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約見資本人Ⅱ:從企業家精神到中國夢
- 深圳市全景網絡有限公司
- 4357字
- 2020-06-12 15:33:21
一個想當醫生的木匠
“我反復問自己,我的人生目標是什么?人生的意義又是什么?是小富即安,還是富而求進,再上臺階?”
——九典制藥董事長 朱志宏
1976年,夏日炎炎。在湖南南縣的一家鄉鎮手工業聯社里,一個叫朱志宏的不滿14歲的少年,操著沉重的木工工具,開始了木匠的學徒生涯。
埋頭于刀鋸斧鑿的木匠活中,一天下來,身體累得有點吃不消,內心深處的積郁也無處排解,整天與斧頭和鋸子為伴的日子,遠非少年的夢。
這個心氣很高的男孩將目光投向遠方,決心要改變自己的命運。
40年后回到家鄉,朱志宏的身份變成了九典制藥(證券代碼:300705)的董事長。
近兩年,朱志宏帶領著九典制藥借力資本市場快速發展,2017年10月10日,九典制藥登陸創業板,成為行業內并不多見的以研發驅動的醫藥制造企業。

朱志宏接受全景網專訪
恢復高考改變命運 從輟學木匠到化學研究生
1962年,朱志宏出生在湖南南縣一個并不富裕的工薪家庭,父母親都是鄉鎮醫生,家里共有兄妹三人。朱志宏從小好學上進,卻在讀初中時因為家庭經濟拮據而輟學,父母商量著給他找了一名木匠師傅,希望他學一門手藝謀生。
盡管實在不喜歡一眼就看到盡頭的木匠生涯,但為了減輕家庭負擔,他仍然咬牙堅持著。1977年恢復高考,他頓時感覺一束陽光照進了生活,在父母的鼓勵和支持下,朱志宏又重新回到了校園。木匠沒有當成,但一年多的學徒生活讓年輕的他嘗盡了生活的艱辛與不易,再次回歸校園,朱志宏迸發出了強烈的求知欲望,他用了比別人多幾倍的時間和精力來追趕荒廢的功課。那時他唯一的愿望,就是考上一所醫學院,日后成為一名受人尊敬的醫生。
功夫不負有心人。1980年夏天,朱志宏如愿收到了湖南師范大學化學系的錄取通知書,然而他卻沒有想象中的高興與喜悅,因為這個專業與他想當醫生的志向相去甚遠。
“我根本就沒填,我填的所有志愿都是醫學院,但最后來了這樣一份錄取通知書,當時是很吃驚的,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拼盡全力才贏得的高等教育機會,朱志宏不敢輕言放棄,因為他沒有條件重來。他在大學期間繼續保持勤奮的學習狀態和鉆研精神,不知不覺中竟發現自己愛上了化學。
“進大學以后,我發現我還是喜歡化學的,特別是有機化學,并且我的思維也適合學化學。”
1984年,大學畢業時,他被分到南縣一中任教。現實的困頓澆不滅他追夢的決心。任教期間,他除了完成繁忙的教學工作,每天還抽出時間自學。1986年,朱志宏順利通過研究生考試,進入蘭州大學化學系。
“人,就是要有夢想和追求。如果沒有夢想,我可能只是一名手藝普通的木匠;如果沒有追求,我可能就是一名默默授業的老師。當然,木匠可以服務鄉鄰,老師可以為學生解惑,但那都不是我追求的人生。”

1989年,朱志宏的研究生畢業照
下海創業只為做好新藥研發
1989年,朱志宏碩士畢業,進入湖南醫藥工業研究所,從事新藥研發,從此與藥結下了不解之緣。
20世紀90年代初,國家的新藥研究剛剛開始,從政策法規到技術指南幾乎是一片空白。加之科研體系限制,基本是按人頭撥款,經費非常有限,很多科研人員都難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專長。
朱志宏不允許自己在按部就班中消磨銳氣。他開始反思,為什么中國的新藥研發及專利申報總處在世界的后面?為什么新藥大都是歐美人的專利?為什么中國不能自己研制新藥?按照國家當時的法律法規,國外已上市而國內沒有的藥品也屬于新藥,昂貴的進口藥和僅在國外上市的藥品如果能在國內仿制,不也是利國利民嗎?想到這些,他一頭埋下去,將時間和精力全部獻給了新藥實驗課題。
“那個時候沒有錢搞科研,政府也沒有課題,都是自己找項目來做。下班后我仍然在實驗室,節假日絕大部分時間我也在實驗室里度過,連同學聚會也很少參加。”
勤奮刻苦終結碩果。朱志宏與同事合作成功研發出多款新藥,填補了國內許多空白,并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然而,要將科研成果變成可上市銷售的藥品還有十萬八千里路要走,事業單位體制和經費方面的局限讓他的很多想法和成果難以付諸實施,也使他的滿腔熱情降到了冰點。他開始進行激烈的心理斗爭,是繼續在事業單位圖個安逸,還是放棄鐵飯碗,迎接挑戰,自己出來創業?
