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思維格局:跳出思維圍欄,綻放美麗人生

馬云說:“我跟自己講我們到這個世界上不是來工作的,我們是來享受人生的,我們是來做人不是做事的。如果一輩子都做事的話,忘了做人,將來一定會后悔。”在馬云看來,人活著不能僅僅為了做事,而要“享受人生”,所以當很多人為了生活埋頭工作的時候,馬云卻要做一個“懶人”,并且認為“這個世界實際上是靠懶人來支撐的”。正是這種與常人迥異的思維方式,使得馬云走上了一條別人不曾走過的路,也造就了他如今的輝煌。

最大的錯誤就是不犯錯誤

馬云語錄

三年前我送一個同事去讀MBA,我跟他說,如果畢業以后你忘了所學的東西,那你已經畢業了。如果你天天還想著所學的東西,那你就還沒有畢業。學習MBA的知識,但要跳出MBA的局限。

人生之路上,會有很多十字路口,每一次選擇,都會對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不同的選擇,代表著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目標,在一次次的選擇和嘗試中,人逐漸從懵懂走向成熟,從失敗走向成功。可以說,成長的過程,就是不斷試錯的過程。

沒有人敢說自己從來沒有犯錯,即便是馬云這樣很少犯錯的人,也曾經在錯誤的泥潭中掙扎過幾番。所以說,犯錯并不是什么丟人的事,也沒有什么可怕之處,能從錯誤中學到一些東西,才是真正的人生智慧。

馬云曾經說過:“阿里巴巴是在錯誤里成長興起的,犯錯誤并不是件可恥的事,網絡公司一定會犯錯誤,而且必須犯錯誤。網絡公司最大的錯誤就是停在原地不動,最大的錯誤就是不犯錯誤。”

他還說:“有些錯誤是每個企業選擇某個產業所必須付出的代價,遲早是要犯的。關鍵在于總結教訓,反思各種各樣的錯誤,為明天跑得更好,錯誤還得犯,關鍵是不要犯同樣的錯誤。任何企業家不會等到環境好了以后再做任何工作,企業家是在現在的環境,改善這個環境,光投訴,光抱怨有什么用呢?國家現在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了,失敗只能怪你自己,要么大家都失敗,現在有人成功了,而你失敗了,就只能怪自己。就是一句話,哪怕你運氣不好,也是你不對。”

對于錯誤,馬云是持理解和包容態度的。在他看來,每犯一次錯,就排除了一種失敗的原因,也就離成功更近一步。只有不斷地試錯,才能找到正確的方法,贏得最后的成功。

比爾·蓋茨曾經說過:“不要抱怨錯誤,要從中吸取教訓。”對于一個人來說,害怕犯錯并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為一旦害怕犯錯,就會失去前進的勇氣,變得故步自封,踟躕不前。當出現新的機會時,會因害怕而擺手拒絕;遇到事業瓶頸時,會因為害怕而拒絕改變。長此以往,最后只會出現一個結果,那就是一事無成,甚至被社會淘汰。

錯誤并非洪水猛獸,犯錯也不是什么奇恥大辱。這里講的允許犯錯,并不是鼓勵人們隨意地多犯錯誤,而是希望人們能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從錯誤中學習經驗,懂得犯錯對于人生的重要性。如果一個人總是抱著怕錯的心態去做事,那么很可能在這種心態中逐漸迷失自我,找不到人生的方向。

對年輕人來說,不因怕犯錯而不去做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思維格局。因為即便犯了錯誤也有改善的空間,而不敢去做就只能原地踏步。人生本來就充滿不確定性,沒有人知道未來會遇到什么,也沒有人知道自己的人生究竟會怎樣,只有不斷嘗試,才能看到更加豐富多彩的人生。所以說,不要怕犯錯,只要犯錯之后進行積極的總結,避免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那么這個錯誤就是有意義的。

轉換思維,突破人生瓶頸

馬云語錄

在招聘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需要從(大學)一二年級就開始讓大學生了解我們需要什么樣的人!不能等到大四的時候再告訴他們,這個時候已經遲了。大學里要學習的是一種文化,一種能力!而不僅僅是知識!

