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是藍海:向精細化管理要效益
- 張應春
- 2090字
- 2020-05-13 15:12:42
有客戶沒訂單的中小私企
最近兩三年,很多企業老板反映市場不景氣,訂單量少了許多。一些老板自我安慰說:“現在社會發展進入了‘新常態’,是大環境變了,同行都沒什么訂單,我的企業在同行業當中還算好一點的了。”
真的是市場不景氣了嗎?我給很多中小私企做咨詢,當我深入調研后發現,很多企業其實是不缺客戶的,但是卻存在有客戶沒訂單的情況。
我在給一家經營了20多年的云南昆明的門企做咨詢時就發現了這個問題。這是一個以建立經銷商渠道為主要銷售模式的企業,2015年9月、10月訂單量驟減。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我決定一探究竟。我讓銷售老總對所有的客戶(經銷商)做了一個統計,發現經銷商有上千家,盡管有很多不是專賣店。于是,我就跟老板一起去對經銷商進行走訪調研,發現并總結出了一些中小私企的共性問題。為什么有客戶而沒有訂單呢?我認為原因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有客戶沒管理
很多中小私企都是從小做到大的,一般都生存了十幾二十年。像昆明的這家門企已經經營了20年,這也是很多中小私企的縮影。企業在多年的成長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客戶,原來生意好,都是等客戶上門;現在經濟進入“新常態”了,各行各業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依舊用“等、靠、要”訂單的方式,顯然行不通。
雖然企業經營了很多年,但可能這么多年來,合作的經銷商都沒有跟企業老板見過面,企業老板也沒有實地去走訪過這些客戶。很多企業連最基本的客戶信息都登記得很不全面,就更別提跟客戶互動了。
所以,針對昆明的這家門企,我首先將業務員手上所有的客戶信息進行匯總,信息不全的,要求業務員打電話跟客戶確認;然后將客戶按區域、按產品分類進行統計分析,統計出每個客戶每一年的銷售額、提貨量,統計出每個大區每個月的銷售量,統計出每款產品在每個客戶每個區域的銷售量。之后根據統計結果,就很容易判斷哪些客戶是企業的A類客戶、哪些是企業的B類客戶、哪些是企業的C類客戶了,客戶的銷量走勢、區域的銷量走勢和企業熱銷的產品也自然而然地顯現出來了!有些企業雖然也做過類似的統計,但是統計得很不全面。只有明確的數據統計,才能幫助企業做出正確的銷售決策;只有找準了企業的產品結構,才能避免有客戶沒訂單的情況。
2. 有客戶沒服務
當企業面臨著產能過剩,競爭白熱化的時候,我們更應當同客戶一起成長,經常與客戶互動,這樣才能實時地了解客戶的需求,做到工廠與市場的有效銜接。當客戶、經銷商有問題的時候要第一時間主動解決或協助解決。現在提倡“互聯網思維”,其實“互聯網思維”歸根結底體現在對客戶的服務上。在現在這種經濟形勢下,我們更要加強對現有客戶及準客戶的服務,主要指的是幫助客戶解決問題,與客戶共同進退。
服務也是企業提升實力的一個重要領域。市場經濟經過二十幾年的高速發展,各企業產品的品質、性能基本上已經同質化。同質化不是指簡單的外觀、性能的同質化,而是指在信息化高度發達的今天,質量、價格、成本等信息都變得非常透明。
所以,在現階段我們要想與競爭對手拉開差距,就得在客戶服務這個“軟實力”上下功夫。當然這是一個更高水平的要求,如果企業還無法穩定生產出質量合格、性能好的產品,那就應該快馬加鞭去升級工廠的管理水平,而不是盲目追求提升服務質量。
3. 有客戶沒產品
“沒產品”,是指企業沒能按時給客戶交出合格的、性價比高的產品。這對企業提出了三個要求:
(1)按時交貨
朗歐企管在給大量的企業做駐廠管理咨詢時發現,很多企業的訂單準交率(訂單準交率=承諾的交期訂單數/實際按時交貨的訂單數×100%)很低,能達到100%準交的企業基本沒有,部分企業的訂單準交率只有30%左右甚至更低,意味著這些企業大多數貨物都不能按時交給客戶。
在朗歐的老師剛進駐一家門企時遇到過這樣一個案例:有一家經銷商訂購了一扇農村家中的房間門,是一對新人的臥室門,這對新人按照下訂單的時間安排了結婚日期。結果,距交貨期只有兩三天了,這扇門還停留在工廠的第一道生產工序上,最終只能以加急的方式趕制,才使得這扇門如期交貨。由于這家工廠內部的管理有問題,類似的情況多次出現,所以,在這家企業的咨詢策劃會議上,我提出變革的第一步就是要壓縮生產周期、保證交期,不能讓人家的洞房沒有門。其實就是要先從PMC著手變革,從提升訂單準交率開始著手變革。
(2)保證質量
現在的消費者對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也許我們認為百分之九十幾的合格率已經很高了,但是,沒有一個消費者愿意買到一個備品(次品),企業1%的次品率對于終端消費者來講就是100%。
(3)提高性價比
提高性價比就要求企業從管理中、從內部來控制成本。產品的定價方式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原來的等式是:成本+利潤=價格,而現在是:利潤=價格-成本。也許這兩個等式從數學上來講沒有區別,但從經營管理的角度來講卻截然不同。因為現在產品的價格其實是由市場決定的,大量中小私企是沒有定價權的,企業只能通過高性價比的產品來換得市場、贏得客戶。想要高性價比,還得從企業內部的管理上下功夫。
有客戶沒管理、有客戶沒服務、有客戶沒產品,使得多年合作的客戶逐年流失,最終導致了有客戶沒訂單的結果。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因素,在這里只是重點列舉以上三點,希望對我們的中小私企有一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