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孩子玩游戲,父母怎么辦?:別讓游戲毀了孩子一生作者名: 夏翠翠 申子姣本章字數: 2064字更新時間: 2020-05-14 17:26:50
第三節
我的孩子要比別的孩子強
5歲的淘淘住在一個很大的小區里,小區里的小廣場是老人和孩子休閑、娛樂的場所。院里的小孩就像雨后的春筍一樣,一撥一撥地出生和成長,學齡相同的一撥孩子,就難免相互參照、相互比較。
這一天,淘淘媽媽晚上加完班回到家,并沒有看到兒子像往常一樣在門口迎接自己,而是聽到一連串的抱怨:“哎寶寶,這個時候要往左偏一偏……趕緊減速!減速了!……寶寶你要加油啊,不能被別人比下去了!”淘淘媽一頭霧水地到客廳一看,呵,原來奶奶正在指導寶貝孫子在iPad上面玩賽車游戲呢!
淘淘媽不禁問道:“媽,您這是要干什么呀?平時也沒怎么見您教淘淘玩游戲呀!”
奶奶兩眼盯著屏幕,也顧不上抬頭:“哎呀,還說呢,我都后悔死了,平時沒多教寶寶玩,現在都落后別人一大截了!”
“這是幼兒園搞什么比賽了嗎?還是跟誰比賽了?”淘淘媽隱約猜到了原因。
奶奶這才抬起頭,嚴肅地說:“小區里的樂樂都能過好多關了,分數都很高。人家奶奶都說了,這賽車游戲看起來簡單,可是能鍛煉孩子好多能力呢,什么手眼協調了,什么反應能力了。咱淘淘一上手,嘿,確實差人家一大截,咱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說完就低頭投入了“訓練”。
再看淘淘,“刻苦訓練”已經持續了一小時,自從媽媽進門,一句招呼都沒顧上打。第一次玩這么好玩的游戲讓他十分過癮,雖然奶奶經常批評他沒玩好,搞得他有些煩躁,但他心里也升起了一股不服輸的勁兒。
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大概是家長們最常做的事情了。小的時候比個頭和胖瘦,大一點了比誰先會坐爬走,到了長本事的年齡就開始比技能,上學以后比成績,工作以后比工資、地位。這種比較中常含著父母望子成龍的苦心,希望依靠與更優秀的人的比較,激勵自己孩子的進步。但孩子們在逐漸長大的過程中卻為此苦惱不已,所以那個“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宿敵,就是不玩游戲、不聊QQ,天天就知道學習,回回考年級第一的‘別人家的孩子’”的段子,引發了大量的共鳴,一度刷爆社交網站。這種比較背后還有一種更為隱藏的情感,就是看護者可能借由孩子的優秀表現來證明自己是個好的養育者。同時也害怕因為自己的失誤導致孩子的落后,無法承擔孩子將來怪罪的責任。
人確實需要通過比較來不斷確認自己的位置,所以恰當運用比較也是有好處的。很多家長都是在自己孩子與同齡孩子的比較中發現明顯的差異,從而及時發現了潛藏著的生理或心理問題,進而尋求恰當的幫助,及早幫孩子解決問題。但有益的比較也要允許差異的存在,每個孩子的發展狀況其實都是遺傳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父母的基因、懷孕的歷程、后天的養育、所處的環境,都會使孩子的發展表現出差異性。這種差異性表現在很多方面,比如時間上,可能有的孩子某些能力表現出來早一些,某些能力晚一些。既表現在生理層面,就像同齡孩子的身高體重各有不同;也表現在能力層面,如有的孩子運動能力強,有的孩子在音樂上有天分,有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更勝一籌。即使兩個孩子都擅長玩游戲,可能擅長的游戲類型也不相同。因此,雖然后天的訓練確實有所幫助,但只有發掘孩子本身擅長的方面,揚長避短,才會讓后天的訓練更加事半功倍。
對于幼兒來說,電子游戲確實能起到很多有益的作用,比如淘淘奶奶提到的訓練手眼協調能力、快速反應能力,3D游戲還能夠訓練孩子的空間感知與想象能力。適當讓孩子玩一玩這些益智類的游戲,還是很有好處的。但為了與別人比賽而進行訓練,忽略了游戲本身帶來的樂趣和成長,則可能會使孩子過度在意外部的評價,變得愛攀比、好面子,將來在競爭性的活動里也更容易緊張、焦慮。
父母應該怎么辦?
在平時的觀察中了解自己孩子的特點和優勢。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這需要父母對孩子有信心,同時也要有耐心。通過孩子平時的表現,既能觀察其感知能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能力、注意力等一般能力的發展情況,也可以通過為孩子提供接觸不同事物和表現不同能力的機會,觀察孩子音樂、繪畫、運算、運動、言語、空間、人際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尤其要尊重孩子對事物的探索,不要隨意打斷。
孩子最初是沒有比較之心的,被照顧得比較好的孩子,都有著很強的自信心,淘淘可能最初并不覺得自己比別人差,也沒覺得別人游戲玩得好跟自己有什么關系。但奶奶強調要通過訓練超越別人的時候,他可能慢慢意識到自己不如別人,從而產生自卑感和煩躁、苦惱等負面情緒,所以過度強調與別人的比較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引導孩子更多地跟過去的自己做比較,強調努力之后點滴的進步,并給予鼓勵,而不是讓孩子總覺得是因為自己不夠好,才需要提升某方面的能力。
在心理上把孩子與自己區分為兩個獨立的個體。孩子在某些方面表現得好或不好,并不能直接與父母夠不夠好畫等號。雖然這個觀念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但不把自己的價值完全建立在孩子是否成功之上,會讓父母更加輕松,也讓孩子更加自由地發揮自己的天性才華。如果想要孩子成功,不能以犧牲父母的人生為代價替孩子鋪路,更好的方式是父母首先過好自己的生活,以身作則,讓孩子有直接的學習榜樣,然后讓孩子在耳濡目染當中,走上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