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選(全六冊)精: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
- 張啟成 徐達等
- 7271字
- 2020-04-10 10:36:18
序
昭明太子
【題解】
昭明太子蕭統,梁武帝蕭衍長子,齊中興元年(501)九月生于襄陽(今屬湖北)。天監元年(502)十一月立為皇太子。蕭統生而聰叡,三歲受《孝經》《論語》,五歲遍讀“五經”,悉能諷誦?!读簳ふ衙魈觽鳌份d其“讀書數行并下,過目皆憶。每游宴祖道,賦詩至十數韻。或命作劇韻賦之,皆屬思便成,無所點易”。蕭統生性寬和容眾,喜慍不形于色。引納才學之士,賞愛無倦。恒自討論篇籍,或與學士商榷古今,閑則繼以文章著述,率以為常。中大通三年(531)三月寢疾,四月乙巳薨,年三十一。謚曰昭明。所著《文集》二十卷,又撰古今典誥文言為《正序》十卷,五言詩之善者為《文章英華》二十卷,皆亡佚。獨存《文選》三十卷。
《文選》,因昭明太子編纂,故又稱《昭明文選》,據明朝楊慎《升庵外集》卷五十二稱:梁昭明太子蕭統,聚文士劉孝威、庾肩吾、徐防、江伯操、孔敬通、惠子悅、徐陵、王囿、孔爍、鮑至十人,謂之高齋十學士,集《文選》。收賦、詩、騷、七、詔、冊、令、教、文、表、上書、啟、彈事、箋、奏記、書、移、檄、對問、設論、辭、序、頌、贊、符命、史論、史述贊、論、連珠、箴、銘、誄、哀、碑文、墓志、行狀、吊文、祭文等三十八種文體,上起先秦,下迄齊梁,匯成一編,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文學總集,凡三十卷,自序稱選文以“事出于沉思,義歸乎翰藻”為標準,故不選經、史、子之文。唐顯慶中李善作注,剖而為六十卷;開元六年(718)呂延祚復集呂延濟、劉良、張銑、呂向、李周翰五人共為之注,稱“五臣注”。南宋以后,兩本合刻,稱六臣注文選。李善注本有清胡克家重刻宋淳熙尤袤本,甚為流行。
本篇序文著重闡明兩點:一論述文學性質,認為事物由簡單而繁復,文章由質樸趨藻飾是其必然規律。二辨析文章體制,文章制作日繁,文體的辨析也越趨精細。這是符合六朝人的文學觀點的。
式觀元始[1],眇覿玄風[2],冬穴夏巢之時,茹毛飲血之世[3],世質民淳,斯文未作。逮乎伏羲氏之王天下也[4],始畫八卦,造書契[5],以代結繩之政[6],由是文籍生焉。《易》曰:“觀乎天文[7],以察時變;觀乎人文[8],以化成天下。”文之時義遠矣哉[9]!若夫椎輪為大輅之始[10],大輅寧有椎輪之質[11]?增冰為積水所成[12],積水曾微增冰之凜[13],何哉?蓋踵其事而增華[14],變其本而加厲[15];物既有之,文亦宜然;隨時變改,難可詳悉。
【注釋】
[1]式:語氣詞,無實義。元始:太初,開始。
[2]眇覿(dí):遠觀。覿,見,相見。玄風:遠古時候之風氣。玄,幽遠。
[3]“冬穴”二句:《禮記·禮運》曰:“昔者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比?,食。
[4]王(wàng):稱王天下。
[5]書契:文字?!督浀溽屛摹吩唬骸皶?,文字;契者,刻木而書其側。故曰書契也?!?/p>