在阿里巴巴從弱小到強大的過程中,各種各樣的尖銳問題層出不窮,馬云憑借自己異于常人的洞察力,一一將這些問題順利解決,這才使得阿里巴巴發展到如今這令人驚嘆的水平。

面對各種復雜的問題,馬云并不是僅僅以常規的思維方式進行處理,而是常常轉換思維方式,從一個能為眾人接受和認可的切入點入手,提出一個讓眾人無可辯駁的觀點或是解決方案,以此獲得眾人的認同。

在參加中央電視臺《對話》節目時,馬云被問到這樣一個尖銳的問題:“這幾年,阿里集團的直通車展位、鉆石展位價格連年攀升,所以很多小的企業不能小而美了,開始承受不了,是不是意味著阿里開始疏遠小企業,轉向大公司了?”

這個問題代表了一部分人的聲音和利益,一旦答案不能讓人滿意,很可能對公司的信譽產生不良影響,如果只是一味辯解,又很可能讓人產生越描越黑的感覺。所以說,這個問題十分尖銳,并不是很好回答。那么,馬云是怎么回答這個問題的呢?

馬云:“因為每個人的角度看法不一樣,在座所有的小賣家覺得我們沒有給他們足夠的資源,大賣家到我們辦公室來罵人的特別多,‘你們到底是靠我們養還是靠他們養?’每個人的角度是心里面的看法,對阿里來講,在我們眼里面,三年前阿里巴巴的年會上,我跟所有的客戶、同事講,阿里眼里沒有大企業和小企業之分,只有誠信和不誠信之分,是不是努力,是不是創新的企業之分。

“全世界沒有地方好做生意,全世界沒有時候好做過,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努力,你永遠跟同代的人競爭。所以我覺得,你要問我,我不講謊話,我最喜歡小賣家,但是我不排斥大賣家,大企業搞不過小企業的比比皆是,今天在淘寶上淘品牌成功的,年銷售額過億的都是徹底在淘寶上成立起來,他們為什么能成功,所以我覺得這個只要你想干,你想辦法你都有機會。”

這個問題之所以尖銳,是因為無論是小賣家還是大賣家,都是從自己的利益角度出發,都覺得阿里巴巴對自己不夠重視。從這個角度上說,兩者之間是具有矛盾的。如果馬云直接回答,不管是重視小賣家,還是重視大賣家,都將引起另一方的不滿。所以,馬云沒有順著問話者的思路回答問題,而是從問題的本質入手,強調阿里巴巴是按照誠信水平來劃分企業等級的。這樣就避開了雙方的矛盾點,為最終解決問題提供了良好的方案。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許多看似復雜的問題,但如果能夠轉換一下思維,從另外一個角度去思考,或許能很輕松地找到解決辦法。有些問題表面上看來十分尖銳,想要解決似乎困難重重,但是只要找到根源所在,從源頭上解決矛盾,那么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不革自己的命,別人就革我們的命

馬云語錄

很多人不明白未來對自己的意義和機會,也很難理解堅持對自己未來的意義,但我們必須明白未來一定會有人因為你的想法而成功。很多人只是想了一想而已,而有的人卻是在真正地堅持地做。

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風順,做公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馬云深知變化的市場總會在不經意間給自己帶來一些問題和麻煩。而且,隨著阿里巴巴的不斷壯大,各個項目、業務之間的融合、拆分等問題,也越來越多地凸顯出來。

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馬云總是主動尋找解決辦法,盡最大的努力為公司建立更好的運營體系,拓展更大的發展空間。對于讓人感覺痛苦的難題,馬云說:“我們有苦說不出,因為有各種各樣的因素以及時機不到位,有些話我們不能講。有些話只能十年以后,有些話只能二十年以后,有些話只能三十年以后講,因為這些事情會影響其他人。我們很苦,但不能講。”

從阿里巴巴創建的第一天起,馬云就強調要為中小企業服務,但是隨著互聯網行業的形勢發生變化,阿里巴巴也不得不跟著進行適當的變革。

“我想告訴大家,客戶已經不是昨天的客戶,當年互聯網加起來才幾千萬用戶,現在整個中國的互聯網用戶突破了五億,淘寶UV一天要過六千多萬,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每天來訪問淘寶的人是五年前或者八年前整個中國的網民人數,他們已經不滿足于一個簡簡單單的市場。”

馬云發現了市場的變化,他深知如果不做改革,阿里巴巴很可能面臨一場巨大的災難,所以他說:“不革自己的命,別人就革我們的命。”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已經有太多的同行倒了下去,又有那么多的對手對阿里巴巴虎視眈眈,這讓馬云覺得必須做出變革才行。

