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絲猴的社會(第二版)
- 蘇彥捷
- 1070字
- 2020-05-22 18:40:53
2 社會行為模式
社會生活會給動物帶來很多好處(尚玉昌,2005),例如減少環境或氣候因素造成的損害、防御捕食者、較獨居動物更易找到配偶和繁殖機會、覓食成功率較高等。由于適應社會生活會對個體產生相應的演化壓力,對于社會生活的適應就會以一套特有的行為模式所體現出來,我們稱這套特有的行為模式為社會行為模式。
由于社會行為模式是在社會生活的自然選擇壓力下演化而來的,那么這些行為模式就會有相應的作用和意義(任仁眉等,2000)。在研究各種動物行為模式社會含義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首先需要了解行為的發起者。研究社會關系,就是了解各種不同類別個體之間的關系,故而要明確辨認行為的發起者。如果是籠養被試研究,必須清楚辨認出每一個個體,知道其年齡和性別,甚至可以給它們取一個名字以加深印象;如果是野外研究,群內的個體在40只左右,清楚辨別個體也是完全可能的。但是像金絲猴群有200~300只個體,很難清楚的辨別出群內的每一個個體,這時就需要辨別清楚所記錄個體的年齡和性別,不然記錄的數據是無用的。
(2)要清楚行為的接受者。社會行為是指,A個體針對B個體或其它個體發出了一個行為,如A個體給B個體理毛,或A個體追趕B個體和C個體等。而如果A個體做一個行為只是針對自己,如自我理毛、自我撓癢等,這些都不屬于社會行為。因此對行為的接受者也必須辨別清楚,這是了解社會關系的必要條件,因為不同個體之間的行為含義,會隨著其關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A個體和B個體是母女關系,它們之間發生的理毛行為的社會含義,與A個體不是B個體的母親而互相理毛的社會含義是大大不同的。
(3)清楚記錄行為發起者和行為接受者所做的各種行為的模式:如肌肉的動作、身體各部的姿勢、面部表情以及聲音等;這各個方面組成統一的一種模式;個體使用同一種行為模式來表達同一種社會含義,這是個體間傳遞信息的關鍵部分,從而也表達了個體間的社會關系。
(4)清楚了解行為發生的情境,只有這樣才能把所發生的行為,從社會行為的角度來考察。另外,還要記錄行為發生的時間長短。大多數行為發生的時間很短暫,約在1~3秒左右,開始和結束很明確,很容易和另一個行為相區分,如威脅、屈服等;然而有些行為持續的時間較長,如理毛、挨坐、擁抱等,有時會有十幾分鐘,甚至延續1小時以上。為了便于表明時間因素,我們常常規定時間的最長時長,超出最長時長則不計為一次行為。比如確定3分鐘為一個時間段,如一次行為超過3分鐘就以另一次行為計算。
川金絲猴社會行為模式豐富,表1-1和表1-2分別列出籠養被試各類社會行為節目的情況和野外觀察各類社會行為的發生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