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商高的人,從來不會輸在情緒上
- 曾杰
- 1306字
- 2020-06-03 16:54:43
做人要豁達,別往自己的傷口上撒鹽
要點提示
a 拒絕已經(jīng)讓人受傷,不恰當?shù)膽獙Ψ绞綍屪约貉┥霞铀?/p>
b 人回想自己被拒絕的經(jīng)歷時,會貶低自我價值,讓自尊心進一步弱化。
c 我們常犯的錯誤是把拒絕理由個人化,或者以偏概全地解釋拒絕的原因。
大多數(shù)情況下,拒絕本身給人造成的傷害不算太大。只要能用積極的心態(tài)去看待它,人們很快就能恢復心理平衡。真正讓拒絕這件事變得猙獰恐怖的是人們的自我批判傾向,認為遭到拒絕的原因是自己太糟糕。
只要沒有解開心結(jié),人每當在回憶被拒絕的遭遇時都會感到羞愧難當,并認可對方對自己的評價,進一步貶低自己。這好比是把本來不太嚴重的傷口硬生生地扒開,再往里面撒點鹽,傷情怎能不惡化呢?為了改掉這種壞習慣,我們有必要轉(zhuǎn)變一些觀念。
1.不要把拒絕的原因個人化
我們常犯的一個錯誤是把拒絕的原因個人化,即遭到拒絕時會忍不住去細數(shù)自己的缺點,并將其看作不可饒恕的過錯。這種消極的思維模式一旦啟動,就很難停下來。心胸狹隘者會誤以為對方只對自己不好,從此懷恨在心,挾私報復。心胸不那么狹隘的人則會看輕自己,意志消沉,甚至自暴自棄。
情緒小詞典
無憂無慮(carefree):無憂無慮是一種擺脫束縛后渾身暢快、充滿干勁的心情。它讓人充分感受到自由自在的快樂,放下各種沉重的心理包袱,凝聚各種積極情緒。
其實,對方拒絕我們未必是針對個人,而是針對他們不喜歡的普遍情況,只不過我們恰好具備同樣的特點。當我們從這個角度去理解拒絕行為時,就不會產(chǎn)生那種“人人都跟我作對”的不良心理,就會用更加平和的心態(tài)來處理情感創(chuàng)傷。
2.與自我批判爭辯
缺乏自我批判精神的人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完全不顧別人的感受。這無疑是情商低的表現(xiàn)。但熱衷于自我批判以至于喪失自我激勵能力,同樣是情商低的表現(xiàn)。想要成為情商高的人,豁達的心態(tài)是必不可少的。不但要保持一定的自省精神,同時還要學會與自我批判爭辯。
在遭到拒絕后,我們的大腦會立即啟動自我批判程序。自我批判本身沒有錯,錯的是沒有站在客觀的角度去做這件事。因為人總是本能地傾向于過度自我批判,所以我們必須在心中為自己發(fā)出辯護的聲音。想象一下,進行自我批判的自己如同法官,而另一個自己就是律師,從更加寬容、友善的角度為自己辯護。我們要努力贏得這場辯論,用中肯的觀點說服“法官”,讓自我批判在合適的范圍內(nèi)停止,不再繼續(xù)占上風。
總之,人應該學會放松并接納真實的自我,慎重鑒別對自己的負面評價。也許你確實存在某些缺點,但這些缺點并非你獨有之物,有了它們也不代表你十惡不赦。這個世界的每一個人都會有缺點。你只是優(yōu)點和缺點并存的普通人,不要把自己當成罪人。請時刻記住這個自我定位,對自己寬容一點。
關(guān)于情緒的小知識
當別人不管你對他們多好也要傷害你時,你可能會感到困惑、沮喪甚至憤怒。因為你相信,你對別人好,他們就應該善待你,而你的這種期望被殘酷的現(xiàn)實粉碎了。有些人太過善良,不會把怒氣發(fā)到你身上,反而多半會怪罪自己待人還不夠好,或者找種種理由說服自己理應遭受不公平的待遇。這會讓他們覺得生活依然是公平的。但是這樣做的代價就是讓自己更加沮喪。我們應該明白一點,生活本來就是不公平的,壞事確實會發(fā)生在好人身上。這不是我們的錯,我們無須為此自責或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