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格局的力量:格局左右人生高度
書名: 格局決定你的人生上限:馬云寫給年輕人的人生智慧課作者名: 周一南本章字數: 8379字更新時間: 2020-05-25 15:36:14
馬云說:“格局就是指一個人的眼光、胸懷、膽識等心理要素的內在布局,一個人的格局大了,未來的路才能寬!”“格局”兩個字,寫起來不難,理解起來也不難,但是真正做到大格局,卻很難很難。古往今來,大凡取得巨大成就的人,無不具有超出常人的格局。正是優秀人格和廣博胸懷的完美結合,杰出人物才有了與眾不同的視野和觀點,才讓他們擁有了更多的朋友和資源,而這一切,讓他們有了獲得成功的良好基礎,有了提升人生高度的可能。
“格”是人格,“局”是胸懷
馬云語錄
做企業贏在細節,輸在格局。格局,“格”是人格,“局”是胸懷,細節好的人,格局一般都差,格局好的人從來不重細節,兩個都干好,那叫太有才!
“格”是人格,“局”是胸懷。兩者兼備的人,才能稱為完整的人;能將兩者完美結合在一起的人,則會成為杰出的人。如馬云之類取得杰出成就的人,無不對格局有自己的準確認識,無不具有超人的格局。
因為具有高尚的人格,所以能以人格魅力吸引他人的關注,贏得他人的認可;因為擁有廣闊的胸懷,所以能夠接納、體諒他人,在需要的時候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高尚的人格和廣闊的胸懷結合在一起,一個人便有了良好的格局,這樣的格局對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都有十分巨大的影響作用。反之,一個人格局太小,則會無人相幫,處處受挫,自然難成氣候。
馬云對自己的處境和格局都有清晰的認識,面對一些問題的時候,他往往會以自己的大格局去應對和處理,這讓他總能表現出與眾不同的一面。
在一次講話的時候,馬云這樣說:“其實我是這么看自己的,我覺得年齡大了,在公司里有時討論的時候,我的腦袋跟不上很多同事的節奏,很多東西,淘寶的規則,在座的人我敢保證,你們要比我們淘寶的很多員工更懂得淘寶的游戲規則,淘寶的很多員工,要比我更懂得淘寶的游戲規則,當然這是個好事情。”
就馬云的地位而言,恐怕很多人都想象不到他會以這種姿態和方式與自己的員工、客戶等進行溝通。在人們眼中,馬云是時代驕子,是潮流的引領者甚至是制造者,然而,這樣一個受到眾人敬仰的人,竟然主動承認自己“年齡大了”“腦袋跟不上很多同事的節奏”,這不禁讓人思考。實際上,這樣的事情在馬云身上十分正常,因為他明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道理,而且愿意承認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這是馬云的格局,是馬云能夠贏得人心,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與之相應的是,某些人認為向下屬或同事承認自己不如別人是一件十分難堪甚至丟臉的事情,覺得這樣做有失身份,會影響個人的形象。殊不知,正是這種“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心態,讓人的格局越變越小,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越變越小。
所以說,一個人的格局,會對他的成就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只有那些人格和胸懷兼備的人,才能不斷突破人生上限,成為人生贏家。
信任,讓阿里巴巴走向成功
馬云語錄
是什么東西讓我們有了今天,是什么讓馬云有了今天,我是沒有理由成功的,阿里沒有理由成功,淘寶更沒有理由成功,但是我們今天居然走了這么多年,依然對未來充滿理想,其實我在想是一種信任。
