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紀俄蘇文學批評理論史
- 張杰等
- 1017字
- 2020-05-13 18:39:03
第三章
特魯別茨科伊兄弟:聚和性意識與生命的意義
特魯別茨科伊兄弟是白銀時代俄羅斯非常有影響的哲學家、宗教文化批評的理論家。弗·謝·索洛維約夫的宗教哲學思想對兄弟倆都產生過重要的影響,盡管他們也不一定完全贊同他的理論,甚至對有些觀點和思想也予以激烈的抨擊,但無論是正面的,還是反面的,這種影響是很明顯的。在學術探索中,兄弟倆都沒有把哲學、宗教的理論研究與實際生活相割裂,而是把兩者結合起來。他們一方面在象牙塔中進行著自己的純理論研究,另一方面又積極從事社會政治、教育等活動。他們留下的學術遺產已經成為白銀時代俄羅斯宗教哲學理論寶庫中極有價值的一部分。
謝爾蓋·尼古拉耶維奇·特魯別茨科伊是葉甫蓋尼·尼古拉耶維奇·特魯別茨科伊的哥哥,年長一歲。他的學術思想主要淵源有兩個:斯拉夫派哲學和德國古典哲學及神秘主義。他積極投身于學術研究和教育事業中去,曾被選舉為莫斯科大學的校長。他理論的探索主要有兩個中心問題:一是理性與信仰的關系問題,具體地說,就是希臘理性主義與舊約啟示之間的關系;二是“聚和性意識”問題,也就是研究人類意識的普遍性問題。他反對哲學研究抽象的存在,強調只能夠研究具體的存在,因此他也把自己的研究稱為“具體的唯心主義”。
葉甫蓋尼·尼古拉耶維奇·特魯別茨科伊是弟弟,他集多重身份于一身:他曾是著名的律師、積極的社會政治活動家、有才能的政論家、哲學家等。在哲學上,他曾追求延續弗·謝·索洛維約夫的宗教哲學傳統,并與他保持了多年的友誼,后來在學術思想上倆人發生分歧。葉·尼·特魯別茨科伊一方面努力追求把弗·謝·索洛維約夫的理論世俗化,使之從極端的神秘主義中解脫出來,另一方面又反對在弗·謝·索洛維約夫哲學中的泛神論傾向,因為這與東正教正統是不相一致的。葉·尼·特魯別茨科伊在批判康德哲學的基礎上,提出,哲學研究要從認識主體轉向認識“客體的、也就是超越個人的、全宇宙的絕對意識”。這樣一來,生命的意義成為他哲學研究關注的重點。由此他形成了永恒真理、統一學說、絕對意識等觀點。
葉·尼·特魯別茨科伊的學術思想在很大程度上類似于他哥哥謝·尼·特魯別茨科伊的宗教意識學說。他甚至有時稱超個人意識為聚和性意識。但是如果哥哥謝爾蓋說的是關于人類的聚和性意識的話,那么對弟弟葉甫蓋尼而言,“聚和性就是基督本身在宗教集體生活中的現身”,他嚴格區分了“真正的基督的聚和性與大自然、人類的聚和性”。[1]
[1] Трубецкой.Е.Н.Избранное.М.,1994.с.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