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古今中外的哲學大家(7)

亞里士多德,古希臘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他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的老師。公元前366年亞里士多德被送到雅典的柏拉圖學園學習,此后20年間亞里士多德一直住在學園,直至老師柏拉圖去世。柏拉圖去世后,由于學園的新首腦比較贊同柏拉圖哲學中的數學傾向,令亞里士多德無法忍受,便離開雅典。

關于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師生之間的關系,有一句出自亞里士多德之口的名言:“吾愛吾師,但更愛真理。”柏拉圖認為理念是現實的可感事物的依據,它們僅僅是分有或者模仿理念的結果。亞里士多德則拋棄了柏拉圖的觀點,認為我們所處的可感世界就是一個真實的世界,它由質料和形式兩部分組成。質料是事物組成的材料,形式則是每一件事物的個別特征。比如,這里有一只鼓翅亂飛的雞,這只雞的“形式”就是它會鼓翅、會咕咕叫、會下蛋等等。當這只雞死了,“形式”也就不再存在了,唯一剩下的就是雞的“質料”。在這里,“質料”雖然是前提,但卻是不可缺少的載體。“形式”雖然是“雞”成為“雞”的內在原因,但如果沒有“質料”,也無法成就一只現實的“雞”。

亞里士多德不僅在哲學上造詣很深,而且還精通天文學、動物學、胚胎學、地理學、地質學、物理學、解剖學、生理學,總之,涉及古希臘人已知的各個學科。亞里士多德對世界的貢獻,令人震驚,他一共撰寫了170多部著作,被譽為“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

●誰創造了伊壁鳩魯學派?

伊壁鳩魯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伊壁鳩魯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說的主要宗旨就是要達到不受干擾的寧靜狀態。伊壁鳩魯的學說和蘇格拉底及柏拉圖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強調遠離責任和社會活動。伊壁鳩魯認為,最大的善來自快樂,沒有快樂,就不可能有善。快樂包括肉體上的快樂,也包括精神上的快樂。伊壁鳩魯區分了積極的快樂和消極的快樂,并認為消極的快樂擁有優先的地位,它是“一種厭足狀態中的麻醉般的狂喜”。

伊壁鳩魯強調,在我們考量一個行動是否有趣時,我們必須同時考慮它所帶來的副作用。在追求短暫快樂的同時,也必須考慮是否可能獲得更大、更持久、更強烈的快樂。他還強調,肉體的快樂大部分是強加于我們的,而精神的快樂則可以被我們所支配,因此交朋友、欣賞藝術等也是一種樂趣。自我的欲望必須節制,平和的心境可以幫助我們忍受痛苦。

伊壁鳩魯否定宗教,否認神是最高的法則制定者,因此也就蔑視必然原則。伊壁鳩魯也同意德謨克利特的“靈魂原子”的說法,認為人死后,靈魂原子離肉體而去,四處飛散,因此人死后并沒有生命。他說:“死亡和我們沒有關系,因為只要我們存在一天,死亡就不會來臨,而死亡來臨時,我們也不再存在了。”伊壁鳩魯的學說并沒有發展出科學的傳統,但它自由思維的態度和反對迷信的實踐,一直得到羅馬帝國早期一些上層階級成員的尊敬。而在今天,“Epicurean”這個詞已經具有貶義,用來形容那些追求享樂的人們。神不足懼,死不足憂,禍苦易忍,福樂易求。

●新斯多亞派的代表人物塞涅卡有何成就?

塞涅卡是古羅馬政治家、哲學家、悲劇作家、雄辯家、新斯多亞主義的代表。他早年信奉畢達哥拉斯的神秘主義和東方的宗教崇拜,后皈依斯多亞派。他曾任帝國會計官和元老院元老,后又任掌管司法事務的執政官和后來的皇帝尼祿的家庭教師。尼祿繼位后,他成為尼祿的主要顧問之一。失寵后閉門謝客,潛心寫作,但仍被控企圖謀害尼祿而被判處死刑。塞涅卡一生著作頗豐,觸及到了可以作為研究對象的一切實際領域。他的思想對于后世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他的倫理學對于基督教思想的形成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他的言論被圣經作者大量吸收,他因此有了“基督教教父”之稱。文藝復興以來,他的妙言佳句在歐洲一直為人們廣泛采用。“塞涅卡說”之類的話猶若中國的“子曰詩云”一般為西方人所耳熟能詳。尤其是他的這部《道德書簡》,歷來都是為大家所公認的首選必讀書。