對此,馬云說:“我經常講一句話,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得好跟淘寶、阿里集團的關系可能并不大,但是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得不好,跟我們一定有關系。如果我們不提升自己、不改變自己,我們影響的是未來十年、二十年的中國經濟。”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阿里巴巴做出了一項重大決策——拆分淘寶。盡管阿里巴巴的管理制度十分完善,但是仍然難免出現一些問題。“拆分以后首先碰上的最大問題就是協同成本,協同將成為最大的難題。”“另外我們也面臨巨大的有關管理和創新的問題。這次我們希望看到的是創新,但是由于出現了創新,一定會疏忽管理。管理和創新有時候是一對矛盾,誰能夠把這對矛盾處理得最好,誰才能贏得未來。”“我們今天面臨的問題很多,但是我們的對手也比我們好不了多少。咬牙切齒地多熬一秒鐘,多完善一個程序,多做好一點點服務,多服務好一個客戶,我們贏就贏在0.01秒。”

任何一家公司,都會在發展過程中遇到形形色色的問題,這是難以避免的。只有經受住市場的淘洗,只有不斷進行變革去適應社會的形勢,公司才能不斷發展壯大起來。正如馬云所說:“明天并不是等出來的,是靠我們打出來的。在座每個人都認為我們有的是明天,但是明天并不多。”

人只看得到想看到的世界

馬云語錄

我就怕說我好,說我不好沒關系,因為我臉皮厚。如果說我好就糟糕了,說我不好倒沒事兒,這兩年一直被人家說不好,所以習慣了。我是外練一層皮,內練一口氣。我就是臉皮厚,別人怎么罵你,你也要厚著臉皮不理會。

俗話說“樹大招風”,作為阿里巴巴的創始人,功成名就的馬云自然會受到更多的關注,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被外界時刻關注甚至無限放大。當一個人被放在顯微鏡下的時候,很難不被發現一些瑕疵。

面對外界鋪天蓋地的質疑和批評,很多人可能選擇進行犀利的回擊,以求保護自己。但是馬云不會這樣做,他很清楚,每個人的眼睛都有過濾功能,對自己想看到的東西,往往會投入更多的精力,也就是說,人們眼中的世界往往只是自己想要看到的世界,而非世界真實的樣子。正是因為有這種思想認識,馬云并不奢求說服那些在背后責罵自己的人,而是希望說服眼前那些質疑自己的人。

有一次,馬云接受了《時尚先生》的采訪。主持人問馬云道:“你剛才講到,社會上也會有討厭馬云的人,但是我從外部觀察的角度來講的話,這些人大部分是從2011年之后開始出現的,你覺得原因是什么呢?”

馬云回答:“其實一直都有。只是2011年之后,發生了幾件事情。當然所謂的正義之士就是在支付寶的事情上對我咬牙切齒,他們覺得我這個人背信棄義,違背契約精神,好像我要干掉整個中國互聯網,把VIE(協議控制)跟我扯上了關系。

“大善乃大惡,大惡乃大善。你在做這件事的時候,你心里明白,什么時間你能補回來。就像2007年,我做雅虎40%股權的時候,我知道,40%都被人家控制了,將來就慘了。關于這一點,孫正義最明白。那天我對孫正義說:‘好,我馬云是個背信棄義的人,是違背契約精神的人。但如果我能找到一個人,我總共投了三四千萬美元,但能夠拿回來150億美元的回報,那么,我很喜歡能找到這樣一個背信棄義的人來。’孫正義說:‘是啊,我找到了。’到今天為止,他總共投了五千萬美元不到,拿回了近四億美元現金,還有30%以上的股份。要是能找到這樣一個人,違背契約精神,我也很高興,對不對?

“我們不是這樣的人,但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話語的主動權不在我們這兒,我們在做事,別人在說事。說的人很容易,而且前面先定論你就是這樣的時候,你說不清。又剛好吻合微博剛剛起來的時候,所有的人一直認為這個社會上都是壞人。

“時間會證明一切,所以恨我的人,我沒有辦法讓他們高興,我也沒有辦法讓所有人都喜歡我,我也不希望所有人都喜歡我。你喜歡我干什么?和我有什么關系?”

