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味與權力:一個華北村莊70年飲食生活變遷
- 郭慧玲
- 1162字
- 2020-05-06 18:21:10
四、實地與田野
韓丁通過對長治張莊的田野調查,研究了中國權力結構和農民生活的變遷。筆者將通過考察飲食文化和現象來討論權力變遷的問題。為了使研究更有承繼性,也將實地研究地點選在了張莊。
張莊位于山西省長治市郊區,市區的北部。現在張莊村800多戶,全村人口3000多人,分6個小隊管理。張莊共有耕地2440畝,每人的責任田是0.55畝。在宗教信仰方面,該村有近三分之一村民信仰天主教,其他信仰“大佛教”。當前村民的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為種植業和本地區務工。
我們采用實地研究方法,資料收集具體方法包括參與觀察、深度訪談和文獻法等。在訪問對象的選取上,采用就近法、判斷式和選取知情者等方法。通過觀察了解一些可觀的飲食現象和文化,詳細記錄數戶家庭的飲食狀況,分析記錄各家的食譜和飲食節律。另外,通過深入訪談收集研究調查涉及的其他方面的詳細個案和相關資料。
2007年2月26日,筆者初次踏入張莊并開始了為期一個月的田野調查。調查其間得到了前長治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李紅雨和張莊老書記李正寶的大力支持和幫助,這使筆者得以順利地在張莊居住、觀察和訪問。李紅雨先生是筆者母親的同學,他與李正寶是關系頗深的老朋友,這使筆者的田野調查非常順利,也因此獲得了李正寶一家人對筆者親情般的照顧和幫助。李正寶不但為筆者提供了他多年來所收集的一些關于張莊的書面材料,還向我介紹了張莊的基本情況,并把筆者引見給村里的幾位長者,使筆者獲得了不少張莊這些年的發展資料。
2008年7月1日,筆者再次踏入張莊,同行的還有趙旭東老師安排的社會學2006級的27名本科生和同門研究生羅濤。他們熱情認真地記錄下了為期6天的田野之旅。他們離開張莊后,筆者繼續留在張莊,完成了近兩個半月的田野調查。2009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筆者利用寒假契機,再次到張莊訪問20天。近十年之后,借春節返鄉之機,于2018年2月上旬在張莊進行了為期一周的田野調查。于是有了支撐此書的一系列一手資料。四個多月的參與觀察和訪談讓筆者對張莊四季的飲食和生活狀況有了深切感知和體驗。從剛剛邁入社會學門檻的一名社會學學生到一名社會學教師,對張莊的關注和思考貫穿了筆者整個學術生涯。
本書通過詳盡考察一個華北村莊的農民傳統生活狀態,反映一個時代、一塊地域上的農村生活形態及其制約因素。雖然僅僅聚焦在一個村落,甚至僅僅是其中的飲食方面,但可以看到在村落生活各方面俱有的、農村普遍存在的,甚至整個中國都存在的一些現象和問題。當然,限于時間和精力關系,本書仍有不少欠缺之處。
(1) 書中正文引注頁碼皆隱,如需要相關信息,敬請聯系作者。聯系方式:華東政法大學社會發展學院,201620。
(2) 同時,也有人提出以“食物上癮”來解釋四川人喜辣的原因。
(3) 英語文化中形容這些截然不同過程的最佳狀態有不同的專屬詞語。這與我們文化偏重整體性和美感,而西方文化更注重分析和理性有關。
(4) 該村村民對其民間信仰的自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