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弟子子路在集市閑逛,見一買主與賣主爭吵,就走了過去。只聽賣主說:“我一尺魯縞價三錢,你買八尺,共二十四錢,少一個子兒也不行。”買主爭辯道:“明明是三八二十三,你多要一錢是何道理?”子路覺得有趣,笑著對買主說:“三八二十四才對,你錯了。”可買主固執己見,并問子路敢不敢打賭。子路性烈,當即以新買的頭盔做賭注。買主也不含糊,賭注居然是項上人頭。二人擊掌為誓,然后去找孔子裁決。
孔子問明情況后,笑著對子路說:“子路,你錯了,快把頭盔輸給人家吧。”買主得意地拿著頭盔走了。子路大惑不解地問:“老師,分明是三八二十四,您為何判他對呢?”孔子說:“你輸了,頭盔還可以再買,若是那人輸了呢?”子路猛然醒悟。
寬容的人平和大度
人生是一個多彩的舞臺,它不斷上演著形形色色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這時不要忘記可化干戈為玉帛的“寬容”。懂得寬容,才不會自私、虛偽、嫉妒,才會用宏大的氣魄去感受“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快樂。智者總會用寬容這把慧劍斬斷冤冤相報的惡性循環。沒有寬容的世界,永遠也不會有幸福安康的地方。
人生總有不如意的事,如何寬容它,把它同化,納入自己的生命體系并與之共存,使自己的日子可以平靜、幸福地過下去,是我們最需要學的一件事。
正如沙礫進入蚌的體內一樣,當沙子進入蚌的殼內時,蚌便會覺得非常的不舒服,但是又無力把沙子吐出去,這時蚌就會面臨兩個選擇:一是抱怨,讓自己的日子很不好過;另一個是想辦法把這粒沙子同化,使它跟自己和平共處。于是,蚌開始把它的精力和營養分一部分去把沙子包起來。當沙子裹上蚌的外衣時,蚌就會覺得它是自己的一部分,不再是異物了。沙子裹上的蚌成分越多,蚌就會越把沙子當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直到融合一體而孕育出美麗的珍珠。
寬容應該是我們的歸宿,是儲存一定的生命和閱歷后理所應當達到的一種境界。如果一個人雍容灑脫,虛懷若谷,我們會覺得他是自然可親的;反之,如果斤斤計較、心胸狹隘,誰都會厭煩他。
寬容的人永遠是心態平和的人,他看世界的萬物,就像是祖母看著調皮的孫子一樣,眼神不禁流露出一種慈愛、關切;也像是你看著踩了你的腳、歉意地說著“對不起”的人,充滿著理解和體諒。
拿破侖在長期的軍旅生涯中養成寬容他人的美德。作為全軍統帥,批評士兵的事經常發生,但每次他都不是盛氣凌人的,他能很好地照顧士兵的情緒。士兵往往對他的批評欣然接受,而且充滿了對他的熱愛與感激之情,這大大增強了他的軍隊的戰斗力和凝聚力,成為歐洲大陸一支勁旅。
在征服意大利的一次戰斗中,士兵們都很辛苦。拿破侖夜間巡崗查哨。在巡崗過程中,他發現一名巡崗士兵倚著大樹睡著了。他沒有喊醒士兵,而是拿起槍替他站起了崗,大約過了半個小時,哨兵從沉睡中醒來,他認出了自己的最高統帥,十分惶恐。
拿破侖卻不惱怒,他和藹地對他說:“朋友,這是你的槍,你們艱苦作戰,又走了那么長的路,你打瞌睡是可以諒解和寬容的,但是目前,一時的疏忽就可能斷送全軍。我正好不困,就替你站了一會,下次一定小心。”
寬容的境界要比“理解”高很多,但是理解卻是寬容不可少的一部分。理解未必寬容,但是寬容卻一定包含著相互理解。
在沒有寬容的環境下,人們彼此看著都不順眼,除了自己誰都是白癡,自己的所作所為怎么想怎么有理,而別人的行為都是不對的。于是,冷眼相見,嫉妒、譏諷等有損美德的行為就不自覺地顯現了出來。如果在其中關系到各方利益的沖突,其結果更不可想象。
仔細想來,我們憑什么一有挫折便怨天尤人,跟自己過不去呢?打牌時,拿到什么牌不重要,如何把手中的牌打好才是最重要的。凡事固然要講求操之在己,但是在沒有主控權的情況下,我們也應該學習蚌,使自己的日子好過一些。
