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絲猴的社會(第二版)
- 蘇彥捷
- 1914字
- 2020-05-22 18:40:53
3 行為取樣方法
系統的行為觀察是了解動物及其群體的第一步和基礎。在觀察行為的過程中,根據研究問題選擇適宜的取樣方法可以保證我們獲得更客觀的數據。目前文獻中通常涉及的行為取樣方法(Altmann,1974)主要有隨意取樣(ad libitum sampling)、焦點動物取樣(focal-animal sampling)、序列取樣(sequence sampling)、事件記錄(all occurences of some behaviors)、瞬時掃描(instantaneous and scan)等。
(1)隨意取樣,又稱典型野外記錄(typical field notes),該方法不預先指定觀察時間、目標個體和觀察的行為,而是對所有的觀察到的行為進行記錄(見到什么記什么)。通常應用于觀察的初期,能夠在對研究對象沒有充分的了解的情況下,獲取大量的信息,并且能夠記錄到發生頻率很低但重要程度很高的行為。值得一提的是,隨意取樣法容易造成觀察的傾向性,活動性較強的個體,以及引人注目的事件被記錄的可能性偏高。隨意取樣法通常與其他觀察方法結合使用,或者作為定量觀察方法的補充方法。
(2)焦點動物取樣,又稱焦點動物技術,指的是選擇某一個個體,或者某幾個個體作為焦點動物,對其進行連續觀察,并記錄其在每一取樣時期內焦點動物所表現出的所有行為(包括行為的發生時間、結束時間、行為的類型、行為的結果等);而且,應該包括每一樣本的預定時間量和樣本中(焦點個體)實際被觀察到的時間量。在取樣時間內,焦點動物應該一直被跟蹤觀察。這種方法是目前在行為學研究中最有價值的方法。但是在野外條件下,焦點動物取樣法有一些困難,因為要求對焦點動物取樣的順序是隨機的,野外觀察較難滿足取樣的隨機性。而且野外觀察中,焦點動物有時會在視野中消失,無法進行連續的觀察。
另外,焦點動物可以是單一個體,也可以是亞群體,但在后一種情況下,只有在亞群體內所有成員在取樣時期內都能被持續看到時才能使用。因此,在觀察條件較差時,應以單一個體為焦點動物。另外由于野外觀察條件較差,焦點動物取樣法實施特別困難,一般適用于籠養研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研究者常常含混不清地將焦點動物取樣法看做是連續記錄(continuous recording)的同義詞。其實,焦點動物取樣法涉及觀察什么,而連續記錄涉及如何記錄所觀察的行為。事實上,在記錄焦點動物的行為時,可以使用連續記錄、瞬時取樣和1—0取樣三種不同記錄法中的任何一種,但多數研究者傾向于將焦點動物取樣法和連續記錄同時使用。
(3)序列取樣方法中觀察的焦點是相互作用的過程,而非任何特定的個體。每個樣本的記錄開始于相互作用發生時,結束于相互作用結束或被中斷時,所有被研究的行為都要按順序記錄。判斷每一過程的開始和結束取決于觀察者對可能發生的相互作用的預期能力,因此需要觀察者對特定的相互作用有一定的熟悉程度。
序列取樣方法既可以研究狀態,也可以研究事件,使用過程與焦點動物取樣法類似,但根本區別在于:序列取樣法以行為的開始和結束為標準,焦點動物取樣法則以個體可見為依據。
(4)全事件記錄法是對于特定的事件進行記錄,記錄事件發生的時間、結束的時間、參與的個體、事件發生的全過程以及具體的細節等。通常用于記錄一些特殊但是非常重要的行為,如交配、打斗、殺嬰等。全事件記錄法要求在一個觀察期內記錄群體內某一特定行為系列的全部發生過程,可以提供準確可信的行為記錄、測出真正的頻次和持續時間,以及行為序列開始和終結的時間。
全事件記錄法經常與焦點動物取樣法和掃描取樣法結合使用。由于特殊事件的發生難以預測,經常是突發的和迅速的,在野外觀察中觀察到事件發生的起止時間,以及所有過程較為困難。所以在觀察中,應盡可能詳細地記錄特殊事件的各種細節,這種記錄的數據對了解研究對象的社會行為有重要的意義。
(5)瞬時掃描取樣又稱瞬時掃描技術,它可人為地分為瞬時取樣(instantaneous sampling)和掃描取樣(scan sampling)。前者又稱點取樣(point sampling)或固定間隔時間的點取樣(fixed-interval time point sampling)。如果在一非常短的時間內采集到所有可見個體的行為樣本,此時的瞬時取樣法稱為掃描取樣法。在實際研究中,瞬時取樣和掃描取樣常常結合使用,故稱“瞬時掃描取樣法”。這種方法是將觀察時間分為許多短的取樣時區,在每一時區的某一固定時點上記錄當時正在發生的行為。它用于記錄狀態而非事件,可從大量群體成員中收集數據,研究各種活動所消耗的時間百分比。
每隔固定的時間間隔,對所有的觀察對象進行一次掃描觀察。記錄每個個體在掃描瞬間所處的行為狀態。這種方法經常用于記錄一種行為或者幾種行為類別,要求掃描完成的時間要大大的短于掃描的間隔,最常應用于研究個體的日活動節律。在掃描過程中,可能會忽略一些較為罕見的行為,從而對研究結果造成誤差。減少誤差的方式是縮短掃描間隔,以及與其他觀察方法結合使用。
這些取樣方法在研究的不同階段和解決不同問題時選用,但研究者往往是多種方法一起搭配使用,以期更全面地描繪動物的行為表現和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