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醫學院校健美操課程“整體教學”的設計與實驗研究本文為2009年度瀘州醫學院教育教學改革重點項目“醫學院校健美操課程‘整體教學’的設計與應用研究”(200931)課題的研究成果(魏永主持)。

王曉紅 魏永 馬彪 龐博

(瀘州醫學院體育學院 四川瀘州646000)

摘要:筆者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學思維、理念為指導,以充分發揮健美操項目“健身、健心、美體、增智”的特點而有效增強學生體質、健美體型、愉悅身心為目的,精心設計了健美操課程“整體教學”系統,通過課堂教學,并結合課外集體鍛煉、訓練、競賽、表演、實習指導等全方位、多形式的實踐活動,使大學生的健美操理論知識與技能技術及其應用能力、組織教學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有效增強,教學效果明顯。

關鍵詞: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健美操課程;“整體教學”設計;實驗與研究

1 研究的背景與目的

綜合國力的競爭的實質是民族素質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教育的競爭。在此背景下,國家教育部頒發了《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等系列教學改革政策。黨的十八大三中全會特別強調指出:“強化體育課與課外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強健體魄。改進美育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由此可見,改革體育教育教學,加強大學生素質教育和美育教育是當前高校體育教育教學改革的主題,是廣大體育教育工作者必須高度重視的重要課題。

健美操項目不僅突出“健”與“力”,更強調“美”;是一項既注重外在美的鍛煉,又強調內在美培養的有氧運動,它對人的身心發展影響較為全面。健美操以鍛煉形式和內容的多樣性、塑型美體的針對性、順應時代發展需求不斷推陳出新開發新操種的創新性,吸引了廣大高校學生的積極參與,進而滿足了大學生“求新、求樂、求美”的心理需求,因而得以在高校廣泛開展。

依據二十多年從事醫學院校健美操專項課教學的經驗與研究基礎,筆者在該課程的教學中采用以健美操教學為載體,通過理念的構建,整體設計、改進課堂教學、優化課堂管理,實施目標、內容、教法、組織、評價、資源開發與整合的教學和配套的課余健美操系列實踐活動的開展,即實施健美操“整體教學”系統實驗方法,以探索能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發展所需的“全面發展的,身心健康、體魄強健、健全人格、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應用能力的新型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的體育教育教學之途徑。鑒于目前國內還鮮見針對健美操課程的“整體教學”設計與應用的相關報道,因此,該課題的研究能為進一步推動高校體育質量工程建設提供參考,為培養現代社會發展所需的新型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提供教育思路與策略。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對象為瀘州醫學院2010級醫學各專業健美操興趣選項課學生268名,瀘州醫學院社會體育專業2010級、2011級學習健美操必修課、主輔修課程學生83名。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實施教學實驗法。按照學校教務處安排的行政大班上課時間段,將2010級醫學各專業自愿選上健美操興趣課的學生隨機分為10個教學班,確定實驗組和正常組,由兩位教師分別擔任教學工作。實驗組采用“整體教學”進行試驗,正常組照常規進行教學,共進行兩學期的實驗對比;同時,對參加健美操必修課的社體專業2010級、2011級學生設施該系統教學。

對實驗組和正常組學生進行學習前、后各項生理、身體素質實驗指標的規范測試。

運用SCL-90身心癥狀自評量表對學生進行測試(該研究論文已發表,這里不再贅述)。

采用數理統計與分析法,運用SPSS17進行數理統計,將實驗組與對照組各項指標進行對比,并結合瀘州醫學院健美操課程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分析與討論。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實施“整體教學”后實驗組學生體型獲得明顯改善,減脂塑形效果較正常組明顯