寬容是胸襟博大者為人處世的一種人生態度。俗語有“宰相肚里能撐船”之說。古人與人為善、修身立德的諄諄教誨警示于世人,一個人若膽量大、性格豁達方能縱橫馳騁,若糾纏于無謂雞蟲之爭,非但有失儒雅,而且終日郁郁寡歡、神魂不定。唯有對世事時時心平氣和、寬容大度,才能處處契機應緣、和諧圓滿。
如果一語齟齬便遭打擊,一事唐突便種下禍根,一個壞印象便一輩子倒霉,這就說不上寬容了。
真正的寬容,應該是能容人之短,又能容人之長。對才能超己者不嫉妒,熱心舉賢,甘做人梯,這種寬容的精神將為世人稱道。
◎智慧點撥
人生苦短,我們不應在自責的旋渦中空耗生命,對自己寬容一些,在超然之中會有一片寬闊的天地為我們開放。對別人寬容一點,心田似海,納百川方見容人。
寬容是一種智慧的善行
寬容是一種智慧的善行。寬容與善良如同孿生姐妹,能夠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別人的人,他一定是善良的;同樣,每一次善心的流露,善舉的行為,也是以寬容作為依托和支撐的。懂得寬容的人,是智慧的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支部隊在森林中與敵軍相遇,激戰后,兩名戰士與部隊失去了聯系。這兩名戰士來自同一個小鎮。
兩人在森林中艱難跋涉,他們互相鼓勵、互相安慰。十多天過去了,仍未與部隊聯系上。這一天,他們打死了一只鹿,依靠鹿肉又艱難度過了幾天。可也許是戰爭使動物四散奔逃或被殺光,這以后他們再也沒看到過任何動物。他們僅剩下的一點鹿肉,背在年輕戰士的身上。這一天,他們在森林中又一次與敵人相遇,經過再一次激戰,他們巧妙地避開了敵人。
就在自以為已經安全時,只聽一聲槍響,走在前面的年輕戰士中了一槍——幸虧傷在肩膀上!后面的士兵惶恐地跑了過來,害怕得語無倫次,抱著戰友的身體淚流不止,并趕快把自己的襯衣撕下包扎戰友的傷口。
晚上,未受傷的士兵一直念叨著母親的名字,兩眼直勾勾的。他們都以為他們熬不過這一關了,盡管饑餓難忍,可他們誰也沒動身邊的鹿肉。天知道他們是怎么過的那一夜。第二天,部隊救出了他們。
事隔30年,那位受傷的戰士安德森說:“我知道誰開的那一槍,他就是我的戰友。當時在他抱住我時,我碰到他發熱的槍管。我怎么也不明白,他為什么對我開槍?但當晚我就寬恕了他。我知道他想獨吞我身上的鹿肉,我也知道他想為了他的母親而活下來。此后30年,我假裝根本不知道此事,也從不提及。戰爭太殘酷了,他母親還是沒有等到他回來,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來,請求我原諒他,我沒讓他說下去。我們又做了幾十年的朋友,我寬恕了他。”
受傷的士兵明知道是戰友傷害了他,但他能看在朋友的分上原諒戰友,這是寬容的最高境界,能夠在自己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設身處地地去替別人設想,原諒別人對自己犯下的過錯,這是一種以德報怨的偉大精神,如此大度的寬容必定會消融所有仇恨,贏得一個充滿溫馨的世界。
釋迦牟尼說:以恨對恨,恨永遠存在;以愛對恨,恨自然消失。
寬容地對待你的對手、仇人,你會感受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喜悅,也能體會到人與人之間化干戈為玉帛、達到心靈溝通的幸福,更會收獲對方因自己的寬容而回心轉意的欣慰。
寬容是一個不斷超越自己、超越執著的過程,我們越能寬容,就越能凈化自己,使自己靠近光明。我們的心靈本是一方凈土,怨恨使它成為地獄,而寬容則可以把地獄變成天堂。
