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好口才要講究禮儀(1)
- 好口才好前程(大全集)
- 趙凡禹
- 3851字
- 2014-01-10 15:20:22
在本章中我們主要討論一下說話時的禮儀問題,在說話的時候注意必要的禮節(jié)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這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知識和修養(yǎng),另一方面也表達了說話者對聽者的尊重程度。本章中有些內容比如首語、站姿這幾種形體姿態(tài)的運用問題我們前面已經(jīng)作了簡單的介紹,本章則主要從利益的角度再進行適當?shù)慕榻B,以求使讀者認識到恰當?shù)男误w語言的重要性。
說話時的頭部禮儀
所謂首語就是通過頭部活動傳遞信息。它包括點頭、搖頭、側頭、昂頭、低頭等。這里說的首語,僅僅是指頭部的整體活動傳達的信息,而不包括頭部的器官傳遞的信息。
點頭可以表明這樣一些意思:同意、致意、肯定、承認、贊同、感謝、應允、滿意,也可以表示理解、順從等情緒。搖頭表示這樣一些意思:不滿、懷疑、反對、否定、拒絕、不同意、不理解、無可奈何等。歪頭(側頭)也有多種含義:表示思考;表示天真,譬如小孩子在聽大人說話或者在思考一個問題的時候,喜歡歪著頭,并托著腮幫。昂頭可以用來表示充滿信心、勝利在握、目中無人、驕傲自滿等。頭一直向后仰,還表示陶醉。低頭表示的情緒有:順從、聽話、委屈,也可以表示另有想法等。
在首語的運用方面我們要注意以下一些原則:一是動作要明顯,尤其是它發(fā)揮替代功能的時候,如到底是點頭還是搖頭,要讓對方看清楚,正確領會。二是要注意配合其他交際語言的使用。如點頭的時候配合“嗯”,就不至于產生誤會。也可以配合其他體態(tài)語言使用。有很多成語就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譬如“點頭哈腰”、“昂首闊步”等。三要注意一些文化差異。如前南斯拉夫的塞爾維亞人表示同意就是將頭向前伸,土耳其人表示否定要把頭抬起來,特別是保加利亞和印度的某些民族,用點頭表示否定,用搖頭表示肯定,與我們的習慣恰好相反。這就要求我們在與這些有文化差異的民族交往之前,先弄清楚他們的習慣。
說話時的手勢禮儀
手勢語也是一種表現(xiàn)力很強的體態(tài)語言,是傳情達意的有力手段之一。手勢語就是通過人的上肢特別是手來傳遞信息,是表現(xiàn)力極強的一種體態(tài)語,能彌補口頭語言和表情語表達的不足,手勢語的適當運用能幫助表達特殊的情感。手勢絕不能不分時間、地點、場合而濫用。手勢語要優(yōu)美大方,使用手勢語的幅度、姿態(tài)、頻率要與口頭語言、表情語言和諧配合。如果下意識地濫用打手勢,會使對方曲解你的意思,甚至會被認為缺乏教養(yǎng)而引起反感。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手勢語言的運用范圍也是相當廣泛的,頻率也相當高。譬如:我們在街上“打的”時,手一招,司機就知道你的意思了;在開大會征求意見的時候,舉手就表示贊同或者是支持;當不能滿足對方要求的時候,搓手表示很為難;還有雙手交叉表示自信心和優(yōu)越感;攤手表示坦誠或者無可奈何。
在歐洲,人們見面時習慣用“擺擺手”來打招呼。其具體作法是:向前伸出胳膊,手心向外,但胳膊不動,只是用手指上下擺動。如果歐洲人前后擺動整只手,則表示“不”“不對”“不同意”或“沒有”。美國人打招呼時總是擺整只手。而在世界許多地方,擺手表示讓人走開。在希臘和尼日利亞,在別人面前擺動整只手意味著極大的侮辱,距離越近侮辱性越大。在秘魯,前后擺動整只手則表示“到這兒來”。
