍛煉項目時往往避“重”就“輕”,閑暇的時候寧可看電視、玩游戲、上網,也不愿意去參加運動。這些原因都導致了許多中學生不喜歡運動,也不愿參加運動。因此,他們的身體素質都很差,許多人甚至患上了“肥胖癥”。
一個人一旦身體虛弱,那么他稍微做一點事情、讀一點書,就會感到疲憊;一個人如果失去了健康,那么他就無法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美國科學家在過去35年內對400名15~30歲的人進行了語言能力、感覺速度、空間定向及計算思維等方面的測試研究。結果表明,25%常參加運動鍛煉的人,在智力和反應方面明顯高于未參加鍛煉(或極少參加運動)的同齡人。
但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明白體育的意義,相當一部分父母只把其意義定位在“體”字上面。因此,培養孩子參加體育鍛煉的好習慣,在相當一部分家庭中是教育的“盲點”。許多父母關心孩子的成長,卻往往忽略了體育鍛煉對孩子的重要作用。只重視孩子的學習,認為孩子不生病就行了,沒必要花費專門的時間進行鍛煉;有的擔心運動會讓孩子分心,不支持孩子參加學?;蛏鐓^的體育活動;還有的父母把孩子體育鍛煉定位在放松頭腦上,只讓孩子學累了、考完了才能“活動活動”等,這些觀點都是錯誤的。
身體健康是一個人成才的基礎,體育鍛煉是通向健康的重要渠道。對生長發育中的孩子來說,運動就像陽光、空氣和水一樣,是其賴以生存、發展的必需品及健康成長的動力。
生命在于運動,運動滲透在生命中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細胞中,血液在不停地流動,大腦也在不知疲倦地運轉,哪怕是睡覺時,我們的眼球都在做運動。我們可以忍受24小時的長途跋涉,卻無法忍24小時一動不動的煎熬。這就是運動賦予生命的意義。
生命體的內部需要運動,而外部的運動可以促進內部的運動,體育鍛煉,不僅能增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發揮體力和智力的潛力,為健康的身心打下良好的物質基礎,而且還可以培養成功所必備的拼搏精神、競爭精神、協作精神,以及勇敢、堅韌、果斷、敏捷等許多優良素質。體育鍛煉能健全心血管系統,增強呼吸功能,加強消化系統功能,改善神經系統的均衡性和靈活性,還能促進人體生長,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
運動能使人身心產生愉快感。同時,體育鍛煉也能增強人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然而,如果缺乏體育鍛煉,就會使人產生多慮和抑郁,生活缺乏興趣,睡眠不好,無精打采,學習效率低,缺少自信心,面對意外情況和社會壓力應激狀態差,常常擺脫不了心理挫折和失敗的陰影等。青少年時期是人一生中生長發育最旺盛的時期,在這階段注意用科學的方法鍛煉身體,不但對增強體質有重要作用,而且對一生的健康水平影響深遠。
因此,我們應該鼓勵男孩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并經常帶男孩出去運動。天氣好時可以讓他在屋外睡覺,以便接受陽光浴,呼吸新鮮空氣。多進行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窄氣,多運動,對身體大有好處,尤其足對成長中的兒童來說更是大有好處。戶外活動越多,男孩就會長得越健康,適應力也會越強。
父母與孩子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可以是同伴,也可以是對手,更可以互為師生。這樣既有豐富多彩的鍛煉方式和良好的鍛煉效果,更能在鍛煉的過程中增進父母和孩子間的親情交流。
那么,在家庭和日常生活中,父母應如何引導孩子進行體育鍛煉呢?