[6]結繩之政:《周易·系辭》曰:“上古結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p>
[7]天文:指日月星辰。
[8]人文:指詩書禮樂。
[9]時義:意義。
[10]椎輪:即椎車。原始之車,用錐形圓木為輪,無車輻,故曰椎輪。
[11]大輅:古時天子祭天時所乘之車。寧有:豈有。質:樸。
[12]增冰為積水所成:《荀子·勸學》:“冰,水為之而寒于水?!痹觯磳?。
[13]微:無。
[14]踵其事而增華:謂由椎輪到大輅,大輅華飾而椎輪素樸。踵,繼軌。
[15]變其本而加厲:謂水結成冰,改變形狀,然而更冷于水。
【譯文】
追憶太初時候,遙看遠古風氣,冬天穴居洞窟,夏季巢處樹枝,飲食則連毛帶血、活剝生吞,當此之時,世風質樸,民性淳厚,文章之事尚未誕生。到了伏羲氏稱王天下,開始畫八卦,造文字,代替以往的結繩記事,由此文章之事也就漸漸產生了?!吨芤住氛f:“觀察天文,可以了解時序的變化;觀察人文,可以以教化來統一天下?!笨梢娢恼碌囊饬x是非常遠大的啊!原始的車子是現今皇家高級車乘的發端,皇家車乘難道還保持著原始車子的粗糙質樸?冰凌是由積水而生成,積水就沒有冰凌那樣凜冽寒冷,為什么?就是因為事物發展越來越趨于漂亮,事物發展現代比古代進步;一般事物已然如此,文章之事也當然符合這個規律;隨時代發展而不斷變化,就不易一一說清楚了。
嘗試論之曰:《詩序》云:“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敝劣诮裰髡?,異乎古昔,古詩之體,今則全取賦名[1]。荀、宋表之于前[2],賈、馬繼之于末[3]。自茲以降,源流寔繁。述邑居則有“憑虛”“亡是”之作[4],戒畋游則有《長楊》《羽獵》之制[5]。若其紀一事,詠一物,風云草木之興,魚蟲禽獸之流,推而廣之,不可勝載矣。
【注釋】
[1]“至于今之作者”幾句:意謂古者賦為詩之一體,今則賦單獨為體。劉良注:“言今之述作者,詩賦殊體,不同古詩。隨志立名者也?!卑喙淘疲骸百x者,古詩之流也?!?/p>
[2]荀、宋:荀卿、宋玉。表:標明。
[3]賈、馬:賈誼、司馬相如。按,《文選》于賦外另立騷體,故不言屈原。
[4]述邑居則有“憑虛”“亡是”之作:張衡《西京賦》托于憑虛公子,司馬相如《上林賦》托于亡是公?!段骶┵x》首句云“有憑虛公子者……”《上林賦》首句云“亡是公聽然而笑……”二人均為作者虛擬之人名,實無此二人。邑,都邑,城市。居,住。
[5]戒畋(tián)游則有《長楊》《羽獵》之制:揚雄作《長楊賦》《羽獵賦》以戒畋獵。畋,獵。
【譯文】
試著來論述一番:《毛詩序》說:“詩有六體:一是風,二是賦,三是比,四是興,五是雅,六是頌?!敝劣诂F今寫文章的人,不同于從前,賦,從前只是詩的一種表現手法,現在竟成為一種獨立的文體。荀子、宋玉標志于前,賈誼、司馬相如繼跡于后。從此以后,源流紛繁。講城市都邑的,有張衡的《西京賦》、司馬相如的《上林賦》,儆誡狩獵的有揚雄的《長楊賦》和《羽獵賦》。還有專紀一樁事情,詠一件事物的,風云草木之賦的興起,魚蟲禽獸之賦的出現,由此推而廣之,就數不勝數了。
又楚人屈原,含忠履潔,君匪從流,臣進逆耳,深思遠慮,遂放湘南,耿介之意既傷[1],壹郁之懷靡愬[2];臨淵有懷沙之志[3],吟澤有憔悴之容[4]。騷人之文,自茲而作。
【注釋】
[1]耿介:忠烈。
[2]壹郁:壓抑,憂郁。
