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吳三桂.卓布泰等在怒江邊伐竹木,準備渡怒江而進騰越州捉拿永歷帝君臣,而此時楊容在瀾滄江畔道人山中,已探知永歷君臣在在騰越,但是十多萬兩黃金根本無法運下山,又加上清軍在永昌境內,四處剿殺當地義兵,因此楊容也無可奈何,一時無計。
晉王李定國在高黎貢山,命竇名望領三百精兵先設伏,高文貴領兵為二伏.任國璽為三伏待清軍進入伏擊圈,各路伏兵同時殺出,點火引燃火藥,將清軍-舉消滅,部署停當。李定國心里也在掛記著楊容押運那批黃金,四下命人潛入永昌.大理兩地打探楊容下落,西南地區人煙桸少,大兵常駐糧餉也是大問題,永歷朝廷雖已沒落了,但是官丁婦孺厐大,日常支度也是很大一筆開支,從昆明又是倉惶撤退,國厙糧餉多已無法帶走,晉王也急力己極疲憊不堪。
在騰越永歷帝等人,此時如熱鍋上螞蟻惶惶不可終日,黔國公沐天波對永歷帝;“晉王在外御敵,然敵勢大,不知情況會如何?不如先派人到木邦白文選處聯絡,萬-晉王不敵,尚可向南轉移入木邦地區,木邦地區地廣人稀,土地豐肥可作長久之計。”永歷帝;“為今國勢已危,待召眾臣議而決之。”遂召隨行各部官員商議,不料永歷帝隨行官員多不同意轉移向木邦,大學士馬吉翔等一干之官皆不想去木邦,因為從昆明一直逃騰越,一路如驚弓之鳥他們不想再到處奔波了,沐天波長嘆;“請皇上三思啊!-旦入緬后處處受制緬方,無人無兵緬人又乃蠻人,萬-翻臉豈不是自投羅網?到時就千古遺恨了!”永歷帝-聽頓時無語。馬吉翔;“皇上千萬不可去木邦啊,那白文選連接敗退,自身都難保,還會顧得了皇上?況木邦乃瘴氣之地,不如先退入緬休養生息,等晉王站穩退敵后再返回國內,內有緬國邦扶持,外有晉王領兵可成事。”眾官皆贊成馬吉翔,王維恭身為國舅也極力支持入緬,木天波苦諫不聽,永歷帝決意入緬,已有責怪李定國之意,俱不告之晉王。
沐天波大驚,即命人到貢山告李定國,永歷帝欲率眾官員入緬決議。晉王得大驚;“天滅大明也!緬人多蠻變反覆無常,這下是離了虎巢,又進狼窟。”火速上表告永歷帝,阻止其入緬。然而各官員多依附王維恭.馬吉翔等人,不聽晉王之言,馬吉翔之弟馬雄飛掌握著錦衣衛,左右太監多已和馬吉翔等人串通-氣。
國舅王維恭雖是永歷帝后王皇后之胞兄,然此人并無才干,又無主見,對馬吉翔言聽計從,王皇后雖賢,終是女流之輩,在當時情況下亦是無奈,只得聽而任之。多次勸告其兄,然王維恭始終不聽,此時力挺永歷帝入緬。
騰越位云南西部.接緬甸自古人杰地靈,境內多出翠玉,質色俱佳。僅次于新疆和田玉,城中人多富庶,城墻皆用石頭砌成異常堅固,高黎貢山前臨怒冮,道路難如蜀道。騰越特產騰宣紙,在西南極富盛名。[現在云南騰沖已不產玉石,清朝時已將產玉石那部分土地刬歸緬甸了,現在騰沖玉是加工銷售為主,是東南亞最大翡翠玉石集散地,有極邊第一城之稱。]
二月十九日,吳三桂卓布泰等率滿漢大軍,渡怒江。晉王命各部明軍埋伏不,只準生火只吃干糧,約定待敵人進入伏擊圈,時放號炮同時出擊,作最后拼死-戰,一面派人飛報在木邦白文選部,告訴白文選永歷帝將入緬,命白文選部向緬甸邊境靠攏,隨時準備合兵迎接永歷帝,白文選得知永歷帝入緬,火速命各部兵馬集結向緬境出發。
永歷帝帶隨行官員,宮女,雜役共三千余人,向緬甸逃去,宮人仆從多數留在騰沖,命沐天波先入緬,聯洛緬方,由于走得倉惶馬匹食糧皆不曾備足,路又極難走,不久就人困馬乏,便命人到當地村莊中覓食,時閏正月當地人搗米做成糕,切片如耳朵一般大小,尋得來食,永歷帝譏餓難當,一氣吃完覺得很好吃便稱贊;“真是大救駕也!”自此;“大救駕”便成了騰沖著名小吃,也就是現今保山,騰沖一帶的餌塊。
時有騰越人胡璇,原為崇禎七年進士,[公元一六三四年]曾任太常博士,太仆寺卿等職。因父喪回鄉,又逄明朝敗亡,天下戰亂而留在家中,見永歷帝出奔緬甸,便帶領兩個兒子和數十家丁,護駕而行,謂眾人;“大廈雖危身為明臣必行伴駕之義也!”引永歷帝等出銅壁關[今云南盈江縣境內]入緬,令其二子胡騰驤,胡騰駿引數十家丁助李定國戰貢山。
