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暴力溝通實踐篇
- (美)馬歇爾·盧森堡
- 3728字
- 2020-05-28 18:08:47
練習非暴力溝通
我建議你們把這些寫下來。現在我要問四個問題。如果你們已經結婚,或已有伴侶,那就假定這些問題是你們的配偶或伴侶問的。如果你想關注其他關系,挑一個你親近的人——可以是一位好友。
作為你們的非暴力溝通伴侶,我要問你們四個關于情感關系,尤其是親密關系的問題,這四個問題是非暴力溝通者非常感興趣的。請你們就像對方問了你這些問題一樣,寫下自己的回答。【讀者朋友們:我想請你們也將答案寫在紙上】
第一個問題:請告訴我,作為你的配偶或朋友,我做的哪件事,導致你的人生一點也不美好?作為非暴力溝通者,我不想做任何無益于讓你的人生更豐盈的事,也不想說任何無益于讓你的人生更豐盈的話。所以,如果什么時候我這么做了,請提醒我,這會幫我一個大忙。你能否想出一件我做過或沒做過的、使你的人生變得一點也不美好的事?寫下來。
現在,開始第二個問題。作為非暴力溝通者,我不僅想知道我做的哪件事導致你們的人生一點也不美好,而且,與你們每時每刻的感受相連對我來說也很重要。要能夠發自內心地給予,你們的感受很重要,所以我需要了解你們的感受。如果我們都能理解彼此的感受那就太好了。所以,我的第二個問題就是:當我在做某事時,你有什么感受?
寫下你的感受。
現在讓我們進入第三個問題。作為非暴力溝通者,我認識到,我們的感受是由我們的需要以及需要的滿足情況決定的。當我們的需要完全得到滿足時,我們就會產生愉悅感,比如高興、滿意、喜悅、幸福、滿足……當我們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時,就會有你們剛剛寫下來的那些感受。那么,問題三就是:你的哪些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我希望你們在說到自己的需要時告訴我你們為何會有如此感受:“我有這種感受是因為我本想____。”(或者:“因為我曾想要/祈盼/希望____。”)請以這種形式寫出你們沒有得到滿足的需要。
現在這個非暴力溝通者很激動,因為他想進入下一個問題,而這個問題對所有非暴力溝通者來說都是生命的核心。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聽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大家都準備好回答這個大問題了嗎?
我知道我正在做一些并不會讓你們的人生更豐盈的事,也知道你們對此有一些感受。你們已經告訴了我有哪些需要沒得到滿足,現在,請告訴我,我能做些什么以幫助你們美夢成真。這就是非暴力溝通的本質:我們可以做些什么讓彼此的人生更豐盈?
非暴力溝通就是要在任何時候都能與他人清晰地溝通這四個問題。當然,情況并不總是關于需要是否得到滿足。在非暴力溝通中,我們也表達感謝,通過告訴他人以下三件事讓他們知道,他們確實讓我們的人生更豐盈:(1)他們做了什么來使我們的人生更豐盈;(2)我們對此有什么感受;(3)他們的行動讓我們的什么需要得到了滿足。我認為,作為人類,我們主要說的只有兩件事:請和謝謝。非暴力溝通語言讓我們清楚地表達請求和感謝,這樣人們就不會聽到任何會有礙我們發自內心為彼此付出的話。
批評
讓人們幾乎不可能發自內心去付出的溝通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所有讓人聽起來像批評的話。如果你能用非暴力溝通語言回答出上述四個問題,那么你寫在紙上的文字,就不會讓人聽起來覺得是對他們的批評。正如你看到的,談論他人的唯一時候就是在回答第一個問題時,你提到他們的行為。你并非在批評他們的行為,你只是讓他們注意到自己的行為。另外三個問題都是與你有關的:你的感受、你未得到滿足的需要以及你的請求。如果你說的話很容易被他人聽成批評,那么我猜,你大概在這四項中都混入了一些評判。
說到“批評”,我指的是攻擊、評判、責備、判斷,或任何在大腦中對人進行分析的行為。如果你的答案是非暴力溝通式的,那很可能其中沒有會輕易被當成是批評的詞。但是,如果對方戴上了評判的耳朵【馬歇爾給自己戴上一對評判的耳朵】,那無論你說什么,他們都能聽出批評的味道。今晚,我們就來學習,如果出現這種情況該怎么處理。我們希望能夠以非暴力溝通語言與任何人溝通。
強迫
妨礙我們真心付出的第二個絆腳石就是任何帶有強迫意味的暗示。作為一個非暴力溝通者,你希望能將你寫下來的四個回答送出去,這樣對方就會將之作為一份禮物、一次給予的機會,而不是將之作為一個要求或命令。非暴力溝通語言中沒有批評和強迫。當我們告訴別人我們想要什么時,我們是這樣溝通的:“請只在你自愿的情況下做這件事,千萬不要以犧牲自己的利益為代價來為我做任何事。如果你的動機背后有一絲恐懼、內疚、羞恥、憎恨或順從,那么,千萬不要因此而為我做任何事。否則,我們都會飽受煎熬。請你只在你衷心認為對我的給予對你自己亦是一份禮物時,再做我請求你做的事。”只有雙方都不覺得他們有所失,有所妥協,或有所放棄時,他們才能都從中受益。
