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握職場高效方法論,升職進階快人一步(套裝共6冊)
- 陳中 胡飛雪 李踐 吳甘霖 鄧小蘭 K叔
- 5699字
- 2020-07-03 18:19:58
引言 善復盤者贏
柳傳志、任正非、李東生、馮侖、孫陶然、周鴻祎等牛人們都在使用復盤,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不管是現代還是古代,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要取得成功,要贏,必須善于復盤。
要提升,多復盤;要成功,精復盤。
聯想有個復盤術
2011年9月27日,在北京聯想之星創業大講堂暨創業聯盟成立大會上,柳傳志在談到成功創業者應該具備的素質時說,學習能力很重要,要學會學習,這種學習不僅僅是通過書本學習,而是要懂得復盤,要隨時復盤,不斷總結提高。
這并不是柳傳志第一次談到復盤,甚至也不是第二次、第三次談復盤,而是柳傳志一直以來無數次談到復盤的一次,“復盤”成為柳傳志近年來提到最多的關鍵詞。
在獲得由法國里昂商學院和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聯合舉辦的“世界企業家論壇”的2010年度世界企業家獎后,在接受新華社記者的采訪中,柳傳志說:“復盤至關重要,通過復盤總結經驗教訓,尤其是失敗的事情,要認真,不給自己留任何情面地把這個事想清楚,把事情想明白,然后就可以謀定而后動了。”
在阿里巴巴的網商大會上,柳傳志在發言的時候,強調要對自己無情復盤,這樣才能夠知道哪里做得對,哪里是運氣,哪里是才能。
在接受優米網王利芬關于聯想并購回顧的采訪時,柳傳志說,現在聯想歐洲高管沒有一個中國人,但是,他們的思維全是聯想的,他們也會說著“FuPan”(復盤)。
其實,自從2009年之后,柳傳志在接受新浪、《創業邦》、《成都商報》、《新智囊》等媒體采訪的時候,基本上每一次都會談到復盤。
柳傳志不但口頭上說復盤,2011年還在聯想旗下所有公司推行復盤:形成專門的培訓資料,要求抽出專門的時間,進行復盤培訓,學習復盤方法。
柳傳志為什么這么重視復盤呢?
復盤對聯想的價值,可以說體現在聯想的每一次重大事件中。
2003年前后,戴爾在中國表現兇猛,不但市場份額的增長率比聯想高,而且在商業客戶方面的市場份額也比聯想高。當時市場認為,戴爾的直銷模式,是代表著先進的銷售方式,聯想在這次競爭中,恐怕要敗下陣來。再加上柳傳志此前在員工大會上曾經說過,要讓戴爾認識認識誰是聯想,誰是楊元慶。而競爭下來的結果,自然有點苦澀。不過,聯想并沒有因此敗落,通過復盤,聯想認識到了問題的實質不在于直銷還是分銷體系的問題,真正的競爭在于誰的流程更卓越,誰更有效率,誰能把握更多的客戶群。在此基礎上,聯想調整了競爭方式,并在2004年一戰翻身,戴爾從此再不能對聯想構成威脅。
2009年,聯想用2億美元的價格買回了此前賣掉的手機業務,一時引起了很多人的爭論。賣掉手機業務,是對2005年“多元化、國際化”戰略復盤后的行動結果,而買回手機業務,也是經過對蘋果等企業行為的復盤,以及對行業的復盤,得出的結論。
其實,聯想的每一個重大行為,基本上都可以看到復盤的影子。復盤在聯想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聯想的戰略調整,比如收購IBM的PC部門,比如投資領域的擴展,比如新公司的成立,可以說,聯想任何一次大的成功,都離不開復盤的作用。
復盤,已經被聯想總結提煉為聯想方法論。聯想方法論共有三個特點:一是有極強的目的性,二是分階段實施,三是在復盤中成長。在復盤中成長,也被認為是聯想最重要的方法論。
2001年,柳傳志將復盤引入聯想工作之中,對于一些重大的事情,都要進行復盤,以便發現問題、找出方法,為后來的工作提供指導。但是,在此之前,聯想一直是按照復盤的方法在做事,只是沒有叫做“復盤”而已。