表1的教學前后生理機能測試結果表明,腰圍教學前后對比,實驗組和正常組的P值均為0.000<0.01,具有顯著性差異,分別平均減少了6.31厘米和5.56厘米,實驗組效果更明顯,兩者間比較P值為0.003<0.01,具有非常顯著的統計學意義。體重在教學前后的測試對比,實驗組和正常組平均P值為0.000<0.01,具有非常顯著的差異,實驗組平均減少了2.17公斤,正常組平均減少了1.66公斤,實驗組效果更明顯:兩者間比較P值為0.04<0.05,具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體脂率教學前后測試對比,實驗組平均減少了2.34%,正常組平均減少了1.27%,P值均為0.000<0.01,具有非常顯著的統計學意義,兩者間比較P值均為0.000<0.01,具有非常顯著的統計學意義。

表1 健美操課實驗組與正常組教學前后生理指標變化一覽表

皮脂教學前后對比可見,實驗組和正常組的P值均為0.000<0.01,具有非常顯著的差異,分別平均減少了1.84和1.93,但實驗組的效果不及正常組明顯,而且兩者間比較P值為0.75>0.05,無顯著性統計學意義。BML指數(身體質量指數,簡稱體質指數,又稱體重指數,是用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平方得出的數字,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教學前后對比可見,實驗組和正常組的P值均為0.000<0.01,具有非常顯著的差異,分別為0.79和0.69;兩組間比較P值均為0.48<0.05,無顯著性統計學意義。研究分析認為,健美操是以中、低強度為主的有氧運動,雖然該課程教學每周僅2學時,但每周3次以上的課余集體鍛煉使學生減脂效果明顯,其體型也獲得較好改善。實驗組學生按照健美操“整體教學”課程設計與實施的要求,堅持課余訓練的次數更多一些,所以減脂的效果更好一些。

通過一學年健美操學習和課余鍛煉后,學生的基礎代謝率(KG/M2/H)有明顯改變,但反映的是一種負面結果:基礎代謝率教學前后的對比測試結果可見,實驗組和正常組的P值均為0.000<0.01,具有非常顯著的差異,分別降低34.42和26.97;兩組學生的基礎代謝率明顯降低,實驗組較正常組降低多些。經過與學生交談,調查結果與測試結果相吻合,這主要是由于過重的學業壓力,有部分學生過分追求苗條,采用不吃早餐或晚餐的饑餓方法,從而造成基礎代謝率降低(兩者間比較的P值為0.204<0.05,無顯著性統計學意義)。因此,要加強對學生的正確教育、引導,使學生明白堅持“有氧運動+力量訓練+科學膳食”相結合的方法,才能有效提高人的基礎代謝率,這才是有益于健康的科學減肥塑性的正確方法。

3.2 實施“整體教學”系統后,實驗組身體素質較正常組有較大改善,教學效果明顯

從表2可見,仰臥起坐教學前后測試對比,實驗組平均提高了18.29個,較正常組(平均提高10個)的提高幅度大,P值為0.000<0.01,兩者間比較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而實驗組與正常組的800米跑教學前后測試成績比較,兩者間無統計學意義,P值為0.166>0.01,但教學前后兩組平均成績分別提高了18.84s和20.89s。坐位體前屈教學前后的測試,實驗組平均提高9.90cm,較正常組(平均提高6.20cm)提高幅度大;兩者間比較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值為0.000<0.01。