賽涅卡一生漫游各地,勤于思考,經過幾度仕途上的大起大落,因此見多識廣,深通世事,能于平常的生活小事中挖掘出深邃的思想。他興趣廣泛,才能突出,并且著作頗豐,計有11部戲劇、14部問答體作品、一部書信集以及一些討論自然科學的著作,特別是在他的書信集中,他致朋友呂西里阿的信件大多以自身或另外某人的經歷開頭,接著從哲理上對其進行嚴肅的反思和深入的分析,在敘事和說理的過程中展現細致的觀察和深刻的思考。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培根曾說:“塞涅卡致呂西里阿的信是分散的沉思錄。”

●誰是古希臘犬儒學派的奠基人?

安提斯泰尼,雅典人,古希臘犬儒學派的奠基人。因為母親是一位色雷斯女奴,所以他不是全權的公民。青年時期曾跟隨智者高爾吉亞,并傳授智者的學說,后來一直跟隨蘇格拉底學習,自視為老師的精神傳人,曾親見蘇格拉底飲鴆而死。

安提斯泰尼約長于柏拉圖20歲,是一個非常引人注意的人物,在某些方面,他有些像后來的托爾斯泰。直到蘇格拉底死后,他還生活在蘇格拉底貴族弟子們的圈子里,并沒有表現出任何非正統的征兆來。但是有某種東西——或者是雅典的失敗,也許是蘇格拉底之死刺激了他,也許是他不喜歡哲學的詭辯——卻使得他在已經不再年青的時候,鄙棄了他從前所重視的東西。除了純樸的善良而外,他不愿意要任何東西。他結交工人并且穿著和工人一樣。他進行露天講演,他所用的方式是沒有受過教育的人也都能理解的。一切精致的哲學,他都認為毫無價值;凡是一個人所能知道的,普通的人也都能知道。他信仰“返于自然”,并把這種信仰貫徹得非常徹底。他主張不要政府,不要私有財產,不要婚姻,不要確定的宗教。他并不是一個嚴格的苦行主義者,但是他鄙棄奢侈與一切人為的對感官快樂的追求。他說“我寧可瘋狂也不愿意歡樂”。

●夜晚睡著棺材里的哲人是誰?

第歐根尼是哲學上“犬儒學派”的代表人物。

第歐根尼主張自律,推崇通過簡單生活獲得德行。他晚上就睡在一個大甕里,而當時的這種甕是用以埋葬死人用的,用我們的話說,是蜷著身睡在棺材里。白天,他以行乞為生,邊行乞,邊還要宣揚友愛,這種友愛也常常包括了人與動物之間的愛。他在活著的時候,就有許多盡人皆知的傳說。據說,他曾大白天在雅典街頭打著燈籠尋覓誠實的人,看到農民用手掬水喝便拋掉僅存的生活用具——杯子。還有一次,他見到一個達官貴人正讓仆人幫他穿鞋,第歐根尼對他說:“他為你揩鼻涕的時候,你才會真正感到幸福:不過這要等到你的雙手殘廢以后。”

第歐根尼說,他決心像一條狗一樣的活下去,這就是他的哲學之所以被稱為“犬儒”的原因,這個詞在希臘語中還含有“玩世不恭”的意味。這一詞的意味與當今所理解的貶義不僅無關,而且與之相反。它是一種“德行”,這一德行能在財物面前無動于衷,是追求從欲望之下解放出來的道德自由。

●誰開創了盛極一時的羅馬雄辯之風?

