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辯論者的心理(1)

★辯論者的類型

辯者有許多不同的類型,根據不同的心理素質,可以把辯者分為老練型和稚嫩型、權威型和非權威型、感情型和理智型等類型。

◎老練型和稚嫩型

老練型的辯者由于富有辯論經驗,膽大心細,處變不驚,能夠很好地適應論戰的變化,一旦出現困境,也容易迅速尋找出解脫辦法。因而老練型辯者的心態,往往是成竹在胸,充滿自信,鎮定自若,沉著應戰。而稚嫩型的辯者,大多臨戰經驗少,底氣不足,缺乏自信,一旦遇到意外情況,容易驚慌,缺乏應變能力,擺脫困境的方法也少。然而老練型的辯者也容易囿于經驗,束縛其發揮創造性;稚嫩型辯者倘若能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倒容易放手發揮能動性與創造性,有時反而會使對手出乎意料,難以招架,從而出奇制勝。

不同類型的辯者,都各具長短,倘若在辯論實踐中不斷提高修養,避其短揚其長,繼而補其短揚其長,那么不論是什么類型的辯者,都能將自己培養、鍛煉成為雄辯家。

◎權威型和非權威型

權威型的辯者,往往有一定的知名度,比如是專家、學者,或者是雄辯家。由于權威的彌散效應,權威甚至也包括一些擔任領導職務的人。雖然他們并不見得是某方面的行家里手,也不見得具有高超的辯論修養,只因為他們是領導,也會被人們視為權威型的辯者。權威型的辯者對于對立方的辯者,容易形成一種壓力,使之產生一定的畏懼感,這就便于權威型的辯者在辯論中取得主動。對于受眾,權威型的辯者也容易受到尊重與信任。這些都是權威型辯者優于非權威型辯者的地方。但是權威型辯者往往自己也有一定的心理壓力,他會擔心一旦有所失誤就會損害自己的權威形象,所以這種權威性會成為他的負擔,他的辯論往往會顯得拘謹,可能影響他的辯才的充分發揮。加之,正因其是權威型的辯者,對手可能會更加慎重地進行充分的辯論準備,更加周密地謀劃策略,更加謹慎地應付他們之間的辯論,這樣就會使權威型的辯者面對更加嚴峻的辯論情勢。另外,正因他是權威型的辯者,所以受眾對他的期望值也高,倘若他不能滿足這種期望而使受眾失望,那么就容易失去支持,而置自己于窘境,終至敗北。因此,權威型辯者參辯,取勝的難度自然也會增大。而非權威型辯者,卻不像權威型辯者那樣存在種種心理負擔,也不會具有那些難度,反而顯得無拘無束;倘能無所畏懼,保持良好的競技心理狀態,則更容易充分發揮自己的辯論才華。

◎感情型和理智型

感情型辯者的情緒很容易處于高度興奮之中,不僅在語言上,而且在非語言表達上,感情色彩都非常強烈。他的語言充滿感情,面部表情和體態動作也有豐富的感情,常常能夠感染對立方的辯者,也能使受眾為之動容。感情型的辯者能夠使辯論氣氛非常活躍,給人以深刻的強烈的印象。但是感情型的辯者,由于高度興奮,感情奔涌,往往容易離題,旁逸斜出,而且在論證時也易于忽略邏輯的嚴密。受眾雖然可能受其感染而感情激蕩,卻不一定能夠真正抓得住他的辯論的精華;對手呢,雖然也可能在感情上接受他的影響,但稍加鎮定,冷靜下來,不難發現其論證的弱點和破綻,而組織有力的反擊。感情型的辯者不易使對手完全折服。

理智型的辯者并非毫無感情色彩,而是他們能更多地運用智慧,以理服人。他們的辯論往往邏輯性強,論證也頭頭是道,讓人感到合情合理,無懈可擊。但是理智型的辯者進行辯論時,不能像感情型辯者那樣使氣氛活躍,往往顯得有些呆板,不易喚起受眾的興趣。但理智型的辯手卻常常能以他們嚴密的邏輯力量震懾對手。

感情型辯者的辯論對于受眾的影響往往立見成效;而理智型辯者的辯論對于受眾的影響,一旦發揮作用,就會相當穩定地使其形成與自己共同的趨向。

★辯論者的控制能力

論辯最需要的是理智,越是在論辯最激烈的時候越需要理智,決不能讓論辯純受感情的支配。

◎控制場面好成功

雙方平等、理由充足、服從真理是論辯的三原則。辯題必須具備現實性、可辯性和生動性。求同存異是合作的基礎,而論辯過程就是求同存異的過程。然而,由于論辯的任何一方都想推翻對方的看法,樹立自己的觀點,所以辯論在日常生活中是帶有敵意的語言行為,有所謂唇槍舌劍之說,極易淪為意氣之爭。