表2 健美操課實驗組與正常組教學前后身體素質變化一覽表

3.3 實施“整體教學”的自編操教學實驗后,學生教學的多項能力得以鍛煉和提高,達到“學以致用”的預期教學目標

從表3可見,盡管只有25.30%的學生參加了自編、自帶熱身操,但仍有95.18%的學生認為這個教學形式好和較好,有80.73%的學生希望參加自編、自帶熱身操。由表4可見,有85.54%的學生認為自編、自帶熱身操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創編能力和教學組織能力;67.47%的學生認為展示和檢驗了應用能力;66.27%和51.81%的學生認為培養和提高了學習興趣,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僅有3.61%的學生認為沒多大作用。由表5可見,期末集體自編操創編和展示,66.27%的學生認為獲得成功和喜悅體驗,67.47%的學生自信心增強;53.01%的學生認為獲得教學組織管理能力的提升;69.88%的學生認為培養了團隊互助精神,還有46.99%和37.35%的學生分別認為對創編操已不再陌生,這為就業奠定了健美操教學指導的基礎。由表6可見,將集體創編和展示創編操作為測驗內容的方法,100%的學生均認可;有78.31%的學生認為提高了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66.27%的學生認為培養了集體主義精神和榮譽感,能有效培養和發揮團隊協作精神,促進同學間互相學習與提高;培養學生健美操專項技術的應用能力,學習收效大;一半以上的學生認為能相互督促,培養自覺堅持鍛煉的良好習慣。

表3 健美操“整體教學”學生自編、自帶操情況調查N=83

表4 健美操“整體教學”學生自編、自帶操效果調查N=83

表5 期末集體自編操的編排和展示后,最大的收獲是什么?N=83

表6 開展集體創編和小組展示測驗,你認可嗎?為什么?N=83

3.4 認真篩選教材和內容,及時選用健美操專業最新的教材,向學生傳授和介紹最新健美操項目的知識、技術,深受學生的喜愛、歡迎

筆者實施健美操“整體教學”系統,選擇在國內健美操領域有知名度的專家撰寫的教材,教學內容中增加時尚新潮、藝術性強的有氧拉丁操和街舞內容,以培養學生掌握健美操的多項技術。由表7可見,有97.59%的學生喜愛健美操,但有43.37%的學生認為拉丁操和街舞較難掌握。這是正常的反應,說明學生有“既愛又恨”的糾結心理。因為這兩個操種都需要有良好的舞蹈基礎和身體的協調性,而學生均來自農村,有些學生過去連正規的體育課都很少上,因此,要在短短的一學年72學時的健美操教學中去掌握好這類動作技術較復雜、協調性要求高的項目是難以做到的。即使如此,還是有83.13%的學生表示能接受時尚操種;有67.47%的學生認為能了解、體驗健美操更多項目的基本動作和技術,更加激發起自己的健美操的學習興趣。

表7 在健美操教學內容里增加有氧拉丁、街舞的內容,你喜歡嗎?為什么?N=83

為了使學生及時了解健美操的發展趨勢和學習掌握最新的操種,以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筆者在第一時間里將中國第一套舞蹈啦啦操規定動作、中國風等納入到教學內容中。由表8可見,有100%的學生喜愛;91.57%的學生認為最大收獲是:美感、節奏感、韻律感和身體的協調性、靈活性明顯增強;一半以上的學生認為,能全面提高專業知識、技術技能,增強同學間的團結協作能力,充分調動起人的潛能,激發起學習興趣,學習自覺性增強。

表8 學習內容中增加了舞蹈啦啦操、中國風內容,你最大的收獲是?N=83

3.5 將課內學習、課外練習有機結合,采用集體鍛煉小組的形式開展各種活動,同學間相互幫助、促進與提高的成效明顯

課堂、課余集體鍛煉小組練習的形式是實施健美操“整體教學”系統的又一環節,其目的是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自覺鍛煉、相互促進和相互監督的學習方式。有98.80%的學生認為這一環節很有必要,75.99%的學生認為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掌握技術更容易,77.11%的學生認為能給基礎好的同學提供實踐的機會和舞臺,從而獲得教學經驗;有74.70%的學生認為這一環節尤其對基礎較差的同學幫助大,學習沒有掉隊;還有66.27%和50.60%的學生認為這種學習和鍛煉的形式能促使同學間相互督促,齊頭并進,進步幅度大,并養成自覺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但從每周鍛煉次數調查(見表10)來看,每周鍛煉5次及以上的學生占19.28%,每周鍛煉3~4次的學生占42.17%,還有38.55%的學生每周鍛煉僅1~2次,自覺鍛煉情況仍不樂觀,需進一步加強引導、教育。