在聯想,復盤有一套規范的流程。首先,在整個公司中成立了一個復盤的項目小組,根據公司里的項目前后梳理;復盤一開始,就有詳細的文檔,小組會根據所有項目的歷史情況、現在的結果以及小組對事情的反思和總結,寫出復盤報告。在10年時間里,聯想已經總結出復盤文檔達240多個。
復盤,幫助聯想戰勝了一個個對手,在聯想成為中國第一、收購IBM PC、成為全球第一大電腦生產商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其實,復盤不僅僅是在聯想被使用。馮侖在萬通有個反省日,這被視為萬通生存密碼。李東生在反思并購湯姆遜的問題之后,寫出了廣為傳播的《鷹的重生》。周鴻祎在復盤3721的錯誤之后,通過免費殺毒重新挺立潮頭。孫陶然認為自己的《創業36條軍規》以及管理思考,多借助于復盤獲得。還有更多的人,他們在使用復盤這種方法,雖然并沒有使用“復盤”這個詞語。
復盤不僅僅是對企業強化組織能力、提升業績有用,對于個人來說,復盤也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方法。
為什么是曾國藩
曾國藩是中國儒家文化培養出來的標志性人物,被認為達到了“內圣外王”的儒家最高標準,是儒家的最后一個“圣人”。曾有一副對聯這樣評價他: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他的修為(內圣),他的事功(外王),得到了蔣介石和毛澤東這兩個對立陣容領導的一致高度好評。蔣介石說:“曾公乃國人精神典范。”毛澤東更進一步:“予于近人,獨服曾文正。”
為什么是曾國藩呢?
論聰明才智,當時與曾國藩差不多的湖南人有很多,胡林翼、江忠源、左宗棠等。論機會,他也只是當時的幫辦團練大臣之一。論帶兵打仗,好像只要是他親自指揮的,都以失敗告終。看起來,曾國藩沒有任何高人一等的地方,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天資中庸、不顯山不露水的曾國藩,最終成為清中興第一人。
為什么呢?
除了他強大的意志力和識人用人的能力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曾國藩強大的事后復盤的習慣和能力。
咸豐七年(公元1857年),曾國藩父親去世,其時曾國藩正與江西官場交惡,遂趁機發丁憂折,請假守制,不待皇帝批準,即離營回家,引起輿論一片嘩然。
然而,擺脫了戰場煩憂的曾國藩,在家的日子并不好過。
這一年多來,他曾無數次痛苦地回想過去三五年間的往事。他始終不能明白,為什么自己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卻不能見容于湘贛官場?為什么對皇上忠心耿耿,卻招來元老重臣的嫉恨,甚至連皇上本人也不能完全放心?為什么處處遵循國法、事事秉公辦理,實際上卻常常行不通?他心里充滿著委屈,心情郁結不解,日積月累,終于釀成大病。
不過,也正是這一年在家的日子,曾國藩復盤了自己過去幾年的問題所在,找到了事情的原因和解決的辦法。
曾國藩想起在長沙與綠營的齟齬斗法,與湖南官場的鑿枘不合,想起在南昌與陳啟邁、惲光宸的爭強斗勝,這一切都是采取儒家直接、法家強權的方式。結果呢?表面上勝利了,實則埋下了更大的隱患。又如參清德、參陳啟邁,越俎代庖,包攬干預各種情事,辦理之時,固然痛快干脆,卻沒有想到鋒芒畢露,剛烈太甚,傷害了清德、陳啟邁的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無形中給自己設置了許多障礙。這些隱患與障礙,如果不是自己親身體驗過,在書齋里,在六部簽押房里,是無論如何也設想不到的,它們對事業的損害,大大超過了一時的風光和快意。既然直接的、以強對強的手法有時不能行得通,而迂回的、柔弱的方式也可以達到目的,戰勝強者,且不至于留下隱患,為什么不采用呢?少年時代記住的諸如“大方無隅”、“大音稀聲”、“大象無形”、“大巧若拙”的話,過去一直似懂非懂,現在一下子豁然開朗了。這些年來與官場內部以及與綠營的爭斗,其實都是一種有隅之方,有聲之音,有形之象,似巧實拙,真正的大方、大象、大巧不是這樣的。它要做到全無行跡之嫌,全無斧鑿之工。
