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閱讀指南

關于人的存在的大問題,本可說是哲學家的生計來源。的確有很多哲學家像作家、藝術家等等那樣,曾與這些問題相搏。但是一直以來,考察過這些問題且風格又吸引公眾興趣的哲學家,大多來自(歐洲)“大陸”傳統。在這點上,不妨想想法國、德國的存在主義者。他們的寫作風格常常更文學化,更能喚起共鳴。雖然這種風格廣受追捧,英語世界更多見的分析哲學家則往往批評這種寫作太過云山霧罩,不夠準確。

分析哲學家感興趣的——起碼自稱感興趣的,是嚴格的論證,其中關鍵術語能明確闡述,區分能有效做出,結論也都是從前提有效推得。我同樣認為這種方法論是此類問題上求取真知的不二法門。但觸碰過人生大問題的分析哲學家當中,有許多(不是說所有,甚至也不是說大多數)都把問題降格為枯燥、艱澀的討論,結果抽去了問題本身的力量。讀者原本對問題興致勃勃,結果很快就陷入厭倦。

無可否認,找到正確的道路很難,因為既要避免大而無當的宣言和過度修辭造成的故弄玄虛,也要避免深奧、乏味、細而又細的條分縷析。換言之,對復雜問題做出易懂、有趣而嚴格的探討,并非易事。

本書不是大眾通俗哲學著作。它的風格不是那種大眾讀者喜聞樂見的風格,它辯護的觀點也幾乎不可能是大眾的觀點,至于為何如此,下文會做解釋。(就最后這點來說,我想也許可以說本書是一部非大眾、不通俗的哲學著作。)不過,本書的寫作確實有個目標,那就是既讓有悟性的非專業讀者能讀、能懂,又足夠嚴格,能滿足構成本書期望讀者群的另一部分人,即專業哲學家(及有志于哲學專業的讀者)。但愿我取得了恰切的平衡。

不過,為輔助那些或許對本書較為技術性、學理性的部分不那么有耐心的讀者,我在此提供一份略讀指南。

第1章 引論

這章較短,所有人應該都容易讀下來。不過,這章的首末兩節內容受眾最廣。讀者若不太在意搞清楚悲觀與樂觀態度在本質上有什么細微差別,可以跳過“悲觀與樂觀”一節。接下來的“人的困境與動物困境”解釋了我為什么專注于人的困境而不是更一般性的動物困境,無須被我說服的讀者也可以跳過這節。

第2章 意義

這章的引言屬于必讀。后面一節(“對問題的理解”)有少許偏學理的分析,但都散布在更關鍵的材料中,所以應該完整讀下來。“(有幾分好的)好消息”也應該全讀。

第3章 無意義

“壞消息”的前幾段必讀,短短的結論也必讀。夾在此二者之間的是這章的主體部分,其中我考慮了對壞消息的各種樂觀回應。嫌煩的話,挑想讀的來讀也行,不過我建議全讀。“自然之‘目的’”也許可以例外,這是所有樂觀回應里最不有趣的。

第4章 質量

這章對哲學家和非哲學家應該都好理解。讀者如果熟悉《最好從未出生過》第3章或《生育之辯》,可以按需跳過這章。但即使是此類讀者也應該讀一下第一節“生命的意義與質量”。

第5章 死

本章比其他章長很多。其中某些部分也屬于本書最具技術性的討論(因此對一些讀者來講最為乏味)。讀者如果無須說服就相信“死對自己是壞事”,并對相關問題上的哲學論辯不感興趣,可以跳過構成本章主體的兩節,即“死是壞事嗎”及“不同的死各有多壞”。但跳過這兩節的讀者,要明白自己錯過的是力圖解釋死為什么是壞事的論證。我從不止一個理由論證了死是壞事。其中一個理由是,一個人死了,那么死就剝奪了這個人假如沒死則會享有的好處。另一個理由是,死把一個人毀滅了——它無可逆轉地終結了這個人的存在。由此推出,縱使死本身不壞,但全盤考慮之下,由于死把人的那么一點好處也給剝奪了(盡管這點好處尚不足以抵過活著所遭受的壞處),故而從某個角度看,死仍是壞事。死終究毀滅了一個人。

第6章 永生

這章很短,所有讀者應該都容易讀懂。

第7章 自殺

引言和結語都應該讀,而本章除這兩節外大體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回應了主張自殺決不可容許或絕非理性之舉的論證,而后半部分進一步提供理據,來支持把自殺視為對人的困境某些方面的回應。無須聽我論說自殺有時既可以允許也是理性之舉的讀者,可以在必要時跳過前半部分,不過也許仍有興趣讀讀這章后半部分。

第8章 結論

結論一章很簡短,應該全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宁市| 天水市| 英德市| 中卫市| 临颍县| 文成县| 棋牌| 常熟市| 昂仁县| 宜兰县| 江门市| 法库县| 吴桥县| 丁青县| 股票| 库伦旗| 翁牛特旗| 建宁县| 都匀市| 临武县| 桐乡市| 札达县| 德格县| 望都县| 攀枝花市| 靖宇县| 称多县| 恩施市| 星座| 涪陵区| 合肥市| 池州市| 江源县| 文登市| 黎川县| 炉霍县| 赤水市| 太康县| 桑植县| 铁岭市| 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