表9 實施健美操課堂、課余集體鍛煉小組的學習形式,你認可嗎?為什么?N=83

3.6 加強課堂教學外延性訓練工作,使學生在課余接受教師的進一步指導與教學,競賽成績突出,獲得巨大的社會影響力

為拓展學生專項技術技能的提升途徑,努力打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筆者多年來堅持課余訓練,盡量給學生提供各種比賽、表演和鍛煉的機會,學生的健美操專項技術技能快速提高,競賽成績突出。健美操課程負責人王曉紅和課題負責人魏永共同訓練學院教職工、學生健美操代表隊和表演隊參加全國、省市健美操競賽,成績優異;參加市、學院的各種重大活動的表演獲得成功,其社會影響力大。

自2009年至今,瀘州醫學院健美操代表隊參加“浩沙杯”全國萬人健美操比賽、四川省高校體育專業學生健美操比賽、川南高校健康活力大賽等,多次獲得一等獎;獲得市級健美操比賽一等獎十余項,兩次獲得瀘州市大中學校“忠山之秋校園文化藝術節”開幕式大型團體健美操表演“特等獎”,“忠山之秋‘街舞、健美操比賽’”全場冠軍。2010年,由瀘州醫學院承辦的“忠山之秋校園文化藝術節”開幕式上的有氧舞蹈表演、大型健美操的表演獲得瀘州市市委、團市委領導的高度評價;2013年,參加瀘州市第六屆市運會開幕式大型舞蹈啦啦操表演,獲得市體育局頒發的優秀表演“特等獎”。尤其是2011年在瀘州醫學院“六十年華誕慶典”的開幕式上,幾百人的大型健美操、有氧舞蹈表演隊的精彩壓軸表演贏得教育部和各高校的領導、專家、來賓的高度贊譽。健美操已儼然成為瀘州醫學院對外宣傳的一個窗口,成為學校展示辦學綜合實力的一個品牌。

3.7 采用多渠道、多形式的培養途徑,給學生提供各種參與健身指導的實踐活動,有效培養和提高了學生健美操教學指導的應用能力

通過“課內教學與課余訓練”一體化教學的實施,強化學生健美操組織能力的培養,給健美操代表隊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使之達到“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培養目標。比如,不管是在學校健美操課堂教學、課余集體鍛煉,還是學校健身俱樂部的教學指導中;不管是在社會健身俱樂部的領操臺上,還是在學校健美操代表隊、表演隊的課余訓練中,都安排有學生擔任組長、助理教練和教練的角色,采用高年級帶低年級學生、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帶醫學生進行課余訓練;與社會健身俱樂部聯姻,開展學生到社會健身房的見習、實習等實踐活動。通過這些實踐活動,既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更培養他們的組織與教學的管理能力、專項技術的應用能力、教學指導和創編操等能力,并收到顯著的效果。如今,已培養出大批具有健美操特長的醫學人才和社會健身俱樂部所需的健身指導的人才。據不完全統計,瀘州醫學院培養出的健美操人員深受社會的歡迎:

2011年至2012年,健美操代表隊、表演隊的社會體育專業在校學生就有30余名兼職社會健身俱樂部,深受歡迎。

學院健美操代表隊員品學兼優、專項技術扎實,深受用人單位歡迎。2008年、2009年,社會體育專業畢業的健美操代表隊6名學生中,已有5名順利就業,其中1名留校,2名當教師,2名為公務員,1名研究生即將畢業。當教師和留校的學生都是因具有健美操專長而被聘用。

自2006年至今,健美操代表隊考取研究生的有8人。有5人獲“四川省優秀畢業生”, 6人獲“學院優秀畢業生”;7人獲得“學院三好學生”, 11人次獲得“學院優秀團干部”。12人次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 23人次獲得甲等獎學金,等等。