對于馬云而言,重視信任、堅守諾言是人生的信條之一。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從開創阿里巴巴的那一天起,他便用自己的行動證明自己對信任的堅持,正是這份對信任的執著,讓他贏得了萬千客戶的支持,獲得了事業上的巨大成功。
馬云不僅自己看重信任,也讓自己的員工知道信任對于一個人、一家企業的重要性。正是阿里巴巴的所有人對信任的不斷堅持和實踐,才讓阿里巴巴一天天壯大,才讓阿里人成為別人羨慕的對象。從某種程度上說,信任是阿里巴巴成功的基石。其實,對于任何一家企業、任何一個人來說,信任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不斷提升信任等級,才能開創新的人生格局。
馬云在辭去阿里巴巴CEO時曾說:“其實自己在想是什么東西讓我們有了今天,是什么讓馬云有了今天,我是沒有理由成功的,阿里也沒有理由成功,淘寶更沒有理由成功,但我們今天居然走了這么多年,依舊對未來充滿理想。其實我在想是一種信任,在所有人不相信這個世界,所有人不相信未來,所有人不相信別人的時候,我們選擇了相信,我們選擇了信任,我們選擇十年以后的中國會更好,我們選擇相信我的同事會做得比我更好,我相信中國的年輕人會做得比我們更好。
“二十年以前也好,十年以前也好,我從沒想過,我連自己都不一定相信自己,我特別感謝我的同事信任了我,當CEO很難,但是當CEO的員工更難。我從沒想過在中國,你居然會付錢給一個你都沒有聽見過的名字,如‘聞香識女人’這樣名字的人,買一個你可能從來沒見過的東西,經過上千上百公里,通過一個你不認識的人,到了你手上,今天的中國,擁有信任,每天2400萬筆淘寶的交易,意味著在中國有2400萬個信任在流轉著。
“在座所有的阿里人,淘寶、小微金融的人,我特別為大家驕傲,今生跟大家做同事,下輩子我們還是同事!因為是你們,讓這個時代看到了希望,在座的你們就像中國所有的‘80后’‘90后’那樣,你們在建立一種新的信任,這種信任讓世界更開放,更透明,更懂得分享,更承擔責任,我為你們感到驕傲。”
信任,是一種無形而巨大的力量,馬云靠它讓阿里巴巴大獲成功。信任,讓馬云擁有了很多愿意追隨他的員工和客戶,讓馬云擁有了常人難以想象的支持和財富。從某種程度上說,馬云的成功,得益于他對信任的執著和堅持,得益于他超出常人的人生格局。
也許不同的企業和個人有不同的成功方法,但是在成功之路上,必定會有信任的身影出現。無數的事例已經證明,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夠取得不同尋常的成就,信任的格局在其中發揮著超乎想象的作用。任何一個想擁有精彩人生的人,都必須重視格局的作用,增強格局的力量。
準確定位,層次決定高度
馬云語錄
我們不學會欣賞自己,我們就很難超越別人。
阿里巴巴的眼睛盯的是網商,是怎么樣幫助別人把電子商務做成功,而不是我們跟電子商務企業搶飯碗。所以大家是在不同的層面上看問題。
在創立和建設阿里巴巴的過程中,馬云始終有偉大的夢想,有不斷進取的目標。他希望建立一個中國人自己的互聯網公司,并讓它成為世界性的公司。因為有了這樣的追求,馬云對自己的要求一直很高,即便在缺少資金,需要融資的時候,他也沒有隨意接受別人的資金,而是精挑細選,為公司的長期成長做好前瞻性的準備工作。
另外,在馬云看來,阿里巴巴的創建,并不是只為賺錢,而是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的商機,讓中小企業賺到更多的錢。正是在這樣的思想的指引下,馬云從一開始就對阿里巴巴有了準確而清晰的定位,他為阿里巴巴設定的發展前景,比常人所想的高出不止一個層次,所以,無論對合作伙伴,還是員工,乃至于客戶,他都堅持按照高層次的要求進行選擇,即便別人有不解、有意見,他依然不改初衷。
談及公司定位及與其他電子商務企業的關系時,馬云這樣說:“如果淘寶是五年前的淘寶,八年前的淘寶,那對手對我們可能有危害,但今天的淘寶,這些對手對我們是沒有危害的。無論從規模、體系、戰略思考、戰略布局、人才組合以及整個商業模式,我們不是在一個層面上作戰,這不是我們說大話,看不起別人。
