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團體智力測驗
一、美國軍隊測驗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需要迅速并有效地選拔士兵和軍官,為了適應這種要求,美國心理學會主席耶克斯(R.M.Yerks)及桑代克等認為可用測驗進行選拔,于是將推孟的學生歐提斯(A.S.Otis)嘗試性編制的團體智力測驗(主要是將斯坦福—比納量表改編為紙筆測驗)運用于軍隊,稱做美國軍隊甲種測驗。此后又編制了適用于母語為非英語及文盲的美國軍隊乙種測驗。美國軍隊甲種量表與乙種量表測驗的成功,使團體智力測驗的研究、編制及應用迅速發展起來。
美國軍隊測驗目前已不常用。現在美國軍隊采用軍人資格測驗(Armed Forces Qualification Test, AFQT)選拔軍人及分兵種。
二、瑞文推理測驗
瑞文推理測驗是由英國心理學家瑞文(C.Raven)編制的一種團體智力測驗,原名“漸進矩陣”(Progressive Matrices),是非文字型的圖形測驗。瑞文推理測驗有3種量表,它們是瑞文標準推理測驗(SPM)、瑞文彩圖推理測驗(CPM)和瑞文高級推理測驗(APM)。華東師范大學李丹等于1989年將標準型與彩圖型合并,編制成瑞文測驗聯合型(Combined Raven's Test, CRT)。
1.瑞文標準推理測驗(SPM)
瑞文1938年編制出版該測驗,它適用于5.5歲以上智力發展正常的人,屬于中等水平的瑞文推理測驗。
SPM包括60道題,分為5組,每組12題,A、B、C、D、E這5組題目難度逐步增加,每組內部題目也由易到難排列,所用解題思路也一致,而各組之間有差異。A組考察知覺辨別、圖形比較、圖形想象能力;B組測類同比較、圖形組合能力;C組測比較、推理能力;D組測系列關系、比擬和圖形組合;E組測試互換、交錯等抽象推理能力。
SPM施測無嚴格時限,一般可用40分鐘左右完成,答對題目的總分轉化為百分等級。
1985年,我國張厚粲教授開始主持瑞文標準推理測驗中國城市版的修訂工作。這次修訂工作基本保留了原測驗的項目形式及指導語。每一項目均以“1”、“0”記分,最后根據總分查得常模表中相應年齡組的百分等級。同時百分等級還能直接轉化為離差智商,因而可與那些以IQ評定的測驗量表進行比較。
2.瑞文彩圖推理測驗(CPM)
CPM是由瑞文1947年編制的,適用于幼兒和智力低于平均水平的人,屬于瑞文推理測驗中最低水平的測驗。
3.瑞文高級推理測驗(APM)
APM最初編于1941年,經1947年、1962年兩次修訂成為現在的形式,適用于智力高于平均水平的人,是最高水平的瑞文推理測驗。該測驗分練習冊與測驗冊,練習冊共有12題,題型與標準型類似,目的是讓被試掌握該測驗的方法。測驗冊上共有36題,總體難度要比標準型難很多。
4.瑞文測驗聯合型(CRT)
該測驗由72幅圖案構成,分為A、AB、B、C、D、E 6個單元,每一單元12題。前3個單元為彩色,后3個單元為黑白。瑞文聯合型測驗由于增加了AB12道題,再加上前面3個單元的圖形是彩色的,它更適合對年幼兒童的測量。
瑞文推理測驗的理論假設源于斯皮爾曼的智力一般因素理論。瑞文將智力G因素劃分為兩種相互獨立的能力,一種稱為再生性能力,表明個體經過教育之后達到的水平;一種稱為推斷性能力,表明個體不受教育影響的理性推斷能力。瑞文認為,詞匯測驗是對再生性能力的最有效的測量,而非言語的圖形推理測驗則是對推斷性能力的最佳測量。
以上4種類型的瑞文推理測驗題型都類似,每個測題是由一張抽象的圖案或一系列無意義的圖形構成一個方陣(2×2或3×3),方陣的右下方缺少一塊(即空檔),要求被試從方陣下面提供的6塊或8塊備選截片中選擇出一塊能夠符合方陣整體結構排列規律的截片。測題是按從易到難的原則依次排列,故稱為漸進方陣。如圖3-18所示。
瑞文測驗的優點在于測驗對象不受文化、種族與語言等條件的限制,適用的年齡范圍也很寬,從5歲半直至老年,而且不排除一些生理缺陷者。測驗既可個別進行,也可團體實施,使用方便,省時省力,結果以百分等級常模解釋,直觀易懂。但其缺點是只有形式單一的圖形操作,不能反映出個體的整體智力水平以及記分方法太簡單等。
瑞文測驗具有測試方便、不受文化影響、適用對象廣等優點。但該測驗也有測量內容較單一,不能測量到與言語有關的能力等缺點。
三、中小學生團體智力篩選測驗
中小學生團體智力篩選測驗是由華東師范大學李丹、金瑜等在美國A.W.Munzert編制的“智商自測”(IQ Self-test)的基礎上,經過上海市的試用修訂而成,后于1991年制定了全國常模。適用于小學3年級至高中3年級學生(8—17歲)的智力篩查。

圖3-18 瑞文聯合型測驗例圖
該測驗的最大特點是實施簡便、省時,是中小學對學生進行大規模智力調查或科學教育、科學實驗的測評的理想工具。
本測驗是文字性質的紙—筆測驗,共有60道包括文字、圖形和數字方面的測題,均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具體內容如下:
1.歸類求異
此部分共有21題。以詞或圖的形式給出每組5個對象,其中4件可歸為一類,或具有共同特征,要求被試通過抽象概括將最不同于其他4件的另一件找出來。如圖3-19所示:
該圖5個圖樣中哪一個最不像其他4個?