人生的機會之窗再次開啟。鄧小平南方談話之后,政府鼓勵科研人員下海創業,同時,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內許多藥廠迅速發展。但由于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薄弱,一些藥廠對研發不看重,他們更青睞“短平快”的方式,主要生產銷售一些市場常見的老藥;而一些新興的藥廠,目光高遠,希望推出更多療效好、安全性高的新藥,多數卻因研發能力不足,工藝水平有限,急需技術引進或委托研發。這時朱志宏發現自己正好可以發揮特長,為藥廠研制新藥,這也是他的興趣愛好所在。
“那個時候,愿意投入做研發的企業我進不去。我能夠去的企業卻沒有實力,也沒有興趣投入金錢來進行新藥的研發,所以我決定了,那就自己做吧。”1997年,朱志宏開始了自主研發新藥、仿制藥的艱辛之路。
二次創業 讓實驗室與車間零距離
創業之艱難,即使未曾有過創業經歷的人或多或少都能理解;但科研之辛苦,沒有科研經歷的人卻很難體會到。真正的科研來不得半點虛假,實驗是枯燥單調的重復。為了研制一種新藥或得到一個數據,朱志宏親自做過的實驗難以計數。有時,一個枯燥的實驗一遍又一遍重復做,有時通宵達旦,甚至幾天幾夜都不可以休息。
“失敗時,失落的心情難以言表,成功時,喜悅的心情無以名狀,往往一個新藥研究課題做下來,人都累瘦了。”
創業初期,各種困難接踵而至,既缺資金,又缺渠道,朱志宏既當研究員,又當銷售員,經常在實驗室、客戶和藥廠之間連軸轉,忙得昏天黑地,全憑當學徒時養成的鉆研勁和韌性才能夠堅持下來。
他著重開展仿制藥的研發,仿創結合。慢慢地,有藥廠向朱志宏的研發企業預定一些新藥品種,他的藥品研發事業逐漸步入了正軌,新的市場機會也開始出現。

九典制藥生產車間
“當時,我們的新藥品種有原料藥、有制劑,但轉讓的時候有一些制藥企業只有制劑生產線,沒有原料藥生產線,所以這些原料藥落不了地。我們就考慮,既然原料藥他們不能生產,那么我自己來搞個廠,來生產一些原料藥。”
更重要的是,朱志宏目睹自己公司研發轉讓的品種,給一個個藥廠帶來了可觀的經濟與社會效益,相比之下,自己的研發企業獲益并不多。這讓朱志宏萌生了一個更加大膽的想法——創建一家醫藥生產企業,實現實驗室與車間零距離,同時進一步擴大創業規模,獲得更廣闊的發展天地。
“當時,很多人都不贊成我辦實體企業,認為這風險太大,也太辛苦,每年研究幾個新藥品種賣出去,不愁沒錢用。這時,我反復問自己,我的人生目標是什么?人生的意義又是什么?是小富即安,還是富而求進,再上臺階?”
不安分的朱志宏最終決定跳出自己熟悉且相對穩定的科研地帶,實現由科研人員向企業家的真正跨越。
“過億沒有給我留下什么印象”
2001年,朱志宏帶著他創立的九典制藥,正式落戶瀏陽生物醫藥園。從一個小有積累的民營科研所到一個高科技的現代化藥廠,光有激情、技術還遠遠不夠。開弓沒有回頭箭,攻堅克難勇向前,既然選擇了改變,再多的困難都要扛下來。
辦廠期間,從前期的廠區規劃到實際建設,朱志宏都身體力行,有時就吃住在工地。六月的夜晚,蚊子很多,工棚里熱得像蒸籠,他揮汗如雨,與工友們一起討論圖紙,修改方案。在朱志宏和同事們的努力下,新建的藥廠終于通過了國家GMP(良好生產規范)認證,正式生產銷售。
從瀏陽河起航,九典制藥逐步建立起從原料藥到藥品制劑,從藥用輔料到植物提取物的有機產業鏈,公司業績也一路向上。目前,九典制藥研發生產的藥品涵蓋抗感染藥、抗過敏藥、消化系統藥、呼吸系統藥、心腦血管藥、婦科藥、補益類藥、鎮痛藥等領域。其中,主導產品鹽酸左西替利嗪、奧硝唑、地紅霉素等原料藥及制劑的市場份額位居行業前列。
“公司營收過億是哪一年?”