控制場面,不僅有利于辯者充分發揮才智,更有利于對合作的探求。

論辯必須在友好、和諧、寬松的氣氛中進行,一邊說話,一邊觀察對方和其他聽眾的反映,并且注意環境的變化,以適時調整演講內容和方法,使對方和其他聽眾愿意聽下去。

遵循下列原則,構成了辯論控場的有效機制:

1.道德控制原則

辯論是為了交換意見,交流信息,加強對論題的多層面理解,而不像培根所批評的那樣,“只圖博得機敏的虛名,卻并不關心對真理的討論”。辯論雙方應持誠懇、謙虛、互相切磋,取長補短的態度。只有這樣才會勝不驕,敗不餒,才不會計較個人得失,才會樹立起良好的“辯德”。

2.心理控制原則

論辯者一般存在著兩種心態:一是“說服欲”;二是“表現欲”。這就需要辯論者在辯論中少用武斷語言,而代之以力量更大的溫和語氣,盡可能不要傷害和激怒對方,萬一對方激動起來,最好的辦法是沉默。

3.審美控制原則

辯論是一種藝術,具有審美價值。見解精辟,論辯機智,妙語連珠,風趣幽默,這些都能給人以美的享受,使人折服。除此之外,舉止大方、文雅,且有風度美,同樣能使人易于接受。

◎日常辯論控場的原則

在日常生活中的辯論場合而非正式的、重大的辯論場合,顯得最為現實的就是要遵循心理控制原則,把過分的“表現欲”和“說服欲”視為破壞良好辯論氣氛的罪魁禍首。

1.控制說服欲原則

說服欲即為試圖說服對方的意向。具有這種欲望的人似乎不知道對方也是誓死捍衛自己的觀點,即使他們的觀點已經陷入矛盾之中,也會千方百計地進行辯護,甚至進行詭辯。兩者共同的錯誤,就是以自己在論辯中的主觀看法取代對方的評價意向。也許對于說服欲過于強烈的人來說,更加迫切需要的不是其他,而是反省。“上士無爭,下士好爭”的說法雖然有失偏頗,但它應該為說服欲過于強烈的人士謹記。

2.控制表現欲原則

表現欲即為“自我表現的欲望”。具有這種欲望的人在論辯之前往往已經準備了一套說辭,第一個愿望就是把自己的觀點統統傾倒出來,盡量把自己的長處呈現在朋友面前,如伶俐的口才,淵博的學識,溫文爾雅的舉止,尤其是要顯示他自認為比較精彩的部分。但是,適當的表現欲是自信的標志,關鍵在于根據自己的身份、對某種技巧的掌握程度及當時的氣氛把握分寸,避免虛張聲勢。用旁若無人的高聲談笑、矯飾的表情、夸張的動作來表現自己,其結果往往適得其反。有些人為了討異性的好感,亂送秋波,貶低同性,結果卻是男性顯得油滑,女性顯得輕浮。

有效的控場,是保證論辯順利進行的重要前提。在論辯過程中,我們既要狠狠打擊對方的基本立論,又不能對對方放棄自己的立論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擺脫“表現欲”和“說服欲”的影響,就是辯論可能取勝的重要前提。

◎辯論者應有的自控能力

一、擺脫壓抑情緒

辯論中,辯者處于失利的境地,或是在口頭辯論中,現場受眾情緒低落、喪失接受興趣等,都可能使辯者產生壓抑情緒。這種情緒可以渙散辯者的斗志,削減辯者的勇氣和趣味,嚴重者可以使辯者喪失論辯的力量。所以辯者的自控,擺脫壓抑情緒也是非常重要的。

1.及時進行調整

倘若辯者處于不利境地,應迅速改變辯論的謀略與技巧,使自己盡快脫離困境,轉危為安,振作精神,再接再厲,繼續論戰;倘若是受眾消沉,也應迅速調整辯論的內容與方法,增刪材料,提高趣味,變換技巧,使辯論更加活潑生動,再掀高潮,以喚起受眾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盡力扭轉辯論的氣氛,以利于辯論的繼續展開。

2.樹立高度的責任感

辯者進行辯論,是為了探求真理,因此,不論遇到何種情況,不能泄氣,不能打退堂鼓,要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將辯論進行到底。

3.也可進行自我暗示

或用心理的內部語言,或用不易被人覺察的小動作,提示自己努力振作,以利再戰。

二、擺脫沖動情緒

辯論激烈時,陷入困境時,論敵激將時,受眾激動或冷漠時……辯者都可能會出現情緒沖動。這時辯者或眉飛色舞,興高采烈;或垂頭喪氣,流露不滿;或捶胸頓足,怒氣沖天;或手舞足蹈,得意忘形……這時辯者往往缺乏冷靜,失去理智。這樣,辯者情緒和辯論內容就不可能保持協調一致,效果必然不佳,所以必須擺脫這種沖動的情緒。

擺脫沖動情緒的方法有三條可供參考:

1.學會克制

在辯論中無論出現什么情況,都要泰然處之,絕不沖動。也可以采取自我提示的方法。比如說安放座右銘(這在書面辯論時較為可行),或是用受眾難以覺察的掐手指、捏耳朵等動作提示自己克制。

