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城鄉居民高等教育投資收益與風險研究:基于機會平等性視角
- 馬文武
- 809字
- 2020-11-13 09:59:07
1.1.5 教育擴張與教育機會關系理論
我國自1999年以來實行大規模的高等教育擴招,這種擴招必然會給城鄉居民高等教育機會帶來巨大影響。現有關于教育擴張與教育機會變化的理論主要有MMI理論和EMI理論,這些理論對于解釋我國高等教育擴招給城鄉居民教育機會帶來的影響很有借鑒之處。
MMI(Maximally Maintained Inequality)理論,即最大化維持不平等理論,是解釋教育擴張與教育機會不平等關系的一個著名理論。它是20世紀由雷夫特瑞(Raftery)和霍特(Hout)以文化再生產的思維對愛爾蘭教育擴張和社會分層關系的研究而提出的理論假設,該理論認為教育擴張并不一定導致教育機會向平等化方向發展,只要上層階層或優勢群體還存在提高他們教育機會的空間,教育機會不平等現象就會繼續維持。因為教育擴張創造的新教育機會,會由于上層階層或優勢群體在經濟、文化、社會和動機資源方面占有絕對優勢,而被他們的子女率先抓住。而只有上層階層或優勢群體在某一級教育中達到飽和,該級別的教育不平等機會才會隨著教育的擴張而不斷下降。這一理論在實證方面得到了一些國家的數據支持。
EMI(Effectively Maintained Inequality)理論,即有效維持不平等理論。該理論是盧卡斯(Lucas,2001)在MMI理論基礎上提出來的,修正了MMI理論關于上層階層或優勢群體教育在某一級達到飽和后,教育擴張會帶來教育機會不平等程度下降的觀點,而是認為教育機會不平等將會以更加有效的形式在該級教育中得以維持。EMI理論認為教育機會不平等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數量上的不平等,二是質量上的不平等。以高等教育這一級別教育為例,隨著高等教育的擴張,上層階層或優勢群體先是會利用自己的優勢資源使自己子女獲得高等教育擴張創造的新教育機會,直到他們在教育數量上達到飽和,但是飽和之后并不會出現教育機會不平等程度隨著高等教育擴張而下降,因為上層階層或優勢群體會繼續利用自己的優勢資源向質量更高的高等教育滲透,讓自己子女在高等教育質量方面獲得更多機會,這時高等教育機會不平等開始由數量維度向質量維度轉化,教育不平等仍然在深度上得以繼續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