李定國正愁找不到合適人潛回永昌,大理境內尋找楊容部押運的黃金,此時正好有胡氏兄弟相助,晉王大喜,便命胡家兄弟和自己女兒李怡,潛過怒江尋找楊容,晉王這女兒自少便隨晉王南征北戰,是在戰馬上成長起來的,刀劍功夫和膽識非一般人可及,晉王視李怡為掌上明珠,本不愿讓她卷進戰爭中來,但晉王也知覆巢之下無完卵,所以讓他在戰火中成長,對未來生存也是有利無害,只是李怡年齡太小,實在不太放心,又因楊容所押黃金乃絕密,再無人可用。便命李怡同胡氏兄弟前去。子李嗣興多善領兵布陣,而李怡自得李定國傳授武藝,生機伶極其聰慧。晉王命李怡前去接應楊容最合適不過了。
李怡時年十九,正是青春年華,然而自小在軍中長大,她卻沒法象別妙齡少女一樣,而是與刀劍戰袍分不開,這也造就了她年紀不大遇事卻極冷靜的性格,雖然生在王府,李怡卻沒千金小姐嬌氣,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戰亂中渡過。
胡氏兄弟出身文學世家,只是極邊騰越之地歷來尚武強悍,自然胡氏兄弟也并非手無縛之力,得令后便更換衣著,領李怡從貢山悄然潛入永昌府境內,由于胡家兄弟是本地人,路遇清軍盤查極昜混過去,三人直朝瀾江而去,李怡知此行任務,而胡氏兄弟只知找人,穿過永昌城三人漸走進云龍縣境內,氣候漸寒多是少數民族,外人極難進入,好在胡家兄弟是當地人,又是世家所以和那些土司.山寨首領打起很容昜。
二月二十日吳三桂.卓不泰已全部渡過怒江,二十多萬大軍直向貢山開去,由于路陡峭大部清軍十分擁擠,行動很慢李定國探知敵已進致怒江西岸,便嚴令各部待敵全部進入伏擊圈,才可發動攻擊,可見李定國軍事才能不是一般,強駑之末的明軍在李定國指揮下,仍能給清軍以毀滅打擊,然而事情發展卻出呼雙方預料,因為原南明大理卿盧桂生出面又改變了戰爭走向。
盧桂生已在怒江邊潛伏了多日,見吳三桂大軍-到,親自去見吳三桂,并告訴了吳三桂,李定國在高黎貢山磨盤石設下埋伏,準備阻擊吳三桂的計劃。吳三桂得知有伏兵后大驚,急令部隊停止前進,連夜商討對策,調整了攻山部署,命王輔臣領一支兵搜山而上,命吳應祥領-支兵抄遠路,而包抄磨盤石,并且帶上新式火炮,命卓布泰部從左面進攻,自已領兵從右路進攻,打亂李定國部署,大軍扔掉重裝輕裝出擊,大戰一觸即發。
這天李怡和胡家兄弟來到瀾滄江邊一個小鎮,見小鎮里有幾個外鄉人,李怡一看就知是行伍出身,畢竟她從小就在軍中長大,於是悄悄跟,著見那幾個外鄉人出手極大方,買的盡是食鹽和大米根本就不象走官道去國外商人,李怡心想不會是找人就在這大理和永昌界大山里吧?如果是話那么大隊人馬又在那兒呢?
只見那幾人備足貨后牽出十多匹馬,馱上貨物向深山走去,李怡見狀便叫上胡家兄弟悄悄跟上,只見前面馬隊踏著只有采藥人走出小路向山中緩緩而行,山中林深樹茂陰森森,漸走漸寒,三人不知過了幾座山頭,因為林中沒有陽光,也分不清東南西北,只有馬隊還在向更深山里走去,因為小路實在太難走所以走得極慢,李怡等俱遠遠跟著,不讓發現。
大約走了四個時辰,山上樹漸漸小了些出馬隊在前面一片開闊地停了下來,李怡躲下來細細看。原來有-片茅草房,好象都是新蓋,而且有些還沒有建好,不少人正在忙碌著干活,看不見老人和小孩-看就知是軍隊。
三人正在往前面看,正待看個究竟突然冰冷鋼刀已架在三人脖子,上一個低沉身音;“什么人?來這兒干什么?”三人轉過身卻見被二.三十個大漢給圍住了。
雖然都是練過功夫的人,但這種事情仍是頭一次,冰冷鋼刀架在脖子上,三人還里有些怕。胡騰驤畢竟年歲大點,此時比胡騰駿和李怡要膽大些便;“我兄妹三人是上山采藥的,見們在這荒山野嶺中害怕,因此躲著!望各位高抬貴手放了們吧!”胡騰驤說得是永昌府方言,拿刀這幫人其實沒聽明白多少。
李怡見對方,對方言聽不太明白,便確定這些人也是外來便;“實不相瞞,我們是來找人的,這戰火連天和家人走散了,既然找人不在這兒,請各位放們下山吧。”拿刀人一聽李怡講是官話問;“你不是本地人?現在天下到處在打仗,-個姑娘怎么跑到這兒找人?”李怡已猜到了八.九分這就是她要找人便;“來找人姓楊,從昆明來的。”這時拿刀這幫人慌了厲聲問;“們究竟是何人?不說就殺了們?偷偷摸摸跟蹤到這兒倒低干什么?”三人正準備答話,便已被綁了個結實堵住嘴,眼也被蒙住被推著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