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語言展示自己
我們已經充分地認識到面試中溝通能力的重要性,充分地了解了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在面試過程與考查要素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那么,求職者如何更好地在面試中展示自己,如何通過語言的魅力打動面試官,進而體現自己具備“較強的溝通能力”呢?
在了解具體的方法之前,我們先來了解面試問答模型(見圖1-2),我給它起名叫“IQAM模型”(Interview Question-Answer Model)。

圖1-2 面試問答模型
我們先看面試問答模型的右半部分。無論是用人單位統一擬定的招聘需求,還是部門面試官單獨擬定的招聘需求,都是基于用人單位和用人部門新增的用人需求。作為人力資源的需求方,用人單位往往會根據實際需要制訂招聘計劃、設定相關的職位。作為用人單位的招聘代表,面試官需要代表用人單位錄取符合標準的求職者。因此,面試官在面試過程中需要考查求職者的素質是否匹配用人單位的領導力模型、能力是否滿足崗位要求、求職者的性格能否適應團隊文化。同時,作為未來潛在的領導者或合作伙伴,面試官會結合個人的喜好評估求職者是否與自己聊得來、是否與自己志趣相投,等等。當然,求職是一種雙向選擇,面試官也會通過一些問題確定求職者的加入意愿是否真誠、強烈。關于面試官的各種招聘需求,我將在本書的第二部分詳細剖析。
我們再看面試問答模型的左半部分。求職者要展現的部分包括學歷背景是否合格、出色,工作經驗是否豐富、相關,專業能力是否高超、突出,性格特質是否積極、匹配,后續發展的潛力和可塑性是否足夠大,等等。求職者要通過面試向面試官展示自己的優勢和核心競爭力,向面試官秀出自己的獨特之處和個人魅力。我將在本書的第三部分分享求職者如何更好地用語言包裝自己。
面試官的招聘需求是否能夠被求職者滿足?求職者展現的部分是否為面試官所需?這些疑慮和不確定性,是通過面試中的一問一答逐漸消除的。面試官會通過特定的問題從多個角度考查求職者;求職者會通過回答特定的問題從多方面向面試官展示自己。
然而,一場面試的時間通常只有20~40分鐘,最長往往也不會超過2小時。在有限的時間內,面試官不可能徹底考查求職者方方面面的能力,求職者也來不及向面試官展示自己多才多藝。求職者若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說服面試官并得到認可,就需要擁有駕馭語言的能力,在面試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溝通能力。
在本書的第四部分,我會重點講解如何提升“溝通力”。溝通力的提升可以使求職者的說話效果得到增益,感染力大大增強,邏輯性更加嚴密。完成了這部分的基礎訓練,求職者便可以更加游刃有余地描述經歷、分析問題以及應對一些面試官有意設計的情景。對于一般的一對一(1vs.1)面試,尤其是結構化面試,這些方法能幫助求職者拿到不錯的成績。
隨著面試官的考查要素變得越來越豐富,很多用人單位會設置更加復雜和具有挑戰性的面試形式,如群面、壓力面試(Stress Interview)等,進而獲得應聘者在團隊協作能力、矛盾處理能力、壓力抵抗能力、臨場反應能力等方面的觀察結果和相關反饋。在本書的第五部分,我會分享在進階面試場景中的表達技巧。
在廣義的面試中,求職者需要在求職的“考場”上斗智斗勇,妥善地處理面試前后遇到的各種各樣的情況。畢竟,進入社會工作的劇本并非如學校課程那樣按部就班,求職者也需要了解特殊場景(如霸面、面試時間沖突、薪資談判等)的對話技巧。關于如何在特殊場景的對話中表現得更加體面且讓人感到舒服,我將在第六部分傾囊相授。
現在,請記住圖1-2中的面試問答模型,我們將按照這個模型以及“基礎—進階—特別”能力訓練的路徑,開始一步一步尋找“面試輸在表達上”這一問題的有效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