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的重建:波蘭/烏克蘭/立陶宛/白俄羅斯(1569—1999)
- (美)蒂莫西·斯奈德
- 968字
- 2020-05-09 15:29:29
名字與來源
本書的主題是關于民族理念的轉變、種族清洗的原因以及民族和解的條件。其中一個主題是領土爭端,那些有爭議的地方在不同的時代、對不同的人群來說有不同的名字。另一個主題是歷史和記憶之間的區別,當我們留心名字時,這種區別就會顯現。根據爭議民族在相關時刻的用法,本書的主體部分會指出華沙和莫斯科之間的城市名字。這將使時代錯誤被最小化,讓人們想起語言對民族主義的重要性,并強調對城市的支配永遠不是最終的。地名表提供了用八種語言寫作的地名。
國家的名字也需要特別注意。在本書中,中世紀公國基輔羅斯(Kyivan Rus’)修飾語為“羅斯的”(Rusian)。近代早期的波蘭-立陶宛王國內部的東斯拉夫文化被稱為“魯塞尼亞的”(Ruthenian)。“俄羅斯的”(Russian)這個形容詞特指俄羅斯帝國、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盀蹩颂m的”(Ukrainian)在中世紀和近代早期階段是一個地理術語,在現代語境下是一個政治術語?!鞍锥砹_斯”(Belarus)標志著一種傾向地方傳統的定位;“白俄羅斯亞”(Belorussia)表示一種與俄羅斯完整關聯的信念。“立陶宛的”(Lithuanian)和“波蘭的”(Polish)指在某段時期對應的政體或文化。自始至終,本書都會用“加利西亞”(Galicia)和“沃里尼亞”(Volhynia)這兩個從拉丁語延伸出的英語術語來指稱這兩片歷史上的土地。
本書引用了檔案材料,文件集,議會記錄,部長備忘錄,不同國家和時期的地方、全國以及少數民族報紙,日記,回憶錄和通信,學術著作,其他付印及未付印的資料來源,對公務員、議會議員、部長和國家首腦的采訪。不同檔案在引用時縮寫為四個字母,文件集在引用時加注簡短標題:這些可以在本書最后找到。首次引用的書本及文章會標注完整,之后引用時會加注作者姓氏和簡短標題。其他引用資料會標注完整。即便因為音譯而出現不一致,作者的姓名依舊以它們出現在所引著作中的姓名拼寫為準。在處理翻譯文字時,用一種字母表拼寫的文字,要在另一種字母表中具有易讀性,音譯是不可避免的做法。與英語、法語和德語一樣,波蘭語、立陶宛語和捷克語使用的是羅馬字母的不同正字法(orthography)。烏克蘭語、白俄羅斯語和俄語使用的是西里爾字母的不同正字法。和翻譯一樣,音譯充滿了難處理的問題,挑剔的讀者要明白,所有解決方法都是不完美的。除了眾所周知的姓氏,本書中的西里爾字母使用簡易版美國國會圖書館體系(Library of Congress system)進行翻譯。除了立陶宛語之外,所有翻譯均由我個人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