西塞羅,是羅馬元老院的貴族、雄辯家,羅馬斯多亞派的領軍人物。公元前88年,他與一個叫做迪奧多徒的著名斯多亞派哲學家相交,熟知斯多亞派的理論。但在公元前78年,他去雅典聽到了學園派領袖安提斯泰尼的講演后,自稱為學園派的信徒。西塞羅對斯多亞派的一大貢獻在于以同情和理解的態度記載了斯多亞派的觀點,把斯多亞派反對者的駁論和斯多亞派的辯解都加以公正的敘述。

作為雄辯家的西塞羅,開創了盛極一時的羅馬雄辯之風。西塞羅推崇雄辯的理由與斯多亞派有密切關系。斯多亞派重視個人的社會責任,西塞羅也認為哲學家應該把國家的公共事業置于個人思辨之上。雄辯術正是影響和說服公正、履行社會職業的必要工具。再者,斯多亞派認為語言是“內在邏格斯”的外在化,語言的意義在于模仿自然聲音,語言表達的理性和世界的理性具有同一“音調”。如此看來,雄辯的氣勢和流淌的聲音不正是理性的表達嗎?沒有這種力量,演說的低級技巧就像沒有出鞘的劍一樣無用。西塞羅開創的雄辯之風直接影響了當時的社會政治生活,對于以邏輯思辨傳統為主流的西方哲學而言,也是一劑不可多得的瀉藥。

●騎在馬背上的哲學家是誰?

馬可·奧勒留是羅馬帝國最偉大的皇帝之一。他不但是一個很有智慧的君主,同時也是一個很有造就的哲學家,有以希臘文寫成的著作《沉思錄》傳世。在整個西方文明之中,奧勒留也算是一個少見的賢君。更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他向往和平,卻具有非凡的軍事領導才干,一生戎馬生涯,因此被稱為“騎在馬背上的哲學家”。

從《沉思錄》的字里行間,我們很難找到奧勒留對其“帝王身份”的所謂認同感。因為作為哲學家,他始終是以“人”的身份來思考人生,并對自己的生活和人類的生活始終保持一種間離的心態,或者是一種謙遜而又極為冷峻的超拔靜觀,以至于其帝王身份倒像是個“業余的兼職”。這對一個身居皇位的人來說是極為難得的。英國哲學家羅素認為,身為帝王的奧勒留感到自己公共職責的負擔沉重,并且還為一種極大的厭倦所苦惱著。這應該說是相當準確的判斷。作為西方歷史上最著名的、也許是唯一的一位“哲學家帝王”,身處亂世和頹勢中又同時兼有雙重身份的奧勒留,不能不在一種“分裂的狀態”中生活。盡管他總是擺脫不了想退隱到一個寧靜的鄉村度過余生的愿望,但直到死,他也未能如愿。

●誰被譽為新柏拉圖主義之父?

普羅提諾,是新柏拉圖學派最著名的哲學家,更被認為是新柏拉圖主義之父。他是晚期希臘哲學中無可爭議的大師級人物,堪稱整個古代希臘哲學偉大傳統的最后一個輝煌代表。

普羅提諾生于埃及,早年在亞歷山大學習、研究,直到公元243年到羅馬定居。普羅提諾的學說融匯了畢達哥拉斯和柏拉圖的思想以及東方神秘主義的流溢說,視太一為萬物之源,人生的最高目的就是復返太一,與之合一。他認為世界橫跨兩極,一端是上帝的神圣之光,另一端是完全的黑暗。靈魂受到此神圣之光的照耀,物質則位于不真正存在的黑暗世界,自然界的形式則微微受到神圣之光的照射。真實世界就像一堆野火,發出熊熊之光的是上帝,火光照射不到的是構成人與動物的物質,最接近上帝的是永恒的觀念。普羅提諾的比喻與柏拉圖的洞穴神話相似,愈接近洞口,愈接近宇宙的源頭。不過與柏拉圖二元論相反的是,普羅提諾理論的特色在于萬物一體的經驗。普羅提諾稱自己就曾有兩次靈魂與上帝合而為一的體驗。這種帶有濃厚宗教色彩的神秘主義體驗對中世紀基督教神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希臘最后一位護教士是誰?

