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為政篇第二(4)

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居于上位的統治階層為所欲為,對百姓既不尊重又不仁愛,百姓又怎么會恭敬忠誠于他呢?一言以蔽之,執政者只有以身作則,老百姓才會按執政者的意思辦事。所以,執政者應該注意樹立自身的良好形象,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心懷百姓的人,一個勤政廉潔的人。只有樹立了這樣的形象,才能使老百姓做到恭敬、忠誠而勤勉。

就我們個人而言,儀容行為是否得當也關系著我們的生存與發展。人一旦失去莊重的儀容,禮就會從此喪失;一旦話語不當,義就會由此消亡。人生浮沉數十載,沒有誰能永遠站在時代的最前端,想要得到別人的敬重,自己就先要以身作則。所以,我們應該謹記:凡事要做到將心比心,你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片面要求別人只會事與愿違。

2.21或(謂孔子曰:“子奚②不為政?”子曰:“《書》③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谟姓?,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注釋

①或:有的人。不定代詞。②奚:疑問詞,相當于“為什么”。③《書》:指《尚書》。

譯文

有人對孔子說:“你為什么不從事政治呢?”孔子回答說:“《尚書》上說,‘孝,只有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堰@種孝悌的風氣影響到政事上,這也是從事政治啊,為什么一定要做官才算是從政呢?”

名家注釋

朱熹注:“書云孝乎者,言書之言孝如此也。善兄弟日友。書言君陳能孝于親,友于兄弟,又能推廣此心,以為一家之政??鬃右匀绱?,則是亦為政矣,何必居位乃為為政乎?蓋孔子之不仕,有難以語或人者,故托此以告之,要之至理亦不外是?!?

張居正注:“孔子不仕之意有難以告人者,故只托詞以答之說。汝疑我之不肯為政,豈不聞《周書》所言之孝乎?他說“君陳”能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又能推此孝友之心,以為一家之政,使長幼尊卑都歡然和睦,肅然整齊,無有不歸于正者?!稌分匀绱恕_@等看來,人處家庭之間,能帥人以正,就是為政了。何必居官任職,乃謂之為政乎!蓋所謂政者,只是正人之不正而已,施之于國,使一國的人,服從教化,固是為政,修之于家,使一家之人,遵守禮法,也是為政。”

解讀

“孝悌”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從政的根本。為政之道,在于孝義仁德?!褒R家、治國、,平天下”,管理好了家庭才能治理國家平定天下,而治家的根本就在于行“孝悌”之道。子女孝順,兄長友善,家庭和睦就是在為社會安定人民安康做貢獻。

如果全社會的人都能行“孝悌”之道,用這種孝悌的風氣去影響政治,那么民風一定樸實醇厚。

作為平民百姓,只要在家里做到了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即使沒去當官從政,不是也一樣為治理國家作出了貢獻嗎?這跟參與政事有什么區別???如此看來,我們每個人都與政治脫不了干系。

2.2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鞔①,小車無軌②,其何以行之哉?”

田圈①鞔:音Ⅲ,古代大車車轅前面橫木上的木銷子。大車指的是用牛拉的車。②軌:音yue,古代小車車轅前面橫木上的木銷子。小車指的是用馬拉的車。沒有鞔和軌,車就不能走。

圜:

孔子說:“如果一個人不講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可以做人。好比大車沒有套橫;木的鞔,小車沒有套橫木的瓤,怎么能行走呢?”

圜圜暖盈朱熹注:“鞔,五兮反。軌,音月。大車,謂平地任載之車。鞔,轅端橫木,:

縛軛以駕牛者。小車,謂田車、兵車、乘車。軌,轅端上曲,鉤衡以駕馬者。車無l此二者,則不可以行,人而無信,亦猶是也?!保?

張居正注:“孔子此言,只是要人言行相顧,事事著實,不可少有虛妄的意l思。然信之一字,尤為人君之大寶,是以為治者,必使政教號令之出,皆信如四:

時,無或朝更而夕改,然后民信從,而天下治也??鬃又?,豈非萬世之明訓哉?!保?

解讀:

講究誠信是立身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成就事業的根本所在。人類社會能夠發展至今,離不開大家的彼此信任相互幫扶。古人說,力政的人不講信用,百姓就怨!

聲載道,社會便不得安寧;朋友之間若言而無信,就會相互怨恨離散收場。所以,立身處世,沒有比誠信更重要的了。

一個人信用如何,不是靠嘴說出來的,而要靠點點滴滴的積累。任何時候都不!