可見手勢語是不能濫用的,必須要在合適的語境恰當?shù)剡\用。
說話時的手指語
手指語是手勢語的一種,是指通過手指的各種動作來傳遞信息。這種體態(tài)語言自古以來就被廣泛使用。在韓愈的一篇墓志銘中有“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負”一句。其中“指天日”是強化表達“誓死”的不變心愿。另外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手指語還有替代功能。此外,手指語還有一種社會、民族約定俗成的傳遞信息的功能,這給交際帶來了方便。
“向上伸小指”這一手勢在中國表示“小”“微不足道”“最差”“最末名”“倒數(shù)第一”,并且引申而來表示“輕蔑”;在日本則表示“女人”“女孩”“戀人”;在韓國表示“妻”“妾”“女朋友”;在菲律賓表示“小個子”“年少者”“無足輕重之人”;在美國表示“懦弱的男人”或“打賭”;尼日利亞人伸出小手指,含“打賭”之意;在泰國和沙特阿拉伯,向對方伸出小手指,表示彼此是“朋友”,或者愿意“交朋友”;在緬甸和印度,這一手勢表示“想去廁所”。
同樣,手指語的運用也有一些原則。首先,要看語境。在合適的場合使用特定的手指語,不然會鬧出笑話。其次,不要濫用手指語。在與別人交談的過程中,做出不友好的手勢,會發(fā)生意料不到的后果。最后,要注意手指使用的頻率、擺動幅度。如果頻率過多,幅度過大,輕則給人缺乏修養(yǎng)的印象,重則會給人張牙舞爪的感覺。
在我國最為常用的手指語為向上伸大拇指,表示“第一”“很棒”。如果能恰當?shù)剡\用手指法可以讓交談變得更簡單、親切。
說話時的鼓掌禮儀
看到這個題目,大家可能會說,鼓掌還不簡單嗎?雙掌一拍就是可以了。其實鼓掌也有一定的學問,在此就做一下簡單的介紹。
鼓掌語就是交際者通過雙掌相拍發(fā)出聲響傳遞信息的體態(tài)語言。它在交際中也經(jīng)常用到的。鼓掌語有三個特點:第一,它的表意相對來說顯得單純些,不如握手那么復雜。一般要傳遞兩種信息:一種是正面的,表示歡迎、感謝、支持、稱贊等;另外一種是反面的,表示不滿、喝倒彩、鼓倒掌,當然這些用法在某種程度上講是不文明的。第二,鼓掌一般用來代替口頭語言、傳達信息,代替功能顯得很突出。一般在鼓掌的時候不說話,鼓掌本身就是表態(tài)。第三,鼓掌語言在更多的時候是用在大庭廣眾之中,表示全體的意志和態(tài)度。這時候不需要每個人都說一番話,限于人多,也沒有條件讓每個人都說話。
運用鼓掌語,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情況不同,運用不同程度的鼓掌。一般來說,有三種程度的鼓掌:第一種是應酬式的,動作不大,聲音也較輕,時間不長,僅僅是一種禮貌的表現(xiàn);第二種是比較激動的,這種發(fā)自內心的掌聲,一般動作比較大,聲音也很響亮,感覺比較熱烈;第三種是比較狂熱的,心情難以抑止。要看當時的情況,區(qū)別運用。第二,要把握時機,在該鼓掌的時候鼓掌。第三,要根據(jù)場合和對象,決定鼓掌還是不鼓掌。鼓掌既是一種禮儀,也是一種道德風尚。在觀看比賽的時候,對雙方都要尊重,要報以同樣的掌聲,給觀眾和客方都留下良好的印象。
說話時的揮手禮儀
舉起或揮動手臂來傳情達意,我們稱之為揮手語。在電影中經(jīng)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在戰(zhàn)場上,要沖鋒的時候,指揮員通常會右手一揮,開始沖鋒陷陣。它不僅是動作指令,也鼓舞了士氣。一般來說,揮手的作用有以下幾種:
1.表示正確的決斷、堅定的信心和一往無前的勇氣。上面提到的即是揮手語的這種用法。