當沒有緣分的“對手”出于內心的丑惡,在你背后說壞話或做錯事,此時你想伺機報復還是寬容地對待他呢?當你親密無間的朋友無意做了令你傷心的事情,此時你想從此絕交還是寬容朋友的無心呢?冷靜地想一想,還是寬容為上,因為寬容別人也就等于善待自己,于人于己都有好處。
有人說寬容是軟弱的象征,其實不然,有軟弱之嫌的寬容根本稱不上真正的寬容。寬容是人生難得的佳境,寬容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善行。
適度的寬容對于改善人際關系和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這種寬容,指的是對于朋友或他人在生活、工作、學習中的過失、過錯采取適當的處理方式,有效地防止事態擴大而加劇矛盾,避免產生嚴重后果。大量事實證明,不會寬容別人也會殃及自身。過于苛求別人或苛求自己的人,必定處于緊張的心理狀態之中。有的過激者甚至失去理智而釀成禍端,造成嚴重后果。而一旦寬恕別人之后,心理上便會經過一次巨大的轉變和凈化過程,使人際關系出現新的轉機,諸多憂愁、煩悶可得以避免或消除。
法國19世紀的文學大師維克多?雨果曾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氣憤和悲傷是追隨心胸狹窄者的影子。生氣的根源不外是異己的力量——人或事侵犯、傷害了自己的利益或自尊心等。認定別人做錯了,于是勃然作色,咬牙切齒。凡此種種生理反應無非在懲罰自己,而且是為他人的錯誤,顯然不值。如果冤冤相報,非但撫平不了心中的創傷,而且只能將傷害者捆綁在無休止的爭吵上。
寬容地對待你的對手,在非原則的問題上以大局為重,你會得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喜悅,獲得化干戈為玉帛的欣慰,以及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的慰藉。
在這個世界上,要知你并非躑躅單行。我們雖然各自走著自己的生命之路,但人與人之間需要交往和溝通,需要彼此的扶持和陪伴。無論是跟自己親密的人,如家人、愛人、子女、親戚;熟悉的人,如朋友、知己、鄰居;共事的人,如上司、領導、下屬、同事,還是與自己素不相識的人,在交往或接觸的過程中都難免有碰撞。即使心地最和善的人也難免要傷別人的心,即使與自己最親密的愛人也無法無原則地縱容無端的爭端和傷害。所以,我們需要一顆寬容的心,用寬容去愛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
寬容是一種智慧的善行,是一種博大,它能寬容人世間的喜怒哀樂;寬容是一種境界,它能使人躍上大方磊落的臺階。只有寬容,才能愈合不愉快的創傷;只有寬容,才能消除人心間的屏障和冷漠的墻。
◎智慧點撥
大地寬容了種子,于是收獲了生機;大海寬容了江河,于是收獲了浩瀚;天空寬容了云霧,于是收獲了絢麗;人生寬容了過錯,于是我們便可以收獲未來。
寬容別人就能快樂自己
寬容對人對己都可成為一種無需投資便能獲得的“精神補品”。學會寬容不僅有益于身心健康,且對贏得友誼、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滿,乃至事業的成功都是必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無論對子女、對配偶、對老人、對學生、對領導、對同事、對顧客、對病人……都要有一顆寬容的愛心。
唐太宗大治天下,盛極一時,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謀臣武將外,也與他賢淑溫良的妻子長孫皇后的輔佐是分不開的。