“外行看起來你們都是電商,但是電子商務和網商是有區別的,阿里巴巴的眼睛盯的是網商,是怎么樣幫助別人把電子商務做成功,而不是我們跟電子商務企業搶飯碗。所以大家是在不同的層面上看問題。在外行看來,電商天天在打架,而我自己覺得競爭是商業關系中不可避免的。當然它只是一種樂趣,你實在無聊了,競爭一下,讓你的員工興奮一下也可以,但是如果把競爭當成制勝的活寶,好像你‘殺’了對手就能活,那是兩個概念,因為對手層出不窮。”
“無論從規模、體系、戰略思考、戰略布局、人才組合以及整個商業模式,我們不是在一個層面上作戰,這不是我們說大話,看不起別人。”這是馬云對阿里巴巴的定位,不和其他的電子商務企業在同一個層面上,也許有些人覺得馬云的話有些狂妄,但是既有的事實已經證明,阿里巴巴做的事情確實和其他企業做的不太一樣。正因為正確把控了公司的定位,馬云的阿里巴巴才從諸多電子商務企業中脫穎而出,做出了如今的成績,占據了領先的地位。
換個角度來說,假如馬云從一開始就將阿里巴巴定位于普通的電子商務企業,為了和其他的企業爭搶客戶打得頭破血流,那么阿里巴巴即便沒有消亡,那它最多只是眾多電子商務企業中的佼佼者之一,很難做到一枝獨秀。可以說,正是因為馬云的思考層次高出眾人一截,并給了阿里巴巴準確的定位,才讓阿里巴巴有了如今這個難以企及的高度。
馬云的成功,說明了一個道理:思維層次的高低往往影響一個人的人生高度。大凡能夠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往往具有高人一等的層次。在較高的層次上,才能看到更遠的未來,才能發現更多的機會,才能產生更豐富的想法,有了這些作為保障,才能不斷向前、向上,不斷突破人生的高度,創造更精彩的人生。
阿里巴巴人唯一不變的是變化
馬云語錄
每一個阿里巴巴人都必須肩負職責,觀察局勢的變化,在大趨勢變化之前提前變化。
我是一個對未來的信仰者,我永遠相信人類的未來會越來越好。不管有多大的困難,總會有人找出辦法,只是你沒有找出辦法。
現代社會,是一個高速發展的新型社會,前沿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各類知識信息層出不窮。在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里,一切都在變化,只有不斷改變自己的格局,才能更好地適應各種難以預料的變化。
對于變化,馬云有著深刻的認識和獨到的理解,他愿意敞開懷抱去擁抱各種變化,愿意主動進行變化,這也使得阿里巴巴能夠更好地適應時代的需要,時刻走在時代的前沿,引領眾多企業不斷前進和發展。
在一次演講中,馬云這樣說:“我們要擁抱變化,而不是回避變化,因為這世界最快的就是變化。在阿里巴巴,我們是說變化就變化。沒有辦法,不變化就難以生存,每一個阿里巴巴人都必須肩負職責,觀察局勢的變化,在大趨勢變化之前提前變化。因此,阿里巴巴文化里非常重要的一條就叫‘擁抱變化’,除了夢想之外,阿里巴巴人唯一不變的是變化。”
“擁抱變化”,這是馬云的信條,也是阿里巴巴重要的企業文化,正是因為對變化的認可和接受,正是因為對變化有了前瞻性的預見,才使得阿里巴巴始終立于不敗之地,并一次次地創造輝煌。
相較于馬云,很多中小企業的掌控者對變化就沒有那么深刻的認識,對于變化,他們總是誠惶誠恐,總是擔憂自己的企業在變化中消亡,卻不去想應該如何主動適應變化,主動變化。這,就是馬云和普通掌控者的區別,也是阿里巴巴和中小企業之間的區別。
針對一些中小企業的疑惑,馬云說:“今天有許多人說企業活得痛苦,這些痛苦是什么概念呢?是越來越走向市場化。一方面是全球經濟的下滑,另一方面是因為你的組織文化和體制在過去十年還可以活得不錯,但在未來十年,越來越走向市場經濟的時候,機制文化和人才、組織不適應的話,就會死得很慘。我們經常考慮和討論的,就是什么樣的機制、什么樣的文化和什么樣的人才,才是未來十年公司發展所需要的。
“轉型是一定有代價的,就像拔牙一樣,一定會痛,但是這個痛你不治理就會天天痛,但又不至于死人,卻讓人死去活來。因此,改革帶來的陣痛大家要有心理的準備和容忍度,要扛得住。互聯網的排名每天都在變,BAT也是如此,我們每天都在擔心。”
