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斯·韋伯思想肖像
- (美)萊因哈特·本迪克斯
- 808字
- 2020-06-04 17:34:31
第二部分 社會、宗教、世俗倫理:文明的比較研究
第四章 導論
《新教倫理》提出一個問題:西方關于人對天職負有責任的觀念根源何在?從這個具體問題出發,韋伯進而著手進行一項范圍宏大的研究,即不同文明中宗教與社會的關系。通過對幾種宗教教義的倫理加以比較,他力圖顯示,某些宗教是如何促進了經濟生活的合理化,而另一些宗教則是如何阻礙了經濟生活的合理化。說到這里,有必要提醒大家注意韋伯的法學背景。【159】
在歷史學中同在法律訴訟中一樣,因果分析是以智力試驗和假說作為基礎的,是將一個具體事件與無數的可能前提聯系起來。為了估量這些前提,就需要問:如果X條件沒有發生,那么Y結果是否仍會出現?或者,若沒有X,那么其結果究竟是沒有Y,還是Y受到重大修改?對這種問題,可以根據一般經驗,也可以通過相關比較或實際證據來回答,但結論總是相近的。就目前研究的問題而言,韋伯的結論是,誰也無法說清楚,如果沒有新教倫理,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將會如何發生,因為實際證據表明,在其他地方因為缺乏這種倫理而使經濟發展受到抑制。【160】還有大量的證據表明,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有一種親和關系。韋伯認為,這種倫理曾經是一種難以確定的重要原因,【161】若想否認其重要性,必須能令人信服地用其他根據來解釋西方“資本主義精神”的起源。但是,“因果分析”僅僅是韋伯在宗教研究中所探尋的若干問題之一。
在韋伯的研究中,這樣的問題至少有三個:(1)重要的宗教觀念對普通信徒世俗倫理和經濟行為的影響;(2)群體結構對宗教觀念的影響;(3)通過對不同文明宗教信仰的原因和結果的比較,來確定西方的特征。韋伯認為,只有研究了這些問題之后,才能對西方文化發展進行因果分析。而且,他想“為了找到與東方發展加以比較的點,在必須的范圍內”考察觀念對經濟行為的影響和社會條件對觀念的影響。【162】但是,這種對東西方差異的強調,并沒有提供一個鮮明的構架。因為韋伯的著作中交織著各種相互關聯的主題,所以有必要厘清他所探究的問題以及他的研究方向。【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