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約見資本人Ⅱ:從企業家精神到中國夢
- 深圳市全景網絡有限公司
- 4409字
- 2020-06-12 15:33:22
電路板夢想家的“文攻武略”
“我開個五十鈴的貨車,一邊給人送貨,一邊要賬。我扛著大箱子,爬好幾層樓送貨,跟‘老賴’斗智斗勇甚至斗狠,什么都得會,簡直是‘全武行’。”
——明陽電路董事長 張佩珂
電影《無問西東》里張果果說:“如果提前了解你們要面對的人生,不知你們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如果用這句話問26年前的張佩珂,即使他知道來深圳后自己會變成“三無”人員,淪落到寄宿同學家,還要與“老賴”斗智斗勇,甚至公司將在轉型時虧損……他的回答也一定是肯定的——是的,他還是會做出與當年一樣的選擇。

張佩珂接受全景網專訪
也正如四胞胎一家沒有辜負張果果的善良一樣,時代也沒有辜負張佩珂的勇氣:雖然失去了高校教師的“金飯碗”,但獲得了為之奮斗半生的事業;雖然公司在轉型時虧損,但最終凈利潤過億元并登陸資本市場……
從手捧“金飯碗”到“三無”人員
張佩珂本科、碩士均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機械系,20世紀90年代初,碩士畢業的他留校任教,這在當時是非常令人羨慕的“金飯碗”。但作為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張佩珂有自己的思考,他不甘于過著數十年如一日循規蹈矩的生活,渴望另外一種自由的人生。
“我是學理工的,我覺得自己應該去做生產、做制造來報效黨和國家,而不是躲在象牙塔里做一名教師。”張佩珂回憶,“1992年,恰逢鄧小平南方談話,掀起又一輪改革開放的浪潮,深圳成為當時中國有思想、有追求的人的一個圣地。我也受到影響,帶著350塊錢‘巨款’心潮澎湃地來到了深圳。”
現在看來似乎很尋常,但在分配工作的20世紀90年代,脫離單位完全跳出體制是一件很瘋狂的事情。

張佩珂大學時期
張佩珂在西安交大的工資每個月只有119塊,350塊錢對他來說是一筆巨款。沒想到來到深圳后沒幾天這“一大筆錢”就花完了,吃飯都成了問題。“生活遠比想象中艱難,沒錢、沒工作、沒戶口,我從一名國家干部變成了一個‘三無’人員。我到這個同學家住兩天,到那個同學家蹭一蹭,度過了最初來深圳的日子。”
一天,同學拿了一份報紙給張佩珂,說有一家叫至卓飛高的外資企業招人,這家公司在PCB行業還挺知名。迫于生計和對外資企業的好奇,張佩珂去了這家公司面試,成功應聘上品質工程師的職位。
“很多人問我,你是學機械的,為什么會從事PCB行業?我只能說,這非常隨機,是歷史的大潮將我推向了PCB行業。”
張佩珂最初在深圳的落腳地是蛇口,雖然生活很艱難,但回憶起那時的生活,他仍然感慨自己“來晚了”。
“那時,蛇口剛從一個小漁村變成現代化的工業區,思想很活躍。布局像大學城一樣,分為辦公樓和宿舍區,名字也很好聽,有檳榔園、紫竹園、愛榕園等等,我就住在紫竹園。一上班,大家都從宿舍出來;下班的時候,大批的人從工廠出來,有一種打工大軍的感覺。”張佩珂回憶,“那時訂單多得不得了,我們都是7天24小時倒班,每天研究怎么把產品做得更好一點、更快一點。整個園區那種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我現在想起來都非常激動。”
跟“老賴”斗智斗勇斗狠
在至卓飛高擔任品質工程師的兩年里,張佩珂對工廠包括硬件、軟件在內的整個工藝流程有了全面了解,對整個PCB行業也有了一定的認識。
當時,張佩珂有一個美國上司叫大衛·羅金斯基(David Rodzinski)。羅金斯基后來離開至卓飛高,1994年開始和一家PCB企業——健鑫電子合作。羅金斯基拉著幾個英語比較好的同事一起做,張佩珂就是其中之一。在健鑫電子,張佩珂擔任了廠長。