馬云對市場和未來的變化都有比較理性的分析和認識,這使得他總能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先于別人發現一些商機,這些商機的出現,為阿里巴巴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契機,為馬云創建自己的商業帝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可以說,對于阿里人而言,變化非但不可怕,反而對他們的發展和成長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從某種程度上說,正是認識變化的超人格局,使得阿里巴巴有了如今的成就,也造就了無數杰出的阿里人。
如今這個社會,時時刻刻都在發生著變化,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都可能發生著超出人們想象的變化。馬云所說的“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是阿里巴巴的企業文化,但是放在常人身上,這句話同樣適用。在這樣一個人人都在追求變化、適應變化的世界中,假如我們始終一成不變,那么我們就將變得落伍,最終只能接受被社會淘汰的命運。因此,為了比別人做得更好,為了占據主動和領先的位置,我們只有主動改變自己,讓自己先于別人產生變化。
大目標教人干事業,小目標使人過日子
馬云語錄
一個成功的創業者,三個因素:眼光、胸懷和實力。
道家講究和諧,儒家講究規矩,佛家講究包容。我從太極中悟到:事情并沒有好與壞,關鍵是看你怎么看。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曾在給兒子的一封信中寫道:“成功不是以一個人的身高、體重、學歷或家庭背景來衡量,而是以他思想的‘大小’來決定。”可見,一個人之所以被稱為偉大,首先是因為他有偉大的目標。
所謂“偉人心中有志向,凡人心中只有愿望”,大目標能讓人專注于做事業,小目標則只會讓人享受平凡的日子。
當然,目標并不是越大越好,大目標也要切合實際。只有這樣的目標,才能彰顯一個人的博大胸懷和長遠目光。無論做人做事,只要格局足夠大,收獲自然就會多得多。
在創立阿里巴巴時,馬云就將客戶目標定位在國內和國外兩個價值鏈上:一方是海外的賣家,一方是中國的供應商。阿里巴巴在機構設置方面,也始終堅持國際化路線。用馬云的話說,阿里巴巴要“避免國內甲A聯賽,直接進入世界杯”。
但是,在當時的環境下,互聯網的核心技術和核心企業都在國外,能向互聯網行業投資的投資商也大都在國外,因此,馬云決定利用所有可能的機會,首先打開國外市場。
有了這樣的定位,公司的名字自然也要國際化。對此,馬云說:“我取名叫阿里巴巴不是為了中國,而是為了全球,我做淘寶,有一天也要打向全球。我們從一開始就不僅僅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創建一家全球化的、可以做102年的優秀公司。”為此,盡管阿里巴巴資金不足,但是馬云依然拿出1萬美元買回了阿里巴巴的域名。
有了適合國際戰略的名字之后,阿里巴巴便避開國內市場,直接向著國際市場進軍。為了做宣傳,馬云時常到外國進行演講,但是聽眾并不是很多,有一次,能容納一千五百人的演講廳,竟然只坐了三位聽眾,馬云雖然覺得難堪,但是依然堅持做完了演講。
馬云說:“我們絕對是放眼世界的,真正做到打到全世界去。”如今,馬云的目標終于達到了,阿里巴巴在世界各地都有了自己的生意。
從創立阿里巴巴開始,馬云便制定了宏偉的目標,這讓他能以大格局去看待自己所做的事和所遇到的人。在這個大目標的引領下,馬云和自己的團隊不斷進取,最終成就了如今的輝煌。試想一下,如果馬云在開始的時候僅僅將阿里巴巴定位于“國內的甲A聯賽”,那他如何能帶領阿里巴巴“進入世界杯”呢?
