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人茍能自立志,則圣賢豪杰何事不可為?何必借助于人!“我欲仁,斯仁至矣?!蔽矣麨榭住⒚?,則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學,人誰得而御我哉?
若自己不立志,則雖日與堯、舜、禹、湯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與于我哉!
【譯文】
一個人如果能夠自己立志,那么像圣賢豪杰那樣又有什么事情做不到呢?何必一定要依靠別人呢?“我想為仁,仁也就來了。”我想繼承孔子、孟子的道義,那么我就日日夜夜孜孜不倦地學習和研究孔孟之道,又有誰能夠阻擋我呢?
如果自己不立志,即使天天跟堯、舜、禹、湯在一起,也依舊是圣人是圣人,自己是自己,圣人與我又有什么相干呢?
二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與之量,有內圣外王[1]之業,而后不忝[2]于父母之生,不愧為天地之完人。
故其為憂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為憂也,以德不修、學不講為憂也。是故頑民梗化則憂之,蠻夷猾夏[3]則憂之,小人在位、賢才否閉則憂之,匹夫匹婦不被己澤則憂之,所謂悲天命而憫人窮,此君子之所憂也。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饑飽,世俗之榮辱得失、貴賤毀譽,君子固不暇憂及此也。
【注釋】
[1]內圣外王:“內圣”乃人格理想,表現為“不離于宗,謂之天人;不離于精,謂之神人;不離于真,謂之至人。以天為宗,以德為本,以道為門,兆于變化,謂之圣人;以仁為恩,以義為理,以禮為行,以樂為和,熏然慈仁,謂之君子”。“外王”為政治理想,表現為“以法為分,以名為表,以參為驗,以稽為決,其數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齒;以事為常,以衣食為主,蕃息畜藏,老弱孤寡為意,皆有以養,民之理也”。內圣外王,即將人格、事功貫通為一,美美與共,以成天地久大之業?!肚f子·天下》云:“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道)。”此即“內圣外王之道”。
[2]忝(tiǎn):辱,有愧于,常用作謙辭?!墩f文解字》:“忝,辱也。”
[3]蠻夷猾夏:外族侵擾中原。《尚書·舜典》:“帝曰:皋陶,蠻夷猾夏,寇賊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
【譯文】
君子立志,應有包容萬民萬物的氣概,成就自身內在格和外在事功大業的雄心壯志。這樣奮發,才無愧于父母的養育之恩,不愧為人世間完美的圣人。
所以,君子憂慮的是事業成就不如舜帝、不如周公,是不修道德不精通學業。因此,當社會腐敗、刁民頑固不化他就憂慮;外敵入侵,干擾人民他就憂慮;小人當道,有才德的人被排斥埋沒,他就憂慮;平民百姓沒有得到自己的恩澤,他就憂慮。常說的憂國憂民、憐憫貧弱,這才是君子應當憂慮的大事呀。
至于個人的成敗,自家的溫飽,世俗生活中的榮辱得失、地位名譽等,有壯志的君子是沒工夫去憂慮的。
三
明德、新民、止至善[1],皆我分內事也。若讀書不能體貼到身上去,謂此三項與我身了不相涉,則讀書何用?雖使能文能詩,博雅自詡,亦只算得識字之牧豬奴耳!豈能謂之明理有用之人也乎?
朝廷以制藝[2]取士,亦謂其能代圣賢立言,必能明圣賢之理,行圣賢之行,可以居官蒞民、整躬率物也。若以明德、新民為分外事,則雖能文能詩,而于修己治人之道實茫然不講,朝廷用此等人作官,與用牧豬奴作官何以異哉?
【注釋】
[1]明德、新民、止至善:《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薄懊髅鞯隆保庵刚妹髅赖隆!坝H民”又為“新民”,意為啟迪百姓心智,使其棄舊圖新,去惡從善,這就是將自己的美好道德推己及人,不斷求取進步。“止于至善”,宋代朱熹在《大學章句》中解釋說:“止者,必至于是而不牽之意;至善,則事理當然之極也。言明明德、新民,皆當至于至善之地而不遷。”也就是說,修身育人,必須達到完美的境界。
[2]制藝:即八股文,又稱時文、制義。中國明清兩代科舉考試采用的一種專門文體。
【譯文】
培養美德,教化民眾,達到最完善的境界,這些都是我們分內的事。如果讀書不能落實到自己身上,以為上面三項與自身毫不相干,那么讀書又有什么用?即使能作文賦詩,洋洋自得于自身的淵博高雅,也只算得認識幾個字的放豬仔罷了,哪里能稱得上是深明大義的有用之才呢?
現今,朝廷依據科舉文章的優劣選用人才,正是認為這些人既然能按照圣賢的意圖立論寫文章,必定也能明白圣賢奉行的道理,仿效圣賢的行為,可以官居顯位而不脫離百姓,鞠躬盡瘁地遵循正理辦事。如果認為培養德行、教化民眾是分外的事,那么雖能寫詩作文,但對修養自身、治理國家的道理茫然無知,國家用這種人作官,和用放豬仔作官又有什么區別呢?
四
累月奔馳酬應,猶能不失常課,當可日進無已。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余早年于作字一道,亦嘗苦息力索,終無所成。近日朝朝摹寫,久不間斷,遂覺月異而歲不同。
可見年無分老少,事無分難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種樹畜養,日見其大而不覺耳。進之以猛,持之以恒,不過一二年,精進而不覺。言語遲鈍,舉止端重,則德進矣。作文有崢嶸雄快之氣,則業進矣。
【譯文】
成年累月地奔走應酬,還能堅持學習,當然能日日長進。人生唯有做事持之以恒是第一美德。
我早年對于書法一道,也曾苦力探索,卻終無成就。近日來天天摹寫,從無間斷,就覺得有所長進,可說日新月異。
可見年齡無論大小,事情無論難易,只要持之以恒地做了,就像種植畜養一般,天天看它長大卻感覺不到。盡力前進,堅持不懈,不過一二年工夫,自然有無形的長進。言語沉穩,舉止端重,則德性長進。作文章有崢嶸雄快之氣,則學業就有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