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敏洪:人生精進指南(全3冊)
- 俞敏洪
- 2799字
- 2020-04-22 13:17:30
魅力馬拉喀什
馬拉喀什位于摩洛哥南部,離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200多千米,開車3個小時左右。馬拉喀什是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所謂四大皇城,就是摩洛哥歷史上做過都城的4個城市,分別是馬拉喀什(Marrakech)、非斯(Fez)、梅克內斯(Meknes)和拉巴特(Rabat)。馬拉喀什自1062年開始建城并成為皇城,作為政治、宗教、文化中心,一直延續了好幾百年,所以摩洛哥在過去又被稱為馬拉喀什王國,可見城市的影響力之大。到摩洛哥來,馬拉喀什是必去之地。
從卡薩布蘭卡到馬拉喀什的道路比較好走,出了城基本都是高速公路了。剛來兩天,整體感覺摩洛哥的道路狀況還不錯,可能因為是個旅游大國,摩洛哥在道路修建和維護上還比較認真。這條路每過一段就會有休息區,小巧、干凈、漂亮,從咖啡店到衛生間一應俱全。(和去過的肯尼亞相比,可以說是天上地下的不同。肯尼亞也是一個旅游國家,但道路幾乎沒有一條是平整的,廁所也非常難找。)一路上地貌變化豐富,從城市郊區平整的土地,逐漸過渡到了有沙漠特征的起伏丘陵,再逐漸轉化成了山腳下的大片綠洲。馬拉喀什在非洲第三大高山阿特拉斯山(Atlas)的北坡,終年山上雨水流下來,浸潤著北坡的大量土地,水分充足,到處都是綠色的橄欖樹、椰棗樹和其他各種不知名的植物,雜草野花間生其中,悠然遠山,藍天白云,形成賞心悅目的自然美景。
中午到達馬拉喀什,整個城市的建筑呈赭紅色,和周邊的自然環境和諧統一。城市一眼看過去就比卡薩布蘭卡干凈很多,分為新城和老城。新城多為比較漂亮的五六層樓高的居住區,老城就是皇城,也就是過去馬拉喀什真正的核心地帶。我們在新城找了家飯店隨便吃了點午飯,整個下午就泡在了老城區。老城區的游覽地主要有三個地方:庫圖比亞清真寺(Koutoubia Mosque)、巴希亞宮(Palais De La Bahia)和杰馬夫納廣場(Djemaa el Fna)。
庫圖比亞清真寺建于1195年,當時是為了紀念擊敗西班牙人的勝利。清真寺的宣禮塔高67米,曾經是北非最高的宣禮塔,現在被卡薩布蘭卡的哈桑二世清真寺超越了。另外一個獨特之處是據說當年修塔時,在泥漿中拌入了近萬袋名貴香料,使清真寺散發出濃郁的芳香,因而庫圖比亞清真寺又有“香塔”之稱。另外,據說當年登塔呼喚人們祈禱的宣禮員必須是盲人,以免偷窺附近王宮后院里的嬪妃。不信仰伊斯蘭教的游客們,只能在清真寺外圍繞圈子,不許入內。我在塔的周圍也沒有聞到傳說中的濃郁芳香,估計時間久了香味也沒有了。另外,王宮距離清真寺也不近,古代沒有望遠鏡,登上塔頂估計也看不清楚嬪妃,所以不知道盲人才能登塔的故事是否屬實。不過清真寺周圍的綠植很好,尤其是一片片橘子樹,結滿了橘子,和綠葉相間,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非常好看。
清真寺往東走一段距離,就是綠蔭掩映下的“大院落”巴希亞宮。這個王宮其實不是馬拉喀什成為都城之后的王宮。那個時候的王宮幾經變遷,已經找不到蹤影。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幾百年打打殺殺,江山幾移其主,當年王謝堂前燕,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但馬拉喀什作為北非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沒有太多的改變。現在的這個巴希亞宮,是19世紀權臣西阿姆穆薩(Si Ahmed Moussa)的府邸。進入該宮,天井院落層層疊疊,雕梁畫棟充滿伊斯蘭氣息,馬賽克拼成的各種對稱圖案整潔明快。房子一間套著一間,據說是房子主人的大太太、二太太、三太太、四太太還有小妾等居住。到今天摩洛哥男人還可以娶最多四房妻子,令很多外來的男人羨慕不已。但其實大部分男人根本就娶不起四房妻子,能夠娶到一個,就已經很幸運了。西阿姆穆薩是當時一手遮天的權臣,他隱瞞老王去世的消息,扶持自己選定的皇子繼任蘇丹,父子兩代身居高位。被扶持的蘇丹委曲求全,隱忍多年,等西阿姆穆薩一死,立刻劫掠了他的宅邸。這樣的故事好像在中國聽到了很多遍,比如嘉慶皇帝“修理”和珅的故事,是不是很類似?
