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早期戲曲生成史論
- 趙興勤
- 496字
- 2020-05-22 18:48:03
第一章
混沌期:先秦—秦漢伎藝的生成及流播
戲曲藝術是中國獨有的藝術形式,源于人類意識深處“戲仿”與模擬的本性。從不自覺的模仿到自覺的表演,從下意識的行為沖動到理性原則支配下的藝術構成,在戲曲的生成過程中,經歷了一個由混沌到清晰、由晦雜到嚴整的蛻變過程。從伎藝生成及傳播的角度研究戲曲,打通戲曲流播諸媒介間的轉換關節,是把戲曲學上升到本體高度,構建“大戲曲觀”與“大戲曲史觀”的必要手段。秦漢種類繁多的伎藝,以各種表演形式出現于不同場合,豐富、完善著古代的藝術,為戲曲的分娩做了很好的鋪墊,因此,成為筆者戲曲生成研究不容回避的一項課題。本章借鑒王國維先生的“二重證據法”,一方面,從大量古代典籍中鉤稽相關資料,予以考辨;另一方面,參照巖畫、古樂器、漢畫像石(磚)等實物,探討上古伎藝生成的歷史過程,詳細論述秦漢伎藝類型、表演形式、藝術特征以及對上古伎藝的繼承與發展,進而探索秦漢伎藝在不同文化背景、風俗習慣制約下的階段性特征及其演化、發展的軌跡,并比較上古、秦漢伎藝傳播方式、途徑的差異,力圖在多維空間里抽繹出問題的實質,發掘戲曲作為藝術本體演進的深層因素,進而總結藝術規律,為重寫戲曲史做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