“那個年代,美國人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甚至我們中國人自己都這樣認為。但羅金斯基不是這樣,他認為人人都是平等的,看工人宿舍沒有熱水供應,就給我們改善住宿條件,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張佩珂說,“如果沒有羅金斯基把我推向商業管理的道路,我可能現在仍然只是一名工程師。雖然目前跟羅金斯基失去了聯系,但我仍然非常感激他。”
一年之后,羅金斯基離開了中國,張佩珂成為健鑫電子實際上的管理者,需要處理公司方方面面的事情:接訂單、接待客戶、打理各方關系……最令他頭痛的當屬收款。那時雖然公司訂單很多,但很多款項收不回來,三角債很嚴重。后來應收賬款越積越多,股東很著急,張佩珂就跟股東商量:“我來承包工廠,工廠出多少貨,我就給你交多少錢,款收不收得回來跟你沒關系,收回來就算我的,收不回來我承擔。”
“我開貨車一邊給人送貨,一邊要賬。我扛著大箱子,爬好幾層樓送貨,跟‘老賴’斗智斗勇甚至斗狠,什么都得會,簡直是‘全武行’。當時,PCB行業學歷高的并不多,要賬對我們這種文人來說真的挺難,但也是必須要補的一課。”
在健鑫電子的7年,張佩珂懂得了如何經營一個企業。他坦言,如果沒有當廠長這7年,自己是沒有能力一上來就做好明陽電路的,還要懵懵懂懂往前走一段。“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創業預備階段。”他說。
勸退親戚 聘請職業經理人
2001年,深圳城市化改造,當時的健鑫電子在泥崗村,政府要求搬走。張佩珂覺得與其換一個場地,不如新開一家工廠,做一個真正屬于自己的PCB公司。
明陽電路(證券代碼:300739)剛成立時缺錢、缺人,張佩珂拉來自己的姐姐、叔叔、堂妹、堂妹夫等一大批親戚幫忙。但隨著公司的發展,他發現這種家族經營的模式越來越不適應企業的發展,于是在2003年將親戚們全部勸退,用高于市場價的薪資聘請了一位職業經理人,這個人就是后來公司的總經理孫文兵。
“家里的人,成本最低,最忠誠、最拼命地給我干活,收入也不高,可以說他們是為公司默默奉獻又沒有享受過成果的一批人。但企業發展需要規范化,這也是一種歷史的必然。”張佩珂說。
孫文兵來到公司后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制定規章制度、組建團隊、培訓員工……而張佩珂從公司煩瑣的日常事務中解放出來,主抓公司的戰略導向,制定公司的發展目標,然后由孫文兵來執行。
明陽電路成立之初,主要從事印制線路板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面向電子儀器儀表、計算機外設、VCD(激光壓縮視盤)等國內中低端市場。中低端市場競爭很大,價格很低,回收賬款也非常難。偶然做了幾筆國際訂單后,張佩珂發現國外的企業給的價格高,又不拖欠賬款,雖對產品要求比較高,但這正符合他一直以來的經營理念:做別人不能做的產品,賣更高的價格。
那個時候,國內的PCB企業做國際訂單并不是直接跟國外客戶接觸,而是主要通過我國臺灣的中間商聯絡。這些中間商接到歐美企業的訂單,把需求給到大陸企業,拿到產品后印刷各種語言的說明書,提供保險和資質,包裝成國際通行的規范產品,再以高價出售給歐美企業。
“中間商把一整套規則給你消化好了,給你吃的都是半成品,我們不知道訂單從哪兒來,也不知道產品要到哪兒去。雖然跟中間商合作不費力就能賺到錢,但他們阻隔了我們對國際市場的認識。2006年的時候,我認識到這種一條腿走路的方式不是長久之計,溫水煮青蛙會自廢武功。”張佩珂說。
喝“頭啖湯”做中小量
為了了解整個國際市場和PCB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2006年,張佩珂撇開公司事務,專門跑到美國參加一個MBA課程。除了學習,他還跟一些國際同行交流,思考什么樣的商業模式、什么樣的企業能在未來的競爭中活下來。
張佩珂認識到,當初國際產業大轉移的時候,歐美國家將科技含量低、勞動密集且污染嚴重的大批量PCB制造產業轉移到了中國,本國留下的是科技和服務含量高的中小量,而這些才是PCB行業競爭真正的核心部分。