復出之后,曾國藩充分實踐自己找到的“柔弱勝剛強”的道路,“一連幾天,曾國藩坐著綠呢大轎,遍拜長沙各衙門,連小小的長沙、善化兩縣知縣,他也親自造訪”。作為手握重兵的湘勇統帥,曾國藩如此不計前嫌、謙恭有禮的行動,徹底收服了長沙官場的人心,為自己在前線的戰爭奠定了一個穩固的后方。
曾國藩還認識到,自己以前認為官職是朝廷名器,在保薦上太過于慎重,導致很多跟隨自己多年的人都沒有獲得一官半職,也是戰事不順的原因。沒有重賞重保,部下當然不會下死力。因此,復出之后,曾國藩就對部下“以大義剴切曉諭,以優保暗作許諾”,兩手齊下,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對于打勝仗后各個官員的保薦名單,曾國藩照報不誤。
基本上,復出的曾國藩與之前有了一個大轉變。在內心的堅持上,他還是以前的那個曾國藩,維護名教傳統;對自己個人的要求,依舊按照君子的標準而行。但是在方法上,卻很少再去硬碰硬地爭斗,而是迂回解決問題;對他人的物質利益要求,也已經能夠理解和滿足,不再具有道德癖。
一個對己嚴、對人寬的曾國藩,終于成就了現在的“完人”。
當然,復盤不是成功人物或者偉大人物獨用的方法,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通過復盤,也可以收獲自己的成長和提升。
撞了不白撞
2008年9月,中秋節后上班的第一天,阿九竟然在辦公室暈倒了,更倒霉的是,他的頭撞上了兩面墻交界突出的棱上,這可是墻最尖銳的地方(墨菲定律又一次應驗了),于是立刻頭破血流。阿九很快被送往了醫院,醫生告訴他,傷口有5厘米長,阿九生平第一次被縫針了,有5針之多。
為什么會暈倒呢?事后同事和朋友們不解地問阿九。
是啊,為什么會暈倒呢?阿九自己也想找到答案。自己不過三十出頭,年富力強,除了感冒,任何小病小災都沒有過,生活規律,經常鍛煉,怎么就暈倒了呢?帶著這個疑問,阿九對暈倒前的過程進行了回顧:
當時,自己正在工作,突然,感覺到一陣胸悶,緊接著是頭暈,然后就不可控制地吐了一桌子,連同前一天晚上和當天中午吃的食物都吐了出來。隨后,胸悶和頭暈的感覺消失了,阿九看著滿桌子的穢物,決定收拾一下,等他離開座位沒走出幾步,頭一昏就撞上了墻的棱角。
不管回想多少次,整個過程和步驟,都是如此,沒有差別。
頭暈,一般是因為血糖比較低,可自己并不是低血糖,也從來都沒有過頭暈,不可能偏偏那天低血糖,那么,還有什么原因會導致低血糖呢?
阿九思來想去,最后得出結論,一定是因為頭部供血不足,導致頭部缺血,從而頭暈。而頭部缺血,是因為胃部不舒服的時候,要從胸部和頭部抽血,以解決當時不可控制的想吐的動作。為了緩解胃部不舒服的問題,胃部先是就近從胸部抽血,這導致了開始的胸悶。但是這并沒有解決問題,于是繼續向更遠的頭部抽血,這導致了后來的頭暈。當胃部從胸部和頭部抽血之后,滿足了做出動作所需要的能量,于是用力將積存在胃部的物質吐出,緩解胃部的不舒服癥狀,然后血液回流至胸部和頭部,一切開始好轉。自己的問題出在情況好轉之后,起身太快,頭部血液不足,不能滿足所有行為的能量要求,于是暈倒,于是撞墻,于是頭破血流。
后來咨詢了醫生朋友,才知道原因是一過性低血壓。
不過是快了幾秒鐘,卻付出了幾百塊錢的代價和近一個月的休養恢復時間。阿九戲言,這真是血的代價,一有機會說到這個事情,他就會說:“給你一個血的教訓——血換來的教訓:當嘔吐頭暈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姿勢不變,直到自己覺得完全清醒。”
