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也是產品:產品思維縱談
- 李超 陳志昊
- 9字
- 2020-05-15 16:42:11
第3章 產品思維概述
3.1 產品思維與生存問題
對于一名非產品經理來說,你可以把產品思維理解為:像專業的產品經理一樣(在標準化的產品研發流程中,利用一定的思維框架),創造自己的產品。
而對于產品經理來說,產品思維是產品研發過程中的思維工具的集合,是處理工作中事務或問題的方法論(可能涉及用戶體驗、優先級判斷、競品分析、市場分析等)。經過長期實踐,這些方法論最后會形成你的思維習慣。
產品思維可以讓我們每一個人在面對問題時都更有章法:生產一個可以運作起來的“東西”、分析一個人究竟想要什么、搞懂一件事物的運轉邏輯、做一個發展規劃等。
從根本上來講,當一個產品成為商品時,就開始在殘酷的市場上競爭了。即使再強大的產品,死亡也永遠如影隨形。可以說,產品思維本質上是在專注解決生存的問題。

讓我們一起在大腦里給自己構建這樣一個“大麻煩”:如若被遺棄在了一個孤島上,我該怎么生存下去?
孤島上沒有任何人類生活用品,沒有科技,什么都沒有。如果不想跟猴子一樣過著原始的生活,而想生活得更好一些的話,總要創造一點什么出來。
這個假設足夠極端,足以讓我們認識到資源稀缺的困難。而在資源稀缺的情況下創造產品,解決人們在各種場景下的需求,與我們在項目組里研發產品并沒有本質的區別。
我突然覺得《荒野求生》中的貝爾·格里爾斯(貝爺)才是最厲害的產品經理。
貝爺用骨頭、鐵鏈和繩子制作過一個“回收繩子用的機關”。當然,為了生存,貝爺做的產品可是不少呢!
2018年,由黃渤主演的電影《一出好戲》就描述了這樣的情景。故事中的主角馬進是一個負債累累,文化不高,混跡在公司底層的小嘍啰,心里卻愛慕著公司里最漂亮的女孩姍姍。一天,公司出海搞團建活動,遇上一個巨大的海浪,整船上的人漂到了一個孤島上。島上有半個輪船殘骸,殘骸中有一些已經損壞的發電設備、生活用品以及食物。較有經濟頭腦的公司老總(張總)帶著一眾人等占據了船艙的資源,并用撲克牌建立了貨幣體系。這樣,孤島上便有了商業。
資源緊缺,魚是賴以生存的食物。馬進卻用他意外獲得的、大量的魚換取了落難同事們眼中的垃圾:手機。因為在他看來,這些是“稀缺資源”。果然,在他們修好了船上的發電設備后,這些“垃圾”就變成了寶貝。
手機里儲存著島上每個人的親人的照片、視頻。這時馬進制造了一個產品,這個產品是“10分鐘的時間”。大家排隊查看自己手機里的照片或視頻,每個人只能看10分鐘,每看一次要支付一張撲克牌。這個產品在孤島上非常火爆,馬進很快就成了島上最有錢、最有地位的人。
這個“10分鐘的時間”產品展示了馬進的產品思維,他能精準地定位出用戶的痛點,并能收集島上僅有的資源,打造成產品。倘若將馬進的思考過程放進一個產品經理的分析框架里,你會發現這些聰明的創意其實都有跡可循,只是需要一些導火線和運氣。

“孤島生存”的案例削去了大量復雜的商業背景,讓我們更清晰地明白,究竟什么能算作產品,而產品又是如何被制造出來的。這個例子更重要的是告訴大家,我們在很多情況下都可以使用產品思維,它讓我們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創造不一樣的機會。
當我們從孤島回到經濟繁榮的大陸時,資源就變得豐足,可我們還是會遇到生存的問題。我們面對的是市場的激烈競爭。所有的產品都會遇到生存問題,有時導致生存危機的,可能僅僅是產品上的一個細節。
這個時代無數的例子都在告訴我們,無論我們發展得多好都不能忽視風險。“一勞永逸”和“高枕無憂”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生存下去是一個復雜而不可確定的問題,但這卻不妨礙我們通過思維升級,讓自己做出更加自信的行動。只有當我們想明白,并能通過實踐生存下來時,我們才能成為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