[3]臨淵有懷沙之志:《懷沙》為屈原所作《九章》之一,為他沉湘江前之絕命詞。
[4]吟澤有憔悴之容:語本《楚辭·漁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p>
【譯文】
還有楚人屈原,胸懷忠心,行為高潔,君王不能從善如流,臣下所進忠言偏以為逆耳之聽,這樣一個有深謀遠慮的人,被流放到湘南,忠烈之心已受挫傷,抑郁之志赴訴無門,面臨深淵賦《懷沙》明志以身殉國;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騷人的作品,就從此開創為一體。
詩者,蓋志之所之也,情動于中而形于言[1]?!蛾P雎》《麟趾》[2],正始之道著[3];桑間濮上,亡國之音表[4];故風雅之道,粲然可觀[5]。自炎漢中葉,厥涂漸異:退傅有《在鄒》之作[6],降將著“河梁”之篇[7];四言五言,區以別矣。又少則三字,多則九言[8],各體互興,分鑣并驅。頌者,所以游揚德業,褒贊成功;吉甫有“穆若”之談[9],季子有“至矣”之嘆[10]。舒布為詩[11],既言如彼[12];總成為頌[13],又亦若此[14]。次則箴興于補闕[15],戒出于弼匡[16],論則析理精微[17],銘則序事清潤[18],美終則誄發[19],圖像則贊興[20]。又:詔誥教令之流[21],表奏箋記之列[22],書誓符檄之品[23],吊祭悲哀之作[24],答客指事之制[25],三言八字之文[26],篇辭引序[27],碑碣志狀[28],眾制鋒起,源流間出。譬陶匏異器[29],并為入耳之娛;黼黻不同[30],俱為悅目之玩。作者之致,蓋云備矣。
【注釋】
[1]“詩者”幾句:《毛詩序》曰:“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p>
[2]《關雎》《麟趾》:《毛詩序》曰:“《關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風,故系之周公?!?/p>
[3]正始之道:正其初始之大道。著:彰明。
[4]“桑間”二句:《禮記·樂記》:“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也。”鄭玄注:“濮水之上,地有桑間者,亡國之音于此之水出也。昔殷紂使師延作靡靡之樂,已而自沉于濮水,后師涓過焉,夜聞而寫之,為晉平公鼓之,是之謂也?!鄙ig濮上遂為靡靡之音之代稱。
[5]粲然:明白貌。
[6]退傅有《在鄒》之作:退傅,指韋孟。韋孟為楚元王傅,歷元王子夷王以及孫王戊。事跡見《漢書·韋賢傳》。韋孟因戊荒淫無道,作《諷諫》詩。后遂去位,徙家于鄒,作《在鄒》之詩。按,《文選》第十九卷收錄韋孟《諷諫》詩一首?!段男牡颀垺っ髟姟吩唬骸皾h初四言,韋孟首唱?!?/p>
[7]降將著“河梁”之篇:降將,謂降匈奴之李陵?!昂恿骸敝咐盍昱c蘇武詩,其中第三首有“攜手上河梁”之句,為五言體。按,劉勰《文心雕龍·明詩》曰:“至成帝品錄,三百余篇。朝章國采,亦云周備。而辭人遺翰,莫見五言。所以李陵、班婕妤見疑于后代也。”昭明不疑蘇李詩為后人偽托,故以為是最早之五言詩。