1.孩子小的時候,可以根據孩子的生理特點和興趣愛好引導孩子參加體育鍛煉,如用鐵棍加上兩個鐵輪做成小杠鈴。這器具看似簡陋,但孩子見了卻如獲至寶。他閉著嘴、咬著牙,漲紅了臉,用力地拉著,直到累得氣喘吁吁。然而,孩子畢竟是孩子,這些活動帶來的興趣,持續很短時間就淡漠了。可以這樣,父母幫孩子孩子記下拉開小杠鈴的次數,鼓勵他不斷打破記錄,還讓他累計連續完成的次數,看什么時候能破千次大關。這樣孩子既鍛煉了身體,磨練了毅志,培養了吃苦耐勞的精神,還練習了數數,一舉三得。
2.為了鍛煉孩子果斷的判斷能力和較強的組織能力,父母可引導孩子打籃球。每當放學、星期天、假期,孩子和他的小伙伴們便馳聘在籃球場上,左一個快攻、右一個跨下運球,東一個三步上籃、西一個佯攻,籃球技術突飛猛進。后來,孩子進了初中、高中乃至大學都是學校的籃球高手。
3.利用早晨跑步、爬山鍛煉孩子的耐力。每天早晨,父母和孩子去跑步,利用跑步的時間交流感情,學習知識。還可以和孩子一起爬山,利用爬山的時間給孩子介紹所見所聞所感,經常準備一些寫作用的好詞好句,利用晨練與孩子分享。
4.到了暑假的時候,父親可以帶著孩子和他的小伙伴們到河里游泳、捉魚、打水仗,下大雪也一定不放過打雪仗的機會。孩子們想在這些活動中取勝,就必須精誠團結,有組織有紀律,英勇頑強,勇往直前。這樣,孩子不僅學習了生存技能,鍛煉了身體,培養了組織能力,又給生活增添了無限的生機和樂趣,家長也增進了與孩子的感情交流。
5.為鍛煉孩子動作的協調性,克服急躁、易怒心理,父母應當引導孩子學習下棋、慢跑、跳繩、騎自行車等緩慢、需要耐心才能做好的項目。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和項目,對孩子進行培養。
★讓孩子睡硬板床
英國教育家洛克在他的著作《家庭學校》中指出,男孩睡的床應該是硬的,不要鋪過厚的褥子,睡硬床有助于男孩的身板長得挺拔。他認為,不能從粗糙的木碗中飲到甘露的人是十分不幸的,只有能在任何環境中熟睡的人,才能飲到睡眠的甘露。
現今廣泛流行的席夢思床,人們睡在上面,雖然感覺十分舒服,但是這樣的床太有彈性,太柔軟,對身體并不好。從生理上講,正常人的脊柱是直的,從側面看,脊柱有4個生理彎曲,看起來像個“s”形,對床的基本要求是能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狀態,維護背面觀呈直線,側面觀呈生理彎曲。但睡在席夢思床上,不管采取哪種姿勢,都容易陷下去,翻身不易,而且身體的中段往往要下陷,改變了脊柱正常的生理狀態,使身體朝上的那側肌肉放松,而下陷于軟墊部分的肌肉被動地拉緊。這樣下來腰背部的肌肉就得不到很好的休息。
用肌電圖測定夜間睡眠中的肌肉狀態發現,在過于松軟的床上睡覺,身體許多部位的肌肉經常處于緊張狀態。因為每當身體稍微翻動,松軟的床墊就會晃蕩震顫,如果肌肉不保持一定的緊張度,就難以使身體保持穩定。這樣,肌肉得不到充分的放松,也就是得不到充分的休息,第二天早上醒來時,就會感到全身疲倦,精神不爽。
歸根結底,男孩的床宜硬不宜軟。因此,父母盡量讓孩子睡硬板床。
給孩子準備平板硬床,首先要求床板要平,不能有彎曲變形。其次強調床板上鋪墊物要少,保持床鋪的硬度,同時,被子也不宜過厚。 這樣的要求,對于睡慣彈簧軟床或平時床板上鋪墊很厚的人來說,一下子確實很難適應。孩子往往感到受壓部位的肌膚疼痛不適,頻頻翻身,難以入睡。因此,不能強求他們一下子就在堅硬的平板床上睡,而應當采取一定的訓練步驟,循序漸進,使其逐步適應。
一般來說,如果孩子以前常睡彈簧軟床,可以先把彈簧軟床換成木板床。木板床上鋪墊很厚的人,可以逐漸減少鋪墊物。如原來鋪兩條厚褥子的,可以先減為一條。鋪一條厚褥子的,可以換成一條薄褥子。進而再逐步換成兩條毛毯,一條毛毯,一條床單,直至最后能達到床上什么也不鋪,赤身裸體直接睡在平板光床上。經過這樣訓練后,孩子不僅夏天可以睡在硬板光床上,甚至冬天也沒問題。
有人擔心硬板光床很冷,身體受不了,其實不然。在剛剛躺到床板上時,身體感到有點冷,這正好是對皮膚的一種刺激,能達到鍛煉身體的作用。而且,過不了多大一會兒,板床也會暖和起來。大多數的人不懂這一道理,只想一鉆入被窩就感到非常暖和,因此,往往蓋很厚的被子,特別是天氣寒冷時,屋子里要燒很旺的爐子,甚至在床上還要鋪電熱毯。這樣,雖然一鉆進 被窩感到很暖和,但是,往往造成身體出汗,過多地浪費體內的能量,同時,也使體內的水分、維生素、無機鹽等營養物質大量丟失,不利于健康。
實際上,如果真正加以實行,孩子應該很快就會適應睡平板硬床。而且,一旦習慣睡平板硬床以后,睡眠效果會大大提高,早晨醒來會覺得精神格外清爽,如果再睡熱騰騰的軟床,會感到很不舒服。
由此可見,睡平板硬床,看起來似乎是非常落后的方法,但實際上對人類健康大有好處。
★男孩睡得好身體就好
