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結論

中國傳統思想的許多內容,實際上都可以從多民族國家的源流上尋找到它的起因。這句話有著兩個層次上的意義,即不僅是中國傳統思想、傳統文化的各種內容都有著某一個民族集團的傳統文化的背景,更重要的是中國傳統思想、傳統文化的許多內容就是因為中國的“多民族”性才得以誕生。

因為“天下思想”以“天”為根據,所以它強調的“天”之“德”不僅適應于構成“天下”主體的“華夏”,也要適應于“中國”周邊的蠻、夷、戎、狄。因此,一直主導了中國人國家觀念的“天下思想”,自身本來就具備要求實現多民族國家的因素。理解“天下思想”的這一性質有著重要的意義,因為它可以解釋為什么中國歷來追求多民族國家,為什么中國人歷來認為只有多民族的“天下”才是一種天經地義。毫無疑問,中國人關于多民族國家的這種思維,是以“天”的存在為前提的一種先驗論的邏輯推論。但是,要想明白中國人為什么會將這種先驗論的“天下思想”理解為追求多民族國家的理論根據,那就應該首先明白:這種先驗論的“天下思想”其實是先秦時代中國多民族社會這一現實帶來的結果。

“天下思想”中關于多民族國家、多民族天下的思想,不過是忠實地反映了中國從先秦時代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的歷史事實;而構成“天下”的主體民族——“華夏”自身,就是在“中國”從部族聯合體社會向初期國家社會過渡的過程中,由眾多的部族和民族通過“中原化”“華夏化”而共同形成的。換言之,不是以多民族共存為前提的“天下思想”帶來了“中國”的多民族性質和“華夏”的多民族來源,而是“中國”的多民族性質和“華夏”的多民族來源帶來了以多民族共存為前提的“天下思想”?!疤煜隆北緛碇傅木褪嵌嗝褡骞泊娴摹疤煜隆?。而“多民族性”又成為衡量一位“天子”是否具有統治正當性和合法性的標準,這是因為,“天”的概念很有可能就是由那些出身于中原周邊地區民族集團之后又進入中原、所以更加需要正當性和合法性支持的“中國”初期國家的領袖們所帶來的。

要理解中國的多民族統一國家傳統及其合理性,不僅應該注意到促使“天下思想”產生和形成的時期“中國”的多民族社會背景,了解中國從形成初期國家社會時期起就是多民族這樣一個重大的客觀事實,而且要注意到建立在這個事實基礎上的當時“中國”人關于“民族”的特殊認識。先秦時期有過許多周邊民族集團或成員主動進入“中國”(即四夷的“中原化”)、“夷狄”自己變為“華夏”(即蠻、夷、戎、狄的“華夏化”)的事實。它告訴我們,中國最初的民族思想,注重的既不是種族,也不是地域,而是以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及以此為基礎形成的行動方式、價值觀為代表的文明方式。先秦時代的中國人所認識的民族集團,實際上僅僅是一種文明共同體。

以文明為標準區別民族集團的意義在于,它將“民族的”屬性看成是一種可以后天變化的屬性。雖然不同的民族集團最初因為生存于不同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而各自形成了不同的文明體系,但是蠻、夷、戎、狄如果接受了“華夏”的文明方式就可以成為“華夏”,而“華夏”如果接受了蠻、夷、戎、狄的文明方式同樣可以變成蠻、夷、戎、狄?!拔幕保褪且缘陆袒?。在先秦時期的中國人看來,隨著“禮”的獲得或喪失,“中國”與“四夷”,或者說“文明”與“野蠻”的主體就可以發生變位。尤其是蠻、夷、戎、狄,通過后天的學習掌握農業文明社會的“禮”,完全可以成為“華夏”。這種思想,在中國的歷史上留下了巨大的影響。所以,歷史上像北魏和清朝這樣的由蠻、夷、戎、狄建立的“征服王朝”,也能夠被承認是中國的正統王朝,而“中國”,也通過蠻、夷、戎、狄的不斷地“中原化”和“華夏化”而呈現出不斷擴大的趨勢。

有許多國外的學者故弄玄虛,把中國之所以是一個多民族統一國家的事實說成是“天下思想”主導的結果,從而得出中國從古至今在本質上就富有擴張性和侵略性的結論。也有國人從階級論的觀點出發,斷定中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一直存在著不可饒恕的民族歧視、民族剝削和民族壓迫。然而僅僅從一直約束了中國人國家觀念的“天下思想”中就可以看出,一部五千年的中國史,根本不能簡單地被認定為一部充滿了漢民族集團歧視、壓迫其他民族集團的歷史。如果細細追究多民族國家形成的過程,可以說,它更是一部“華夏”文化與蠻、夷、戎、狄的文化不斷融合,“華夏”集團不斷吸收消化蠻、夷、戎、狄,使蠻、夷、戎、狄不斷進入“華夏”集團,從而使“中國”和“中國民族”從小到大不斷發展的歷史。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猗县| 开平市| 黄陵县| 吉林市| 景东| 博白县| 和硕县| 新安县| 日土县| 鹤岗市| 烟台市| 德保县| 祥云县| 陆良县| 浑源县| 云南省| 丽水市| 龙南县| 成都市| 白银市| 怀远县| 阜南县| 祁门县| 建湖县| 星子县| 宜昌市| 定南县| 五台县| 华蓥市| 化隆| 如皋市| 肃宁县| 定边县| 汝城县| 桂阳县| 福鼎市| 卓资县| 喜德县| 封丘县| 盐山县| 龙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