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城鄉居民高等教育投資收益與風險研究:基于機會平等性視角
- 馬文武
- 662字
- 2020-11-13 09:59:04
0.4.2.3 高等教育機會平等性研究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擴招,國內學者開始對高等教育機會平等性進行研究。李春玲(2003)對中國1940年以來中國教育機會分配問題進行了研究,發現:1978年之前,中國教育機會分配從一種極端不平等狀態向平等狀態方向演變,但1978年之后,中國教育機會分配不平等程度又逐步增強。姚繼軍(2009)用基尼系數來測度教育不平等狀況,通過第1949—2006年教育基尼系數的測度及其變化過程,表明:1949年以來中國教育機會不平等狀況有較大改善;同時,這一過程中不平等狀況的改善呈現出“小學—中學—大學”重心不斷上移的特點
。丁小浩(2006)使用1991年和2000年城鎮居民入戶調查數據,就高校擴招對城鎮居民高等教育機會時間分布變化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發現城鎮居民高等教育入學率的均等化程度在20世紀90年代以后有了顯著提高,但是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有更傾向于經濟背景好、社會地位高的家庭子女的趨勢
。李春玲(2010)采用2005年1%的人口抽樣調查數的一個次級數據集,運用logit模型分析大學擴招對教育機會不平等的影響,發現大學擴招沒有減少階層、民族、性別等之間的教育機會差距,反而導致了城鄉教育機會不平等拉大
。梁晨等(2012)研究認為:1949年以來,高等教育領域發生了一場革命,高等精英教育資源被社會上層子女壟斷的局面被打破,工、農等社會底層子女在其中逐漸占據相當比重,并且這一狀況一直持續到20世紀末
。李春玲(2012)用全國調查數據,對“80后”人群教育機會不平等狀況進行研究,重點對城鄉之間、階層之間教育機會不平等的考查,結果發現:盡管教育機會數量在不斷增長,但城鄉教育差距加劇,優質教育資源分配不平等問題依然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