2.事前做好準備

防止大喜大怒,保持頭腦冷靜。

3.明確與人為善

對論敵、對受眾都要擺正關系。與論敵的辯論是為了探尋真理,只要他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敵人,就應親切自然,和藹待人;對受眾更應親切友善,努力適應,積極爭取,遇到受眾不滿、厭煩、抵制甚至吵鬧起哄時,應多自省,迅速調整自己的辯論方式、方法,以滿足受眾的需要。

◎對論敵和受眾的情緒控制

對論敵和受眾情緒的控制也是控他的藝術。控他,在于打破對手和受眾已有的心理平衡,使其按照己方給予的提示或提供的思路去思考和行動,讓他們都能接受己方的觀點和主張,從而使對手甘拜下風,使受眾積極支持己方,這樣便可穩操勝券了。

所以控他,就在于掌握論敵和受眾的心理狀態,做到有的放矢,針對其心理,去審勢、識需、誘導。

審勢,就是審度了解對手和受眾的處境和心情。處境的順逆,心情的好壞,都會直接影響對手或受眾的看法和行動。識需,就是在審勢的基礎上,掌握對手和受眾的實際需要,不論是明可告人,直言不諱的;抑或是不可告人,存之于心的,都要體察入微,真正了解,這才可能有的放矢,設法攻心。誘導,就是投其所需,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誘之以利,引導對手和受眾逐步克服其自身的心理定勢,激發他們傾聽己方論證的愿望,繼而動搖他們自己的主張和觀點,進而再誘使他們對己方的觀點和主張的認同,這樣就可獲得辯論的主動權,以取得勝利。

自控或控他的目的,全在于維護己方的思維、語言和行為的穩定與協調,保持旺盛的斗志,充分發揮辯才;破壞對手和受眾原有的心理平衡,瓦解他們的心理防線,誘導他們就范。這樣,辯論的勝利自然就非我莫屬了。

★辯論要克服緊張

心理緊張的人不僅不敢表明自己的觀點,而且難以接受別人的批評、忠告和建議。正因為如此,心理不緊張的人能夠勇敢而坦然地接受論辯的失敗,并在論辯中認識真理。

◎緊張,也是可以用來享受的

有一位窮人到郊外去賞花,看到附近住滿了生活奢華的人,不禁感慨地說:“我身上穿的衣服,脫下來簡直還不如他們的抹布呢!”房東聽到這句話,立刻反駁說:“把每個人身上的皮都剝下來,大家都只剩下尸骸與骨頭,有什么自卑的必要!”

在我們的種種論辯場合中,其實有不少人和這個故事中的窮人沒有兩樣。他們當然知道敢辯是論辯成功的先決條件,而敢辯的心理基礎是“自信”,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是理想進取中折射出的生命的靈光,是孜孜追求路途中永恒的生命潮汐,是成功碑塔下第一塊靈活辯證的基石,但就是自信不起來。

心理學家的調查表明,人們一生中最怕的事情之一,就是與人發生論辯。在眾人面前表達自己與眾不同的觀點,我們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非常緊張。人人都可能在說話前后或說話過程中出現緊張、恐懼心理。性格內向者如此,天性活潑者如此,能言善辯者也不例外。

據聞,日本某演員臨近拍片的時候就想上廁所,甚至一去就是5分鐘,否則就會緊張得不能進入角色。美國某播音員,最初每臨播音,都要先到浴池去洗一次澡,不這樣,播音時就不能鎮定自若。

學者發現,造成緊張心理的原因主要是事前沒有充分的準備,沒有足夠的經驗,不知道該如何組織說話的內容。其實,我們根本就沒有什么好怕的。試想,一個不善言辭的人和一個能言善辯的人一起發表意見,誰的壓力比較大呢?應該說,后者所面臨的壓力比前者要大得多。

緊張,幾乎是每一個論辯者上場前的一種正常反映。認識到這一點,我們的心里就會踏實多了,也會理解為什么人們在辯論中常常幽默,常常諷刺,常常插幾句歌詞,來幾句調侃,發揮奇特的想象,組裝一些古怪的例子——原來,它們都是為了讓形象滲入理念,讓微笑匯入思想,讓活潑切割嚴肅,讓輕松化解緊張。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和县| 宝丰县| 济阳县| 连州市| 平利县| 喜德县| 娱乐| 沾化县| 岳阳市| 张家界市| 巨鹿县| 娱乐| 忻城县| 遵义县| 垦利县| 旬阳县| 鹤壁市| 郁南县| 长子县| 章丘市| 马尔康县| 右玉县| 浦江县| 诸暨市| 岱山县| 罗源县| 珠海市| 绥滨县| 修武县| 沁源县| 北流市| 小金县| 高唐县| 满洲里市| 剑川县| 景东| 富锦市| 大宁县| 板桥市| 桐乡市| 黄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