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缺少睡眠或睡眠過多,都會對智力發育產生不良的影響;而正常的睡眠,則是人體解除疲勞、恢復體力和腦力、有利于工作與學習的一種生理現象。
繁重的學習任務和對孩子不切實際的期望,很容易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有的家長讓孩子每天課內課外學很多東西,常常讓孩子搞到晚上十一二點才睡覺。在緊張和壓力下,不少中小學生出現睡眠不足、失眠、夢魘、遺尿以及原來的磨牙、夜驚加重等睡眠障礙,所以,家長應當盡可能減輕孩子的負擔,適當安排休閑時間,這樣不僅保障孩子健康的睡眠,也能讓孩子學習有效率。
在熄燈睡覺前的半小時到一小時內,可做入睡前準備,讀篇優美文章、聽段柔和樂曲,這樣可以幫助產生睡意。千萬不能在睡前從事興奮性活動,比如打電子游戲、看恐怖片等,在臥室躺在床上看電視也不提倡。
有些家庭喜歡開燈睡覺,也有些家庭父母喜歡看電視到很晚,讓孩子聽著電視發出的聲音睡覺。但這些聲光刺激一定會對孩子的睡眠造成干擾,大大影響孩子的睡眠質量,應予以避免。另外,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也很重要,過熱、過冷、空氣差、噪聲都應盡可能消除。
有的中小學生喜歡睡前或深夜進食,這是一種影響睡眠的壞習慣,應加以糾正。夜間不可喝過多的飲料,不喝咖啡、茶,養成這些良好習慣才能有益睡眠。
鍛煉能夠促進睡眠,每天堅持固定時間的體育運動,可大大幫助增進睡眠質量。但是,不提倡夜間睡前進行體育鍛煉,因為這樣做會造成夜間興奮,延遲睡眠。
在小孩出現夜驚或夢游時,千萬不可將之喚醒,如果此時將小孩喚醒,反而會加重這類睡眠障礙發生。不過,家長在小孩出現夜驚或夢游時,可記下具體發作時間,以便在小孩下次發作時提前15分鐘叫醒小孩,夜驚或夢游發生一般是有規律的,這樣可逐漸減少夜驚或夢游發生。
家長處理小孩睡眠障礙時,主要應從小孩的心理調整上考慮,始終讓小孩保持心理放松。上述睡眠障礙不可怕,也不要吃藥治療,隨著小孩年齡的增長,這些睡眠障礙會逐漸好轉乃至消失。如果孩子到了十四五歲青春期后,還出現夜驚甚至發作頻繁,就須去醫院就診,否則會導致小孩的精神障礙。
想讓孩子有個好睡眠,我們給父母支幾招:
1.充足的睡眠時間。孩子究竟睡多少時間最佳?一般來說,5 ~ 9歲的兒童每天要睡10 ~11小時,10 ~13歲兒童要睡9 ~10小時,14 ~18歲兒童要睡8小時左右。不過,其中也有個體性差異,不可機械地套用。如果一個孩子雖然沒有達到上述睡眠時間,但白天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無嗜睡表現,就不應認為其存在睡眠不足。
2.正確的睡姿。關于睡眠的姿勢,中醫很講究,強調“臥如弓”,其標準姿勢為:身體向右側臥,屈右腿,左腿伸直;屈右肘,手掌托在頭下;左上肢伸直,放在左側大腿上。認為這種姿勢能“不損心氣”,而睡醒之后要改為仰臥,伸展四肢,即所謂“覺須手足伸舒,睡則不嫌屈縮”,這樣可使“精神不散”。
3.溫馨的前期準備。孩子睡眠之前,一定要用溫熱水洗腳。這能使身體上(腦)下(足)保持協調,從而清心安神,使睡眠安寧。
4.舒適的枕頭。枕頭對智力和大腦的保健也很有講究。由于孩子睡熟之后會輾轉滾動,因此枕頭要長一些。枕頭不宜過高,“高枕無憂”這句話是錯誤的。因為過高的枕頭會使頸項部的肌肉緊張,通往大腦的血液循環不通暢,第二天會昏昏沉沉,頭脹頭痛。孩子們的枕頭,一般以10 ~15厘米左右的高度為宜,幼兒園的孩子不宜超過10厘米,新生兒則可以不用枕頭。
某些智力障礙或智力不全的兒童可以試用藥枕(請醫生開出針對病情的裝枕藥物),也可以選一些具有治療作用的枕芯填充物,如蕎麥皮、桑葉、菊花、綠豆皮(即發豆芽時剩下的綠豆殼),這些藥物有清腦安神、除熱寧心的作用。
★小病少吃藥,增強男孩的抵抗力
如今人們生活水平大為提高,然而,孩子們的體質卻不斷地下降。有些父母愛子心切,每當孩子有了一點小病就緊張得不行,急忙給孩子吃藥。甚至還有人認為吃藥可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還有人讓男孩將多種藥物一起服用。由于用藥不科學而引起疾病,這種現象早已屢見不鮮。
我們都知道,是藥三分毒,藥物在緩解身體不適癥狀的同時,所產生的副作用也不可忽視。另外,我們的身體自身就有非常強大的自愈力,如一般的感冒5~7天或是一個周期,即使不吃藥病也會痊愈。如果我們一發現男孩有點兒頭疼腦熱就吃藥,那么男孩自身的自愈能力就會被擱置,久而久之,人體的自愈能力就會衰退,甚至喪失。所以,我們在遇到男孩小痛小病時能不吃藥就盡量不要吃,如果非到不得不吃時,那么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自己不可憑著“經驗”隨意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