能以任何理由使自己的信用降低,因為你每失信一次,別人就對你失望一次,久而;久之,任何人都不會再相信你了。要做到不失信于人,就要做到不輕易許下承諾,不隨便答應別人的要求,因為承諾得越快失信的可能就越大。更重要的是,做人眼光要長遠,不能鼠目寸光只顧眼前而看不到將來。任何事情都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改變,你現在覺得能做到答應別人的事,而等到真正去做的時候才發現根本無法完……這不也是在危害自己的信用嗎?所以,在承諾之前一定要先深思熟慮,確定自!

己能做到的再去答應也不遲。

子張問:“十世①可知也?”子曰:“殷因②二F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世:古時稱30年為一世。也有的把“世”解釋為朝代。這里指代。因:交因襲,沿襲、繼承的意思。

譯文

子張向孔子問道:“今后十代的禮儀制度你可以預先知道嗎?”孔子回答說:

“商朝繼承了夏朝的禮儀制度,所減少和所增加的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繼承商朝的禮儀制度,所減少和增加的也是可以知道的。將來有誰來繼承周朝的禮儀制度,就是一百代以后,也是可以預先知道的。”

名家注釋

朱熹注:“三綱,謂: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謂:仁、義、禮、智、信。文質,謂:夏尚忠,商尚質,周尚文。三統,謂:夏正建寅為人統,商正建丑為地統,周正建子為天統。三綱五常,禮之大體,三代相繼,皆因之而不能變。其所損益,不過文章制度小過不及之間,而其已然之跡,今皆可見。則自今以往,或有繼周而王者,雖百世之遠,所因所革,亦不過此,豈但十世而已乎!圣人所以知來者蓋如此,非若后世讖緯術數之學也?!?

張居正注:“凡朝代更換,叫做一世。禮,是君臣、父子、夫婦之三綱。”

解讀

我們從哪里來?我們向哪里去?這是一個幾千年來人們不斷探討不停摸索的哲學問題?!案嬷T往而知來者”,歷史總是在漸變中向前發展,循著歷史的軌跡我們可以看到過去,同樣,也可以知道未來。社會制度的更替一定是順應客觀規律的,繼承和廢棄就在這個規律中進行。

一個民族想要廢棄傳統,一夜之間全盤異化,’這是不可能實現的;一味強調傳統絲毫不做變化也同樣是不可取的。繼承和發展是辯證統一的,發展要在舊事物中吸取精華而揚棄糟粕,有所繼承才能獲得發展,歷史也正是在損益增減中一步一步向前邁進的。

世事滄桑,萬事萬物都存在于無聲無息的變化之中,直至消亡。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一個根本,正所謂“萬變不離其宗”。所以,對待事物的變化,我們應該重視根本。對人而言,就是不能忘本。求新求變是順應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然而老祖宗傳承下來的精華所在可萬萬不能丟棄。

2.24子曰:“非其鬼①百祭之,諂③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注釋

①鬼:有兩種解釋:一是指鬼神,二是指死去的祖先。這里指死去的祖先。②諂:音chan,諂媚、阿諛。

朱熹注:“非其鬼,謂非其所當祭之鬼?!庇衷唬骸爸粸椋菬o勇也。”

張居正注:“夫此二者,一則不當為而為,一則當為而不為??鬃硬⑴e而言之者,蓋欲人不惑于鬼神之難知,而專用力于人道之所宜也。”

解讀

不是自己的祖先卻忙著跑去跪拜祭祀,在古人看來,這叫“淫祀”。淫祀的目的是媚神求福,拍人家祖宗的馬屁,實際上就是諂媚。路見不平的時候,本該挺身而出拔刀相助,然而你卻沒有這么去做,這樣只能說你這個人懦弱無能。這兩件事情看上去似乎沒有什么關聯之處,但從為政的角度去理解就合情合理了。義和勇都是儒家有關塑造高尚人格的規范??鬃影选坝隆弊鳛閷嵭小叭省钡臈l件之一,真正的勇必須符合“仁、義、禮、智”,否則就是“亂”。祭祀不是自己祖先的行為就是不義,見義不為就是不勇。

為政就是為人民服務,以天下為己任的智勇兼備之才既不應該媚俗,也不應怯懦。對人民有利的事情能做到勇往直前,不畏艱險;對百姓有害的事情堅決不做,也不向世俗和強勢低頭。“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涟源市| 礼泉县| 美姑县| 竹溪县| 醴陵市| 凭祥市| 磐石市| 合作市| 北宁市| 广东省| 西畴县| 朝阳区| 华蓥市| 棋牌| 牙克石市| 沙洋县| 平果县| 昭觉县| 清远市| 永兴县| 万年县| 鄯善县| 康乐县| 临高县| 凭祥市| 双鸭山市| 普洱| 樟树市| 扶沟县| 方正县| 都江堰市| 尼玛县| 奉新县| 石嘴山市| 柘城县| 汉沽区| 陈巴尔虎旗| 池州市| 洛扎县| 临泉县| 千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