面對外界的種種質疑,馬云并沒有進行十分正式的解釋,而是以一種非常豁達的態度,坦然接受外界的批評,這就是馬云不同于常人的思維方式。馬云很清楚,所有的事情都具有兩面性,即便再好的事情,再優秀的項目,也不可能讓所有的人都滿意。所以,他并不糾結于如何讓所有的人都喜歡自己,而將關注點放在了如何讓別人理解自己,相信自己。這種思維方式的轉變,讓馬云更能站在理解對方的角度上去看待問題,這就減少了很多主觀的判斷,讓自己的行為和決定變得更加理性,準確性也更高。

在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被人質疑的情況,雖然在程度上無法和馬云的遭遇相提并論,但是給生活和工作帶來的煩惱一樣讓人防不勝防。俗話說:“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看待事物的視角不同,所以對一件事的評價自然不盡相同。如果非要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那無疑是非常愚蠢的。遇到這種情況時,不妨平和一些,只管做好自己的事情,用事實證明那些質疑是毫無道理的。

做慈善,錢很重要,心最重要

馬云語錄

如果一個方案有90%的人說“好”,我一定要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

我想,如果去做慈善的人反而覺得不太好意思,擔心自己的援助會被人嫌少的話,那中國的慈善事業將走入一個偏門!

對于馬云,有些人的評價是“馬云的大腦是八核的,就差個屏幕了”。可見馬云的大腦非常之發達,思維非常之敏銳。馬云做事情的時候,頭腦中始終有自己的想法,無論別人對這件事情持何種態度,馬云只要認定是對的,往往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想法。

馬云做的很多事情,往往都會成為別人評價的標桿。尤其是在做善事方面,人們往往喜歡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馬云的善心有多少,總覺得馬云擁有那么多財富,理所應當多捐獻一些。如果馬云捐款數額較少,馬上就會招來非議。對于這種情況,馬云已經見怪不怪,他很清楚,如果按照別人的要求捐款,自己有多少財富都難以滿足需要。所以,馬云從不在捐款金額上多費口舌,而是將自己的善心放在重要的位置。

2006年,馬云參加中國管理年會時說:“我對現在最流行的關于社會責任感、慈善事業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在這兒花幾分鐘時間跟大家聊一下。其實,我這兩年出去做慈善的時候都覺得挺丟臉的,因為每次出去時人家總說‘馬云,你捐的太少,你瞧人家這個捐一千五百萬,那個捐兩千萬的’。我想,如果去做慈善的人反而覺得不太好意思,擔心自己的援助會被人嫌少的話,那中國的慈善事業將走入一個偏門!

“做慈善,錢是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一顆心,我記得在美國有幾次有幸地跟慈善家在一起開一些會。跟他們在一起感觸真的很深,他們覺得,做慈善,我們可以只捐助一美元。一美元代表的是心。慈善不應該被放在熒光燈下,慈善不應該被放在閃光燈底下,而應該是默默無聞地去做。

“最近在國內比較流行社會責任感,我覺得在中國目前形勢下的企業,三件事情是最重要的:

“第一,你必須對自己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承擔社會責任。你掙再多的錢,但假使你制造的產品或者提供的服務是對社會有害的,那么即使你捐再多的錢我也看不起你。

“第二,我覺得是依法納稅。有的企業一方面想著避稅、逃稅,一方面想著年底捐點錢,這樣的人我也見了不少,也不是很看得起。

“第三,在今天中國這樣的形勢,企業家最稀缺的是資源,我們應該把所有的錢用在擴大經營、擴大更多就業機會上。現在大學生都缺少就業機會,我覺得大學生需要的不是低保,大學生需要的是就業機會,而能為創造就業機會貢獻最大力量的,就是我們企業家。

“所以,今天,我覺得我承擔最重要的責任是——創造優秀的服務、優質的產品,依法納稅,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能夠讓更多的人有工作、有生活,這樣社會才會更和諧。”

馬云擁有的財富,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是難以想象的,在很多人看來,財富越多,捐獻應該越多,這是一種必然的回報。如果不這樣做,就說明馬云社會責任感不高,很顯然應該受到批評。面對外界的這種看法,馬云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做慈善,錢是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一顆心。”“我想,如果去做慈善的人反而覺得不太好意思,擔心自己的援助會被人嫌少的話,那中國的慈善事業將走入一個偏門!”在馬云看來,做慈善和愛心有關,而與捐獻者的財富多少并沒有直接關系。馬云的這種思維方式,使得他并沒有被公眾的道德綁架,也不用為了滿足公眾的要求而去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