“我沒有特別的感覺,這真不是我考慮的。過億又怎么樣,我覺得這是小目標。過億沒有給我留下什么印象。”
對于營收數據并不特別在意,這是典型的朱志宏風格。但這并不影響九典制藥在過去幾年中的持續增長,交出的是令人滿意的業績答卷。
2014—2016年,九典制藥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2.66億元、2.90億元、3.76億元,凈利潤3778.67萬元、4464.28萬元、5452.73萬元。
做不成最好的醫生 就研制最好的藥
“九轉中西、典諾健康”,是九典制藥的企業理念,也是朱志宏的人生抱負。
“九轉”來自道家。道家煉制金丹,分一轉至九轉,丹以九轉為貴。轉數越高,藥效就越好,也寓意著通過艱苦的努力達到更高目標。
“中西”,代表九典制藥的兩大主業,化學藥和中藥。“典”,則為藥典,是一個國家記載藥品標準、規格的法典。
朱志宏希望通過傳承中醫文化,再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方法,將兩者結合,研發生產出更高品質的化學藥和中藥,改善世人的健康水平。
“其實無論是誰,當自己生病了,或者是家里人生病了,到醫院以后,第一句話就會說,給我請最好的醫生,給我用最好的藥,即便是平時對醫療費用有一些抱怨的人,一旦進了醫院,頭腦里首先想到的也是這個。所以我就希望能夠生產出最好的藥,讓生病、住院的人用到最好的藥。”
朱志宏說,中藥在療效方面得到越來越多國內外患者的認同。特別是對于慢性病,當化學藥療效不佳,甚至弊大于利的時候,中藥就顯示出它的獨特作用。九典制藥現在有一些植物提取物已經出口到國外,也通過了國外的藥品監管部門的認證,今后還會加大中成藥的研發和生產力度。
但現階段,朱志宏會把主要精力放在化學藥品上,以盡快適應國家的“仿制藥一致性評價”政策。根據政策要求,已批準上市的仿制藥品,在質量和療效上與原研藥品必須一致,臨床上與原研藥品可以相互替代。目前,九典制藥正在對重點類別產品,綜合市場覆蓋范圍、市場占有率等因素,確定不同品種所處的位置,分類、分批次完成一致性評價工作。
“一致性評價有助于規范國內仿制藥市場,對于具有研發優勢、規模優勢的制藥企業屬于政策利好和市場機遇。”
除了一致性評價,根據國務院2016年發布的“兩票制”政策,九典制藥近期也著力調整客戶結構和銷售模式。兩票制,簡而言之,就是藥品從藥廠賣到醫藥經銷商開一次發票,經銷商賣到醫院再開一次發票,以兩票替代目前常見的多票,減少流通環節以降低藥價。對此,朱志宏表示,兩票制在長期來看將在流通層面給藥企更多主動權。
“我們前面一直采取的都是招商代理方式。產品上市后招商代理推進比較快,銷售費用會低得多;實行兩票制以后,我們就會選擇資金實力比較雄厚,配送范圍比較廣,而且終端開發能力比較強的配送商來進行合作。推廣方面,我們更多地與專業推廣機構合作。”
接受全景網專訪時的朱志宏略顯拘謹,但專訪結束,狀態放松的朱志宏就邁開大步,徑直向前,一如他一路走來的人生姿態。
既然選擇了遠方,就要一路風雨兼程。
對于朱志宏來說,企業和人生都沒有終點。
“我還談不上成功,總感覺企業發展得太慢。做企業的人,沒有誰會說已達到了自己的理想狀態,或者說就保持在那個狀態吧。就像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沒有止境。”

掃碼觀看九典制藥專訪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