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成為講話有趣的人
- (愛爾蘭)大衛·尼希爾
- 1772字
- 2020-04-21 21:17:18
怎樣構建故事
怎樣才能構建出一個好故事呢?無論是不是商務演講,故事都要包含個人元素。把自己融入故事里,觀眾的反應才更強烈。講別人的故事前先從自己的經歷著手。沒有人比你更熟悉自己的故事,講起來也更加輕松。記住,我們的目標是提高公眾演講能力,脫口秀只是手段。
想要故事更吸引人、更容易記憶、更快逗人發笑,就需要包含一些基本元素。“誰想要什么?阻礙是什么?”曾獲金球獎和三次艾美獎提名的編劇比爾·格倫菲斯特(Bill Grundfest)認為,這是將所有故事簡化到極致的秘密武器。但故事好不好,還要看添加了哪些細節。我們需要往骨架上填肉,具體包含以下要素:
有主角/主人公
確定故事的中心人物。比起故事情節,人們總是把人物記得更清楚。在我的故事里,目前有“顫抖的史蒂文斯”“穆斯塔法”以及經驗頗豐的脫口秀演員“愛爾蘭戴夫”。
描述主人公面對的困難
主人公要克服什么困難?他們想要什么?阻礙是什么?既可以是令人深感不安的危地馬拉食物,也可以是令人恐慌的公眾演講。這是故事張力的源泉。
營造突破性情緒
你需要一種能突破障礙的情緒:愛、欲望、貪婪、熱情和失敗都是很好的選擇。
有明確的努力或轉變
主人公要向著目標或是解決方案前進。無論目標是找衛生間,還是成功地精練了語句。
給故事制造沖突和轉折
不要讓聽眾猜到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可以添加不易解決的問題或挑戰。
顯得可信
要讓聽眾專心聽故事,不去質疑真偽。脆弱和玩笑在這里都是能被接受的。可以告訴大家你的真實感受,在舞臺上做一些真心的袒露。如果某件事很可怕,沒人想聽你是怎樣自信去克服的。如果你的手像半解凍的鯖魚一樣冰涼,可以告訴大家。
給故事一個發展的契機
我們通常稱其為“誘發事件”,這一概念是講故事高手羅伯特·麥基(Robert McKee)在著名的三天“故事培訓班”中提出并廣為流傳的。《重返榮耀》(The Legend of Bagger Vance)和《藝術之戰》(The War of Art)的作者史蒂文·普萊斯菲爾德(Steven Pressfield)曾說:“正是戲劇或小說中的誘發事件使故事不斷發展。在電影《宿醉》中,幾個人在廢棄的別墅里醒過來,記不清昨夜發生了什么,這時他們發現自己的朋友道格丟了,這樣故事就開始了。之前發生的事都成了鋪墊……重新看看自己的故事,‘誘發事件是什么?'‘故事的契機是什么?’你會驚訝地發現那些失敗的小說/脫口秀/餐廳/創業公司沒有誘發事件。這就是他們失敗的原因。”
一開始就想好結尾(最有沖擊力的一句)
最后一句要最先寫。之后再去琢磨誘發事件和開頭。
造出一個勾住讀者注意力的鉤子,把他們拖進故事
在注意力日益分散的今天,這一點格外重要。要觀眾把手機放在口袋里,你需要給他們一個理由。舉例來說,卡斯特羅戲院的那天晚上后來發生了什么?對一個恐懼公眾演講的人,站在1400人面前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可能你在想我還會不會講述這段經歷,別擔心,我會講到的。
在故事的結尾呼應開頭
這是一種寫作手法,能帶給你故事完整對稱的感覺。更多內容可參見第7章。
將故事分解為三段式結構
三段分別是組織(開頭)、對峙(中間)和解決(結尾)。
鉤子和誘發事件通常都在第一段里。“人們已經忘了要怎樣講故事,”史蒂芬·斯皮爾伯格說,“故事已經沒有中間和結尾了。只有一個沒完沒了的開頭。”如果世界上最偉大的導演之一都說這是個問題,那它就是個問題。注意不要犯相同的錯誤。
娛樂效果
現代社會中,講故事就是講笑話。觀眾想聽的是輕松愉快的故事。愛彼迎以這種思路給麥片起了時髦的名字。受人歡迎的故事一定包含著個人經歷,這樣聽眾才會和自己的生活聯系起來。最好的故事講述的不是敘述人的故事,而是聽眾的故事。很多營銷人員和演講人都忘了這一點。
想要達到娛樂效果,有時并不需要講笑話。卡邁恩·加洛在《像TED一樣演講:創造世界頂級演講的9個秘訣》(Talk like TED:The 9 Public-Speaking Secrets of the World's Top Minds)中提道:“幽默的有趣之處在于想要引人發笑其實并不用講笑話。”只要你能隨意一些,或是敢于說真話。
我在舞臺上就驗證了這一點。最猛烈的笑聲通常源于我所轉述的生活中的故事和遭遇,而不是那些經過精巧構思的妙語或觀點。那個嘔吐的故事就帶來了很多笑聲,效果遠比押韻的俏皮話好得多。這個世界本來就很有趣,你的生活可能更有趣。只要接受了這一點,你就能從日常生活中看到有趣的事,編出好玩的故事。唯一要做的就是將它們記錄下來,然后講給別人聽。
關于個人故事的笑話最安全,因為它們是原創的,沒人聽過,練習打磨后能展現出高度個性化的風格。
——艾倫·魏斯(Alan Wei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