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式標題:把丑話說在前頭
人的本性是趨利避害的,當我們看到他人的警告時,內心的恐懼會促使我們集中注意力。警告式標題就像一位飽含智慧的老者,把文案中最核心的要素,即產品能夠解決的問題清楚無誤地指了出來,并且用最直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傳達給讀者,使得讀者在恐懼的驅使下屏息凝神,仔細聆聽其中的道理。
“損失厭惡”效應與警告式標題
警告式標題的作用,可以用消費心理學中的“損失厭惡效應”來解釋。“損失厭惡”是指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會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說得通俗一點,就是相比于得到,失去給人帶來的情緒更激烈。
我們不妨來看兩個例子。
第一個場景:
你在馬路邊散步,突然發現地上有一張100元的紙幣,你很高興,撿了起來。或許你還會感到幸運:“長這么大了,第一次撿到這么多錢”。但也僅此而已,用不了幾天,你就會把這件事忘得一干二凈。
第二個場景:
你在馬路邊散步,回家以后才發現出門時口袋里裝的100元紙幣不翼而飛了,你非常懊惱。甚至過了兩個月以后,再想起來這件事,還是會嘟囔一句:“我太倒霉了,出個門就把錢丟了。”
同樣是100元紙幣,撿到和丟失給人帶來的心理感受是截然相反的。因此,和普通的文案標題相比,警告式標題更容易挑動讀者的情緒。與其告訴讀者“做了這件事,你能得到××”,不如對他說“不做這件事,你就會失去××”。
使用警告式標題,關鍵在于找到目標人群最關心的因素,找出他們心中不安全感的來源。警告式標題下的內容應由陳述某個事實開始,憑借事實讓讀者意識到之前的所作所為是錯誤的,從而產生一種極度的危機感。
先說壞結論,是警告式標題的核心
警告式標題的原理是相同的,因此在寫作時可以總結出一些規律,按照這些規律去做,就可以快速寫出多則警告式標題。
我們知道,在警告別人的時候,難免會說到不好的事情。警告式標題也是一樣。把壞事放在標題里,會給讀者造成很大的刺激。比如:
《化妝品竟然能讓皮膚衰老》
《定鬧鐘竟然也會導致失眠》
化妝品的作用是護膚,標題中卻將它和皮膚衰老放在一起;定鬧鐘的作用是提醒起床,作者卻說它會導致失眠。將丑話說在前頭,會給人一種意外的感覺。警告式標題的精髓,就是先表達某件事情的嚴重后果,進而柔和地告誡人們不要這么做,否則將會如何如何。
在寫警告式標題時,最好選擇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給讀者營造一種不經意間的發現。唯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讀者的恐懼心理,進而使他們產生閱讀興趣。
經典案例解析
天下文化出版社:我害怕閱讀的人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害怕閱讀的人。就像我們不知道冬天從哪天開始,只會感覺夜的黑越來越漫長。
我害怕閱讀的人。一跟他們談話,我就像一個透明的人,蒼白的腦袋無法隱藏。我所擁有的內涵是什么?不就是人人能脫口而出,游蕩在空氣中最通俗的認知嗎?像心臟在身體的左邊,春天之后是夏天。美國總統是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但閱讀的人在知識里遨游,能從食譜論及管理學,從八卦周刊講到社會趨勢,甚至空中躍下的貓,都能讓他們對建筑防震理論侃侃而談。相較之下,我只是一臺在MP3時代的錄音機:過氣、無法調整。我最引以為傲的論述,恐怕只是他多年前書架上某本書里的某段文字,而且,還是不被熒光筆畫線注記的那一段。
我害怕閱讀的人。我祈禱他們永遠不知道我的不安,免得他們會更輕易擊垮我,甚至連打敗我的意愿都沒有。我如此害怕閱讀的人,因為他們的榜樣是偉人,就算做不到,退一步也還是一個我遠不及的成功者。我害怕閱讀的人,他們知道“無知”在小孩身上才可愛,而我已經是一個成年的人了。我害怕閱讀的人,因為大家都喜歡有智慧的人。我害怕閱讀的人,他們能避免我要經歷的失敗。我害怕閱讀的人,他們懂得生命太短,人總是聰明得太遲。我害怕閱讀的人,他們的一小時,就是我的一生。
我害怕閱讀的人,尤其是,還在閱讀的人。
這幾段文字摘錄自天下文化出版社的宣傳文案《我害怕閱讀的人》,它出自奧美廣告公司之手。這是一篇極為經典的長文案,主題是勸人讀書。如果讓其他人來寫,或許會寫成“讀書的人更優秀”“不讀書你就輸了”等形式。然而奧美沒有這樣做,而是另辟蹊徑,抓住人們內心對讀書的期望——成為更優秀的人。“我害怕閱讀的人”,潛臺詞其實是在警告人們“不閱讀就會落后于人”。
文案大師語錄
營銷者不僅要促進人們購買你的產品,更重要的是,你還應該幫助人們對自己的選擇感到滿意。因為只有消費者內心感到滿意了,才會再次購買你的產品。當人們對自己的選擇滿意時,他們從產品中得到的收獲會更高,對品牌也更有好感。
博達大橋廣告公司決策制定研究所創立者?馬修·威爾科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