經過從難、從嚴的培養與訓練,代表隊成員專項技術技能快速提高,很多學生通過培訓獲得國家一級健美操指導員證書、全國啦啦操中級教練員資格證書、健美操國家一級裁判員證書,成為瀘州醫學院健美操普及活動中的中堅力量。這些專業資格證書與培訓的經歷為學生學成就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值得一提的是,我院社會體育專業2009級畢業生杜小龍(原學校健美操代表隊隊員)畢業后,就職于重慶最大的健身會所,2015年6月獲得四川省健身健美精英賽健身先生冠軍、形體先生亞軍,“雙十佳運動員”。

3.8 通過學生對任課教師教學評價的調查,教學得到學生的廣泛認可

從表11可見,對健美操教師教學評價的結果表明,有87.95%的學生認為教學很好,有71.08%和26.51%的學生認為學習收獲大或較大;有69.88%和22.89%的學生學習態度端正和較端正;對學習興趣大和較大的分別為68.67%和24.10%。而有7.23%的學生缺乏端正的學習態度和興趣,需要進一步改進教學,加強對他們的教育、引導。

表11 實施健美操“整體教學”的效果調查N=83

考試實行教考分離,由健美操課程組教師監考,理論試題為理論和實踐指導相結合,技術考試包括小組自編操表演、個人健美操教學指導能力的測驗以及專項技術的掌握,以檢驗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動技術的掌握應用等。通過“整體教學”系統的設計與實施,瀘州醫學院醫學各專業2010級學生和2010級、2011級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的健美操課程考試,100%的學生考試合格,達到教學目標。

3.9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完善教師的知識結構,開發教學資源,努力打造一支“敬業愛崗、多專多能”的教師隊伍,使健美操課程“整體教學”系統實施有了根本保障

健美操“整體教學”系統的實施,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瀘州醫學院切實加強健美操教學團隊和教研室學科建設發展,全面提升教師專業水平,保持、提高教學團隊的學術地位和整體實力,健美操課程取得驕人的成績。

3.9.1 嚴格規范教學管理,教師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獲得嘉獎

在全校專任教師教學質量檢查評估中,健美操第一主講教師的教學獲得專家、同行、學生的充分認可,在2012年、2013年連續兩年獲得全院教授類綜合評分排名第四和第二名,2014年還榮獲學校第三屆“瀘州老窖‘金教鞭獎’”、學校第三屆“教學名師”等。而教研室有87%以上的教師在2012、2013年學校專任教師教學質量檢查和評價各類教師綜合評分中排名前三十,獲得獎勵。繼2008年健美操課程獲評瀘州醫學院“精品課程”以后,體操教研室健身藝術類課程教學團隊被評為學校“教學特色團隊”。

3.9.2 認真開展教學改革,科研工作躍上新臺階

2014年,教學團隊教師共申報主持廳局級課題3項、校級教改課題2項、體育學院綜合改革課題3項;發表體育類論文8篇(體育核心期刊1篇);參加全國高等醫學教育學會體育分會科學論文報告會,獲得一等獎1篇(大會報告), 2篇獲得二等獎;獲得兩項校級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

3.9.3 始終堅持課余指導與訓練學生,2014年競賽工作成績突出

教學團隊所訓練的學生在2014年四川省健身健美精英賽上獲得健美全場最佳小腿獎,健身小姐季軍,形體小姐第四名,健身先生第五、七名,7人次獲得“全省十佳”;參加2014年四川省高等學校健美操比賽,獲得體育專業組競技健美操女子單人三級規定動作第一名;跆拳道隊參加2014年中國西南俱樂部杯大眾跆拳道精英賽,獲得1金、6銀、3個第五名;體育舞蹈代表隊參加2014年第五屆成都國際體育舞蹈公開賽,獲得外地組10金、6銀、8銅,團體第一名。