[8]“又少則”二句:《詩經·周南·關雎》孔疏曰:“詩之見句,少不減二,即‘祈父’‘肇禋’之類也。三字者,‘綏萬邦’‘婁豐年’之類也。四字者,‘關關雎鳩’‘窈窕淑女’之類也。五字者,‘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之類也。六字者,‘昔者先王受命,有如召公之臣’之類也。七字者,‘如彼筑室于道謀’‘尚之以瓊華乎而’之類也。八字者,‘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我不敢效我友自逸’是也。其外更不見九字十字者?!本叛栽姡钤缰髡邽槲焊哔F鄉公曹髦,見《文章緣起》,有目無詩?,F存作品有宋謝莊《明堂歌》中《白帝》一首。
[9]吉甫有“穆若”之談:《詩經·大雅·烝民》為尹吉甫所作,詩中有“吉甫作誦,穆如清風”之句。按,尹吉甫為周宣王時重臣,姓兮,名甲,也稱兮伯吉父。宣王中興,曾率師北伐狁。相傳作有《詩經·大雅》中《崧高》《烝民》《韓奕》《江漢》等篇,以美宣王。
[10]季子有“至矣”之嘆:春秋時吳公子季札聘于魯,觀樂,為之歌《頌》,曰:“至矣哉……盛德之所同也?!笔乱姟洞呵镒髠鳌は骞拍辍?。
[11]舒布:張設。
[12]如彼:指古詩之頌。
[13]總:括。
[14]若此:指今頌贊之頌。頌本六義之一,今于詩外自成一體。亦猶賦本六義之一,今則別詩為賦。
[15]次則箴興于補闕:李周翰注:“箴所以攻疾防患,亦猶針石之針,以療疾也?!薄段男牡颀垺ゃ戵稹吩唬骸绑鹫?,所以攻疾防患,喻針石也?!?/p>
[16]戒出于弼匡:李周翰注:“戒,警。弼,輔???,正也?!?/p>
[17]論則析理精微:劉良注:“析,分也。謂論之體也?!标憴C《文賦》曰:“論精微而朗暢”。
[18]銘則序事清潤:劉良注:“銘則述其功美,使可稱名也。”陸機《文賦》曰:“銘博約而溫潤?!?/p>
[19]美終則誄發:呂延濟注:“誄,累也,有功業而終者,累其功而記之?!?/p>
[20]圖像則贊興:呂延濟注:“若有德者,后世圖畫其形,為文以贊美也?!薄夺屆め尩渌嚒吩唬骸胺Q人之美曰贊。贊,纂也,纂集其美而敘之也?!?/p>
[21]詔誥教令:呂向注:“詔者,照也。照人之暗,使見事宜。誥者,告也,告諭令曉。教者,效也,言上為下效。令,領也。領之使不相干犯?!?/p>
[22]表奏箋記:呂向注:“表者,思于內以表于外。奏,進也。箋,表飾也。記之言志也。”
[23]書誓符檄:張銑注:“書者,如也。序言如意曰書。諸侯約信曰誓。符,孚也。征召防偽,事資中孚。檄者,皦也。喻彼令皦然明白。”《文心雕龍·祝盟》曰:“在昔三王,詛盟不及,時有要誓,結言而退。”
[24]吊祭悲哀:張銑注:“吊,問也,祭,祀也。悲,蓋傷痛之文也。哀者,亦愛念之辭?!?/p>
[25]答客:指假借答復別人問難,用以抒寫情懷的一種文體,如東方朔《答客難》、揚雄《解嘲》、班固《答賓戲》諸篇。指事:即《文選》中的“七”體。如枚乘《七發》之類,指說七件事以啟發楚太子。
[26]三言八字:呂延濟注:“三言,謂漢武《秋風辭》。八字,謂魏文帝樂府詩?!备卟藉段倪x李注義疏》曰:“濟注非是……三言、八言,當如何焯說。”又曰:“姚范《援鶉堂筆記》卷三十七引何氏又云:少則三字,多則九言,本摯氏之論也。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古詩率以四字為體,而時以一句二句雜在四言之間。后世演之,遂以為篇也。后復云:三言八字之文,則元嘉以后,取裁顏氏者也。”
