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忠告6——以服務作為人生的目的
- 一生要傾聽的100個忠告 一生要堅持的100個準則
- 奚華
- 1636字
- 2014-01-20 13:35:59
一項任務不管有多么艱巨,只要是為了比我們自己更崇高的人物,更崇高的目標而做的,就變得很崇高,也就有它的意義了。
假使我們不常為攫取一生的欲念和自私心所普,那么隨著日子飛逝而去,我們也不會空無所得。如果一個人老是利欲薰心,自然患得患失。希望對人有所幫助,不求人家對我有什么好處。這是一種無私的人生觀。
許多人活著是為了攫取,對于這些人,人生是為了自利。“施比受更有福”的告誡,對這些人毫無意義,因為他們覺得人生的價值要視能攫取多少而決定。
但是有些人卻覺得人活著是要施舍。人生不是為了自己,而是要向外發揚。這些人奉獻自己,寬恕他人,并以感恩的心情活著。他們了解人生的快樂是什么,并拼命地去追逐。實在只有這些人才真正懂得人生的意義。
為我們所崇敬的,渴慕的,聲名顯赫如同星辰的人們,他們并不以為自己所得到的,都是理所應得的。相反,他們總是懷著感激的心情接受一切。他們為了最崇高的目標,盡量奉獻自己的能力和時間,以造福人群。
服務是一種最神圣的事情,是一個人內部性靈的恩慈所表現于外面的、看得見的象征。在暑天火一樣的氣溫下,出于愛心,遞一杯涼開水給行路人;或是當有人行不義于你時,你卻仍以仁慈的態度應答,這些都是很偉大的表現。這也可以作為行善的原則——用無我之愛使敵人解除武裝。它能使對方冰硬的心軟化。每個人本來都有情感,都有信心,可是大家都沒有察覺。如果你用愛心待人,就可以喚醒人們的情感和信心。
也許你要問,怎么樣的服務才算是神圣的呢?只要是能夠減輕人們肩頭和心頭的重擔的種種幫助便是神圣的。侍奉他人的工作不分尊卑,只要是憑著愛心去做就好。且聽英國詩人白朗寧的高見:
一切服務人群的工作同任何神圣的工作一樣有意義。
所以我們對于服務工作的評價,不在高低,也不看他做的是什么,而是要看他的態度,他是抱著怎么的信心和動機去做的。所以不論是做面包的、做妻子的、掘壕溝的、種田的農夫、同寫詩的詩人一樣都是在服務人群。
生活是多方面的,也有各種各樣的工作等著人們去做,只是有的工作很艱苦,很繁重而已。
300年前,詩人喬治·赫伯特在英國一個村落里居住。沒有幾年他得了肺結核癥。他寫了一本小小的詩集《圣殿》,就去世了。這本詩集流傳了300年!一本書能流傳這么久,一定有一些顛撲不破的道理。
一個人只要抱著崇高的信心和態度去工作,就可以把辛苦的工作化為樂事,工作不再是工作,而成為樂趣了。一項任務不管有多么艱巨,只要是為了比我們自己更崇高的人物,更崇高的目標而做的,就變得很崇高,也就有它的意義了。
這里我們說一個很有意思的老故事:
有兩個人在砌磚,工作很辛苦,太陽光很強,路人就問其中一個:“你在做些什么?”那個人回答:“難道你看不見嗎?我在砌磚頭。”那個路人又走了幾步,用同樣的問題問另外一位。那個匠人眼中閃著喜悅的光芒,說:“先生,我在蓋一間大教室。”
從這一故事可見,第一位匠人只看到他自己手里有一件工作要完成,可是另外一位匠人,雖然做的工作相同,可是他卻把自己的工作同一件大計劃連在一起,他知道自己在這樣一個大計劃中占著一個相當的地位。他知道這個計劃如果實現,就會增設一間殿堂。他覺得能實現這樣的計劃是一種榮譽。
不管做的是什么工作,如果認清楚我們的工作在服務人群的大計劃中有份,就不僅會使工作輕松些,還能使工作具有崇高的意義。也就是說,我們看到了自己的工作在大局中有多大的價值。有了這種想法,雖然我們是在獨立地擔任一件艱巨的工作,除了薪水外沒有其他報酬,也不感覺孤獨。同時雖然所從事的是卑微的工作,但就因為看到了服務人群的真正意義,也使這卑微的工作有了尊嚴。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僅是生存,還有生活。有時生存和生活是合一的,但并不常常如此。每個人都要有所執著,要擔負起自己的擔子來,而且還要多負一些擔子,以便幫助能力弱的人分擔一部分負擔。
我們到這個世界上來,最主要的是要好好生活,要過清白、崇高、堅毅、英勇、謙卑、有信心的、也是有效率的生活。這樣,當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時,這個世界就會比我們初來時更完善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