以上的清真寺和所謂王宮,也就是走馬觀花而已,馬拉喀什真正有魅力的地方,是杰馬夫納廣場。可以說這個廣場是吸引游客來到馬拉喀什的核心所在。如果做個比喻,這個廣場就像元宵節時候的地壇廟會,或者簋街夜市,只不過這里是一年四季天天廟會,游客從全球四面八方來享受這種熱鬧,又把自己變成了熱鬧的一部分,而且一熱鬧就是上下千年。來到這里,就像進入了中世紀時期阿拉伯的神話世界,隨處可見蛇與猴子表演、拿著皮袋穿著紅衣服賣水的人、民族樂師、舞師、賣狗皮膏藥者等,他們招攬顧客聲嘶力竭、充滿活力、動作夸張。到了晚上,廣場成為摩洛哥鄉土名菜出籠的現代夜市,各種特色的燒烤和小吃,只要你敢吃,就會給你擺上來。
進廣場前,我已經被人警告要看好背包,因為這是一個小偷和游人斗智斗勇的地方;同時也被告知不要隨便對著表演者照相,否則一定會被敲詐一筆錢。我提高警惕,信心百倍進入廣場,結果剛進去就被一個舞蛇者攔住,他把一條蛇掛在了我的脖子上,我被嚇得一激靈,連忙讓他拿掉,他伸手就問我要50迪拉姆,我被糾纏沒法,最后只能給錢脫身。不過廣場的小吃非常不錯,一攤攤支起來,烤肉的香味四處飄蕩,激起游人巨大的食欲。我們坐下來吃了幾根羊肉串,又到了一個專門賣煮羊頭的地方,吃了一點羊頭肉,然后心滿意足到水果攤前要了一杯鮮榨果汁。這里的水果攤也很有特色,各種新鮮水果鋪陳,尤以橙子為多,你點上一種水果,幾分鐘鮮榨果汁就遞到你手中,在吃完烤肉之后,一杯果汁把口中的油膩洗刷得一干二凈,登時覺得心明氣爽。吃完后再悠閑地逛逛廣場周邊的各種小商店,這里賣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從模仿中世紀風格的各種器皿,到世界名牌的各種假貨,應有盡有。不時有人竄到路中間來把你拉住推銷物品,你只要稍微一猶豫,就會被死纏爛打到底。我一路逛著,一路躲避著,一路還要看著自己的背包,忙得不亦樂乎。
人類的活力,來自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現在世界的交流,往往十分正經,預設很多規矩,大家交流的時候循規蹈矩,清心寡欲,了無生趣。進入杰馬夫納廣場,人們一下子暫時擺脫了文明世界的規矩,進入了一種釋放活力、需要機智的交往狀態。比如討價還價,在大城市商店里早就沒有這個機會,但在這里,開價幾百迪拉姆的東西,如果你真心想要,可以砍價到幾十迪拉姆,心里就會因此充滿成就感。可以肯定的是,一種可控的無序狀態給人帶來的驚喜和活力(當然有的時候是煩惱和恐慌),要比循規蹈矩的世界給人帶來的穩定和無聊,更加容易激發人們的激情、向往和追逐。
晚上去了達爾·艾薩拉姆餐廳(Dar Essalam)吃飯。這個餐廳,以其曾經作為希區柯克著名電影《擒兇記》(The Man Who Knows too Much)的拍攝地之一而變得非常有名。餐廳裝修充滿伊斯蘭風格,豪華穩重。在摩洛哥,“塔吉”(tajine)是最有名的食物。所謂塔吉,就是一個三角錐形的陶罐,把肉和菜放在陶罐里,加入調料,蓋上厚重的三角錐蓋子,煮透煮爛,一鍋端上,大家分而食之,味道濃郁鮮美,很像東北亂燉的感覺。根據肉類的不同,分為塔吉牛肉、塔吉羊肉、塔吉雞肉等,但放入的蔬菜基本一致,都是土豆、豆角、青椒等。一邊吃飯一邊還有樂器和歌舞表演。摩洛哥不盛行喝酒,我也省去了點酒的麻煩,以水當酒,飯飽之后,回賓館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