[27]篇辭引序:呂延濟注:“篇,猶偏也。偏述一章之事。辭,猶思也。寄辭以遣思。序,舒也。舒其物理?!?/p>
[28]碑碣志狀:呂延濟注:“碑,披也。披載其功美也。碣,杰也,亦碑類。志,記其年代。狀,摹其德行?!?/p>
[29]陶匏(páo):樂器名。陶,即壎,土制的樂器。匏,即笙。
[30]黼黻(fǔ fú):古時禮服上的繡文,白與黑相間曰黼,黑與青相間曰黻。此喻文章的藻彩。
【譯文】
詩,就是情志之所至,人的感情激蕩于胸中而形成為語言。從《關雎》到《麟趾》,以端正初始之大道著稱;桑間濮上,則表明是亡國之音;所以風雅之道是分辨得明明白白的。自從西漢中葉,詩歌的發展起了點變化:韋孟有《在鄒》之作,李陵著“河梁”之篇;四言詩、五言詩有了明確的區別了。還有,最少的三個字,最多的九個字,各種詩體,紛紛興起,分道揚鑣,各自發展。頌,是褒揚功德勛業、歌頌成功的一種文體;尹吉甫有《烝民》之作,吳公子季札有“至矣哉”的贊嘆。舒布胸懷而為詩,既如吉甫所言,總體概括而為頌,又若季札之所云。其次,箴的興起在于糾正過錯,戒的出現是為了匡正時弊,論要求分析道理精確細致,銘必須敘述事情清楚溫和,有功者逝世就作誄贊美他,有德者作古就圖其像而贊之。還有詔誥教令之類體裁,表奏箋記這些文體,書誓符檄之篇,吊祭悲哀之作,答客七體等作品,三言八言等文字,篇辭引序,碑碣志狀,體裁紛繁,品種間出。就像樂器中的陶笙,刺繡中的黼黻,雖然各不相同,但同樣可以達到賞心悅目的目的。文章的體裁,大致已完備了。
余監撫余閑[1],居多暇日。歷觀文囿,泛覽辭林,未嘗不心游目想,移晷忘倦[2]。自姬漢以來[3],眇焉悠邈[4],時更七代[5],數逾千祀[6]。詞人才子,則名溢于縹囊[7];飛文染翰,則卷盈乎緗帙[8]。自非略其蕪穢,集其清英,蓋欲兼功,太半難矣[9]!若夫姬公之籍[10],孔父之書[11],與日月俱懸,鬼神爭奧,孝敬之準式,人倫之師友,豈可重以芟夷[12],加之剪截?老莊之作,管孟之流,蓋以立意為宗,不以能文為本[13],今之所撰,又以略諸。若賢人之美辭,忠臣之抗直,謀夫之話,辨士之端,冰釋泉涌[14],金相玉振[15]。所謂坐狙丘,議稷下[16],仲連之卻秦軍[17],食其之下齊國[18],留侯之發八難[19],曲逆之吐六奇[20],蓋乃事美一時,語流千載,概見墳籍[21],旁出子史,若斯之流,又亦繁博,雖傳之簡牘,而事異篇章,今之所集,亦所不取。至于記事之史,系年之書,所以褒貶是非,紀別異同,方之篇翰,亦已不同。若其贊論之綜緝辭采,序述之錯比文華,事出于沉思,義歸乎翰藻[22],故與夫篇什,雜而集之。遠自周室,迄于圣代,都為三十卷,名曰《文選》云耳。
【注釋】
[1]余:昭明自謂。監撫:監國,撫軍?!洞呵镒髠鳌らh公二年》中里克曰:“冢子君行則守,有守則從。從曰撫軍,守曰監國,古之制也。”
[2]晷(guǐ):日影。
[3]姬漢:周漢。姬,周姓。
[4]眇焉悠邈:形容悠遠。
[5]七代:指自周至梁共七代,即周、秦、漢、魏、晉、宋、齊。
[6]逾:過。千祀:千年。
[7]縹(piǎo)囊:淡青色絲帛制成之書囊。
[8]緗帙:包在書卷外之淺黃色封套。
[9]“自非”幾句:呂延濟注:“蕪穢,喻惡也。清英,喻善也。兼,倍也。言文章之多,若不去惡留善,雖欲倍加其功,太半亦不能遍覽,安能盡乎?”