德爾圖良,是基督教著名的神學家和哲學家,因理論貢獻被譽為拉丁語宗教之父和神學鼻祖之一。德爾圖良所使用的神學方法,主要以寫作思辨性的基督教神學與反對異端的著作為主。有人稱他是“希臘最后一位護教士”,亦有人說他是“第一位拉丁教父”。

德爾圖良對于三位一體與基督的神人兩性這二個教義的闡明,為后來東方與西方兩個教會的正統教義奠定了基礎。因他首先發現理性有極限,人在沖破這個極限的時候,就應該有信仰做指南,發展人生的未來,他以為在人性的能力中,除了感觀之外,還有理性,在理性之上,還有信仰。人的感官所不能達到的極限,由理性可以補足,在理性所不能達到的極限,便由信仰可以補足。當他在世的時候,那些新約書信的原本仍然存在,他稱基督教的經典為《新約》。他的著作中曾引用《新約》一千八百多處,有消極反對當時的異端又有“護教學”,積極地為教會的學說辯護,將自己的信仰用希臘哲學、羅馬辯論的形式表現出來。

德爾圖良是被譽為教父時期僅次于奧古斯丁的神學家,可以說是北非神學派系的代表,也是第一位以拉丁文寫作的重要作家;現存之著作約寫于196-212年間。他在基督教歷史的長河中占有一席之地,以智慧、廣博學問、縝密的思想,借由文字、豐富情感、敏銳的觀察力,來辯解、維護真理,使他所處時代的那段歷史更加輝煌、精彩,也為正統神學立了一塊基石。

★中世紀歐洲

●從浪子到圣徒指的是誰?

奧古斯丁是歐洲中世紀教父哲學的集大成者。他提出了“在信仰的基礎上去理解”的觀點,旗幟鮮明地把對上帝的信仰擺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但我們所不了解的是,這位基督教的圣徒,在早年的時候是一個恣情縱欲的浪子。據說,他17歲的時候就交了女朋友,18歲就有了私生子。

奧古斯丁雖放縱情欲最早,但追求真理也覺悟最速。他皈依基督教的奇跡是哲學史上有名的“花園里的奇跡”。他在他的《懺悔錄》里回憶說:某日正當他在住所花園里散步時,忽然感覺到自己的罪重重地壓在心上,便倒在一顆無花果樹之下,不住地嘆息流淚。他一邊流著淚,一邊喃喃自語:“主啊!你的發怒到何時為止?請你不要記著我過去的罪惡。”過了會兒,他呼喊起來:“還要多少時候?還要多少時候?明天嗎?又是明天!為何不是現在?為何不是此時此刻結束我的罪惡史?”他的哭聲在空曠的花園里回蕩。

正在這個時候,耳邊忽然響起了清脆的童聲:“拿起,讀吧!拿起,讀吧!”他急忙翻開手邊的《圣經》,恰好是圣保羅的教誨赫然在目:“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蕩,不可爭競妒嫉,總要愛戴主耶穌基督,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欲。”奧古斯丁年輕時候生活放蕩,他感到這段話擊中要害。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頓覺有一道恬靜的光射到心中,驅散了陰暗籠罩的疑云。”幾天后,他放棄了待遇優厚的米蘭國里修辭學的教席,離開他年輕的未婚妻,決心走上十字架的道路,跟隨上帝。公元387年復活節,他接受安布羅斯洗禮,正式加入了基督教。

●誰被稱為“最后一名教父和第一個經院哲學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鸣县| 黔江区| 德清县| 汽车| 会昌县| 钦州市| 青河县| 四子王旗| 涡阳县| 罗山县| 泸溪县| 梧州市| 叙永县| 麻栗坡县| 嵩明县| 密云县| 吉木萨尔县| 三门县| 武川县| 宁化县| 景宁| 房山区| 忻城县| 高邮市| 台江县| 全椒县| 囊谦县| 遵化市| 仙桃市| 营口市| 蒲城县| 广丰县| 航空| 奉新县| 那曲县| 孝义市| 临沂市| 遂宁市| 江达县| 云南省| 尖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