圖3-19 歸類求異圖例
2.類比推理
此部分共有19題。要求被試能抽出題目中所舉出的兩項事物之間的關系,再根據這種類比關系找出一對事物所缺的后項。如:
下面5個詞中哪一個可選作最適合的對比?
樹對土地好比煙囪對:
A.煙
B.磚
C.天空
D.車間
E.房屋
3.數的運算
此部分共有10題。主要測驗解決問題的能力。如:
一個匣子里有5個小匣子,每個小匣子里又有5個小匣子,那么連大帶小共有幾個匣子?
A.21
B.26
C.11
D.31
E.30
4.邏輯判斷
此部分共有6題。根據所給的命題做出合理的判斷,以測驗被試分析、比較和論證的能力。如:
如果所給的W是T,而沒有T是G,那么肯定沒有G是W。這種說法是:
A.真
B.假
C.不肯定
5.數字系列
此部分共4題。主要考查被試對數字間關系的分析概括能力。如:
下面的數字哪一個是不屬于這組數字系列的?2-3-6-7-8-14-15-30
A.3
B.7
C.8
D.15
E.30
在量表中,以上5類測題的順序是交替排列的,也不按難度高低的順序出現。測試時每題的時間無限制,但整個測驗限時45分鐘。此測驗得出的智商類型為離差智商(IQ=100+15Z),可根據原始分在指導手冊中查出。
四、團體兒童智力測驗
“團體兒童智力測驗”(GITC)是由華東師范大學金瑜編制,先在上海地區試用,制定全國常模后于1996年發表。用于對9—16歲中小學生的一般智力進行團體施測,17—18歲學生也可參照使用。
由語言量表和非語言量表兩部分各5個分測驗組成。共有292題,以多項選擇題形式出現,根據測驗結果可得出被試在語言量表、非語言量表和全量表的三種智商分數和各個分測驗的量表分數。
具體內容如下:
1.語言量表
(1)常識。共38題,內容涉及自然、地理、歷史、日常生活等方面的一般常識。如:
古生物研究對下列學科的研究有很大幫助:
A.地質學
B.物理學
C.天文學
D.精神病學
E.心理學
(2)類同。共32題,每題都給出一對事物的名稱,要求被試在答案中選出最能正確地表述出它們之間相似之處的一個。如:
海平面—赤道:
A.都在一個平面上
B.都是用來描述山的方位和大小的
C.一個反映高度,另一個用來反映水平
D.都標在地圖上
E.都是地理測量的基準
(3)算術。共20題,這些題目只需一般的數學知識即可解出,以測量被試的思考和推理的能力。如:
11月2日是星期五,問上上一個星期的星期五是10月幾日?
A.16日
B.17日
C.18日
D.19日
E.20日
(4)理解。共32題,讓被試在答案中選擇正確地說出某種情況的原因、某種事物的用途、某種情景的處理方法等的答案。如:
在工廠建立工會的主要目的是:
A.提供對付廠長的一種方式
B.促進工人之間的團結合作
C.提高產量
D.在罷工時派糾察
E.保證工人安全
(5)詞匯。共50題,以找反義詞的形式出現,以考察被試對詞的掌握和理解。如:
消費的反義詞為:
A.建設
B.補償
C.增產
D.生產
E.制造
2.非語言量表
(1)辨異。共有26題,每題都由5個物體圖片或幾何圖形組成,要求被試按照某種規則或特征找出最不相似的一個。見圖3-20。

圖3-20 辨異圖例
(2)排列。包括13組圖片,每組圖片均有一定的情節,以打亂的順序呈現給被試,要求被試按適當順序排列組成一個有意義的故事。見圖3-21。

圖3-21 圖片排列圖例
(3)空間。共30題,給出一個原始圖形和5個供選擇的圖形,讓被試判斷5個圖形中哪一個是經過原始圖形旋轉后得到的。見圖3-22。

圖3-22 空間圖例
(4)譯碼。共34題,先給出與數字1—9相對應編碼的編碼表,讓被試以選擇正確答案的方式譯碼。見圖3-23。

圖3-23 譯碼
(5)拼配。共17題,要求被試以選擇正確序號的方式把散亂排列的各部分圖片組成完整的圖形。見圖3-24。

圖3-24 拼配圖例
該量表的最大特點是經濟、快速和方便,可為教育科研、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和進行心理咨詢提供智力方面的信息。
五、團體智力測驗的優缺點
(一)團體智力測驗的優點
(1)與個別智力測驗相比,較節約人力、物力和時間。
(2)由于施測過程較簡單,所以主試不須經嚴格的專門訓練,只要掌握測驗程序和注意事項即可。
(3)因量表本身的原因,記分與評分較客觀,基本不受主試或評分者主觀因素的影響。
(4)由于可以一次測量許多被試,所以容易建立常模,更利于從總體上進行有關智力發展變化的研究。
(二)團體智力測驗的缺點
(1)主試無法對個別被試進行詳細觀察,不易發現被試的特殊反應。
(2)主試與被試間無法建立和諧的關系,對測驗環境的控制性較差。
(3)若被試是兒童或是文化程度較低的成人,則在團體測驗的條件下,會產生被試不能正確理解測驗要求和題目含義的情況,而主試往往無力根據不同情況加以控制,這會影響測驗的準確性。
從以上可以看出,個別智力測驗和團體智力測驗具有互補性,是相輔相成的,一般情況下,若被試人數較少,或年齡、文化程度較低,最好使用個別智力測驗;相反則使用團體智力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