用心傾聽
非暴力溝通主要有兩部分:一部分是能夠問出前述四個問題,并將之傳達給對方而不致讓對方聽成批評或要求。另一部分則是學會傾聽來自他人的這四個信息,無論他們使用的是評判式的語言還是非暴力溝通語言。如果對方用的是非暴力溝通語言,那我們的生活就輕松多了。這樣,對方會清楚地表達出這四個信息,我們的任務則是在做出反應前準確領會這些信息。
然而,如果對方用的是評判式的語言,那我們就得換上“非暴力溝通之耳”。【馬歇爾戴上非暴力溝通之耳,聽眾大笑。】非暴力溝通之耳就像一個翻譯,不管對方使用什么語言,我們只要戴上這些耳朵,聽到的就只有非暴力溝通語言。比如,對方說:“你的問題就是____。”但戴上非暴力溝通之耳后,我聽到的就是:“我想要的是____。”我聽不見評判、批評和攻擊。戴上非暴力溝通之耳,我意識到,所有批評都是對沒有得到滿足的需要的可悲表達——可悲是因為它沒有實現說話者想要的,反而導致各種緊張和問題。而非暴力溝通,可以讓我們避免這些問題。我們絕不會聽到批評,只會聽到沒有得到滿足的需要。
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傾聽和回應
當他人說話充滿評判的意味時,讓我們練習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去傾聽。我想請一些人自愿與我們分享他們遇到過的各種情況,以便我們都能從中學習。讀一讀你寫的內容,我們就會看出你是用非暴力溝通語言回答的,還是摻雜了一些評判的語言。
第一個問題:我做的哪件事導致你的人生一點也不美好?
參與者二:你好像沒有在聽我說話。
馬歇爾:“你好像”——我馬上就知道你沒有以非暴力溝通方式來回答這個問題。當你說“你好像”時,我就知道接下來將會是一個判斷了。“你好像沒有在聽我說話”——這是一個判斷。你有沒有見過這樣的情形:一個人說:“你沒有在聽我說話!”另一個說:“我在聽!”“不,你沒有!”“有,我聽著呢!”看到了吧?當我們以批評,而不是以觀察開頭時,就會出現這種情況。
馬歇爾,扮演伴侶:告訴我,我做了什么,讓你覺得我沒有在聽你說話呢?你說話的時候我可以一邊看報紙、看電視,而且聽得到你說的話啊。
參與者二:我注意到你在看電視。
馬歇爾,回到他自己:如果你的伴侶不是以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傾聽,他就會立即聽到攻擊。但我作為你擁有非暴力溝通之耳的伴侶,我聽不到批評,只是猜測你是因為什么行為才有如此反應。
馬歇爾,扮演伴侶:你這種反應是因為我在你跟我說話時看電視嗎?
參與者二:是的。
馬歇爾,扮演伴侶:那這種情況下你有什么感受?
馬歇爾,回到他自己:【站在參與者二的另一邊】不要回答說“我感覺我說的話沒人聽!”這只是一種隱蔽的下判斷的方式。
參與者二:我感到很沮喪,也很傷心。
馬歇爾,回到他自己:這就對了!
馬歇爾,扮演伴侶:那你能告訴我你為什么會有這種感受嗎?
參與者二:因為我希望得到欣賞。
馬歇爾,回到他自己:非常經典的非暴力溝通!注意!她沒有說:“我感到很沮喪很傷心是因為你看電視。”她沒有將自己的感受歸咎于我,而是歸因于她自己的需要:“我感到____是因為我____。”而那些進行評判的人則會這么表達他們的感受:“你在跟我說話時看著電視,太讓我傷心了。”換句話說,就是:“我感到____是因為你____。”
現在到第四個問題:“你想讓我做些什么,以使你的人生更美好呢?”
參與者二:如果你能在我們談話時看著我的眼睛,并對我的話做出回應,我會很感激。
馬歇爾:好,大家有沒有聽到這四個信息?“當我說話時你在看電視,我感到很沮喪、很傷心,因為我真的很想自己的話能得到一些欣賞或關注。你愿意在我說話時看著我的眼睛,然后重復一下我說過的內容,并給我一個機會更正并非我本意的內容嗎?”
當然,對方可能會把這聽成是批評,然后為自己辯護:“我確實在聽,我可以一邊看電視一邊聽你說啊。”或者他把這當作一種要求,也許會嘆口氣,說:“好吧。”這表明他沒有將此當作一個請求,或一個促進彼此幸福的機會。如果他聽到的是一個要求,他也許會遵從這個要求,但如果他真這么做了,你會寧愿他沒有這么做,因為他這么做是為了避免你大發脾氣。他這么做不是為了使你的人生更美好,而是為了讓他的人生不至于太悲慘。
這就是為什么婚姻是一項真正的挑戰。很多人受到的教育是:愛和婚姻意味著為了對方而克制自己。“如果我愛她,我就得那么做,盡管我并不想那么做。”然后,他會去做,但是你會寧愿他沒這么做!
參與者二:因為他會一直記得。
馬歇爾:沒錯,那種人腦子里有個計算機,他們會告訴你12年前當他們克制自己時所發生的事。這會以某種形式再現。“我本不想做這些事,卻為你做了這么多次,你至少可以____ !”呵,沒錯,這會永遠持續下去;放心,他們可是優秀的統計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