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讀《集注》之法

朱熹注重為學次第,認為從為學次第角度而言,讀《四書》的先后順序是《學》、《論》、《孟》、《庸》。在讀書方法上,朱子認為不論是《四書》還是《集注》乃至其他典籍,都要痛下功夫,要仔細看,要熟讀玩味。至于讀《集注》,亦有其內在方法。具體看來,本書認為朱子至少表達了三點:

第一,引文兩說并存,前說為勝。朱子解《四書》,常有兩說并存的情況,而并存二者不外乎兩種關系:一是互相補充,兩說相似但略有差異,于文本解讀起到相互補充文意的作用,此乃朱子所謂“相資”;二是未定之論,兩說完全不同,但朱子不確定哪種解釋是正確的,此即未定之論,我們看《集注》常有“未詳孰是”之言,表達的多屬于這一類情況。但無論相資還是未定,在朱子看來,兩說之中,必有一說更接近文本之意,朱子將其置于首位,此即“大率兩說,前一說勝”。(21)這就能解釋得通,在《論孟精義》中,朱子引諸家順序分別為:程顥、程頤、張載、范祖禹、呂希哲、呂大臨、謝良佐、游酢、楊時、侯仲良、尹焞。但在《論孟集注》中,并未遵從上述順序,而是將接近文意者前置。可見,對于引用的邏輯順序問題,朱子是斟酌考慮過的。

第二,《集注》與諸家解經之不同。朱子認為《集注》與諸家注解不同,這主要體現為兩方面:其一,不可脫離經文獨立成書。比如《易傳》,可以脫離《經》的文本部分自成一書;杜預的《左傳解》亦如此。但朱子認為自己注解的《四書》,只是“發明其辭”,起到輔助理解經文的作用,而不能脫離經文,自成一書。其二,側重發明經文義理。朱子認為他的解經方式與漢代注重訓詁不同。以鄭玄為例,在朱子看來,鄭玄側重具體字詞的訓詁,而不注重義理,所以朱子稱其“不識經大旨”,“多隨句解”。(22)朱子認為自己和程子一樣,注經側重發明經文義理。略有不同的是,程子“理在解語內”,自己“理皆在經文內”。可見,在朱子看來,他走了一條中庸之道,既不沉溺考據訓詁,又不肆意闡發義理,而是有理有據。

第三,參看《精義》讀《集注》。朱子先成《論孟精義》,然后取《精義》之精華,成《集注》。朱子稱“《集注》乃《集義》之精髓”。(23)但讀《集注》不可廢《精義》,“須借它做階梯去尋求”,(24)看《集注》須參看《精義》。同時,朱子于《精義》有去有取,背后亦有深層原因,所以朱子強調學者一定要仔細看《集注》于《精義》的去取之意。(2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桃园市| 德州市| 莆田市| 云安县| 平昌县| 安多县| 黄大仙区| 曲麻莱县| 沙河市| 六盘水市| 茌平县| 小金县| 泰顺县| 司法| 台南县| 漯河市| 陈巴尔虎旗| 晋江市| 阿克陶县| 绵竹市| 嘉义市| 安义县| 陇西县| 凤阳县| 普安县| 肇东市| 新源县| 修武县| 峨边| 台南县| 图片| 桦南县| 洞口县| 吴堡县| 陈巴尔虎旗| 涞源县| 镶黄旗| 南靖县| 丽水市| 天门市| 夹江县|