[10]姬公之籍:泛指儒家經典。姬公,周公姬旦。
[11]孔父:孔子。魯哀公為孔子作誄,稱孔子為尼父。見《史記·孔子世家》。
[12]重(zhòng):甚。芟(shān)夷:剪除。
[13]“老莊”幾句:謂不選子書。
[14]冰釋泉涌:冰釋而化水,泉涌而成流。
[15]金相玉振:《詩經·大雅·棫樸》曰:“金玉其相?!泵珎髟唬骸跋啵|也?!薄睹献印とf章》曰:“金聲而玉振之也?!壁w岐注:“振,揚也?!?/p>
[16]“所謂坐狙丘”二句:李周翰注:“狙丘、稷下皆齊地之丘山也。田巴置館于稷下,以延游談之士?!?/p>
[17]仲連之卻秦軍:據《戰國策·趙策》載,為魯仲連游說秦將辛垣衍,使其退兵五十里。
[18]食其之下齊國:楚漢相爭,漢派酈食其往說齊王田廣,下齊七十余城。事見《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19]留侯:張良封留侯。他曾發八難,勸高祖不可封六國后代。事見《史記·留侯世家》。
[20]曲逆:陳平封曲逆侯。陳平佐高祖,曾六出奇計。事見《史記·陳丞相世家》。
[21]概:梗概,大略。
[22]“事出于”二句:上句之“事”,承上文“序述”而言,下句之“義”,承上文“贊論”而言。意謂史傳中之“贊論”和“序述”部分,也有沉思與翰藻,故可作為文學作品選錄。沉思,指深刻的藝術構思。翰藻,指表現于作品中之美麗辭藻。
【譯文】
我在從事軍政工作之余,平時頗多閑暇之日。觀看歷代文章,流覽詞章林府,經常沉思遐想,時光流逝而不知倦意。自從周漢以來,幽遠渺茫,朝代更換了七次,時間跨越了千年。其間詞人才子,不計其數;詩賦文章,汗牛充棟。要不是刪粗取精,縱然加倍努力,也不能遍覽盡閱。至于周公的典籍,孔子的論述,光輝如同日月,深奧一似神靈,是忠君孝親的典范,人類社會的師表,豈能妄加刪削,擅作剪裁呢?老子、莊子的作品,管子、孟子等子書,大抵以立意為其宗旨,不是以能文為其根本,現在編纂《文選》,也就省而不錄了。還有賢達之士的贊美文詞,忠臣的抗行直諫,謀士的話語,說客的辯論,猶如水流泉涌,金玉其聲。所謂坐于狙丘而議于稷下,魯仲連卻退秦軍,酈食其往說齊王,張良提出八難而不立六國之后,陳平曾出六計而輔佐漢室興旺,這些都事美一時而語傳千古,見諸文籍,別載子史,像這些,都很繁復博雜,雖然也見諸書籍,然而畢竟不同于文學作品,現在編纂《文選》也不選。至于紀事系年的史書,只是用來褒貶是非,紀述好壞,與文學相比,也就大不相同了。至于贊論之組織文采,序述之排比英華,情事經過深刻的構思,文義體現于華麗的辭藻,像這樣的作品,雜取而搜集在一起。遠起周朝,迄于當代,共有三十卷,名之曰《文選》。
凡次文之體,各以匯聚。詩賦體既不一,又以類分;類分之中,各以時代相次[1]。
【注釋】
[1]“凡次文”幾句:此附言分體類之例,自賦至祭文凡三十七,而文分隸其中。所謂各以匯聚也。賦自京都至情,凡十五類。詩自補亡至雜擬,凡二十三類。所謂又以類分也。而每類之中,文之先后,以時代為次。詩之各類中,先后間有錯見者,李善皆訂其失。匯,類。
【譯文】
文章的編排,各以體裁為歸類。詩賦文體既然不同,其中又以類分;每類之中,又以時代先后為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