認清楚這個趨勢以后,張佩珂當機立斷,換掉設備、人員,砍掉大批量相關業務,PCB的月印刷量從三萬平方米銳減至一萬平方米,并且開始虧損。“當時不缺訂單,大批量一開機嘩啦啦印刷,跟印錢一樣。我們砍掉大批量業務的時候,很多人不理解,笑話我們有錢不賺瞎折騰。”張佩珂說。
在向中小量板轉型的同時,明陽電路還在嘗試跨過中間商,與國際客戶直接合作。由于沒有經驗可循,明陽電路摸著石頭過河,面臨國際商業生態、法律規則甚至是語言環境等諸多挑戰。由于中國沒有產品責任險,在國外很容易吃罰單,明陽電路就曾在歐洲遭遇一筆約150萬歐元的罰單。
“得知這個消息后我很心疼,畢竟這么大一筆錢,我拎著包就去了。那時候連國際機票都不知道怎么買,費了很大周折。到了那里之后,我據理力爭,連說帶比畫,逼著他們做實驗,按照國際標準跟他們講道理,最終把150萬歐元的罰單談到了4萬歐元。”張佩珂說,“最初幾年我就像個救火隊員,哪里有問題就奔到哪里,把我逼得語言能力都提高了,國際規則也吃透了。外國人吃慣了我們中國企業的‘豆腐’,動不動就罰我們,我要讓他們知道我們不是好欺負的。”
目前,明陽電路采用直銷為主的模式,分別在美國、德國、中國香港設立銷售子公司,并組建了本地化的營銷團隊,成功實現對北美洲、歐洲等區域的銷售輻射,在對海外客戶的業務拓展、前期溝通、后期服務、技術支持等方面形成了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張佩珂(第二排中)與德國團隊
2014年到2016年,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28.08%、27.18%以及32.83%,在行業中保持在較高的水平。“明陽現在走的是中小量、重服務的模式,吃的是‘頭啖湯’。接到客戶需求后,我們會反復溝通,設計打樣,做出客戶滿意的產品。我們的產品科技含量高、服務好,客戶對價格不敏感,因此能賣出較高的價格。”張佩珂說,“此外,如果海外客戶需要更大批量此類產品,可以由明陽國內工廠直接承接大批量制作,不用再另找工廠重新打樣。”
目前,公司出口銷售占總營收的95.48%,主要業務市場成功從國內轉移到海外。明陽電路的產品結構也逐步由大批量板市場轉移到小批量板市場,確立“小批量、多品種、定制化、海外市場為主”的戰略定位。
情懷與追求:摘掉PCB污染的帽子
雖然前期轉型中小量的時候遭遇虧損,但時間證明張佩珂的選擇是正確的。2014年到2016年,公司營收分別為5.63億元、6.33億元以及8.16億元;凈利潤分別為4516.58萬元、5959.65萬元、1.23億元。2017年上半年,公司的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5.06億元和5918.01萬元。2018年2月1日,明陽電路在創業板上市,正式登陸資本市場。

2018年2月1日,張佩珂在深交所敲響上市寶鐘
雖然公司上市后張佩珂身家暴增,但他表示自己做PCB行業并不僅僅是為了“養家糊口”,還有情懷和追求。“20多年前,歐美把這個污染嚴重的行業轉移給我們,現在很多企業都上市了、賺了大錢,甚至在國際上有了一定的地位。但20多年過去了,如果我們還延續一成不變的工藝,那就太沒有追求了。”張佩珂說,“作為當代PCB人,我希望能在職業生涯內用高科技把PCB行業污染的帽子摘掉。”
怎樣才能消除污染?張佩珂介紹,PCB制造有很多環節都會用到水,如果用3D打印和增材制造技術制作PCB,就會減少甚至消除對水的污染。目前,美國和以色列等國的一些機構正在緊鑼密鼓地研究PCB 3D打印技術,如果研發成功,可能會顛覆整個行業。“如果中國企業繼續原地踏步,那么中國占整個世界半壁江山的PCB產能可能會被完全廢掉。”他說。
“PCB行業的3D打印和增材制造技術需要基礎研究,并不是一兩家企業能夠擔負起來的。我在行業內多次呼吁,我們應該尋求一種共識,然后圍繞這個共識來分工,有人做硬件,有人做軟件,還要有人重點研發基礎材料……最后還得有客戶允許我們嘗試。”張佩珂說,“希望PCB行業未來由中國人來改變,給世界留下一個印記、做出一種貢獻。”

掃碼觀看明陽電路專訪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