被道德綁架的情況,不僅會發生在馬云這樣的大人物身上,也會實實在在地發生在普通人身上。我們并不一定非要按照所謂的“道德”思維去思考問題,而應該順從本心,做出更加貼合內心的決定。

害怕失敗,成功永遠不會來敲門

馬云語錄

如果你放棄了,你就失敗了;如果你有夢想,你不放棄,你永遠有希望和機會。人生是一種經歷,成功是在于你克服了多少,經歷了多少災難,而不是取得了多少結果。

人生在世,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一帆風順,遇到挫折和失敗,實在是難以避免的事情。人們常說“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這并非危言聳聽,而是人們根據切切實實的經驗總結出來的道理。恰恰因為成功來之不易,人們才對成功人士心生羨慕和敬仰。倘若成功能夠信手拈來,那就凸顯不出成功人士的非凡成就了。

即便是馬云這樣的成功人士,也在失敗的旋渦中掙扎許久,遭受了許多挫折和磨難。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每一次的失敗,都是為下一次的成功做鋪墊,只要善于在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并努力發現新的契機,說不定下一次的嘗試就能取得成功。

在創建阿里巴巴之前,馬云也曾遭受無數失敗,談及年輕時的那段經歷,馬云并沒有十分沮喪,也沒有刻意遮掩,在他看來,所有的失敗和挫折,都是為了今后的成功所做的準備工作。

馬云曾經在高中復讀了兩年,才考上了大學。大學畢業之后,他參加了三十多次面試,沒有一次獲得成功。后來,他又參加了警察招聘,結果在五個報名的人中,四個都被錄取,馬云又是被刷掉的那個。甚至在應聘肯德基服務員的時候,二十多個人報名參加,唯一一個被拒絕的又是馬云。除此之外,馬云曾向哈佛大學遞交過十次入學申請,無一例外地全部被對方拒絕。

對于自己的挫折和失敗,馬云曾說過:“遇見的最壞的結果,也只不過是從頭再來,所以沒有什么大不了,途徑坎坷,我們不過是多了一份人生的閱歷。不要因為遇見挫折就輕易放棄,因為一旦放棄,就再也找不到理由讓自己堅持下去。把微笑送給自己,你就看得見生活的美麗。”

馬云對于失敗的態度,著實令人心生敬意。如果是一般人,在遭受如此多次的失敗之后,恐怕已經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再也不愿繼續嘗試,以免再次遭受失敗。可是馬云沒有,他依然堅信自己能夠成功,即便眼前的現實讓人絕望,他依然不斷嘗試。在經歷N次的失敗和N+1次的嘗試之后,馬云終于靠阿里巴巴功成名就,成為眾人眼中的時代驕子。

無論遭受多少次的失敗,馬云都沒有放棄自己的嘗試,他將失敗看作“一份人生的閱歷”,失敗的次數越多,人生的閱歷就越多,有了越多的積累,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這是一種不同于常人的格局,是一種與眾不同的認知,正是這種認知,讓馬云在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之后依然能夠頑強起身,上演了一出從悲劇到喜劇的精彩人生大戲。

馬云的經歷告訴我們,失敗和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之后便失去了嘗試的勇氣。在摔倒之后,不是選擇“從哪里摔倒就從哪里爬起來”,而是選擇就此趴在地上,寧可被人嘲笑也不愿再度起身。要知道,如果你害怕失敗,不敢再進行嘗試,那么你注定無法見證成功,人生也只能以失敗作為終點。

借助比爾·蓋茨的影響力

馬云語錄

當你成功的時候,你說的話都是真理。

當你在第二、第三的位置上時,可以跟著第一走,但是站在第一的位置上,往往不知道該往哪里走,因為第一沒有參照。

在人的內心深處,對權威人物總會表現出信任和服從,這是因為權威人士往往是其所在行業的佼佼者,他們所說的話,常常讓人覺得可信度更高,出錯的概率較低,跟在權威人士后面,通常會有較高的安全感。在這樣的情況下,個人的壓力將會得到有效的緩解。