其實,不僅僅是做公司需要大目標,任何一個不甘平庸的人都應該為自己樹立長遠的目標和奮斗的方向。伊爾巴克曾說:“要是你有雄心壯志,江河也會向你俯首。”一個人能夠取得的成就,與他的抱負有著很大的關系。如果你給自己定的目標太小,很容易就能實現的話,那就無法激發自己的潛能。只有向著大目標不斷努力,才能產生更多的積極性,最終做出一番偉大的事業。
貴在自知,才能成就不凡格局
馬云語錄
做一件事,你要堅持五至十年,如果還不能成功,那就要考慮放棄了。
這幫人怎么這么聰明,比聰明你已經沒有機會了,比勤奮估計更沒機會,你只能比未來,我認為十年以后中國社會會出現這樣的事情,我必須去做。
馬云取得的成就及他所擁有的財富和商業帝國,是令許多人艷羨不已的。在他這樣的一個位置上,所能享受和支配的一切,在很多人看來是難以想象的。然而,即便身居高位,即便擁有常人難以想象的財富,馬云也沒有迷失自我。在馬云心里,始終有一根自我衡量的秤桿,他知道自己的分量,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正是這樣的自知之明,使得他受到員工及客戶的歡迎和支持,使得他成為眾人愿意跟隨的“航標”。
馬云說:“我們每個人都要有自知之明。”這并不是冠冕堂皇的表面文章,而是他人生格局的重要體現。他如此說,也如此做,言行一致地表現自己的自知之明。這種常人難以擁有的格局,讓他對自己、對公司、對客戶都有清晰而充分的界定,對未來也有了較為準確的判斷。
當外界對馬云和阿里巴巴好評如潮,給予無數贊美的時候,馬云依然對自己有清晰的認識,并沒有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
在第九屆網商大會上,馬云說:“這幾年確實對我也好,我的同事也好,我們獲得了非常多的不該屬于我們的榮譽,說淘寶發展得很好,阿里巴巴發展得很好,馬云做這個事情很正確,那個事情很不錯,其實這些榮譽不屬于我們,屬于這個時代,屬于在座各位,是你們的努力,使得電子商務發展得那么快,當然我們也得到了很多不該屬于我們的指責,這就是生活,你既然干了,你就得承受這一切。
“我自己覺得我們每個人都要有自知之明,我自己想了很久,為什么不來講,因為我覺得30歲的人要為別人承擔責任,為別人承擔責任,你必須任何事都勤勤懇懇、努力地去干,什么事情都去干,去挑戰,去做。
“40歲的時候,你必須明白什么是最強的,你自己做得最強最好的,如果你做到最強最好以后,你才知道我能夠最強最好地為別人服務。到了50歲的時候,你要明白你的希望是在于未來,花更多的時間去發現、尋找、培養年輕人。到60歲的時候,你一定要記得,哪些地方你沒去過,哪些飯館沒坐過,你得去坐坐。每個人都要明白,有時候是為了別人的目的,但更是為了自己,因為你前面30歲的努力,40歲的努力,50歲的努力,是可以讓你到60歲的時候,可以安心地說,我終于可以為自己干點事兒了。”
通常而言,當一個人取得巨大成就,受到諸多贊美的時候,往往會產生某種優越感,更有甚者,可能出現飄飄然的情況。一旦如此,就很有可能變得盲目自信,以至于做出許多錯誤的決定。在這一點上,馬云做得很好,在他人的贊譽和巨大的成就面前,他沒有迷失自我,而是對自己和阿里巴巴保持平穩的心態。馬云的自知之明,讓他始終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能以最佳的方式進行思考和工作,能為公司和客戶做出最好的決策。