3.9.4 制定師資培養目標,不斷完善教師專業職稱結構

健美操課程組如期實現職稱晉升計劃,近兩年晉升教授1名、副教授1名、講師1名。

4 結語

第一,實施健美操“整體教學”,使醫大學生生理機能和身體素質明顯提高,美感、節奏感、韻律感和身體的協調性、靈活性明顯增強。

第二,實施健美操“整體教學”,對醫大學生和社體專業大學生的動手能力(特別是健美操創編的應用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教學指導能力等有明顯的提升作用,達到“學以致用”的預期教學目標,為學生就業奠定了較好基礎。

第三,實施健美操“整體教學”,對培養大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意志品質和自信效果明顯。

第四,通過健美操“整體教學”的各項實踐活動的開展,更加激發起學生的學習鍛煉興趣和熱情,使健美操學習、鍛煉真正成為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他們自身所需的、終身體育鍛煉的一種習慣。

健美操“整體教學”系統的教學效果優于傳統教學,對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發展所需的“全面發展,身心健康、體魄強健、健全人格、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應用能力的新型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具有良好促進作用。因此,該系統可行、有效,可以推廣。

參考文獻

[1]丁素文.高校體育課程設置的改革構想[J]體育學刊,2002(9).

[2]邱遠,閆虹.體育課程教學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實驗研究[J]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5(12).

[3]趙巍.王娟娟.高校體育課程設置調查與改革措施[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2).

[4]陳偉霖,潘前.高校體育課程設置優化與素質教育的研究與實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5(2).

[5]楊乃彤,尹博.高校體育課程設置改革探微[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6).

[6]王曉紅,魏永.我國醫學院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科教育資源庫設計與開發的探索[J]四川體育科學,2007(2).

[7]何瑩.高校體育課程設置與教學評價的改革[J]遼寧體育科技,2005(5).

[8]王曉紅,魏永.健美操“整體教學”對女醫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干預實驗[J].四川體育科學,2010(1).


王曉紅,女,58歲,成都體育學院畢業;瀘州醫學院體操教研室主任、三級教授,四川省高等院校教師高級職務評審體育學學科專家組成員。

全國舞蹈啦啦操高級導師級教練員、四星級裁判員;國家級健身指導員等。被譽為“瀘州健身先鋒第一人”,是瀘州市健美操運動的開創者、推廣者和領軍人。擔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醫學教育專委會體育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教育部中國大學生健美操、藝術體操協會委員等職務。擔任瀘州醫學院科學技術協會常務委員、學校教師技術職稱評審委員會成員,體育學科組組長等。瀘州醫學院健美操“精品課程”負責人,第一主講教師;學校健身藝術類課程“教學團隊”負責人,第一主講教師。

被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作委員會授予全省高等學校“優秀黨務工作者”;獲得瀘州市“第十批拔尖人才”;瀘州醫學院“第三屆教學名師”、瀘州醫學院首屆“敬業愛崗‘教書育人模范’”、瀘州醫學院“瀘州老窖‘金教鞭’獎”等。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健美操“優秀教練員”、全國大眾鍛煉標準推廣獎“先進個人”;中國大學生健美操、藝術體操協會“明星專業評判員”;亞洲健康學院“2010年北京秋彤國際健身大會 ‘活力炫舞之星’”;四川省“健美操優秀教練員、優秀裁判員”。獲得全國萬人大眾健美操大賽的總決賽規定動作一等獎,全場自選動作三等獎,“重陽之星”大會特別獎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皮山县| 益阳市| 休宁县| 鄂尔多斯市| 大石桥市| 喀什市| 竹溪县| 常熟市| 酒泉市| 宕昌县| 柳江县| 独山县| 大英县| 内黄县| 隆子县| 罗田县| 吐鲁番市| 昂仁县| 镇宁| 仲巴县| 恭城| 福安市| 北碚区| 昌黎县| 台东县| 青田县| 鹤岗市| 招远市| 集贤县| 岳普湖县| 威远县| 九龙城区| 会同县| 永康市| 弋阳县| 博客| 舞钢市| 静乐县| 阳春市| 台中县| 密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