長孫皇后知書達理、賢淑溫柔、正直善良。對于年老賦閑的太上皇李淵,她十分恭敬而細致地侍奉,每日早晚必去請安,時時提醒太上皇身旁的宮女怎樣調節他的生活起居,像一個普通的兒媳那樣力盡著孝道。對后宮的妃嬪,長孫皇后也非常寬容和順,她并不一心爭得專寵,反而常規勸李世民要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妃嬪,正因如此,唐太宗的后宮很少出現爭風吃醋的韻事,這在歷代都是極少有的。長孫皇后憑著自己的端莊品性,無言地影響和感化了整個后宮的氣氛,使唐太宗不受后宮是非的干擾,能專心致志料理軍國大事,難怪唐太宗對她十分敬服呢!雖然長孫皇后出身顯貴之家,又貴為皇后,但她卻一直遵奉著節儉簡樸的生活方式,衣服用品都不講求豪奢華美,飲食宴慶也從不鋪張,因而也帶動了后宮之中的樸實風尚,恰好為唐太宗勵精圖治的治國政策的施行作出了榜樣。
長孫皇后不但氣度寬宏,而且還有過人的機智。
一次,唐太宗回宮見到了長孫皇后,義憤填膺地說:“一定要殺掉魏征這個老頑固,才能一泄我心頭之恨!”長孫皇后柔聲問明了緣由,也不說什么,只悄悄地回到內室穿戴上禮服,然后面容莊重地來到唐太宗面前,叩首即拜,口中直稱:“恭祝陛下!”她這一舉措弄得唐太宗滿頭霧水,不知她葫蘆里賣的什么藥,因而吃驚地問:“什么事這樣慎重?”長孫皇后一本正經地回答:“臣妾聽說只有明主才會有直臣,魏征是個典型的直臣,由此可見陛下是個明君,故臣妾要來恭祝陛下。”唐太宗聽了心中一怔,覺得皇后說的甚是在理,于是滿天陰云隨之而消,魏征也就得以保住了他的地位和性命。
寬容能夠折射出一個人為人處世的經驗,待人的藝術,良好的涵養。學會寬容,需要自己吸收多方面的“營養”,需要自己時常把視線集中在完善自身的精神結構和心理素質上;否則,當被人們嗤之以鼻。
寬容絕不是無原則的寬大無邊,而是建立在自信、助人和有益于社會基礎上的適度寬大。
學會寬容意味著你的思想更加快樂。寬容可謂人生中的一種哲學、一種藝術,寬容別人就能快樂自己。
◎智慧點撥
學會寬容別人,能使生活中平添許多快樂,使人生更有意義。正因為有了寬容,我們才能練就寬廣的胸懷,盡容天下難容之事。
寬容是精神的互補、氣度的再現
寬容的過程是精神“互補”的過程。當別人有了過失,若能予以正視,并以適當的方法給予批評和幫助,便可避免大錯;當自己有了過失,也不必灰心喪氣,一蹶不振,同樣也應該寬容和接納自己,并努力從中吸取教訓,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本名重耳,未登基之前,由于遭到其弟夷吾的追殺,只好到處流浪。有一天,他和隨從經過一片土地,因為糧食已用完,他們便向田中的農夫討些糧食,可那農夫卻捧了一捧土給他們。
對農夫的戲弄,重耳不禁大怒,要打農夫。他的隨從狐偃馬上阻止了他,對他說:“主君,這泥土代表大地,這正表示你即將要稱王了,是一個吉兆啊!”重耳一聽,不但立即平息了怒氣,還恭敬地將泥土收好。
狐偃身懷寬容之心,用智慧化解了一場難堪,這是胸懷大志的表現。如果重耳當時盛怒之下打了農夫,甚至于殺了人,反而暴露了他們的行蹤。狐偃的一句忠言,既寬容了農夫,又化解了屈辱,成就了大事。
公共汽車上,一位女士無意間踩疼了一位男士的腳,便趕緊紅著臉道歉說:“對不起,踩著您了。”不料男士笑了笑:“不,不,應該由我來說對不起,我的腳長得也太不苗條了。”哄的一聲,車廂里立刻響起了一片笑聲,顯然,這是對優雅風趣的男士的贊美。而且,身臨其境的人們也不會懷疑,這美麗的寬容將會給女士留下一個永遠難忘的美好印象。
一位女士不小心摔倒在一家整潔的鋪著木板的商店里,手中的奶油蛋糕弄臟了商店的地板,便歉意地向老板笑笑,不料老板卻說:“真對不起,我代表我們的地板向您致歉,它太喜歡吃您的蛋糕了!”于是女士笑了。
是的,這就是寬容——它甜美、溫馨、親切、明亮,猶如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