“人貴有自知之明”這句話,很多人都會說,但是真要做起來,并沒有很多人可以做得很好。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并不是人們不愿去做,而是因為大多數人都沒有足夠的格局去看待和理解它。自知之明的格局,需要歷練,需要總結,更需要我們時刻告誡自己,告誡自己遠離膨脹心態,做最普通的自己。
不一樣的格局,造就不一樣的結局
馬云語錄
未必有基礎的人會贏,未必今天跑得快的人(將來)還能走得很快,這世界就像足球一樣,是圓的。
魯迅先生的《戰士和蒼蠅》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有缺點的戰士終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竟不過是蒼蠅。”戰士和蒼蠅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所以無論外在形態如何,依然無法改變本質的存在。在一個人的格局上,也有同樣的道理。格局的高低,決定著一個人接人待物的方式,這種方式上的差異,會對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常而言,成功人士的格局,并非常人能夠具有。馬云所取得的成就,更是常人難以企及。然而,無論在外人眼中馬云是多么的神奇,阿里巴巴是如何的偉大,馬云自己都沒有一絲的驕傲。
在阿里巴巴上市之后,很多人都覺得馬云名利雙收,被各種光環環繞,在這樣一個人生的輝煌時刻,馬云一定意氣風發,大談自己的創業歷程。可是,馬云如往常一樣讓那些自以為是的人失望了。
在一次接受《福布斯》記者的采訪,談及上市之后的感受時,馬云十分誠懇地說:“我們的心態沒有變,否則壓力真大。其實如果因為上市,整個心態就變了,一點好處都沒有,對年輕人尤其沒有好處。就像過年吃了頓飯,然后該干什么還干什么,要看我們的定力。
“你看彭蕾的余額寶去年面臨的那些壓力,十五年來,別人總是小看了我們的抗打擊能力,其實我覺得我們阿里最厲害的地方,是我們被人捅了很多刀,外面看起來光鮮,但其實是有很多內傷的。阿里上市的頭一天晚上,我們合伙人在一起,他們吃完飯,喝完酒,都想去干活,這就是責任。
“其實客觀地講,我們都沒有想到會走到今天,我們也沒準備走到今天,我們沒有心理準備,也不應該走到今天,我們這些人的能力是被拉長的,不是說你馬云很牛,牛成那個樣子,我們是被逼成這個樣子的,你已經到了這個上面了,你沒有選擇。”
在阿里巴巴成功上市之后,隨之而來的是對馬云及阿里巴巴的種種贊譽,在這樣一個功成名就的時刻接受采訪,馬云完全可以談談阿里巴巴的奮斗史、成功史,為自己和公司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是,馬云并沒有這樣做,他只是很平淡地說:“不是說你馬云很牛,牛成那個樣子,我們是被逼成這個樣子的,你已經到了這個上面了,你沒有選擇。”
也許有些人覺得馬云是在故作謙虛,展現姿態,可是了解他的人應該很清楚,真實的馬云并不是一個故作姿態的人。他這樣說,只是個人感受的真實表達。
在看待成功這個問題上,馬云和常人有著不一樣的認識,正是這種高于常人的認識,令他面對成功時從不欣喜若狂,面對失敗也不過分沮喪,這份平淡看待成敗的格局,令馬云能夠在復雜多變的商戰中敏銳地發現更多的機會,獲得更多的成功。
想要在社會上站穩腳跟,不僅要腳踏實地地奮斗,也要有超出常人的格局,有了不一樣的格局,才有不一樣的想法和待人接物的方式,才能以不同于別人的姿態去應對生活中的一切,才能收獲別人難以收獲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