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表情心理學
- 戴琦
- 1270字
- 2020-08-21 16:08:13
牙齒和下巴“說”的話
對很多人來說,牙齒和下巴似乎與心理學毫無關聯,真的是這樣嗎?事實上,牙齒和下巴與人的心理密切相關,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人的情緒。
學過生理學的人應該知道,心臟的神經末梢會一直延續到下巴的位置。心理學家發現,當一個人感到緊張甚至恐懼時,他的心臟活動就會被攪亂,從而導致血液流通受到影響無法到達末端,致使下巴和牙齒出現顫抖現象。
有句話叫“打碎牙齒也要往肚子里咽”,它其實說的就是一個人潛抑的防御機制。人們可以用牙齒撕咬食物或者在攻擊時撕咬敵手,還有許多人會用牙齒表達自己的愛恨,比如一些女孩在生氣或忌妒時,會去咬她們男朋友的手臂;美國拳王泰森盛況不再時,曾因惱羞成怒而咬傷對手霍利菲爾德的一只耳朵。
在遠古時代,牙齒曾經很野蠻、很暴力,甚至至今都具有一種原始本能的特質。而今,我們開始習慣以“笑不露齒”“抿嘴一笑”等掩飾牙齒的動作,來提升個人的修養水平。一個不輕易露出牙齒的人,會給人一種堅毅穩重之感,讓人更加信賴。
牙齒除了可以表達一個人的情緒之外,還可以反映出人的性格特點。有心理專家研究發現,一般牙齒比較大的人會顯得知覺敏銳、善于思考、誠實熱心,但不夠細心;牙齒較小的人則具有較強的思維能力、辨識能力和忍耐力,并且溫順冷靜;牙齒整齊的人做事從容沉穩,具有很強的責任心,敢于直面挑戰;牙齒稀松的人開朗直爽,沒有心機,容易在無意中泄露秘密;牙齒外凸的人快人快語,但有時會言過其實,且做事缺乏耐力;牙齒內傾的人有較強的策劃能力,且做事有原則。
接下來,我們再來說下巴和心理的關系。下巴的動作雖然細微,但卻能夠清楚地表達情緒。一個人下巴的動作通常能夠左右他人的印象,比如收起下巴時,表示他在隱忍;緊縮下巴時,表示馴服;突出下巴時,表示攻擊;用下巴指人,表示驕橫。
我們還可以從下巴中了解一個人的性格。比如,一個經常收縮下巴的人,多半膽小怕事,又或是因為他經常處于不安和擔憂的狀態中。這種人一般行事小心謹慎,只注重于眼前而缺乏長遠的打算。
再比如,那些喜歡高昂著下巴的人,他們多半因為過于自信而心高氣傲,從不認為自己會犯錯,或者即便自己出現了差錯,也會因為面子而強詞奪理地為自己辯解。這種人往往具有很強的優越感,他們總是不愿意承認別人的成功,對別人的成績和榮譽更是不屑一顧。而且,他們通常具有很強的自尊心,不容許別人對自己有任何不尊重。
此外,著名偵探及肢體語言學家喬·納瓦羅還指出,除了下巴本身的動作以外,還有一些用手觸及下巴的動作,也可以反映一個人的心理和情緒變化。例如,人在喪失自信,處于不安、孤獨或尷尬的境地時,通常會用手觸摸下巴,以安慰自己并掩飾內心的情緒波動。
如果我們把牙齒和下巴結合起來看就會發現,一個人的下牙床若是大而突出,那么這個人的下巴就會相對凹陷,我們把這種下巴稱為“凹入型下巴”。這類人性格上會顯得勇敢而執著,他們做事會經過深思熟慮,并能夠很好地掌控自己的行動。
與之相反的就是“凸出型下巴”,當然,形象相反并不意味著性格相反,所以千萬不要覺得“凸出型下巴”的人就怯懦。事實上,這類人心理比較敏感,遇事反應比較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