馬云在成名之前,也對權威有著充分的信任。只不過,他不僅信任權威,更懂得利用權威來增加自己的影響力。因為馬云很清楚,同樣一句話,從默默無聞的馬云嘴里說出來,和從比爾·蓋茨嘴里說出來,那效果絕對是大不一樣的。

在創業初期,馬云的話并不像現在這樣分量十足,所以難免遭遇一些尷尬。為了擺脫這種局面,馬云來了一次“狐假虎威”,假借比爾·蓋茨的名義,說出了自己想說的話。

對于這件事情,馬云后來這樣說:“很多人創業想發財、想賺錢,為了生存而創業。也許大部分人是這樣,我覺得我們去創業的時候,是要證明自己是對的,證明自己對的是什么。我們要證明我們可以通過互聯網幫助很多人獲得財富,互聯網會改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句話是我說的。

“當時我說互聯網將改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沒人理我,我就改成比爾·蓋茨是這樣說的。我們1994年、1995年開始執著地走這條路,確定互聯網要改變生活,我們要幫助中小企業,幫助創業者,幫助弱勢群體。”

在馬云創業之初,沒人愿意相信他,他的想法和努力也并不受人認可,面對這種情況,馬云機智地借助比爾·蓋茨的名聲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之前無論馬云如何呼吁,人們都不愿相信的話,因為有了比爾·蓋茨的名號,立刻受到了眾人的認可,馬云也終于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

如今,馬云說過的很多話也被人們廣泛引用,甚至被視作經典,對此,馬云笑稱:“有些話,我真不記得是不是我說過的。”很多話也許只是馬云在不經意間說出來的,但是因為是馬云說的,所以便具有了極大的權威性和說服力,一如當初馬云借助比爾·蓋茨的影響力一樣。對于這種現象,馬云有一句話可以作為很好的總結和闡釋:“當你成功的時候,你說的話都是真理。”

2003年,阿里巴巴在B2B領域的發展已經呈現了良好的趨勢,但是究竟應該怎樣往下走,馬云也非常迷茫。

“當你在第二、第三的位置上時,可以跟著第一走,但是站在第一的位置上,往往不知道該往哪里走,因為第一沒有參照。當時我做出的一系列決定,憑借的是使命感。

“愛迪生企業的使命是什么?Light to World(讓全世界亮起來),從企業CEO到門衛,大家都知道要將自己的燈泡做亮、做好,結果現在‘打遍天下無敵手’。我們再看另外一家公司——迪士尼。迪士尼公司的使命是Make World Happy(讓世界快樂起來),所以迪士尼所有的東西都是令人開開心心的,拍的戲也都是喜劇,招的人也是快樂的人。”

阿里巴巴發展到如今這個水平,已經是行業中的領頭羊,這個時候,已經無法從本行業內得到外力的幫助,但是,馬云認為,可以汲取其他行業中優秀公司的影響。馬云這樣一個舉世聞名的人,依然借助別人的力量來發展自己,這在很多人看來有些不可思議,但是馬云并沒有覺得顏面無光。正是這種借助別人的思維方式,使得馬云和阿里巴巴不斷前行。

當我們自己的言行或表現難以引起別人重視的時候,可以適當考慮借助外界的力量。雖然我們不能像馬云那樣借助比爾·蓋茨的影響力,可是我們可以借助相關名人的聲望,為自己壯大聲勢,得到別人更多的關注。

當然,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那就是不能歪曲事實,不能為了自己的某種利益而用欺騙的方式去得到別人的關注。歪曲事實的行為,就已經不是“借”了,而是造謠,說得再嚴重一點,很有可能就是犯罪,一旦碰觸法律這條底線,整個人生就會留下難以抹去的黑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彦县| 郸城县| 定襄县| 隆尧县| 鄄城县| 拉萨市| 云霄县| 普定县| 鄂托克前旗| 浙江省| 滦南县| 冷水江市| 潍坊市| 紫阳县| 哈尔滨市| 定安县| 奉新县| 桃江县| 酉阳| 新郑市| 安康市| 冀州市| 喜德县| 鹿泉市| 勐海县| 抚州市| 静海县| 长葛市| 新竹市| 东兴市| 华阴市| 蒙阴县| 息烽县| 临城县| 米脂县| 忻城县| 墨玉县| 定襄县| 敦化市| 阿拉善右旗| 弥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