阿九復盤出了胃部、胸部和頭部的關系以及胸悶、頭暈的原因,但是并沒有停下來,他繼續追問了一下:為什么胃部會不舒服呢?是因為中秋晚上自己吃得太好,臘魚臘肉、雞腿雞蛋、月餅米飯、紅酒白酒、涼拌熱飲,滿滿當當塞了一肚子。而平常的晚上,自己最經常吃的是西紅柿雞蛋面或者是蛋炒飯,簡單清爽。中秋晚上的飲食打破了胃部原來習慣的平衡,超出了胃部的肌肉記憶,只是因為年輕身體好,才沒有當晚發作,等到第二天,經過外在某種因素的刺激,觸發了胃部的“機關”,于是一切就自然而然且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阿九想:“看來,身體的好壞并不是絕對的,關鍵是要保持平衡。平衡是身體各個部位經過長時間相互調適的結果,是它們最佳的工作環境。如果打破了平衡,偏離了它們工作的習慣值,一旦超出了承受范圍,某個器官就會表現出不舒服并進行強行修復,這必然會讓人感覺不舒服,從外在表現來看,就是人們常說的‘得病’。所謂‘得病’,是因為打破了平衡,并不是身體不好。這也才能解釋,為什么一些看起來病歪歪的人,活得要比某些看起來健康的人長,為什么人體可以帶瘤生存,某些病菌可以長期存活在人體內但并不發作,因為只要沒有打破平衡,人體的所有器官就都能夠正常有效地發揮作用,抵制各種疾病,保證身體正常運轉。”
可見,這次撞頭對于阿九而言,也不全是壞事。通過用心復盤,他得出了很多有用的認識,獲得了成長,有能力指導自己在未來如何正確處理同樣的情況。
其實,復盤這種方法并不復雜,人們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也早就在使用,只是因為沒有意識到,所以復盤才沒有發揮出在柳傳志手中那樣的威力。一旦人們開始意識到,并將復盤做成習慣和文化,他的工作和生活都將展開一幅新的面貌。因為最終我們將發現:本質上,復盤可能是我們唯一擁有的提升自己的方法。
什么時候復盤
什么時候可以去復盤呢?
聯想集團十幾年復盤實踐的經驗是:
1)小事及時復盤。
2)大事階段性復盤。
3)事后全面復盤。
在事情做完的時候可以復盤,在事情進行到中途也可以復盤。當你覺得一件事情有疑惑的時候,當你覺得矛盾的時候,當你認為到了事情關鍵點的時候,當你懷疑事情是否按照正確的路徑在進行的時候,等等,都可以進行復盤。
可以說,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事件,只要你覺得有必要,都可以進行復盤。
參加一個會議之后,你可以復盤下會議中自己的表現,以便下一次會議能夠更有成效;參加一次商務談判之后,你可以復盤下談判中自己的表現,以便以后的談判會更胸有成竹。成功的事情,通過復盤發現真正促使成功的原因,以便繼續成功。失敗的事情,通過復盤發現失敗的關鍵,避免下一次重蹈覆轍。
只要去復盤,你便會有“覺”,覺悟、覺醒、覺察,發現做事的關節和訣竅。
個人要復盤,團隊也要復盤。
個人復盤提升自己能力,團隊復盤提升組織能力。
個人的復盤,可以是一轉念,一思量,一回想,一反省。
團隊復盤,則需要專門的時間和空間,一起探討。
讓復盤成為習慣和本能。
現在,開始復盤!
本書講述了復盤的價值、類型、角色、方法、內容和步驟等各個方面。
從價值上來說,復盤可以幫助我們避免犯同樣的錯誤、固化規律、校驗方向、認清問題背后的問題、發現和產生新的想法與知識。除了提升能力之外,它還對提升個人品性和組織性格有巨大作用。三思而后行,一個習慣復盤的個人和企業,品性會更加低調和踏實,避免浮躁和冒進帶來的危害。
本書還提供了一個概念:柳傳志環。我將做事的“沙盤推演——執行——復盤”稱為柳傳志環。之所以這樣命名是因為復盤是由柳傳志引入到做事的過程之中的。柳傳志環可以簡稱為PDF環。P代表Preview,指沙盤。D代表Do,指做的過程。F代表FuPan,指復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