2.表示依依惜別,即我們通常所謂的揮手道別。揮手道別是人際交往中的常規(guī)手勢,采用這一手勢的正確做法是:
(1)身體站直,不要搖晃和走動。
(2)目視對方,不要東張西望,眼看別處。
(3)可用右手,也可雙手并用,不要只用左手揮動。
(4)手臂盡力向上前伸,不要伸得太低或過分彎曲。
(5)掌心向外,指尖朝上,手臂向左右揮動;用雙手道別,兩手同時由外側向內側揮動,不要上下?lián)u動或舉而不動。
3.激發(fā)聽眾的情緒,讓聽眾獲得巨大的鼓舞。這一點通常運用在演講當中。
4.就是舉手致意。有時看見相熟的同事、朋友,而自己正在忙碌,無暇分身相迎,常會舉手致意。舉手致意既可伴以相關的言詞,也可代以手勢表示。舉手致意的正確做法是:
(1)全身直立,面帶微笑,目視對方,略略點頭。
(2)手臂輕緩地由下而上,向側上方伸出,手臂可全部伸直,也可稍有彎曲。
(3)致意時伸開手掌,掌心向外對著對方,指尖指向上方。
(4)手臂不要向左右兩側來回擺動。
揮手語也是一種很有表現(xiàn)力的體態(tài)語言,但是它使用的頻率不宜太高。運用要根據(jù)具體情況和表情達意的需要。
說話時的體態(tài)禮儀
通過人的身體姿態(tài)傳遞信息,在當今社會,不僅是“修身養(yǎng)性”的基本要求,還是用來表示儀表、傳遞信息的重要體態(tài)語言。
體姿對一個人整體形象的塑造有著很重要的作用。人的體姿與人的相貌有同等的重要性,共同顯示出一個人的氣質和風度。如果“站無站相”,“坐無坐相”,即使相貌再漂亮也會大打折扣。外表相貌是天生的,而體姿是可以通過后天的訓練向理想姿態(tài)轉變。
體姿語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指說話雙方的空間距離,二是指各種不同的身體姿勢。這里主要討論體姿語運用的總體要求:準確、適度、自然、得體、和諧、統(tǒng)一。
1.準確、適度。所謂的準確、適度,就是要根據(jù)說話內容、說話環(huán)境、說話對象、說話目的的需要,準確恰當?shù)剡\用。
2.自然、得體。就是要求體姿語的運用不故作姿態(tài),要適合自己的身份和交際場合。無論是從審美的角度,還是從表達功能的角度,體姿語的運用,都要自然、得體。做到既要符合審美的原則,給人以美感,又要符合特定的情況。
3.和諧、統(tǒng)一。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體姿語言和有聲語言配合統(tǒng)一,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否則,就不能收到既定的效果。二是各種體姿語言要求一致而協(xié)調。要有整體觀念,表情、手勢、體姿不僅要配合有聲語言,它們之間也應該是相互配合的。
坐著說話時的禮儀
坐姿語就是通過各種坐的姿勢來傳遞信息的語言。我國古代就非常講究,所謂“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坐姿包括就座和坐定的姿勢。入座時要輕而緩,走到座位面前轉身,輕穩(wěn)地坐下,不應發(fā)出嘈雜的聲音。女士應用手把裙子向前攏一下。坐下后,上身保持挺直,頭部端正,目光平視前方或交談對象。腰背稍靠椅背,在正式場合,或有尊者在座,不能坐滿座位,一般只占座位的2/3。兩手掌心向下,疊放在兩腿之上,兩腿自然彎曲,小腿與地面基本垂直,兩腳平落地面,兩膝間的距離,男子以松開一拳或二拳為宜,女子則不松開為好。非正式場合,允許坐定后雙腿疊放或斜放,交叉疊放時,力求做到膝部以上并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